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科普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

2016-04-05禹华芳梁亮理谢忠军

科技视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科普教育移动互联网

禹华芳 梁亮理 谢忠军

【摘 要】移动互联网为科普教育插上腾飞的翅膀。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科普教育信息化生态圈能很好地拓展科普教育路径,丰富科学教育载体。娄底职院农林实训基地依托专业优势与自身具备的现代信息资源优势,构建完成了农林类科普教育信息化生态圈框架平台,加强了科普的针对性。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科普教育;信息化生态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衣食住行到国家综合实力,科学技术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因此科普工作是国家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从1995年开始就做出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2002年颁布了《科普法》。2010年,中国科协进行了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只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加快我国科学普及的步伐己经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作为国家科普教育基地的娄底职院农林实训基地合理整合互联网资源,积极探索普教育信息化应用路径,更好地服务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1 移动互联网科普教育信息化生态圈概况

我国互联网在经历近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已经完成了由原来的PC端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转变。据工信部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7月份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72亿户,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超过10亿G,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天利用手机和平板上网时间总计达到146分钟,占42%。远远超越PC互联网和电视,并且已经接近PC互联网与电视媒体的总和。这些都标志着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了全民时代,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移动应用市场。我国科普教育在移动互联网络时代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研究立足在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农林实训基地已有科普资源和信息化平台的基础上,结合移动互联网的特点,以整合原有信息化资源和已提供的互联网服务作为切入点,以构建可持续移动互联网科普教育信息化生态圈为目标,利用移动互联网中成熟的微信平台、微博平台、微视频平台等网络业务,构建先进、开放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科普教育信息化应用平台,开展多层次的移动信息化应用服务[2]。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科普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新的理论技术、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案。

本研究将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科普教育信息化应用做一个较系统的研究,拟通过对信息化系统中各类用户利用移动互联网参与科普的行为习惯和需求进行调研,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科普教育产品的可持续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以娄底职院农林实训基地为具体研究对象,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化应用提供建设思路,建立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农林实训基地为核心,以湘中地区农林科普专家为主体,覆盖我国中部几个农林业大省,辐射全国广大农林科普对象的移动互联网科普教育信息化生态圈(见图1)。

2 移动互联网科普教育信息化生态圈建设措施

2.1 以本基地的农林科普专家完成科普微博和科普微视频库的建设

微博是移动互联网中的一项成熟的网络业务,利用微博可以定时定向推广科普知识,通过微博互动,与收听本微博的科普对象进行交流。微视频指时长30秒到20分钟之间的短视频,微视频能方便用户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获取。在科普教育领域,很多科普知识只需要几分钟就能进行传播。所以建立一个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组织架构合理的农林科普微视频库,可以吸引科普对象进行访问,进而通过微视频达到在全国范围内科普农林专业知识,建立科普用户群的作用。科普微博和科普微视频库的建设为移动互联网科普教育信息化生态圈积累科普信息化资源和科普用户。

2.2 开发农林科普微应用

在移动互联网中,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直接下接各种形式的APP进行安装,APP形式的科普微应用,以游戏、知识传播、信息交流等各种方式进行科普活动,并通过这一过程收集科普对象的关注内容、地理位置、个人兴趣、移动终端使用习惯等数据,为科普教育生态圈的数据挖掘、大数据应用提供原始数据。

2.3 开发科普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互联网的作用相当于固网时代的门户网站,是移动互联网中的流量入口。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科普教育信息化生态圈,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是关键。一个功能完善的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将累积的用户和科普教育信息化资源转化为资金流。通过前期累积的用户和信息化资源吸引与科普内容相关的厂家入住,厂家利用微信平台的用户和资源,有针对性的发布产品信息。科普对象在微信公众平台推荐的厂商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商业信息[3]。科普专家可以通过商业咨询、广告流量等方式获得资金支持,进一步投入到科普知识的传播中。这样移动互联网科普教育信息化生态圈就行成了科普信息化——科普用户——资金——科普信息化的闭环,保证了科普活动的可持续性及扩展性。

3 移动互联网科普教育信息化生态圈的科普优势

3.1 实现精准科普

通过移动互联网对科普对象的个人信息进行分析,在进行科普信息推送时,可借助这些信息资源进行用户群体需求细分,进而为科普对象提供个性化科普信息推送服务。在进行科普信息传播时,可以根据用户行为和特征进行匹配过滤后再提供,从而实现科普知识的精准传播[4]。

3.2 创新科普教育融资渠道

将移动电子商务引入了科普教育活动中,让科普教育变成一种可由商业支持的可持续行为,而不再由政府单向投入。这一模式将为其它移动互联网科普教育产品的发展提供借鉴。

4 小结

通过移动互联网科普教育信息化生态圈的建设,利用各类成熟的移动信息传播平台,对科普教育进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布局。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相关产品逐渐普及,移动支付、移动资讯、移动社区等常用网络业务的进一步成熟,建立一个专业的移动互联网科普教育产品,是进一步繁荣我国科普事业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高宏斌.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发布[J].中国科学基金,2011(01):63-64.

[2]胡应红.地市级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与发展探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30):71-73.

[3]宋逍,刘进浩,廉世锋,王芸,董珂,张秀璋.浅谈科普教育基地的创新[J].当代教育科学,2011(11):122-123.

[4]战钊.在融媒体时代探索“精准科普”之路——来自融媒体科普栏目《i科学》的启示[J].博览群书,2015(03):32-33.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科普教育移动互联网
依托“村淘”项目建立科普教育网络平台研究
微美学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科普学习任务在网络RPG游戏中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