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植物科普教育及网络建设初探

2016-04-01马仲辉邹承武张平刚邢永秀郑霞林

广西农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科普教育网络建设植物学

马仲辉 邹承武 张平刚 邢永秀 郑霞林 黎桦 黄荣韶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突飞猛进,尤其在国家大力倡导“互联网+”战略计划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植物学科普教育模式已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也无法满足学习者对快速掌握即时信息的强烈诉求。在这种情形下,设法将传统校园植物科普教育与“互联网+”先进模式有机结合,构建快捷、全面、及时的网络信息平台必然会产生深远的意义。为了促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植物科普教育及网络建设,提供参考或指导。文章以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将传统植物学知识与现代的互联网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更多学生、老师以及社区群众在学习植物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和高效为是研究目标,通过分析植物科普教育在广西大学的现状,提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植物科普教育及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关键词:互联网+;植物学;科普教育;网络建设

中图分类号:Q94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5)06-0068-02

科普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同时也是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1]。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以及思维方式的每一个方面,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科普教育愈发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在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强化科普教育,对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2, 3]。

1 植物科普教育的意义

植物与人类的生活、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以及医药、工业原料等很大部分来源于植物[4]。如今,世界上的粮食、资源、能源、环境、生态和人口等关键问题无一不与植物研究密切相关。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地位,彻底融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及全过程[5]。因此,加大植物科学技术普及宣传力度,将在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起到无法估量的重要意义。

2 植物科普教育在广西大学的现状

广西大学坐落于风景如画,有着“绿城”美誉的广西首府南宁市,校园内风光旖旎,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植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作者经过详细调查发现,校内仅维管植物就多达120科,702种。如此优越的植物资源不但为西大学子和教职工提供了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也与西大浓郁的人文气息交相辉映。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这一资源,使之成为独特的校园文化建设重要载体并传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以及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直都是西大人的愿望。多年前,学校曾开展过一次全校主要树木调查和挂牌,但因时间久远,自然损坏和人为破坏十分严重,完整的挂牌已所剩无几。加上近年来学校快速发展,大搞建设,树木、花坛、实验样地腾移挪位经常发生,不但损毁严重,张冠李戴的现象更是层出不穷,常常给学生和老师们传达一些错误的讯息。此外,传统的植物挂牌因受篇幅的限制严重制约着科普知识的信息量,过于简单的信息常常无法吸引人们的关注,另外固定位置的传统挂牌大大限制了科普知识获取的便捷性,从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科普教育的实际效果。因此,重新开展调查、整理、命名、挂牌等工作意义重大且迫在眉睫。

3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校园植物科普教育及网络建设

“互联网+”战略就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6]。国内“互联网+”理念最早出现在2012年的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该理念一经提出就迅速在各行各业传播开来,获得了强烈的反响和广泛的支持,直到2015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将“互联网+”理念推向国家战略的新高度[6,7]。

在“互联网+”这一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传统植物学知识与现代的互联网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更多学生、老师以及社区群众在学习植物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和高效是本研究的最终目标。

4 实施方案

为了响应国家政府提出的“互联网+”科技强国行动计划,推动传统植物学知识的普及和应用,让在校学生和教职工以及社区群众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余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培养浓厚的学习热情,营造和谐的精神文明生态氛围,关注身边的植物种类、价值、生活状态等,为进一步科学地保护和开发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打好基础,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4.1 彻底调查校园内所有植物种类

由植物分类学专业教师带队,将学生分为5组,每组6名学生,同时将广西大学校园划分为5个区,按分区彻底调查校园内所有的植物种类和数目并详细记录每种植物的生存状态,调查结果表明:广西大学校园内维管植物有120科,702种(含种下变种、亚种,不包含栽培品种、杂交种),其中蕨类植物7科18种,裸子植物7科17种,被子植物106科667种(见表1),其它非维管植物未包括在此次调查中。

4.2 校园植物网络地图制作

对每一种植物及其重复个体进行高清拍照,并结合GPS路径定位,最终制作一副校园植物精准定位网络地图,涵盖GPS坐标信息以及路线图,帮助学习者能在广阔的校园内迅速而精准地锁定想要了解的植物位置。

4.3 鉴定、命名每一种校园植物,统计各级单位植物的数目

准确鉴定并命名每一种植物,统计各科、属、种及种下单位植物的数量,帮助学习者了解各类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4.4 设计物种牌和挂牌

物种牌上的信息包括:物种的中文名、拉丁学名;所属科名及拉丁名;简要介绍(包括主要产地,基本用途等);植物特征性照片;二维码(微信平台内涵盖更多科普信息);广西大学徽章,如:图1。

4.5 微信平台建设

如果想了解某种植物更多信息可以扫二维码进入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该平台将包括校园内每一种植物的正规学名、常见俗名、来源和分布、主要生物学特征、价值(观赏、药用、食用、科研或其它方面)、她的故事、精准定位网络地图等等。该微信公众平台将定期更新维护,学习爱好者还可以在平台内开展学术交流互动。

5 结论

植物科普教育是大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础。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尤其在国家大力倡导“互联网+”战略计划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植物学科普教育模式已经明显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也无法满足学习者对快捷掌握即时信息的强烈诉求。在此情形下,将传统校园植物科普教育与“互联网+”先进模式紧密结合,构建快捷、全面、及时的网络信息平台必然会产生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臻. 加强科普宣传工作的意义及有效途径[J]. 理论与当代, 2013, 347 (9): 45-46.

[2] 罗新湘, 丁亮中, 文瑞明. 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科普教育[J]. 中国高教研究, 2000, 3: 59.

[3]刘晓东, 马聪, 蒋灵斌. 高校科普工作探讨[J]. 科协论坛, 2014, 5: 21-24.

[4] 赵建成, 李敏, 梁建萍, 等. 植物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

[5] 贺学礼. 植物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6]佚名.马化腾两会提案大谈“互联网+”[EB/OL]. http://www.netofthings.cn/GuoNei/2015-03/5507.html, 2015-03-05.

[7]“互联网+”概念风靡发展前景广阔[EB/OL]. http://www.sc.chinanews.com/news/2015/0310/0140285670.html, 2015-03-10.

猜你喜欢

科普教育网络建设植物学
四川发现兰科植物新种
档案信息化建设在交通运输行政处罚路政案件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中的需求因素分析
关于“植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浅析TD—LTE网络性能干扰因素及防治对策
云端资源网站在《交互媒体制作》项目化教学中的作用探讨
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初探与实践
依托“村淘”项目建立科普教育网络平台研究
加强科普旅游教育,提高导游员科普素质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科普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