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英译与茶文化传播分析
2016-03-31潘国培
潘国培
(江西服装学院英语教研室,江西南昌 330201)
《茶经》英译与茶文化传播分析
潘国培
(江西服装学院英语教研室,江西南昌 330201)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有必要对中国文化的译介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保证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使世界人民深入了解中国与中国文化。在此背景下,笔者仅选取了茶文化这一重要的中国文化的载体的传播现状,以及其典型代表《茶经》的译文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提供经验与借鉴。
《茶经》;茶文化传播;英译;翻译策略
众所周知,世界的精彩就在于不同,所以这就使得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之间在文化、经济、社会、宗教、哲学等方面必须要注重交流与沟通。基于此,笔者在文中以中国的茶文化作为研究对象,着眼于《茶经》这个茶文化的集中体现者,通过分析《茶经》的译文情况以及茶文化的传播现状,来探讨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1 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与《茶经》
具体来说,茶文化主要包括三方面,为境文化、行文化与社会文化。其中境文化是指人们在茶叶品鉴的全过程中所逐渐形成的内心体验、心境感受以及处世之道等主观的因素。比如人在品鉴茶的时候所追求的由茶境入人生的彻悟,调茶到品茶以及由此引发的味觉的享受、余香的回味;巧妙地把茶树叶的一生以及茶树叶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处世哲学相结合,提升到了理性与感性结合的高度,形成了所谓的茶艺、茶德、茶道等。以上可以说是茶文化中的最高境界,也必然是茶文化作为一种艺术文化的旨要。行文化是指人们在茶叶的加工与销售的过程中,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并且为大众认可的行为模式,常常主要表现为以茶作为待客方式、吃茶的习俗以及调茶的艺术等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古谚语就说过“一女不能吃两家茶”,也就是说在男女婚配这件事情上,一旦女家接受了“茶礼“就不能再接受别人家的彩礼了;有的地方有在佛前贡茶的习俗。至于在各地、各民族地区,茶文化那就更加独特了,更加异彩纷呈了,各种各样的品茶习俗以及调茶技巧不胜枚举。最后,社会文化是指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茶的加工销售逐步走向市场化商品化,这就要求有一定的制度规范加以制约,这就是社会文化。其中也包括社会人的行为习惯。比如,出台与茶的加工销售有关的法律法规,定期举办茶文化共享节庆,或是从中央到地方设立专门管理茶的经营的机构等。
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与茶文化有着密切关联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就是陆羽的《茶经》。这部著作是唐代及唐以前关于茶叶的科学知识与实践经验等方面较为系统的总结,又是陆羽亲身实践,笃行不倦,总结的有关茶叶生产与制作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是陆羽博览群书,广采博收茶家的采制经验。《茶经》这本书一问世,就成为历代人所珍视的范本,宋代的陈师道曾为《茶经》作的序中就提及以茶著书是从陆羽开始的,而茶文化在世界上传播也是从陆羽开始的。总之,陆羽对于茶文化的传播有着巨大的贡献与推进意义。
2 《茶经》原文本及其翻译现状
《茶经》这本书既注重实践技术又注重信息传递,是一部语言生动形象、文采斐然的关于茶文化的文学作品。这样的一部综合性文体著作既有着全面而深入的审美分析,又有着灵活应变的特点,尤其是在审美再现的阶段,其语言与文化的独特性更是引人注目的。通过分析发现,原著的审美达到了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统一,并且这些审美是以茶文化为依据的,因此也恰恰符合读者的审美理念,即着眼于整体,通过语境优势来遣词造句,从而达到了整体的“达意”与“传情”的目的。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文化的输出日渐加强,提高文化软实力逐渐成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而茶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深受东西方民众认可、喜爱。融合了中国的儒、道、释三家的思想,体现着古代崇尚的天人合一思想。它对人类追求的绿色、和谐、自然、健康的生活,以及坚持以中国发展带动周边国家发展,从而实现各国的共同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有关茶的制作工艺以及茶的精神寄托的向外传播工作,对突显出中华民族文化的普世性,大大提升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之林中的影响力具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而中国的茶艺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对茶文化典籍的充分而又有效的译介。茶文化典籍的英译版本不但能够让更多的英语的本族人士更为详细地了解到茶文化本身的丰富内涵,也更加能够让英美语言国家更好地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所在。
