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蒂莫西的生日

2016-04-01张楚

野草 2016年2期
关键词:奥德莫西埃迪

张楚

活着的人每年都会过一次生日,如若运气好,还能过两次。关于生日我们能说什么呢,它犹如新一圈年轮的起点,告知我们又朝死亡行进了一步。还好我们大多是乐观主义者,会在这一天庆祝我们的诞生日,或者说,纪念我们母亲的受难日。这本小说集叫做《生日故事集》,所有的篇什都和生日有关。这样的小说集很有意思,对于司空见惯、缺乏戏剧性的题材,作家们往往不感兴趣,可竟有这么多人写过关于生日的小说,且不落窠臼。这部书的编者也很有意思,是村上春树。他可能是世界上最畅销的作家之一。即便在遍地洗浴中心却没几家实体书店的中国,他那些小资文艺青年的拥趸也绝对是个庞大数字。在序言里,村上春树说了一下编辑这本生日小说选的缘由,寡淡无趣得很,具体我也忘记,反正在小说集的最后,他把自己一篇关于生日的小说也收录进去。说实话,尽管他的短篇比长篇好,可我觉得他最适合的职业还是跑马拉松。

这部由13个短篇小说组成的集子里,并不是每篇都符合我的口味。而且出于本能,我对一些作家的名字有种古怪的警惕,譬如雷蒙德·卡佛、威廉·特雷弗,甚至是克莱尔·吉根。可是整部选集读下来,最喜欢的还是威廉特雷弗这一篇。还有几天,春假就要结束,看着窗外稀稀拉拉的鞭炮碎屑和着雪花一同飘坠,心里是那种庸常可疑的幸福感。如果你恰巧躺在沙发上打盹,或者蹲在马桶上抽烟,那么,不妨听我讲讲这篇《蒂莫西的生日》吧。不过,我向来不是一个有趣味、幽默狡诈的叙述者。

《蒂莫西的生日》是篇典型的爱尔兰小说。在我印象中,爱尔兰的小说跟爱尔兰的气候似乎有着某种天然的关联。科尔姆·托宾有次和阎连科对话时曾不无戏谑地谈到,他青少年时并不喜欢读爱尔兰小说:“爱尔兰小说就是写下雨,或者即将下雨。我自己本来生活就很闷,就不爱看那些东西,我要看海明威去西班牙和所有人睡。连欧洲小说的闷都比爱尔兰的闷好。”可当托宾年纪大了,看法也慢慢改变,最好的证据就是他的小说也是典型的爱尔兰小说。“闷”似乎确是爱尔兰小说的一种特点,可如果我们真正经历过这个猥琐的世界,并对这个世界饱有纷杂斑驳之内心体验,那么这种“闷”反倒能地在我们思维深处轻柔发酵,直到它散发出微涩清甜之气。

《蒂莫西的生日》是从一对老年夫妇开始的。丈夫叫奥德,妻子叫夏洛特。这一天,夏洛特买了只小羊羔腿,挑了点紫甘蓝和薄荷叶。奥德还准备了金酒——这一天,是他们的儿子蒂莫西的生日。接下去,威廉特雷弗开始不紧不慢地对这对老夫妇进行肖像描写了。也许这时我们就开始惊讶了——在当代小说创作中,尤其是短篇小说创作中,进行肖像描写是多么老套多么危险多么奢侈的行为。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摈弃了这种托尔斯泰时代的写法。可威廉·特雷弗不,他写得不紧不慢,当然,他并没有什么神来之笔,类似福克纳或福楼拜笔下那种才华横溢的鲜活描摹并没有出现。他懒洋洋地叙述着,似乎也没有太多激情。接着,威廉·特雷弗又进行了一系列琐碎的生活场景的描写:譬如奥德怎么样生炉火,对生火的描写甚至让人有些不耐烦,老头用的是旧账本的纸页,引火用的纸页上写着什么字;譬如夏洛特如何在羊羔肉上割开口子,将迷迭香塞进羊肉里;譬如他们还烤了土豆、汁乳松糕,汁乳松糕里有蛋奶沙司、山莓酱和果冻……

