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朝茶画艺术特征探析

2016-03-31谢建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四川德阳618000

福建茶叶 2016年6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茶文化

谢建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四川 德阳 618000)



宋朝茶画艺术特征探析

谢建华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茶是我国的传统饮料,在中国茶与文化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宋朝的名流墨客对茶更是喜爱。当时士大夫推崇茶文化,饮茶逐渐成为高雅之举,因此,宋朝的文人墨客将饮茶、品茶作为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很多文人还将茶引入诗词、引入绘画中,茶画就是宋朝茶文化的具体表现。本文主要研究了宋朝茶画艺术的特征,并分析宋朝茶画艺术内涵以及茶画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宋朝;茶画艺术;艺术特征;茶文化

宋朝的手工业和商业的迅猛发展促使当时文化习俗的发展。很多文人墨客、名流画家都将其高超的写实创作技巧转向对世俗社会的描绘上,致使宋朝绘画文化比前朝有了很大进步;而茶文化的兴起,也成为当时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茶画对茶盏、汤瓶、茶炉、茶桌等茶器皿的描绘,再到各种人物的描写,涵盖了多方面的茶画艺术特征及茶画内涵。

1 宋朝茶画历史及流变

中国的茶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依据现有资料及文学作品来看,唐朝、宋朝的文人墨客创作了很多精彩的茶画作品。中国传统绘画与茶道文化相结合,体现了清静、淡雅、幽远的特点。唐朝绘画主要以工笔人物画为主,该画画风高贵富有气质,所涉及的茶文化也主要以刻画人物为主,并不使用大手笔描画茶文化,只是简略带过,茶文化只是画中的辅助工具;而在宋朝的绘画中茶文化描绘篇幅则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这主要得益于当时帝王对茶文化的喜爱,茶事活动才能广泛出现绘画当中。在宋朝,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都参与到茶事活动中,且都能用绘画的手段描绘出来。由此可见,在当时茶事活动与传统艺术文化是不可分离的。

宋朝的饮茶形式主要以团茶和草茶为主,同时茶画的内容也更为丰富,上到宫廷士大夫,下到庶民小卒,都能在茶画艺术中体现出来;此外,茶画不再是简单的描绘人物,也将与人物相关的茶事文化一一描绘出来。宋朝茶画能够兴盛并流传至今,主要是因为当时斗茶技艺的流行,这为茶画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基础。其次,宋朝的帝王非常喜爱茶事活动,宋朝的文人墨客也利用茶事活动为题材进行创作。茶事活动与当时的各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形成了以茶画、茶书、茶诗、茶礼为主题的一系列艺术活动。宋朝有名的茶画作品为:宋徽宗的《大观茶论》、蔡襄的《茶录》、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叶清臣的《述煮茶泉品》、宋子安的《东溪试茶录》等等。宋朝茶画文化的发展也得益于当时民众的积极参与,这才让茶事活动和茶文化广泛流传。

2 宋朝茶画艺术特征及特色分析

2.1精致的点茶技巧

宋朝茶事活动中主要以团茶和草茶为主,团茶作为进贡用的茶品,其制作技巧更为精良。中国贡茶习俗是在北宋建国初期发展并流传下来的,当时的北苑官焙茶园是皇家御用的贡茶制造基地。宋朝点茶法中的点为滴注之意,宋朝人将茶末放置于茶皿中,并用茶瓶注汤点缀。点茶法常常用于茶事活动中,宋朝的画家常常将这一茶事器皿展现在绘画中,以此代表点茶法。由于点茶法在当时极为流行,所以画家只需用简单的器皿,就能完美展现整个茶事活动。

依据宋徽宗《大观茶论》的记载:先将研磨细致的茶末放入茶皿中,加入适量水后用搅拌棒搅匀,这个步骤称之为调膏;这个过程很像现代人冲奶粉,要先加少量水打底,之后再加水冲匀,这样冲出的奶粉才好喝,不会成糊。宋朝刘松年的《撵茶图》中就局部描绘了点茶过程,这幅作品能够轻易让观者联想到当时流行的点茶技巧和其茶事活动。精致的点茶技巧已成为宋朝茶画的主要艺术特征,随着茶事活动的不断流传,点茶逐渐成为茶画中的亮点和魅力所在。

2.2丰富的点饮器皿

宋朝茶画中不仅包含精致的点茶技术,还包括丰富的点饮器皿。同时,丰富的点饮器皿也能从多方面表现宋朝茶画的艺术特征。在赵信的《文会图》中则展示了多种点饮器皿,从图中可以发现当时民众饮茶时的盛大场面,多人围坐在一起侃侃而谈,好不快活。宋朝的点饮器皿并没有唐朝的奢华与喧嚣,宋朝的点饮器皿更显清静、淡泊之风。宋朝的点饮器皿在中国的历史中都留下了璀璨的篇章,当时的瓷器无论是在器形上还是釉彩上都是巅峰状态;因此,宋朝的很多画家在茶画中引入点饮器皿,一是能够增强作品的整体画面感,二是用器皿侧面烘托茶画的特点。

