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陆羽《茶经》解读茶文化内涵

2016-03-30陈丽玉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福建茶叶 2016年9期
关键词:茶经陆羽品茶

陈丽玉(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

透过陆羽《茶经》解读茶文化内涵

陈丽玉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四川成都 610000)

茶作为一种植物,发展至今,已成功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关于茶文化的著作《茶经》,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它不仅总结了茶叶技术,同时也推动了茶叶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作者赋予了茶叶一种深刻的精神和追求,饱含着着茶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陆羽《茶经》中的茶道、文学艺术以及饮茶文化中介绍了我国茶文化的内涵。

茶;植物;《茶经》;精神;文化内涵

早在758年前后,唐代的陆羽便编撰了世上最早,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卷有关茶叶的专著——《茶经》。《茶经》的诞生,是我国茶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唐代茶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产物,是对唐代茶文化的一个总结归纳,也对之后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茶经》是我国第一部总结唐前、唐代时期的有关茶叶的综合性著作,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部茶书。陆羽对有关茶的史料、亲身实践、考察,结合自身的经验,囊括了对唐前、唐代时期的有关茶叶的历史、功能、栽培方法、采制方法以及引用知识做出了相应阐述,并在其中深入了其个人的思想价值观念,为茶融入“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从此,茶叶有了较为完整、全面的科学依据,对今后茶叶的发展传播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1 陆羽《茶经》中的茶道

茶道这两个字,虽然没有在《茶经》里被明确地提出过,但是在《茶经》中,陆羽赋予了茶特定的文化信息,并以此总结出了一套方法,其中包含了茶具、茶器以及烹茶、品茶的方式。从技巧层面来说,这是烹茶、饮茶最完备的模式。这也是陆羽从茶事中总结的相关经验,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追求,更是一种对茶文化的、茶精神的追求。陆羽赋予了茶特定的文化内涵,陆羽企图从茶道中表现一定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就是所谓的茶道精神。

陆羽不是单单地从使用价值上去看待茶,他更是将茶列为修身养性的工具,以茶的思想来更正自身的做人姿态。在陆羽的《茶经》中,到处可以看到陆羽所奉行的茶道文化,其渊源在于“精行俭德”,这种茶道更是被唐代乃至后人所推崇的茶道礼节规范。

在《茶经》开篇部分,陆羽就明确主旨,以“嘉木”来倡导“精行俭德”,并以此对茶定了性,“嘉木”一词概括了茶的品质,陆羽的《茶经》中曾说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之所以被成为嘉木,是因为其生长的环境、特色以及内在品质,有着质朴、幽静的品性。“精行俭德”则是倡导饮茶之人要保持与茶内涵的结合。精行俭德,在《茶经》之中,就是对茶品德的总结。

所谓,精,指精华也。行,指行为。那么精行,我们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茶事要遵循行为之精美。在陆羽的追求中,精是一种道德美,有着与大自然结合的至善至美之感。在《茶经》中,陆羽特别讲究对茶事以“精”作为标准。从采茶、煮茶再到品茶,每一个环节,陆羽都讲究精,正所谓宜饮者的精行。《茶经》中所倡导的“精”,就是与轻率相对应的,它体现的是一种精美和精致的特点。虽然茶器的制作材料,可以是木、铁、铜,但是不能随便地草率地制造,需要精心对待,保证每一件茶具的精致和精美,不能有瑕疵和遗憾。只有在器物上做到精致,人才能够有“精行”。精在陆羽的《茶经》之中,体现了一种至善至美的追求,体现的不仅是对物件的追求,更是对行为的约束,是一种兴旺的、诚挚的历练。精则可以体现出茶道,精也可以体现出人的价值追求。

在陆羽的“精行俭德”中,他还特别强调了“俭”这个字。陆羽的《七之事》中,介绍了历史上一些知名人士在饮茶方面的爱好,特别之处茶道重点在于清廉、节俭。这正是“俭”的重点之处。主张“俭德”,是陆羽的先祖曾留下来的思想精髓,陆羽在其《七之事》中,就曾提到先祖陆纳、恒温在品茶中悟道的俭朴生活。当年陆纳在接待卫将军谢安石时,拿出了茶果招待客人,但是他的侄儿并不理解这么做的意图,并暗暗拿出自己珍藏的食物去请谢安石品尝,后来陆纳知晓此事之后,用棍棒打了他,并斥责其玷污了自己所惯守的朴素生活。恒温和陆纳一样,不喜欢追求华丽的生活,都喜欢用朴实的果茶招待客人,以茶代酒,更显尊重。这些典范真正地体现了饮茶与精神修炼的结合,他们对待茶事,不仅是品尝这么简单,更是以茶来凸显自身生活态度,促进了人们对茶的进一步认识。

在陆羽的《茶经》中,他曾提到,“茶之性俭”,所谓俭,体现出了中华人民提倡勤俭的社会品德,倡导朴实的做人思想,与清廉的个人品质相辅相成。以崇尚茶之俭来育人,是中华茶文化的道义所在,也是茶与人价值追求的相同之处。

