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探讨
2016-03-30余雯
余雯
摘要:“营改增”是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一项重要的税费改革措施,这项税制改革措施对产业融合和企业财务管理都带来了重大影响。面对营改增政策带来的挑战,企业只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文章从营改增的内容和意义入手,探讨了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最后就企业如何结合营改增进行财务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营改增 企业 财务管理 影响
一、营改增的内容和意义
营改增即企业营业税改增值税,该税制于2011年经国务院与财政部批准后,于2012年开始在全国实施。营改增最早在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试运行,后来,才逐渐向社会各行各业推广。从本质来讲,营改增是一个税种的社会性转变,即将企业所应缴的营业税变成产品或服务增值税。从发展的角度来讲,在营改增改革之前,营业税是我国境内征收的最重要的一种劳务费,其课税对象范围极广,如无形资产转让、不动产销售等都要缴纳营业税。营改增实施后,商品和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只有出现增值才会计税,税收形式也只有进项税和销项税两种,重复纳税环节被简化。由于解决了纳税程序和纳税范围重复问题,企业运营成本也得以降低,企业所面临的压力也得以减轻。如服务业在免除全额营业税增收后,税负减轻,产业发展也更具活力。再如,劳务、货物产业在出口时还会退税,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还能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总之,营改增对于经济发展和企业投资结构有话来说,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税负带来的影响
单纯地从税负角度来讲,“营改增”政策给中小规模企业纳税人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带来了纳税优惠,减轻了他们的税负压力。在营改增政策下,小规模纳税人原来在每一道环节中都要缴纳的营业税由原先的3%或5%要下降2%,一般的纳税人原先不能抵押税额现代服务业,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后,税负抵额度范围将由原先的7%的运输费用支出抵扣提升到11%,抵额度及抵额范围增加,企业税负明显下降。那些大规模纳税人,如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业,因为固定资产比重较大,所以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后,企业税负不增反降。对于一些以劳务或不可抵扣为主要成本的行业来说,同样如此。这就要求这些企业要密切关注相关的法律动向,积极申请财政补助,以提高企业例如和效益,降低自身亏损。
(二)使会计核算更加精细化
营改增给会计核算也带来了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营业税不存在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之分,收入全部可以据实入账,支出也按实际发生列支,税收按收入额或收支差额与税率核算即可。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之后,收入入账要按照规定原则和方法来进行,如收入要按照税率实际扣除掉的税额来确定,支出也需要在成本和抵扣掉进项税额的基础上来进行。再则,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都要按照“应交税金”科来核算,消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即为当期应缴税额。总之,从会计核算方式来看,营改增之后,收入、成本和税金核算原则和方法都出现了变化,财务管理也要随之做出改变;会计核算方面的差异。我国营改增政策实施不是一次性全国推广的,而是逐步进行的,即这项政策在实施方面走的是“先在部分地区试点再全面推广”的由点到面的道路。在全面实施前,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在会计核算方面必然会有差异,而对于那些跨地区经营的企业来说,会计核算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会计核算方法也要有所区别;会计核算高要求。对于混合经营企业来讲,营改增要求企业必须能区分各类经营业务的具体性质,明确业务核算明细,那些无法细分的业务则要按高税率税种来核算。这也给企业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减少税负,企业必须明确业务性质,按税种来进行会计核算。
(三)对发票管理带来的影响
营改增之前,在营业税税制下,服务类企业只需开具服务业税务发票,试点企业只需开具普通发票,但是,营改增之后,发票种类发生了变化,发票管理也要随之做出变化。如营改增之后,由于增值税中存在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在发票开具上,可能会用到增值税专用发票,也可能会用到普通发票,并且在发票使用上还会有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规模纳税人之分。如果发票使用不合理,自身还要承担法律风险。再则,增值税发票作为专用发票,发票发放、验收、转让、注销流程复杂,其管理更加严格。再则,从限额来看,增值税发票普遍比普通发票限额要高,申请大额增值税发票所需的时间更长,程序更加复杂。这也要求企业必须进一步完善发票管理制度,为发票管理打好制度基础。
(四)营改增条件下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策略
1、做好财务统筹谋划工作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中小企业来说,营改增就是一项减负措施,这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在营改增条件下,企业要抓住发展的良好机遇,利用新税政各种政策规定,结合自身纳税实际,发掘客户资源,加强纳税筹划,制定和实施最佳税收筹划方案。企业在筹划税收方案时,首先要完善筹划工作机制、预警机制、决策机智、控制机制,对日常会计业务工作中有关部门、有关人员的职责、权益作出明确规范,要求内部注意研究新税收政策中的特殊条款,积极探索减少企业税负的方法,充分利用优惠税收政策扩展税收空间。同时要求有关部门严格按照新税制规定来办事,加强新税制宣传,严肃打击不法行为,以规范企业纳税筹划行为,达到减少企业税负的目的。
2、优化账务处理流程
在营改增实施后,企业要提高风险意识,对内部财务控制、管理进行反思,优化企业财务处理流程,加强内部控制,以提高内部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企业财务处理流程优化要从增值税计算与管理做起,即企业可在税务筹划的基础上,对纳税情况进行正确计算和申报,运用业务转移的方式和精细化管理进行税收计算,并在税收政策完善后,认真研究增值税专用发票获取方法和具体规定,明确增值税汇算清缴方式与时间,以避免不公平税收等问题。企业财务部门要结合营改增政策加强业务研究,并就新增业务及时寻找合适的管理方法,积极探索营改增财务处理手段,要求有关部门采用合理的财务手段来减少企业税负成本和税额,以增加企业利润。
3、加强内部控制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重点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财务管理责任制,其目的是促使企业在新税制下能够沿着科学的道路不断向前发展,最终提高经济效益。企业财务控制的措施有:完善内部监督体系,强化监督力度,扩大监督范围,通过对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的监督杜绝财务管理违法行为;在财务管理方面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制定奖惩制度,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教育与管理,防范和打击经济违法犯追行为;要求财务部门财务人员按照税收筹划计划做好实际工作,做好票据管理,加大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出、使用和保税等环节的管理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发票管理乏力可能带来的风险,并就营改增之后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和漏洞进行处理,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4、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
财务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会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直接影响。结合实际来看,我国中小型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专业人员短缺、财会人员整体能力较差等问题。在营改增之后,结合企业税务体系改革发展新要求,企业要加大财会队伍建设,引进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及时淘汰那些责任意识淡薄、能力低下的财务人员,优化财会队伍的年龄和学历结构,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打好基础。与此同时,企业还要加强财会人员培训,开展针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运用科技手段、新知识和灵活新颖的培训方式,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风险意识,并在财务管理方面实施绩效责任制、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以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绩效。
参考文献:
[1]孙艳.浅析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3,06:154-155
[2]冯扬清.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3,24:198
[3]蒋明琳,舒辉,林晓伟.“营改增”对交运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15,03:6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