数学课关于“30+15”循环课堂模式的初探
2016-04-01张淑芳
张淑芳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贯穿西方教育的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要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化、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我是内蒙古呼和浩市第二十七中学的一名数学教师,“30+15”循环课堂教学模式是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结合其他成功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总结出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是符合中西教育理论的。
一、“30”“15”和“循环课堂”的界定
“30”:我们倡导“先预习后听课,先思考后提问”,“30+15” 课题把一节课分成两部分前30分钟和后15分钟,“30”指课堂前30分钟是对前一节课布置好了的预习任务的基础上,对所预习内容进行有效的点拨、拔高、拓展。
“15”:“15”指一节课的后15分钟用来预习探索下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学生进行的具有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师预习方案指导下的学习活动。此环节学生通过教师的预习指导扫清学习中的障碍通过自主阅读课本、同学之间互助探究、师生之间的交流来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并进行自我检测。
“循环课堂”指本节课的最后15分钟预习环节和下节课重点、难点教学之间的循环。有了前一节“15分钟预习”这个环节之后,下一堂课一开始的30分钟就是师生都有了充分准备的课堂教学活动,30分钟的课堂活动结束后又开始了下节课15分钟的预习活动,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
由于不同学科不同学段各有其特点,“30+15”循环课堂教学模式是要在课堂上进行预习,因为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在这15分钟里有的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新课内容。在预习展示环节,教师还必须照顾大多数学生,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教学重要做大量工作,致使原有的45分钟以不能完全达标,所以在时间的分配上教师要根据学科,学段的不同做适当的调整,有时预习要在课下进行,但教师必须对预习内容和预习目标、预习方法方面作出要求。但无论多重的学习任务和多么紧的教学时间,先预习后学习都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30+15”循环课堂教学模式自学方案的设计
“30+15”循环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步是自学方案的设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由于各学科要注重学习方法、综合思维的培养,以及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还要兼顾教学重点的突出、教学难点的突破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教师在设计时要设计出以下内容。
一是预习目标,对学生预习内容要达到的标准作出要求。二是自主预习,其中包括两部分。第一,前测内容。第二是学生对教材内容的预习。三是自主达标,就是根据教材的知识点进行训练的习题,是学生自己用来检测预习达标情况的,试题要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四是尝试应用,这一内容要在课堂上完成,师生用来实现互动提高的。五是课堂达标,这一内容是在师生互动提高后,用来检测学生整堂课的掌握情况的。六是课后拓展,就是本节课知识的拓展部分,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用于学生课下思考,使得教学思考延伸到课下,让学生在解决过程中让学生提伸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从而培养出优秀生。
三、“30+15”循环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步骤和具体时间分配
(一)划分学习小组
“30+15”循环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后15分钟是用来预习探索下节课,此环节正是一节新课的开始,也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探索出规律。因为每个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同,此环节应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小组内组员互相合作探究、互助学习来探究新知的。分小组时每一小组成员都具有学习基础好、中、差三类学生,尽量使每个小组内学习能力均衡,有能力进行学习、探究新知,有实力进行小组间的竞争。除设计好分组,还应设计好学生单独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反馈评比等环节的活动。
(二)前30分的具体步骤
第一,展示具体探究过程:让学生将上节课预习时的探究过程展示在黑板上,再让本组的其他成员找出错误。第二,方法与思想的展示,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探究的过程用到的思想与方法,各组可畅所欲言,分别讲出自己的看法,让其他同学来评判学生的想法是否合理。第三,展示自我达标,分别让学生说出或写出习题的过程与答案,由其他同学评判对错并给以改正。第四,互动提高,本环节可以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让学生充分讨论、写出解题过程,在此期间突破教学难点,是所学知识、方法,思维有所提高。第五,课堂达标,教师根据试题的难易程度可出3~5分钟时间进行测试(此试题可不在自学方案中出现),要当堂给出答案,最好当堂批改,可同学之间互相批改,再给以评价激励。第六,答疑:让学生说出本小组在学习、探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在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让其他组来解答,对能给他人组解决疑难的同学要给以奖励。第七,拓展:可以把学案上的课后拓展题作要求留在课下,或让学生展示出本组找出的拓展题,让其他组来解答。
(三)后15分钟的具体步骤
第一,先由教师出题前测题,由小组给出答案,然后学生在解决前测题基础上准备下步预习。第二,由学生先自主完成自学方案上的探究内容(可以通过看书或动脑完成),此时教师要对那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给以帮助,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尽量减少学生对新知的错误理解。第三,学生在10分钟后,可组内互助、自己组内互相讨论解答新知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讨论并解决。第四,找出本节课的疑点,是指在学习或探究过程中的疑惑(组内讨论),并记录下来。第五,组内互助讨论找出本节课的拓展点(若无时间,本环节可在課下进行,但必须在下节课前完成)。第六,教师在课前2分钟,由学生初步展示出“法则、公式”及其它最为重要的知识点,以减少学生对知识错解造成的影响。第七,归纳本节课的得与失。
以上内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今天拿来与各位教师探讨。“30+15”循环课堂教学模式从理论上来说是非常科学教学模式,若能找到与“30+15”循环课堂相适应最为适合、最为科学的方法并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成绩会有很大突破,我期待着与各位教师分享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