然后我们知道,蒂莫西其实根本没心思去父母那里过生日。蒂莫西(这天早晨他和往常一样穿着法兰绒长裤和一件深蓝色夹克,一条纯蓝色领带系在他纯蓝色衬衫领尖有纽扣的领子里)打算让他的仆人埃迪开车给父母捎信。为什么不直接打电话?奥德和夏洛特根本没安电话,也没有手机。蒂莫西为何不回家过生日,用他自己的话讲,就是“我没法面对。”这时他回忆了他曾经的生活:壁炉上方的祖先画像,饰有纽扣的绿沙发,从印度或埃及带回的小地毯,带有霉味的卧室,石膏掉了的天花板,厨房里的一切……蒂莫西教给埃迪撒谎:“就说我身体不舒服。”

埃迪问金纳利先生是否去过他的家。蒂莫西说没有。金纳利先生大概是蒂莫西的朋友,不然不可能活着时总给蒂莫西送生日礼物。这个时候威廉·特雷弗又开始对埃迪进行肖像描写了。由此可知,埃迪可能是这篇小说里很重要的人物——哪怕是多么古典主义的作家,也不可能兴致盎然地去关注次要人物的长相。十九岁的埃迪长什么样子?“他的眼睛生的有点斜,让他显得有点鬼鬼祟祟,这准确地反映了他的个性,一种机警的个性,凡是重要的机会都逃不出他的视线。”埃迪盘算五个月里从蒂莫西这里赚了多少钱,然后了无兴致地开车去了奥德家里。

读到这里,我们对奥德一家人有了最基本的认识:贫穷的父母住在乡下,隆重地筹备着儿子的生日宴会;富裕的儿子在城里住着豪华公寓,却厌倦了这一年一度的聚会,他唯一有人情味的地方就是派一个仆人到父母家打个照面,说上一段安慰性的谎言。接下去会如何发展?如果我是威廉·特雷弗,会如何推进小说?我希望这是个有点亮色的故事。我会让埃迪和奥德夫妇过个完整的生日,尽管儿子没有回家,但他们并没有因此受到伤害——对于孤独的老人们来说,谁陪在身边都是开心的事情。我甚至想象着威廉·特雷弗如何对生日宴会进行不厌其烦的描写,犹如乔伊斯在《死者》里面不厌其烦地对加布里埃尔的演讲内容进行机械客观的记录。

和我猜的差不多,埃迪留下来吃饭了。可奥德对埃迪并没有好感。觉得奥德贼眉鼠眼,一看就不是好东西。他按捺住自己不去想埃迪的身份,就像长久以来他都不希望夏洛特去想金纳利先生是谁。金纳利先生为什么将遗产馈赠给自己的儿子蒂莫西?那可是都柏林一流的公寓。读到这里,我们对金纳利和蒂莫西的关系有点懵懂。也许潜意识里我们会猜度到什么,可并不十分确定。当然我知道威廉·特雷弗到最后肯定会告诉我们。

奥德夫妇和埃迪吃着羊肉喝着金酒。奥德对未来充满了担忧。他们早晚有一个人会先死,他希望先走的是夏洛特,那样的话,夏洛特就不用忍受孤独和悲伤。在这里,是的,在这里,我突然难过起来。我想起了祖父祖母,三儿两女,成年后各奔前程,八十多岁时他们仍然居住在1980年建筑的房子里。房子的屋顶经常漏雨,椽子和檩过细,时常从屋顶上掉下石灰,他们就用一根木柱顶住房梁。我记得奶奶是正月十五的生日,可我极少回去给她过生日,我至今还记得偶尔回家,返回城里时,祖父会一直跟着公共汽车小跑……威廉·特雷弗貌似不经意的笔触让我分了神,我甚至没有什么心思去猜测接下去会发生什么了。endprint

埃迪回忆了金纳利先生的葬礼,当然,埃迪其实对这次探望之旅有着自己的打算,那就是开着蒂莫西的车离开都柏林去戈尔韦。逃离到另外一座城市,也许会有更好的营生。而奥德呢,也接受了儿子蒂莫西的生活方式。他一直盼望着蒂莫西重振家风,修葺房子,繁衍后代。可如今,他只能和夏洛特过着拮据的日子,盼望着那个与男人同居的儿子能回家过个隆重的生日。

