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工程协同创新模式探讨——以中美共建睡眠健康工程为例

2016-04-01周良荣喻小倩怀银平李路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

周良荣 喻小倩 怀银平 李路路 朱 嵘

(1湖南中医药大学管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长沙 410208;2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北京 100027)



健康工程协同创新模式探讨——以中美共建睡眠健康工程为例

周良荣1喻小倩1怀银平1李路路1朱嵘2*

(1湖南中医药大学管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长沙410208;2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北京100027)

摘要:协同创新是将不同的主体和要素有机配合,产生协同效应的过程。目前我国协同创新模式以“政产学研用”模式为主,中美共建睡眠健康工程作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政产学研用”模式相比较,具备成本低、效率高、市场反应快,且统一管理、纠纷少等优势。

关键词:协同创新;政产学研用;睡眠健康工程

1 协同创新模式

1.1协同创新定义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展的“I/UCRC”(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veResearch Center)模式标志着美国对协同创新研究的开始[1]。我国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为解决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相继的启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以及教育体制改革,并于1992年,由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一同推出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2],“产学研”模式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协同创新研究的开端[3]。协同创新的英文为synergy innovation或synergistic innovation,目前国内对协同创新有着不同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1.1.1要素协同论要素协同论从创新的各要素出发,强调各相关要素之间互相作用产生的整体协同效应。如程蓉提出协同创新是以提高协同度为核心,将技术、市场、战略、文化、制度、组织、管理等各项创新相关要素有机配合,通过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而产生单独要素所无法实现的整体协同效应的过程[4]。陈光认为协同创新是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以提高协同度为核心,并且通过核心要素如技术与市场等及若干支撑要素,如战略、文化、制度、组织、管理、资源等的协同作用,实现企业整体协同效应的过程[5]。

1.1.2主体协同论与要素协同论强调要素协同关系不同的是,主体协同论将注意力放在了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提出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协同创新项目中作用和协同关系。金林指出协同创新是在政府、创新主体、创新源及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发挥科技中介的桥梁、传递、纽带作用,为科技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管理咨询、创新资源配置及创新决策等服务,促进科技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与科技成果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协同关系[6]。

1.1.3要素、主体结合论“要素协同论”与“主体协同论”相结合来解释协同创新。如陈劲等认为协同创新的关键是形成一个以大学、企业、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机构、创新平台、中介组织、非营利性组织等为辅助要素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网络创新模式,通过知识创造主体以及技术创新主体间的深入合作和资源整合,产生系统叠加的非线性效用[7]。”孙长青曾经将协同创新参与主体与要素相结合并予以概括,提出了协同创新(Cooperation/Synergy Innovation)是指不同创新主体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以合作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合理分工,通过创新要素有机配合,经过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单独要素所不能实现的整体协同效应的过程[8]。这也是目前多数学者所接受的协同创新的定义。

1.2协同创新特性

1.2.1整体性协同创新由不同的主体和要素组成,要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就不能只是简单的相加,而必须合理分工,有机整合,形成良好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保证其方式、目标、功能都具有统一性。

1.2.2动态性协同创新是不断变化着的。创新模式会随着不同的创新属性、不同的创新任务及不同的时期的变化而变化[9],且各创新要素的有机整合是动态的、流动的[10]。我国的协同创新模式都是在“产学研”模式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在不同的时期创新主体和要素的改变,及不同创新属性和目标等,慢慢发展出不同的协同创新模式。目前研究和运用最多的是“政产学研用”模式。

2 中美共建睡眠健康工程的背景

睡眠占了人的一生中约三分之一的时间,睡眠不是简单觉醒状态的终结,而是不同生理心理现象循环往复的主动过程[11]。睡眠是一种重要的生理自然需求,是机体免疫系统自我修复、内脏器官排毒的重要时段。一个人若能拥有健康的睡眠,便能从睡眠过程中使自己的身体获得更好的新陈代谢以及激发自身的抗氧化酶的活性、恢复机体的活力,同时也具备更加有效的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使得淋巴免疫细胞得到修复等益处[12]。当今社会睡眠质量问题已经日趋严重,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了防治失眠,提高国人的睡眠质量,北京市中和亚健康科学研究院曾与美国哈佛医学院BID医学中心彭仲康教授研究团队合作,以失眠为切入点,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共同打造中美共建睡眠健康工程。

