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旗袍的造型与结构变化

2016-04-01陈婷婷安庆职业技术学院246000

大众文艺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旗袍

陈婷婷 王 玲 王 伟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246000)



浅谈旗袍的造型与结构变化

陈婷婷王玲王伟(安庆职业技术学院246000)

摘要:旗袍作为我国的传统服装,是为数不多的,流传下来能与时代接轨的民族服装,在我国和国际上都获得认可,成为典型东方文化的代表之一。旗袍展现了女性的姿态美,使服装和人相互协调吻合。是民国时期服装手艺人在借鉴满族女性旗服和西方文化基础上糅合设计出来的一种服装。文章从旗袍的的起源、发展、造型、结构变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总结了旗袍变迁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旗袍;结构变化;中西文化

本文为安庆职业技术学院省级《纺织技术实习实训中心》项目,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服装工业纸样课程设计》院级项目。

一、旗袍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服饰丰富多彩,作为中国传统服装的代表旗袍并没有消失于服装的历史长河中。它作为一种典型的民族服饰,体现了内与外的和谐统一,被认为是中华服装的代表。它是流动的美妙旋律,潇洒的诗情画意,体现了女性的典雅温柔,贤淑清丽的特点和气质。身着温婉旗袍,手执团扇、撑把纸伞,款款地挪动脚步,婀娜多姿的身影,古典的气息扑面而来。

旗袍开始于清代,是满族女性的传统服饰品,也是满族男女四季都穿着的服饰。20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服饰制作手艺人在借鉴满族女性的传统旗服和西方文化基础上,设计出的新款旗袍时装,是一种东西方文化交融现象。在中国,封建礼教氛围浓厚,妇女不能如现代女性一般穿着,外露曲线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清代旗装的裁剪方法是一直采用直线,胸、肩、腰、臀几乎完全平直,这样的裁剪让女性的身体曲线几乎不外露。虽然我们说旗袍脱胎于满族妇女的旗装,不过并不能说旗袍就是旗装。旗袍是带有中国特色、体现了西式的审美、运用西式剪裁的时装。旗装是满族的民族服饰,旗装裁剪一般都是平直的线条,衣身宽大不贴身,服装两边开叉,胸部腰部的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接近,在袍服的袖口和领口有许多的盘滚装饰。到了三四十年代,旗袍造型更加的成熟和完美,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影响,几乎家喻户晓,绝对经典之作,是旗袍的巅峰时期,线条更流畅,旗袍更加合身,展现女性玲珑有志的优美身姿。1949年新中国解放前夕,旗袍在中国已经是相当普遍的穿着了,每位女性的衣橱中都会有一两件,成为了城市妇女的日常着装。新中国建立以后,妇女们穿衣鄙弃穿红戴绿,鄙弃小资情调。她们学习解放区的劳动妇女那样,穿着纯一色的军装、列宁装,克制自己对美的追求,把自身热情投身到工作之中。在那样的环境下,旗袍所蕴含的柔美悠闲、舒适随意的大家闺秀形象,失去了生存的意义。到了1956年,此时的旗袍不妖不媚,不柔不刚,添加了一种朴素自然、健康的内涵,更多的追求实用、大方的原则。在这之后,中国的旗袍不间断地被服装设计师们进行改良,这种民族服装越来越既具有东方韵味,又符合世界流行趋势,旗袍得到了国际的公认。

二、旗袍的结构变化

如今,我们现在一般提到旗袍,确切的说应该是属于改良的旗袍,从外形轮廓上看,比传统的旗袍明显合体了许多。这些合体的变化本质上其实就是服装结构的变化,30年代开始,旗袍的剪裁和造型学习了西裙的特点,开始了立体造型的时代,旗袍的前后衣片上设计了省道,使得腰部更为合体,并配上了西式的装袖。旗袍的衣长、袖长缩短、袖肥减小。

从以上两个结构图的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的古代的袍服(包括旗袍的早期)其制图中主要是外轮廓的变化,比如旗袍袖子的肥瘦,衣服下摆的宽窄,而其服装内部是没有任何分割线变化的,这是典型的中式服装制图,不论各朝各代的服装,都没有离开这一形式。成品服装上我们可以发现,这类传统袍服的袖子是没有设计肩缝的,大身和袖子是连裁,腋下一般都会淤积较多的褶皱。而改良的旗袍,却完全脱离了这类典型的制衣做法,从结构图(图1)上可以清楚看到,不管是长袖旗袍还是短袖旗袍,改良旗袍袖子和大身都是分开裁剪的,袖山和袖笼的弧线缝合,很好的解决了腋下面料淤积的问题。衣片中也有了菱形的腰省设计,这一结构使得成型后的旗袍更具有曲线。

三、海派旗袍的结构改良

20世纪,上海作为开风气之先的时尚中心,女性的服饰主要有着三种倾向:一是西洋装化,西洋装是从西方进入上海的舶来品,服装不论是造型结构还是装饰完全按照西洋服装的程式设计制作;二是保留下来的古制的传统服饰,主要是中老年女性和劳动妇女穿着较多;三是受西洋造型和裁缝技术的影响,以新式旗袍为典型代表的改良服装,“海派旗袍”正式以这种改良为前提产生的。

清朝末年旗女之袍与海派旗袍的主要区别:

1.旗女之袍衣身宽大平直,不显露女性形体;海派旗袍设置省道收腰,表现女性曲线。

2.旗女之袍穿着时内着长裤,在开衩处可隐约绣花的裤脚;海派旗袍穿着时一般内着内裤和丝袜,开衩处露出小腿或者大腿。

3.旗女之袍面料多以厚重的织锦或者其他提花织物居多,装饰复杂;海派旗袍面料一般比较轻薄,多选用印花织物,装饰一般比较简约。

四、结语

旗袍它既有沧桑变幻的过往,更拥有着焕然一新的现在。伴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现代的服装设计师又逐渐赋予旗袍很多新的时代特征,使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国际设计师的服装中运用到了旗袍的元素,但不在局限于固定的细节,而是有了很多新的元素运用,比如蕾丝面料的使用(如图6),使之充满了现代的气息。传统的旗袍服饰在时代的发展中将会焕发出新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庄立新.“海派旗袍”造型与结构的变迁[J].丝绸,2008(9).

[2]陈研,张竞琼,李向军.近代旗袍的造型变革以及裁剪技术[J].纺织学报.

[3]陈荣富,陈蔚如.旗袍的造型演变与结构设计变化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7,24(2).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旗袍
基于新媒体专业能力培养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曾四斤:一年卖出2000万的旗袍『掌柜』
“85后”非遗传承人的旗袍梦
文化认同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研究
书介:《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中西文化交流研究的治史经验与方法——澳门大学汤开建教授访谈录
《花样年华》里23套旗袍没有夸张,三十年代的上海滩就是这样
我来说说旗袍美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onflicts and Blending in Guasha
旗袍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