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翻转课堂的两种内容分布模式

2016-03-30张传萍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分布模式布鲁姆目标

张传萍

教学一般是按照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的顺序开展。而如果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则可以有多种组合,教师可将记忆、理解部分翻转到课前,课堂则侧重于认知领域的其他部分;也可将运用和分析部分翻转到课前,课堂则侧重于记忆、理解以及其他……任何一种翻转课堂内容分布模式,都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因此,每个翻转课堂并没有固定的内容分布模式,每一个模式都有自身的适用范围。段雪梅和廖蓉老师设计的微课,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翻转课堂的两种内容分布模式。

模式一:教学目标重点的翻转

根据布鲁姆认知领域分类来看,认知过程类别是从低级到高级排列,认知过程类别越高,学生认知难度就越高。因此,在翻转学习过程中,考虑到翻转学习资源是新学资源,学生个人在家又是以独立学习为主,翻转学习可以将认知过程类别中低级级别翻转到课前。黎家厚教授也认为布鲁姆认知领域记忆、理解和运用属于低级思维活动,适合课前翻转,而认知领域中的分析、评价和创造,属于高级思维活动,适合课堂教学。段雪梅在执教《呼风唤雨的世纪》时,发现本单元要让学生弄清“发现”和“发明”的区别与联系,辨析用词的准确性,并体会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教师若在课堂上花时间区分“发现”和“发明”,这不仅耗时,挤占了落实课标规定的教学重点的时间,而且还会影响阅读教学的整体性。于是,段雪梅老师设计了《呼风唤雨的世纪——区分发现和发明》微视频,将该课文中“发明”和“发现”两个关键词的内涵及其差异,翻转到了课前,让学生通过微视频自学。因为学生已经懂得这两个概念,教师上课时就没有必要再讲“发明”和“发现”两个词的内涵和差异了,上课的重点就落到对“发明和发现的应用分析及其评价”等高级认知思维层面。

通过段雪梅老师的设计,我们发现课前翻转的学习资源是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上课以应用、分析、评价与创造为主。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教学都是按照布鲁姆教学目标顺序从低级到高级开展,即课前侧重于识记与理解等低级思维,课堂上重视创新、评价、分析等高级思维。这种内容分布模式与传统课相比,就是课堂教学的认知目标重点发生了变化,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低级认知水平转移到高级认知水平,认知目标顺序并未发生改变,依然是从记忆开始,到创造结束。

模式二:教学目标顺序的翻转

知识和技能的高级部分,需要学生在心理上对知识进行组织或者重组,这就对学生的内化和心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学目标大部分还停留在较低水平,评价和创造类认知水平很难达到,而创新、评价等高级思维更关系到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过去,我们指责课堂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翻转课堂的出现,可以改变这一状况,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的高级目标。翻转课堂除可以按照上面所说遵循传统教学目标顺序进行教学外,还可以打乱布鲁姆的认知目标顺序,从创造、评价等高级思维水平开始教学。廖蓉老师设计的《人物描写一组》就是这种案例。因为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阅读能力,所以她将分析和评价人物的特点翻转在课前;教师上课时,就侧重于理解重点语句,进一步品读不同动作描写的微妙差异;课后,又学以致用,让学生自由发挥,用动作描写的方法描写人物特点。这个案例,就是从分析评价开始,到识记、理解,最后到创造结束,这个教学案例已经实现了布鲁姆的整个认知目标,并且学生也学会了在复杂情境里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这种基于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的翻转课堂的内容分布模式,课前翻转的学习资源以创新和评价等高级思维为主,课堂上重视分析、理解和识记。与传统课堂相比,认知目标顺序发生较大改变,从以前的高级思维转移到低级认知思维。这种内容分布模式体现了翻转课堂比传统教学的更大优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作者单位: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严 芳

猜你喜欢

分布模式布鲁姆目标
颗粒肥撒施过程中的沉积分布模式研究进展
布鲁姆-特内教学提问模式在超声医学科教学读片中的应用
基于“数字布鲁姆”理论的空间形态构成知识更新与慕课建设
印度洋热液区贻贝及栖息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特征分析
基于混淆布鲁姆过滤器的云外包隐私集合比较协议
传统油气地质理论的突破与创新及非常规油气资源潜力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在五年制生物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