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微课的四个误区

2016-03-30王星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误区问卷知识点

王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微课盛行。然而,深入观察、反复研究之后,发现这一创新应用也呈现出鱼龙混杂之势,“为应用而应用”的情况也不鲜见,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微课的认识存在误区,甚至出现偏差。因而,要打造高效微课,必须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引导广大教师正确认识微课,帮助他们走出误区。

一、增强探究意识,克服畏难思想,走出“微课是浓缩课堂”的误区

最开始接触微课,特别是看到别人已经成形的微课,绝大多数教师都会有畏难情绪,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的中老年教师。在他们看来,微课是年轻人的事儿。在远程研修中,“微视频”是必须完成的作业,为了完成作业,很多教师都是把原来的教学设计进行剪辑,甚至照搬过来,设计“微课程方案”,至于录制视频,往往是用录屏软件把原来做好的PPT播放一遍,再配上解说。这样制作未尝不可,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更谈不上高效。

实际上,制作微视频仅仅是微课的环节,更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知识点,设计“微课方案”、“学习任务单”等,不能“为微而微”。微课所选择的知识点或技能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不能仅仅是教师认为的教学难点。比如学习《矛和盾的集合》,课文最后一句话“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理解这句话,除了联系课文中的“坦克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外,教师可以用微视频展示“带铅笔的橡皮、十字镐”等集合其他物品长处的产品,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类似物品,填写到“作业任务单”上,进而引导学生在作业单上写下“我的同桌或同学的长处”,这样由物及人,渗透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构建系统体系,把握使用时机,走出“微课就是做视频”的误区

在很多教师看来,“微课”就是做好微视频,然后用到教学中。这样的认识是非常片面的。实际上,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从这个意义上说,微课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知识点作为微课内容。这些知识点不仅仅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更应该是学生不好理解或者容易出错的地方。比如语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数学中变式的练习,英语中的对话情景等。其次,教师要设计课程方案,确定微课的使用时机。因为时机不同,微课的呈现方式、表现方式都应该不同,课前预习使用的微课应当侧重知识的拓展、方法的指导或者必要的练习,除了微视频,还可以用“问卷星”;课堂上使用的微课应该侧重重点难点的点播,可以是演示,也可以是讲解,微视频应该是主要形式;课后使用的微课应该侧重知识拓展和巩固练习,大多情况下可以采用“问卷星”。再次,教师要依据微课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单,里面既要有微课前的准备,又要有微课过程中的记录,还要有微课后的练习、总结。接下来,就是录制微视频或者采用“问卷星”设计问卷、习题,这是比较费时费力的环节,也是微课的重头戏。最后就是微课教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反馈,随时进行调整,安排拓展性练习或者归纳总结学习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立足学生实际,重视评价反馈,走出“微课不用老师教”的误区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让课堂教学更为完整、直观,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录制了微视频就万事大吉,更不是“微课不用老师教,看看微视频就行了”。微课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微课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而不是教师“想做什么微视频就做什么微视频”“学生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介绍一种物品”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孩子在介绍的过程中,大多是笼统写某一类物品,而没有写出“某一个”物品的特点。比如介绍“西瓜”,大都是“圆圆的、“绿色的皮上有黑色的花纹”“瓜瓤是红色的,里面有黑色的瓜子”“吃起来很甜”。针对这一实际,笔者设计了微课“介绍水果”。课前,笔者让学生从家里带一两个自己喜欢吃的水果以及软皮尺、水果刀等工具。笔者买了两个大小、颜色、成熟度各不相同的西瓜,在同事协助下,录制了微视频。上课的时候,笔者把带了同一种水果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先让他们说说“自己带来的水果是什么样的”,学生们自然说得很笼统。然后,笔者和孩子们一起观看微视频,并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填空题”,潜移默化中渗透了写作方法指导,再让学生借鉴视频中的方法,在小组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要求“尽可能详细,可以采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如果能说出自己水果的“与众不同”更好。最后,让学生把刚才的话写下来,整理到“习作集”上,优秀的可以录入电脑,打印后在班上展示。

四、创新微课方式,丰富教学手段,走出“单纯依赖微视频”的误区

有的教师认为“只有运用了微视频才是微课”,这无疑是错误的。“戏法人人会变,花样个个不同”。微课应该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而不应该是“微视频一统天下”。微课的呈现方式不仅仅是微视频,还可以是音频,是“问卷星”制作的问卷、练习题等。应该不断创新微课表现方式,运用更多教学手段呈现。

微课的运用时机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也应该有所区别。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本中,同一作者的作品,在低年级已经学过,这样就没有必要再在课堂上介绍作者情况,完全可以在课前预习中采用“问卷星”设计问卷,让学生回忆作者的基本情况、以前学过的课文以及课外学过的该作者的作品等。课后的拓展延伸、巩固练习类微课,也可以采用“问卷星”设计习题,学生依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完成、随时提交,教师只需要在后台查看提交情况、进行成绩分析即可。即便是课堂上使用的“微课”,也不一定都是“微视频”,也可以是音频,有些时候,音频相比视频,由于缺少了画面干扰,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误区问卷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问卷网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