依据传世的宋朝茶书蔡襄《茶录》、宋徽宗《大观茶论》以及审安老人《茶具图赞》等作品中,都能发现各式各样的点饮器皿;此外,刘松年的《撵茶图》、赵信的《文会图》还呈现出几种常用的点饮器皿,例如:茶磨、茶盏、茶帚、茶托、茶瓶、茶巾等等。宋朝茶画中出现的丰富点饮器皿不仅体现了茶画的艺术特征,这还能反映出当时斗茶活动的盛行。宋朝的斗茶活动可谓名噪一时,斗茶活动的核心在于茶的品质,相斗者最终通过“斗色斗浮”来检验茶叶的品质。“色”是指对比茶叶的颜色,“浮”是指斗茶者的点茶技巧。

2.3浓厚的文人气息

宋朝茶画的艺术特征还体现在其浓厚的文人气息。鉴于当时盛行的斗茶活动和茶事活动,茶文化已经成为世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很多宋朝的文人墨客都以茶事活动或者茶文化作为创作理念,宋朝有很多文人雅士也参与到斗茶活动中,例如:文学大家欧阳修、范仲淹、苏轼、朱熹;书法家黄庭坚;画家蔡襄等等,其文学作品、书法作品、绘画作品都包含茶文化,这些文人墨客对茶事活动的兴趣已经远远超越前朝,很多文学家和书画家都通过茶文化留下了大量的传世之作,让现代人对古人的风雅又多了一层体味。

宋朝茶画可以称之为一项综合体艺术,该种茶画以绘画、书法、茶道为一体,茶画多以人物或者山水为创作主体,并结合宋朝人精致的点茶技巧和点饮器皿,进行茶画创作。这种创作方式不仅反映了创作者浓厚的文人气息,也促使茶画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茶画中所描绘的点饮器皿和点茶技巧对还原我国宋朝的茶事活动,传播我国深远的茶文化都有着积极作用。

3 宋朝茶画艺术内涵对后世的影响

3.1宋朝茶画传播给后世的茶道思想

茶画中的灵魂,也就是绘画中的所展现的真实景象,既品茶人心灵的体现。宋朝茶画传播给后世茶道的主要思想体现在四个方面:和、静、怡、礼。和是从儒家的角度出发,儒家推崇中庸之道,这也能在茶画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例如:在泡茶时“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待客时表现为“春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伦之礼;在饮茶的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仪等。静是道家的主要思想,道家主张清静的思想,这与茶淡雅、清甜的特征相似,宋朝的茶事活动正是这种宁静、安逸的环境传播茶画,茶画中的人通过茶事活动享受恬静淡雅的生活,达到天人合一、融入自然的境界。宋朝绘画艺术的表现手法是丰富多样的,宋朝的文人墨客将人物、风景、鸟兽、器皿纳入画中,把画风发挥到极致,画家通过对此类景象的描绘,从真正意义上阐明了茶事活动与我国的传统思想之间的联系。此外,还能让观者领悟到传统思想的学术性和茶事活动的乐趣,这正是宋朝茶画不同于其他形式绘画的根本原因。

我国的茶文化“怡”是品茶者进行茶道活动,享受品茶过程、享受闲适生活的具体表现。茶道历史悠久且具有极深的底蕴,因此中国茶道可以称之为雅俗共赏之道,这也从侧面说明中国的茶事活动是所有民众都能够参与的,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贫民百姓,都能够参与茶事活动。例如:古代的帝王将相品茶,主要是炫耀自身的地位,他们往往通过复杂的茶道礼仪进行品茶活动;而古代的文人从事茶事活动时,主要是重茶道的韵味,激发自身的创作思想;而普通百姓在品茶时,主要是为了享受茶之味,重在祛暑解渴,享受人生。宋朝的茶画主要描绘了普通百姓的茶事活动,以此展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及生活状态。这恰好印证了普通民众也能从茶事活动中感受到自然、闲适的生活,符合了茶文化的“怡”思想。

3.2宋朝茶画中的审美心态

宋代茶画中展现出的审美心态是该朝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励志修身的态度体现,茶事先苦后甜,使品茶者唇齿留香、回味无穷。宋代各个阶层的人都能从茶味体会到人生的百态。宋代文人的茶道崇尚自然、尚神韵、尚友谊、尚情趣。这种求超脱的气氛无处不在,甚至在冲淡平和、物我皆两忘中逃避现实,以茶香寄诗情,陶陶然自得其乐。宋朝的茶事艺术与其茶画、书画艺术一样,都在极力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仅体现在斗茶形式上,在茶叶名称、用水名称以及使用茶具上都有所体现,茶画中的茶事活动能够让观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

4 结语

总而言之,宋朝茶文化与茶画艺术在中国文化占据着巅峰地位,对中国文化有着积极的影响。宋朝的茶画艺术贵在写实,画中的人物、事件都是依据现实情况进行创作;此外,茶画作品更适合有叙事特征的茶事活动,一幅画能够全面地表现出作者的创作内涵和茶文化的魅力。宋朝穷精技巧的茶文化为绘画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宋朝绘画的艺术价值,宋朝绘画与茶文化的结合使茶文化和绘画艺术更具活力。

参考文献

[1]冈仓天心.谷意译.茶之书[M].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2][唐]陆羽.茶经[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3]朱郁华.无茶不文人[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廖宝秀.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M].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12.

[5]夏祯.清茶速点慢慢饮[J].藏品,2012,(8).

作者简介:谢建华(1979-),女,四川成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美学。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带一路”与茶文化传播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20世纪上半叶现代都市茶文化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