3 中美共建睡眠健康工程的组织结构

中美共建睡眠健康工程作为协同创新项目,从产品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应用有其独特的方式,其以项目为核心的组织结构,保证了中美共建睡眠健康工程的顺利开展和实施。中美共建睡眠健康工程的主要部门为睡眠健康工程中心和大数据统计分析研究中心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睡眠健康工程中心有专家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临床研究基地和北京失眠综合调理咨询指导部四部分机构。

3.1中美共建大数据统计分析研究中心中心由国内外多学科专家及技术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采用大数据非线性统计分析方法对所有采集的人体信号及相关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本工程的科研合作单位及其他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3.2睡眠健康工程中心1)专家委员会由中美双方多学科专家组成,主要负责有以下几点:第一,编写及审议本工程的相关路径、标准规范、实施计划等。第二,审议相关技术产品。第三,组织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及项目。第四、编写培训教程。第五、支持临床基地的建设与发展。2)工作委员会由中国失眠网牵头,各省市失眠调理网及其合作的非医疗性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的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第一,负责各省市的失眠调理网的建设,协调组织各省市的工作,并推进实施失眠诊疗-调理-睡眠健康管理一体化的新型服务模式和失眠综合调理路径;第二,做好各省市医疗机构与非医疗性养生保健机构落实与对接工作,并及时与专家委员会沟通协调,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3)办公室承担本中心日常行政事务,及各部门间联络工作。4)全国睡眠健康综合测评和咨询指导中心该中心为中美共建睡眠健康工程的应用技术研发和临床研究基地;是培养睡眠健康相关技术人才的教学基地;是对外提供本地或远程睡眠健康综合测评分析和咨询指导的服务机构。5)多中心临床研究基地分为医疗性临床研究基地和非医疗性临床研究基地,在中美共建睡眠健康工程专家委员会指导下开展临床研究,为研发新型睡眠健康综合测评分析共性技术应用研究基地;是为制定中国睡眠健康相关指南、规范和标准提供临床试验依据的示范基地;是探索实践医疗机构和养生保健机构对接的新型服务模式先行先试基地。

4 中美共建睡眠健康工程的模式

在协同创新模式中,“政产学研用”模式最常见。传统的“政产学研用”模式是政府机构、企业集团、高等院校、目标用户和研究机构五个主体组成,为实现各自的价值目标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而建立起来的合作创新模式[13]。五方发挥各自的资源和优势,有效互动、协同发展,形成以政府为基础,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为促进,以研究所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协同创新体系[13]。中美共建睡眠健康工程整合多方资源、优势互补、协同共建,属于协同创新模式。其与传统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有相似的地方,但在参与主体、合作方式、合作类型上有其独特之处。

4.1参与主体

表1 传统“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与中美共建睡眠健康工程的参与主体

不同于传统“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中美共建睡眠健康工程模式中由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发挥平台作用,使各协同主体能够合理分工、各就其位,依靠科学合理的合作机制来保证各主体之间的有效协作。

4.2主体间作用与关系在传统“政产学研用”模式中,政府制定发展战略、政策,起到规划、监督、保障的作用,营造协同创新合作项目的大环境。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集团需要参与到具体的科研活动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为产品技术的研发、创新到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提供支撑。用户代表着市场需求,科研成果必须得到用户的认可,才是最终的目的。

“政产学研用”除了传统模式之外,还有一种虚拟模式。在虚拟模式中,不同的主体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围绕特定的目标和内容,共享核心资源和竞争优势,及时把研究资源和必要的组织功能联合在一个“柔性研究所”中,建立一个比较紧密的跨越时空的合作联盟,共同开展某种技术或产品的研究、开发[14]。与传统的模式相比,虚拟模式具有组织结构柔性化、信息网络化、研发活动并行化等特点,能更加有效优化资源,优势互补,形成整体竞争优势,以最小的成本,完成目标[15]。