被称之为“茶圣”的陆羽用其毕生的心血所撰写的《茶经》,被后世尊称为“茶坛上的圣经”,也被看作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的最早、最完整而又最全面地介绍茶的首部专著,更可以说是中国茶文化书籍中的经典。而由于东西方读者群体的文化背景差异,如果想要将原文所涵盖的有关中国茶文化的全部内涵传达给西方的读者,那么就需要译者在考虑保留着本国的茶文化的特色的同时,更要结合着读者的接受语境以及文化的差异,如果盲目地把中国古代的典籍传播出去,是难以达到让中华民族文化走出去的最佳效果的,反而会造成西方读者理解上的障碍与偏差。在原文信息难度较大的情况下,《茶经》的翻译者考虑到了读者收集信息的渠道、接受的能力较低的情况,坚持三思而后行,努力在理解《茶经》原文的基础之上,把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作为己任,灵活的运用翻译技巧,有效预防了中国的茶文化在英译的过程中的流失与变形。
3 《茶经》中的茶文化及其在英译中的体现
3.1《茶经》中的儒家文化及其在英译中的体现
《茶经》中的儒家文化集中体现在其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大致可以理解为:为人做事当恰如其分,既不能事事退缩也不能过分要求,特别注意的是,中庸之道并不是人们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的“折中、妥协”,甚至是无原则的意义,也不是僵化刻板的,它要求为人处世,不应当采取一成不变的固定姿态,固步自封,应当坚持“道义”的原则。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道义”不是简单直接的世俗眼中的朋友义气,它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庸之道在英译中主要有两方面的体现,即“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者在书中承载着不同的作用。顾名思义,语义翻译重在“语义”即理解,这种译介是为了方便不同语言背景、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庸”;而交际翻译则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这其中有着对语言的加工。
3.2《茶经》中的佛家文化及其在英译中的体现
“茶禅”是《茶经》中的重要思想,而“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体现。主要是指信佛能够修身养心,净化本心,参悟本我,其具体体现在英译中主要是两个字——“参悟”。首先要洗涤内心,以一颗纯净之心感受世界,感受自然;其次是要有博大的胸怀,能够做到爱不溢美,恶不诽谤,包容一切,容许与自己不相一致的东西存在;接着要本着一颗初心阅读原文,在字里行间之中联系生活实际,参悟人生真谛;最后要彻悟,无一字不通晓,无一章不领会。由此看来,翻译者需要在熟读原文,进而理解原文,从而得其灵魂之后再进行翻译。带着自己的内心体验进行理解基础上的翻译工作。
3.3《茶经》中的道家文化及其在英译中的体现
道家文化主要体现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上面,《茶经》中提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而实际上“金、木、水、火、土”是中国本土所特有的词,与其字面意思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其无异于对翻译工作造成了困扰。首先,在英语中并没有与“金、木、水、火、土”相对应的内在涵义的词语;其次,就算有外国友人也未必理解。在这里,就需要译者采用一些技巧,因为在英语中对应阴阳五行的英文并不多,译者需要按照英语国家的读者说话习惯加以变化,以保证外国友人能够正确理解。并且,只要无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便可以适当加以异化,既保留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也可以使外国文化的因素为中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添彩。
结语
总之,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下,各国交流日益深入,以美国为首的国家阵营实施的文化演变政策也是多种多样。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兼顾文化安全,其重点不在于闭关锁国而是要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以经济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以文化交流促进经济稳定。而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着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角色,对《茶经》的翻译是促进茶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研究《茶经》的译介与传播对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有着关键作用,作为中华儿女应当肩负责任,阅读经典,与先哲交流思想,绽放别样光彩。
[1]黄汝干.中国茶文化对外交流与翻译人才的培养 [J].农业考古,2010(2):37-39.
[2]姜欣,吴琴.茶文化典籍中的通感现象及其翻译探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56-58.
[3]严魁.文化翻译实践中对归化与异化的协调运用 [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1(1):122-124.
[4]王大伟.汉译英中信息处理的若干办法[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2):21-25.
[5]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潘国培(1965-),男,江苏镇江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文化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