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内部控制的一些浅见
2016-03-30陈广兴
陈广兴
摘要:教育事业不仅要注重教育教学活动,同时还要积极关注学校的各项经济活动,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有助于学校管理工作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教育资源使用的合理、高效、安全。文章分析了我国中小学内部控制的现状,并提出了几点关于完善内部控制的一些浅见。
关键词:中小学 内部控制 现状 加强
一、内部控制在中小学管理中的重要性
2012年,财政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并规定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什么是内部控制呢?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讲,静态上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风险而建立的内部管理系统,而并非很多人理解的规章制度,该系统由五大要素组成,缺一不可,它们分别是: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具体体现为各项内部管理制度以及落实制度所需的控制程序和措施,如学校的各项规章管理条例、制度的制定及各种评估、防范机制和相关运行方式;动态上内部控制是单位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为实现控制目标而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如学校经济活动的整个流程的运转过程以及控制方式、沟通、监督的具体实施。为什么要实施内部控制呢?一方面是国家法规政策的要求,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学校自身管理与发展的要求,《规范》明确了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合理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合理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客观、高效、严谨的内控机制。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资金投入的逐年增大及社会对学校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往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其高速、健康的发展了。因此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势在必行。
二、目前中小学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控机构
虽然财政部早已经颁布了《规范》,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基层学校得不到彻底实施。每个学校都有其自身的规章制度,并且都延续了若干年,学校领导不愿意或认为没有必要制定内控制度,认为没有内控制度学校也能正常运转,没有出现重大的经济问题,只是根据日常积累的经验和判断来处理各种经济业务事项,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发展,这种情况在学校中普遍存在。没有设置内部控制部门或是没有确定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牵头部门,业务科室之间没有相应的协调统筹关系,“各司其职,各行其道”,往往是通过人情关系来代替职能科室之间的业务往来,没有明确某个或某些部门应当负责整体协作和管控职能。比如我校设置了政府采购岗位,由专人负责,每次采购项目都是其自行完成,没有和财务及资产管理等部门沟通,只是对自己的主管领导负责,采购什么、如何采购、何时采购都是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安排,没有内控部门对其监督和协调。这种情况的存在极易滋生腐败现象,由于没有统筹也造有可能成了资源的重复配置。
(二)没有内控意识,内控制度形同虚设
学校通常都是以教育教学管理为主,财务管理、基础建设、资产管理等工作都是作为后勤保障是为教学工作服务的,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内部控制得不到领导的重视甚至认为可有可无。同时,学校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学费收入都要全部上缴财政专户,不涉及利益或利润的转让与分配,由此认为,上级部门要求我们怎么做我们就照做肯定不会错,还要内部控制干啥。有的学校虽然按照上级的要求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单位负责人根本不重视,也没有部门或牵头科室负责实施,导致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另外,学校属于事业单位是公益性质的,实行行政化管理,没有很多的自主性,领导也是任期制的,这也间接造成了内部控制建设的被动性。
(三)缺乏审计监管
中小学校是非盈利机构,学校的经营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种情况有可能导致了学校在利用教育资源时不考虑费用问题,甚至造成资源浪费和资产重复配置,而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领导的考核标准也是单纯的以教学质量为主,弱化了经济活动环节,缺乏或没有审计监管,有少数职能科室配备比较健全的学校即使有内审部门也不能真正起到审计监督的作用,缺乏独立性、权威性。
(四)财务工作不规范,财务人员不专业
内控主要是对经济活动的风险控制,财务活动室贯穿整个单位经济业务流程的关键,健全的会计系统是实施有效内控的基础。但是学校中的财务管理人员大多是由教师兼任,甚至没有会计从业资格,没有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无法胜任岗位要求。没有健全、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建立职责明确、职权分离的岗位制度,导致会计核算不规范,很多单位存在帐外帐的情况,私设“小金库”,违规报销各种费用等,这些都给学校的财务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隐患。
三、如何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
(一)首先应从领导层面加强重视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成立以财务部门为主体的内控日常工作机构,明确内控负责人为单位一把手。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遵循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有效的设置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形成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建立包括学校所有领导和员工在内的内部控制系统,成立由学校管理层、财务部门及其他业务科室组成的管理组织,考核各个环节负责人的执行及完成情况并纳入绩效考核,在制度和组织架构上保障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二)然后要做好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工作,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内部控制
组织全体员工进行相关制度、流程的学习和培训,自上而下形成一种公开、民主、透明的内控大环境,业务单元之间相互监督、相互约束,能够使员工清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使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到达高度一致。能够将现代化手段运用到财务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中去,将经济活动及其内部控制流程和措施合理的嵌入到信息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作的因素,保护信息安全,使内部控制客观、高效的运行。
(三)完善预算体系,加强收支业务
学校应建立健全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落实单位内部各部门的预算编制责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预算编制的合规性,完善预算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编制程序,重大预算项目采取立项评审方式。预算管理的重点就是收支业务,它也是每个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中之重,学校也不例外。将学费等收入按照规定要上缴财政专户实施归口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重大支出要实行领导班子成员集体决策。加强支出审批、审核控制,明确各项支出事项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定期编制支出业务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
(四)最后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内部和外部监督
成立内部审计部门或内部监督联合工作小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并对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针对各个业务控制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执行;相关内部控制机制、内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了有效执行等方面进行客观的监督。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提交单位负责人或内控机构,由其进行整改并督促落实。此外,还要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对自身进行审计和监督,查了漏补缺不断完善。
综上所述,内控体系的完善和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领导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为学校的高速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也同时对学校是否合理高效安全的运用教育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都激励着我们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思考和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张锐陶.浅析中小学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
[2]苏云辉.中小学内部控制问题探讨[J].中国外资月刊,2013
[3]贾坤.中小学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