埃迪提议给奥德修马桶。他并没有修好。三个人开始漫无目的地聊天,可由于互相不了解,他们的谈话显得没有多少诚意。当彼此沉默之时,夏洛特突然意识到,蒂莫西根本就没有生病。一切都很明了,只是每个人都各怀心事,却又并不想挑明。我想,威廉·特雷弗就要结束这段波澜不惊的宴会了吧?他可能是个脸色忧郁的老头,讲了这么个让人心冷的故事。本来我还期许着《死者》那样的结尾,妻子怀想雨水嘀嗒的树下的初恋情人,当情人因探望妻子风寒加剧死去时,小说的亮度突然诞生了——在经历过那么多琐碎的、日常的、铅灰色的日常场景描摹、那么多喋喋不休地关于政治、宗教、艺术、文化、种族歧视、观念传承争论后,万籁俱静,雪终于在黑暗中落下来。

可威廉·特雷弗并没有结束。他还有话要说。他让埃迪偷了奥德夫妇的银鱼后逃走了。卖掉银鱼后他开车到了戈尔韦,把车仍在了停车场。好了,这个人的行程就结束了。在这篇小说里,他是一个硬生生的闯入者,不仅让奥德夫妇看到了自己无尽的黑夜,还偷走了他们可能唯一值钱的东西。他的身份是一个信使,可他却不安分地扮演了一个偷盗者的形象。也许这不是出于他的本意。威廉·特雷弗让他出场的目的,也许只是让他重新揭开奥德夫妇内心的伤疤,让他们的衰老更加不堪。

是这样吗?奥德知道银鱼被偷,可还有什么能让他们的内心起波澜呢?他们并不感到迷惑。他们彼此的爱历经了这么多年来的变迁和磨难,这一天的灰暗对它毫无影响。我的衰老的祖父祖母也曾经如此,在空巢的四季轮回里,他们种着麦子花生,侍弄着院子里的鸡鸭和蔬菜,将屋顶上的雪扫去,将苞米粒从苞米骨头上剥落下来。小说的最后,威廉·特雷弗写到:

“他们在花园里走来走去,没有再提起他们的儿子,现在花园对他们来说太大了,而且很多处已经荒废。他们没有提到彼此的爱使他产生的妒忌,那又演变成了虚伪和残酷。这一天带来的痛苦不会那么轻易就过去,这他们俩都清楚。然后事情又不得不如此,因为它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这时我们会蓦然想起小说的开端,那些关于房间的琐碎描写:壁炉上方的祖先画像,饰有纽扣的绿沙发,从印度或埃及带回的小地毯,带有霉味的卧室,石膏掉了的天花板……这些东西,也许在奥德的父亲母亲时代就如《圣经》里的那条方舟般存在了。它们承载着消逝掉的生命,如年轮般记载着逝者的眼神和呼吸,不经意间提醒着子孙们,在这个房间里,在这个院子里,在爱尔兰,在星球,在银河系,在无垠的时空里,多少生命如是干涸、重复地度过了他们的一生。他们的子孙不知不觉地复制着他们历经过的苦难与幸福,继续将壁炉里的火点燃,将沙发擦亮,将院子里的杂草拔掉,最后在发霉的房间里,安静地等候死神的降临……

好了,小说结束了。这是个关于生日的故事,这也是个不仅仅关于生日的故事。如果你恰巧在沙发上打盹,听完这个故事可能已经睡着了。如果你恰巧蹲在马桶上,这个故事也不会让你便秘。这只是个哀而不伤的故事而已。说实话,我很想去爱尔兰去看看。我喜欢叶芝和乔伊斯。我委实很羡慕那个在爱尔兰孔子学院教中文的同学。他的书法很好,而且有个温良恭俭让的名字。endprint

猜你喜欢

奥德莫西埃迪
埃迪找不到大象
英国女子心跳骤停六小时! 死而复生创造医学奇迹
为156个国家工作,小伙巧挣万元英镑
世界最高莫西干头
为156个国家工作,英国小伙巧挣万元英镑
莫西,莫西
我是谁
温柔的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