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茶文化传播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

2016-03-31陈洁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074

福建茶叶 2016年6期
关键词:积极影响新媒体

陈洁(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074)



新媒体视域下茶文化传播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

陈洁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074)

摘要: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我国的茶文化逐渐形成了以廉俭有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为核心的茶道精神,这对于引导和培育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大有裨益。特别是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如何更好运用新媒体平台和技术来更好地传播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已成为一个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茶文化传播;大学生生活方式;积极影响

茶对中国人来说,不单单是一种饮品,更承载了以“廉、美、和、敬”为核心内涵的茶文化和茶道精神,这是一种脱离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高度和哲学层面的追求。在千余年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茶文化不断汲取佛教、道教和儒家的优秀思想,最终成为我们这个民族悠久历史中璀璨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当代中国,社会的日益开放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致使各种思想和价值观不断涌现和碰撞,特别是对于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而言,价值的多元化也让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媒体的视域下,我国茶文化所蕴藏的优秀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对引导和培育他们建立起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大有裨益。本文主要从茶文化的内涵、移动互联网时代里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现状、新媒体传播茶文化的益处等方面,对新媒体视域下茶文化传播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进行探讨。

1 中国茶文化的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

中国人发现和饮用茶叶的历史十分久远,据学者考证约有四五千年之久。但是一开始,我们的祖先仅仅把茶叶当做是一种能够生津止渴的饮料,以及能够祛风寒、健脾胃、解油腻、化毒素的药物。直到历史的长河来到魏晋南北朝,在那些热衷于清谈、流连于山水之间的玄学家的推动下,饮茶才渐渐从单一的“止渴”上升到一种能够使人内心清澈且逸兴遄飞的精神享受。而在同一时代,随着佛教的传入以及道教的发展,茶所蕴藏的天然内涵与这些宗教思想不谋而合,在长期的碰撞和融合下,我国的茶文化初具雏形。而到了唐宋两朝,当茶文化遇到那些著名的诗人词人,茶文化再一次得到升华,进入一个夺目而灿烂的年代。据统计,仅仅是《全唐诗》所收录的茶诗,便有四百多首。从唐宋开始,直到现在,茶文化早已与我们的民族文化水乳交融,除了诗词之外,还渗透到了诸如中国画、音乐、书法、礼节、生活等各个方面。

中国茶文化的价值取向,与佛、道、儒的思想大抵相同。饮茶者,往往会将自己的人生抱负和志向与茶所融合。譬如说,有雄心壮志者,往往会在饮茶中思考儒家的入世精神,一杯清茶中,孕育的是其修身齐家治天下的远大抱负。但人生漫漫,难免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这时,茶文化中的道家及佛家思想,则会让人看淡得失,超然洒脱,抛弃悲观厌世之心理,取而代之的是积极乐观的态度。这种“可进可退”的茶道精神,长久以来影响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性格,并深深融入和影响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从中汲取一种乐观向上和豁达包容的人生观,对他们走好人生之路非常重要。

我国的茶文化还蕴藏着一种重要的“茶人精神”。何谓“茶人精神”?大致可以总结为思考、修养、信仰、行为。思考要理性,要在错综纷杂的社会中,保持一颗独立思考的心灵,以及对世间万物的理性认知,并从中归纳出规律和道理;修养要沉着而优秀,与人为善,平和处世,刚正不阿,注重礼节和自身的言行举止;信仰要坚毅,要“不忘初心”,学会明辨善恶,追求生命中的真理,不计得失,坚定走下去;行为要正义,不仅要遵守社会公德和制度,更要按照正义的标准去做人做事,勇于帮助他人。可以说,“茶人精神”的这些内涵,对“三观”正处于逐步成熟阶段的当代大学生而言,有着不可小觑的引导力量,对他们养成美好道德和优秀行为大有裨益。

2 新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层出不穷的新媒体让人目不暇接。而这些新媒体大多是为了盈利,所以,他们为了吸引更多的点击率或者关注度,往往会“剑走偏锋”,通过传播一些与优秀文化相悖的价值观,来达到吸引“粉丝”的目的,其中不乏暴力、色情、消极、戏谑等内容。而当代大学生作为移动互联网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已经把自己的生活充分放置于互联网的浪潮之中,由是言之,他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悄然变化,无论是学习方式,还是交往、爱情、消费、娱乐等方式,与上一代大学生相比,都有了非常大的不同。

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冲击。应当说,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普及,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平”,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海量的学习资料通过网络能够瞬间抵达到任何一个手机屏幕上,譬如说公开课、名师讲课视频、各种文库类网站等,这给大学生们的学习带来了诸多利好。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有的是真假难辨,很容易让这些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受到错误知识和观念的影响。另外,新媒体的特点是文字、图片、视频高度合一,非常碎片化和表面化,看上去非常吸引眼球,但其实缺乏足够的深度和内涵,大学生长期以往接受这种碎片化的信息,会变得浮躁起来,这对于构建完整而系统的知识结构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