在中美共建睡眠健康工程模式中,由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性组织搭建协同共建平台,整合多方资源,让各参与主体进入工程,共同实施完成工程项目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不同主体联合起来,围绕特定研究目标和内容,共享资源、优势互补,直接打通技术及产品研发到转化应用的通道,减少成本、时间,并最大限度的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中美共建睡眠健康工程具备了虚拟模式在资源优化整合、整体竞争力等方面的优势。且在此工程中的研究机构不同于传统模式中的研究机构,除了技术研发,此研究机构作为一个实体单位,其组织结构与工程的组织分工对应,所研究的产品和技术,由该研究机构统一管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知识产权归属的纠纷及虚拟模式中存在的约束难、管理难的问题。

中美共建睡眠健康工程作为协同创新的一种模式,区别于传统的“政产学研用”模式和“虚拟模式”,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为协同创新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参考文献

[1]Rita Colwell.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ers:30 Years ofPartnership[R].NSF,2003:35.

[2]李健.谈我国产学研合作的三个阶段[J].中国科技产业,2009(12):14-15.

[3]解学梅,曾赛星.创新集群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研究述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1):9-17.

[4]程蓉.基于产品设计链的企业协同创新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5]陈光.企业内部协同创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

[6]金林.科技中小企业与科技中介协同创新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7]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30(2): 161-164.

[8]孙长青.长江三角洲制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9]陈晓红,解海涛.基于“四主体动态模型”的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体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8):37-42.

[10]叶娇,愿毅军,张荣佳.文化差异视角的跨国技术联盟知识转移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建模与仿真[J].科学学研究,2012(4):557-563.

[11]宋海龙.大学生睡眠障碍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D].武汉:长江大学,2013.

[12]王琛磊.基于DSP的睡眠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13]王安国.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2(4):40-43.

[14]王英俊,丁堃.“官产学研”型虚拟研发组织的结构模式及管理对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4):40-43.

[15]王英俊.虚拟研发组织的运行及管理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

免费刊发各级继教项目(学术会议)宣传信息及优惠刊发论文启事

各级继教项目(学术会议)负责人:

我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是我国唯一的专门服务于中医药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国家级中医药科技期刊,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由世中联(北京)远程教育科技发展中心、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共同联办。本刊以“服务中医药远程教育,促进中医药继承创新”为宗旨,全面服务中医药学术进步。为了促进中医药继续教育各项目的顺利开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医药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及学术活动。本刊决定,免费刊发全国各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学术活动)的宣传信息,优惠刊发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含学术会议)的优秀论文。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1.本刊自今日起,免费刊发各级(国家级、省市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含学术会议)的宣传信息(含招生信息、宣传信息)。字数以300字为宜。

2.各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含学术会议)的纪要、总结文章。本刊一律免收审稿费,版面费按每篇字数5000字以下者仅收450元人民币之优惠。

3.各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含学术会议)之优秀论文结集正式出版(按本刊正规期刊刊发或增刊出版或出版社出版)之出版(含排版)费用另议。编辑工作由我刊负责,免收编辑劳务费。

4.各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含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不结集而仅有少数几篇需在我刊直接发表者,免收审稿费,版面费优惠,走科研论文绿色通道优先刊发。

未尽事宜,另行商议。

联系方式:北京复兴门南大街甲2号配楼知医堂101室邮编100031

专用投稿邮箱:zgzyyycjy@163.com

编辑部电话:010-57289308/57289309

主编热线:13520823252杨建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社

2015年2月10日

Discussion on the Synergy Innovation Mode of Health Project --Taking the Sino-US Joint Construction of Sleep Health Project as an Example

ZHOU Liangrong1,YU Xiaoqian1,HUAI Yinping1,LI Lulu1,ZHU Rong2*
(1.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208,China; 2.Zhonghe Yajiankang Service Center,Beijing 100027,China)

Abstract:Synergy innovation is the process of combining different subjects and factors to produce a synergistic effect.At present,the mode of synergy innovation in China is based on the mode of"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As a new mode of synergy innovation,the Sino US joint construction of sleep health project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high efficiency,fast response and unified management.

Keywords:Synergy innovation;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sleep health project

收稿日期:(本文编辑:张文娟本文校对:夏新斌2015-11-11)

*通讯作者:zhurong0008@139.com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6.04.018

文章编号:1672-2779(2016)-04-0038-03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
基于区域创新环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
基于协同创新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协同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专业建设新机制的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