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初中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6-03-31鄂彩利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初中语文文章

鄂彩利

[摘 要]

语文是初中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与自己的工作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无定法,希望对相关教学人员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论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学习过程中要学思结合,要有思维能力,才能学有所获。在今天,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要培养出有思想、有见地的创新型人才,其实这和古人教育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核心,语文教学要真正出成效,不能仅局限于教法的改变,而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把语文教学深入到学生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这不仅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学习语文知识,学生的思维还要得到全面的培养,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一条最重要的认知规律,一个人思维的形成,思想的成长,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作为支撑,语文课堂承载着教会学生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使命,更是与逻辑密不可分。”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他们对于周围存在的各种事物都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学生本身具有的见解缺乏系统性,也就直接表明学生具有的逻辑思维还有待加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讲究方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独自对该堂课的教学文章进行阅读,找寻文章中具有代表性和关键性的信息,并且对自身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应用自己的见解阐述文章的中心思想。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将自身具有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古诗文的时候,通过赏析,学生能够领会诗人的情感,但诗词既多,其主旨有很多相似之处,又有很多不同。有时学生会记忆混淆,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当时社会背景和作者经历,分析作者的思想状态,体会思想感情,追根溯源,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能用几个词语抓住诗人特色,纷杂的主旨就会归类清晰,无论怎样分析,学生都会抓住中心。我们还可以抓住诗词的意象,归纳他们的代表意义,根据这些意义也可以捕捉诗人的情感。当然赏析的方法很多,总之,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整理。

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课程改革目标指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观念的过程”。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有自己体验,有自己的发现,有自己的见解,敢于大胆质疑,甚至敢于挑战传统,而非人云亦云。旨在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学习技巧和方法,进而培养创新学习思维的发展。

(一)设疑质疑,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杨振宁博士指出:“如果说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信息化社会以来,没有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还要通过参与和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去思考,去创新,促进创新思维的增强。

在教学《差半车麦秸》时,学生会按常规方法概括形象,分析塑造人物方法,对于主题的把握就需要教师引导了。学生印象不深,怎么举一反三?可以设置问题:作品是有时代烙印的,作者绝不会仅仅介绍一个可爱的人物,谁读过反映抗战时期的作品,思考塑造这个人物的意义?可以采取“茶馆式”教学,学生众说纷纭,甚至讲到了《红岩》《红旗谱》,最后发现这些革命任务都是在党的领导下,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对于主旨有了深刻的理解,甚至对党、对革命都油然而生敬意,激发了爱国豪情。也学会了横向拓展,抓住现象,归纳本质地看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讲就是一种创新。

教学《马说》时,设想作者写这样一篇隐寓的文章,就能解决问题吗,他为何要这么做,如果在今天你会怎么做?教学《钦差大臣》时,从人物百态中看当时社会,我们会发现趋炎附势,曲意逢迎是整个封建社会的一个特点,不只发生在俄国,我们可以做一次综合性学习《我看封建社会》,这会使学生用新的方法看问题,读文章更是高瞻远瞩。

(二)利用综合性学习课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语文教材中设置了“综合性学习”,是课改下语文教学的一个亮点。它将多种能力的培养都糅合到了实践活动中。注重“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思考学科学习和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中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如在主题探究学习“神话”时,可以让学生体验怎样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不局限学生的思路,可以让学生从任意一角度进行探究。在材料中,我们可以对中国神话“求同”,透过故事看社会,也可以对中西方神话“求异”探究。最后用不同的方法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学生对其结果进行多角度评价。在这一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独立处理资料,理清思路,并有独到见解的过程中,培养了创新思维,打破了人云亦云的语文常规教学。

三、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语文教育里的核心就是“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用张孝武的话来说就是“语文和生活同在。”我们要反思生活,或者联系社会背景,理解人物的所思、所做,理解他对社会的意义。语文是开放的,语文学习材料和大语境的联系,联想思维就尤为重要。但以往传统的应试教学,只是一味想要完成教学纲要,教学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试卷考试中获得良好的成绩。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发展有非常不利的影响,同时,也没有将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特点发挥出来。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打破以往传统应试教学观念的束缚,注重学生联想思维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联想贯穿在整个阅读写作中

笔者发现,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心情浮躁,不细心品味。读不懂文章,无法理解作者的情感,无法整体把握文章,而从文中寻找答案,把优美的文章破坏得七零八落。我们可以让学生这样思考,把自己当做主人公,走进作品的情境,在当时的背景,当时的处境下,你会怎么做?尤其很多阅读作品都和个人感情有关,以亲情、感恩、怀念为主,更容易触发学生的情感,把握人物心理、形象、情感就轻松了,也可以联想剖析过的作品,可以从其他作品中的人情世故,感情寄托中,有所感悟,触类旁通,来解读所分析的作品,抓住文章的精髓,紧扣中心,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联想的基础源于课堂的指导

1.课前注重设置情境

在教学《小石潭记》时,我先出示柳宗元的《江雪》,让学生走入幽僻清冷的意境,领会作者抑郁悲愤之情。让学生联系背景,联想他若是走到孤寂的小石潭,会是什么心情?再来理解主题就水到渠成,入木三分了。

2.课后注重拓展迁移

学习《捕蛇者说》后,笔者出示“苛政猛于虎也”,让学生自行译文后,联想古代百姓的生活,苛捐杂税的残酷,也可以让学生讲述电视上看到的关于赋税繁重,民不聊生的例子,以及清官为民请命的事迹,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目的。语文是一个多彩的世界,思绪飞扬中会看到一个有序而美好的世界。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在横向与纵向的联想中,打开文学的殿堂,这种思维方式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融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同时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积极的影响,从而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进一步加强研究力度,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与语文教学课堂的融合,使得初中语文教学进一步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罗可松.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3(36).

[2]刘光国.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探讨[J].成功(教育),2013(22).

[3]聂小军.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4(10).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初中语文文章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