新媒体对大学生交往方式的冲击。大学生正处在一个广泛交友的阶段,他们对人际交往的意愿十分旺盛,愿意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来展示自我、结交更多朋友。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各种社交软件或网站的兴起,则改变了大学生过去那种传统的人际关系。比如说,微信、贴吧、人人网等平台,为大学生的人际往来提供了非常方便的交流平台。而便捷的在线交流方式,也突破了相对封闭的大学生活,让他们可以足不出户,便可以跟其他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网友谈天说地。但与此而来的弊端就是,更多的大学生变得闭塞起来,在网上十分活跃,却对现实中的同学和朋友愈加疏远。最常见的场景就是,一个宿舍的几个同学,谁也不跟谁说话,各自玩着手机,与社交平台上的朋友聊得火热。长期以往,势必会让弱化他们在现实中的交往能力,严重者还会产生人格障碍,这一点应当重视起来。

新媒体对大学生休闲娱乐方式的冲击。新媒体的一个特点,就是泛娱乐化。无论是什么咨询内容,只要经过新媒体的“二次加工”,出来的产品大多带有浓浓的娱乐或恶搞气息。同时,为了吸引眼球,一些新媒体甚至制造大量的垃圾内容,以其扭曲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来满足人们“审丑”的猎奇心理。例如,一些宣传拜金主义的相亲节目、“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谈话类节目、热衷偷拍和曝光隐私的娱乐资讯类节目,这些内容在潜移默化间扭曲了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追求,使他们把丑当做美,在闲暇时候乐此不疲地在网上传播一些低俗、恶搞及暴力的视频或内容,无声无息间成为了低俗文化的受众群体和传播者。

3 用新媒体传播茶文化的必要性

从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这些不好的生活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新媒体的视域下,我国茶文化所蕴藏的优秀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对引导和培育他们建立起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也应当认识到,如果还是用过去的老办法、旧思路去教育和引导,那么效果未必会很好。笔者认为,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不妨创新思路,采用一些新办法和新举措,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新媒体传播方式,不断扩大茶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就显得非常必要。

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中,以往那种传统的传播方式所具有的强大话语权,愈加边缘化,甚至已经无人问津,到了“自说自看”的地步。比方说,一些高校里的学报、校刊、黑板报、广播等信息传播载体,在手机、平板电脑等“屏幕”的冲击下,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式微,已经失去了过去的强大话语权。要想在学校传播茶文化,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仅仅靠这些老办法远远不够,必须要“师夷长技以制夷”,通过新媒体的力量,去“夺回”丢失的话语权。

同时,大学生正处于一个思想比较活跃,个性也较为叛逆的时期,年轻人的天性就决定了他们会在有意无意间,对来自传统媒体、官方口中的信息和声音,多多少少存在一些抵触心理,就如同在家与父母的对立一样。面对这种情况,就更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通过那些受到大学生欢迎的新型传播载体和传播方式,让他们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和内涵所在,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接受茶文化,并把它当成一种时尚的、新颖的生活方式。

4 如何运用新媒体传播茶文化

首先,要善于运用学校官方微博和微信公共号。一般而言,在大学生中推广学校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号并非难事,因为要及时了解学校的动态和学校发布的一些权威消息,大学生往往还会主动关注或添加学校的微博或微信号。所以,对于高校来说,就一定要充分抓住这一优势,利用自己的官方新媒体平台,多传播一些与茶文化有关的故事、知识、信息等内容,让广大学生对茶文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其次,要充分利用一些“校园明星”和校领导的影响力。在新媒体时代里,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无非是声音的大小而已。而充满活力的大学生中,总会涌现出一些充满正能量和号召力的“校园明星”,他们在网络平台上的一言一行,备受其他大学生的关注。由此而言,就要积极引导这些“校园明星”喜欢上茶文化,让他们了解茶文化的内涵,并在个人的微博或微信及人人网上多发布一些茶文化的内容,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和意见领袖的地位,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喜欢上我国的茶文化。同时,“以上率下”的力量也不容忽视,作为学校的领导,也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用自己的权威影响力,扩大茶文化在校园里的美誉度,提高茶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地位。

第三,要改变老套的传播语言。应当说,新媒体的“新”,不仅仅体现在载体上,更是传播语言和传播内容上的“新”。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高校的确也运用了新媒体,有的甚至自己独立开发了app客户端,但是无论是在宣传语言还是在内容上,还是过去的老话套话,死板没有生气,这样的新媒体新的只是外壳,不是内在,自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由是言之,运用新媒体传播茶文化,务必要改变过去那种死板的宣教语言,改变那种高高在上的态度,而是要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语言,把与茶文化有关的内容变成更接地气的信息,在不失其内涵的同时,更加注重趣味性,如此才能在新媒体的视域下,更好地把茶文化传播给广大的大学生,引导他们形成更加健康而积极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高旭晖,刘桂华.茶文化学概论[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3 (11).

[2]赖功欧,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8).

[3]张学连.浅谈茶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开展[J].科教文汇,2009(15):58.

[4]苏巧雯.谈茶文化在校园的育人功能[J],广东茶业,2007 (3):13-15.

作者简介:陈洁(1977-),女,上海市人,硕士,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积极影响新媒体
解析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英美原声电影对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积极影响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