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发性脑炎54例临床分析
2016-03-30权英丽赵鹏
权英丽?赵鹏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散发性脑炎临床特点的分析, 为临床科学地对散发性脑炎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 合理、规范用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散发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诊精神分裂症25例(46.3%), 反应性精神病6例(11.1%), 分离转换性障碍7例(13.0%), 癫痫4例(7.4%)。以综合治疗为主, 对症治疗为辅。转归痊愈或显著好转39例, 好转5例, 转院8例, 死亡2例。结论 散发性脑炎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特异性, 极易误诊, 因此对急性发病进行诊断时首先要与器质性疾病相鉴别以减少误诊。
【关键词】 散发性脑炎;误诊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045
散发性脑炎全年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而称之为散发性脑炎, 目前新的学术观点认为, 散发性脑炎是指原发性病毒性脑炎和感染后脑脊髓炎及与之有关的炎性脱髓鞘脑病。病毒学和免疫学技术的发展, 证实了许多颅内感染是由病毒所致, 因此目前新的精神病教课书已不在沿用散发性脑炎的称谓, 把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以精神症状首发, 伴有意识障碍的一类疾病称之为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目前对这一类疾病在临床上尚无确切可靠的诊断标准, 临床上极易将此类患者误诊, 尤其是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又没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的患者, 明确诊断具有一定的困难, 易误诊而延误治疗。现将本院收治的54例散发性脑炎患者临床治疗经过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散发性脑炎54例, 其中男35例(64.8%), 女19例(35.2%), <40岁发病38例(70.4%), 发病季节, 以秋冬为主。急性或亚急性发病, 有前驱症状者占42例(77.8%), 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者43例(79.6%)。入院检查视频脑电弥漫性异常43例(79.6%)。病程中有意识障碍者39例(72.2%)。查脑脊液32例, 异常者14例(43.8%)。误诊精神分裂症25例(46.3%), 反应性精神病6例(11.1%), 分离转换性障碍7例(13.0%), 癫痫4例(7.4%), 误诊率77.8%。
2 临床表现
2. 1 前驱症状 42例(77.8%), 主要表现为发热<38℃, 鼻塞、萎靡不振、乏力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2. 2 首发症状 以精神阵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者43例(79.6%)。主要表现为不协调精神运动性兴奋和精神运动性抑制状态, 有4例存在意思障碍、类谵妄状态、表现定向障碍、答非所问等, 有4例癫痫样发作。
2. 3 病程 到医院就诊时间, 从发病1 d~1个月, 病程≤7 d 35例, 8~14 d 10例, ≥15 d 9例。
2. 4 主要精神症状表现 类精神分裂症表现有25例, 主要表现为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躁动不安、打人、骂人、哭笑无常、裸体、冲动等, 精神运动性抑制患者表现为卧床不动、不食、不语, 类似于亚木僵状态。类反应性精神病有6例, 主要表现为起病前有一定的精神因素刺激, 精神症状与精神刺激有部分关联, 解除刺激后精神症状无缓解。类分离转换症状有7例, 主要表现肢体麻木、蚁行感、下肢无力、失语等, 有的患者还伴有情绪喜怒无常、表情做作、幼稚等。有4例患者有抽搐发作, 表现意识丧失, 四肢抖动, 持续1~2 min缓解, 住院期间就有1次发作。
2. 5 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意识障碍者39例, 嗜睡19例, 意识朦胧16例, 浅昏迷4例。36例出现了神经系统体征, 其中12例有脑膜刺激征, 18例有巴彬氏征阳性, 6例克氏征阳性, 15例腱反射亢进, 8例肢体瘫痪(肌力3~4级的轻瘫), 视神经乳头水肿2例, 假性球麻痹2例。
2. 6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增高1~2万有21例, 1~2万有3例。脑脊液异常38例, 压力增高16例, 蛋白异常12例, 白细胞计数增高10例。视频脑电图, 共查48例, 弥漫性异常43例, 高幅慢波7例, 在弥漫性异常基础上伴有局限性异常5例, 振发性异常2例。
3 结果
3. 1 误诊情况 误诊精神分裂症25例(46.3%), 反应性精神病6例(11.1%), 分离转换性障碍7例(13.0%), 癫痫4例(7.4%)。
3. 2 治疗及转归 以综合治疗为主, 对症治疗为辅, 急性期短期应用激素冲击治疗, 同时应用抗生素, 抗病毒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小剂量利培酮和奥氮平。转归痊愈或显著好转39例, 好转5例, 转院8例, 死亡2例。
4 讨论
首发症状以精神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占83.3%[1]。据资料报道散发性脑炎误诊为功能性精神疾病约占23%[2], 81%的病毒性脑炎有精神症状[3]。尤其是疾病早期前驱症状不明显, 起病急, 以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时患者家属常常把患者当做精神疾病而送到精神病院诊治, 而精神科医生往往又对本病认识不足而误诊误治从而延误治疗。为减少误诊的发生, 对散发性脑炎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患者, 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伴有精神症状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同时还伴有神经系统体征, 特别是肌张力增高等锥体外系体征(如多汗、小便失禁)、脑电图(EEG)有弥漫性异常, 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等就基本可以明确诊断。有脑膜刺激征时, 应该与各类脑膜炎相鉴别, 如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 后二者脑脊液改变明显, 并且在患者的脑脊液中可查到相应的致病菌可以相鉴别, 与颅内占位性病变的鉴别, 头部CT检查可以发现局限性密度增高的阴影, 与之相鉴别。有癫痫发作的病毒性脑炎, EEG多数为弥漫性异常, 有报告为82.4%[4]。EEG检查对散发性脑炎的诊断没有特异性, 不能根据EEG的改变就明确散发性脑炎的诊断, 必须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才有诊断意义。以精神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散发性脑炎, 神经系统体征(如锥体外系体征或腱反射的改变), 大多数在精神症状之后出现, 而且并非恒定出现, 体征的部位及性质也可以改变, 必须要反复多次仔细的检查才能确定, 个别病例在整个病程中始终是以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而没有意识障碍和神经系统体征。赵炎等[5]报道28例病毒性脑炎CSF均有异常改变, 其中白细胞数升高(15×106~400×106/L), 蛋白升高(0.6~1.5/L)。
本文发病季节以秋冬季为主, 这与资料报道不同, 具体原因是否与秋冬季病毒活跃, 感染机会增加有关, 有待进一部研究。对于散发性脑炎的治疗, 以综合治疗为主, 赵玲等[6]报道用高压氧治疗有效率可达90%, 1次/d, 连续10次为1个疗程, 每疗程间隔3~5 d。病程<40 d患者有效率可>95%。
综上所述, 对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患者, 诊断上首先要与脑器质性精神疾病相鉴别, 才能减少误诊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戴福强, 陆万美, 袁龙良, 等. 散发性脑炎54例临床分析.实用精神医学, 1996, 3(1):8.
[2] 沈渔邨.精神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282-285.
[3] 张从志. 散发性脑炎52例临床分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 2013, 12(9):66-67.
[4] 周晓敏, 王新利, 隋丽梅, 等. 31例散发性脑炎的病原学诊断及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6, 11(4):225-226.
[5] 赵炎, 赵明伦.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诊断(附28例分析).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1996, 9(4):236.
[6] 赵玲, 李庆红, 郁阿丽. 94例散发性脑炎患者脑电图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1, 1(6):865-866.
[收稿日期:201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