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有效德育 深化实践体验育人

2016-03-30黄琼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育人德育家长

黄琼

学校结合“在阳光下生活,在自信中成长”的办学理念,努力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自然“四位一体”的德育渠道,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和体系,在“实践体验育人项目”中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家门、走进社会,在丰富课外知识的同时启迪心灵,情感得以升华。

一、活动的开放性,使德育渠道由单线型转为多线型

实践活动的开放性,使德育渠道变得丰富多样,从形式看,既可探究、实验、调查、考察、服务、社会宣传、公益劳动、设计与制作、技术实践与劳动实践、信息实践等,又可以开展总结与交流、展示与答辩、汇报与表演等,在实践活动中,德育呈现出多线型。

爱祖国、爱大自然的教育。如《我把落叶带回家》《汉口江滩的变化》《低碳生活,美化江城》等活动让孩子们在了解植物、观察生活的过程中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产生了对生活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祖国的热爱。

服务社会的教育。通过走向社会,走进社区访问、调查,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学生为社会尽职的使命感,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作准备,还能活跃思维,积累经验。

科技环保教育。通过科技领域的实践活动,广泛了解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信息,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不断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如学生在《走进科学创意无限》《纸板变变变》等活动中,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劳动与技术知识、技能,树立了环保意识,形成初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引导学生以生活为背景,在不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获得生活的经验、智慧和创造生活的能力。

传统文化教育。四唯路小学通过挖掘地方文化,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探索、研究、实践中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如:学篆刻、抖空竹、扎灯笼、搓汤圆、中秋诗会等活动让学生从地域特色中传承传统文化,在了解丰富而有特色的祖国文化的同时获得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的实践性,使道德感悟由被动型转为主动型

学校通过“四走进”即:走进社区、走进同伴、走进时事、走进社会,让道德体验由“被动型”变为“主动型”,德育效应更明显。例如:“周末清洁家园”活动让学生在社区服务中加深对社会的了解,体验为社会付出的幸福感,在看望帮助老红军的志愿者服务过程中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寻访红色江岸的足迹”亲子实践体验活动更是激发孩子极大的兴趣,在家长的带领下,每周都计划寻访一个地方,有的家长带孩子调查了周边的张自忠路、卢沟桥路、陈怀民路、胜利街等路名的由来,了解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

这种真正走出去的实践活动引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道德教育深入到他们的血肉中,终身受益,可见这种“实践+体验”式的育人方式效果非常明显。

三、活动的探究性,使德育由灌输型转为渗透型

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发现式学习,即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的调查、实验、制作、设计、观察等方式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探求结论,这为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开放的环境。学生不仅学得主动,学得积极,而且真正提高了自我教育的能力。

通常对学生进行节约粮食的教育时,教师常常以“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类的话来引导学生,但这样的说教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而我校在通过班会开展“三节”教育时,组织学生开展“光盘节”活动。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发现家庭、餐厅、学校的粮食浪费现象确实严重,心中自然升起了爱惜粮食的想法;通过上网搜索,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不少贫困国家的人吃不饱……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不仅体验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而且从内心真正认识到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重要性。这种情感的产生不是教师强加的,而是在探究中自然形成的。

四、活动的实践性,使德育评价由单一型转为多元型

以往我们对学生的品德评价仅仅局限于对校内学生和教师看到的情况进行评价,而走出去的实践性活动评价是伴随活动始终的行为,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对活动开展反思和建构。如,教师在活动初就对学生有要求:文明出行、交通安全、记录活动过程、同学合作完成调查报告、家长评价、采访对象、服务对象签名等。那么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及社会成员评价等多主体评价,就能帮助学生客观、真实认识自我、表达自我、获得赞赏、建立自信、不断改进行动策略。同时,这个过程中的自我评价、自我肯定、自我提醒、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承诺就是学生对自己进行教育的过程。

实践体验育人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长在孩子的内化教育中起着评价、引导的作用。

课堂教学不等于德育,德育的本质是实践,缺少实践的德育是不完整的。当前许多学科都渗透着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虽然学生们普遍上都能接受、认同这些大道理,但是,对其的体验和感触还是停留在比较浅表的层面,触动不大,不能较好地化为自身的行动。开展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亲历亲为,而正是学生的亲自动手实践,亲身体验,才使得感触由表及里,渐渐触及到学生的内心,经历认知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最终受到强烈的震撼。

总之,实践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我们的任务是不断挖掘、开发德育资源,为学生成长创造广阔自由的空间,积极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做到活动育人,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岸区四唯路小学)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家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家长请吃药Ⅱ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