“俭”是茶德的体现,陆羽的《茶经》中,尤为注重“俭德”。在“五煮”之中,他就说道“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位暗淡。”茶的属性是“俭”,这点参照了它的自然养成规律,所以,在品茶的过程中,只有遵循茶性,才能够使得茶具有精神不至暗淡。饮茶者,最好是有“俭德”之人。在唐朝时期,宫廷大多用金银器皿来作为茶具,而在《茶经》中,陆羽所提倡的茶具都是铜、铁、木、陶瓷等材质,在器皿的材料选择上,他也特别注重节俭。茶重在培育“俭德”,这就是陆羽《茶经》中的伦理体现。

崇尚节俭,是出于一种道德考虑,在文人追求“节俭”的基础之上,陆羽更讲究与“精”字相结合。“俭”不代表“陋”,俭而不“精”,也不是茶道所推崇的,俭中从“精”,是茶道中想要突出的真精神,真含义。

从“茶之为物至精”,我们就可以看出,追求华丽、奢侈是茶道所反对的;但是,轻率、随行的行为,也是违反茶道的。所以,茶道讲究“精俭”,“精”和“俭”要相得益彰。只有俭才能够有道德,只有精,才能够体现出精神。以茶道来培养精神,以茶道来磨练品质,这就是陆羽所追求的思想精华所在。

2 陆羽《茶经》中的文学艺术

《茶经》中不仅给人以茶道方面诸多启示,在文学上也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国茶道的参透点,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唐前、唐代和宋明这三个历史时期,尤其在宋明历史时期,茶道尤为鼎盛。在这个时期,关于茶道的著作出现最多,茶道的发展与茶书的出现相辅相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之所以有大量的茶书出现,还是要追溯到茶道的研究经典《茶经》上去。陆羽的《茶经》,对唐代以前以及唐代的关于茶叶的相关科学、实践知识进行了收集,结合儒释道三家思想,贯穿于整部《茶经》之中。在文学方面,林一顺先生曾经说过:“《茶经》作为茶学经典,其章法严谨有序,语言洗练精致,表述质朴生动,篇无赘句,句无赘字,在体现博大精深的茶道思想同时,也现实出陆羽非凡的写作能力。”《茶经》全篇共七千言,格式内容上采用的是总分法,内容衔接上,以时间为先后顺序,上下连接、贯通,充分地结合了读者的阅读习惯方式与理解思维。各个章节之间的形式不尽相同,避免单一化和结构化。《茶经》这部书,重实践和技术,侧重对茶的发展、特性、性质和功能状态进行解释和表述。通过不同的说明方法,使得文章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具有较强的阅读性。

在陆羽的《茶经》中,我们不难看到陆羽对自身人格理想、审美情趣的寄托,他将自我追求,与对茶文化的书写融为一体,展现物我合一的审美体验。它利用质,朴的语言,对茶的“色香味形”进行描述,这不仅体现的是茶学理论,更是他审美感知的寄托。

茶自古以来就被文人骚客所热爱,自然而然关于茶的佳作数不胜数。以茶解思,以茶为题的诗歌广泛地流传于实践。将茶代入诗词之中,将茶代入画作之中,将茶代入戏曲之中,实现茶文化与艺术的有机融合,从古至今,这种方式经久不衰。一个简单的“茶”,就这样,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3 陆羽《茶经》中的饮茶文化

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茶具有药用功能,它可以有预防、治疗疾病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提升茶的药理效果,在茶中添加其他药用植物加以烹煮,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疾病的效果。在茶叶中添加一些药用、营养的食品,烹煮之后加以引用,是以为“调饮法”。随着人们对茶味道的不断重视,对茶的饮法,人们也总结出了不同的称呼,例如单纯地品茶味,不融入任何的作料,这样的品茶方法就被称为“清饮法”。“调饮法”和“清饮法”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一个强调茶叶的中和作用,另一个强调茶叶的自然属性。

在中国饮茶文化当中,大致可以分为“调饮法”、“清饮法”这两种方法。“清饮法”在唐前就已经存在,陆羽的《茶经》中表明了对茶本性重视的立场,茶不仅具有药用作用,人们更应注重对其修身养性功能的使用,奠定了茶作为高雅饮料的基础。他为唐前一直使用的“调饮法”所叹息,他强调“清饮法”才是对茶本味尊重的饮茶方法。

茶的清饮方式源于人们对茶的药用作用认识,是药用作用自然而然的演变结果。人们认识、使用茶叶以来,到了唐中期,茶叶的使用用途,就一直停留在药用上面。陆羽《茶经·一源》中明确了茶的药效作用:“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痛、目涩、……与醍醐、甘露抗衡也。”所以,茶不仅有治疗之作用,同样有强身健体之作用。陆羽认为茶的作用不仅仅是解渴,更是消睡醒闹的佳品,这是对茶的药用作用的思考。陆羽总结前人对佛教坐禅饮茶的经验,提出了“三沸煮饮法”是上层人士所推崇的“荡昏寐”的良方。后来,出现“斗茶”来比较品质、风气,就彻底地将“调饮法”排除在外,单纯地品茶,倡导对茶原汁原味的推崇。

4 结语

茶文化对我们的社会生活起到了一定的净化作用。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思潮侵袭着中国社会。在这样快速的生活节奏下,人们生活日趋紧张。茶作为一种温和的,具有净化身心效果的饮料,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消遣物品之一。《茶经》所呈现给我们的,不仅是茶叶的科学技术,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财富。

[1]叶静.30年来陆羽《茶经》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农业考古,2012(2):134-142.

[2]李广德.陆羽和《茶经》研究为主的茶文化与美丽中国建设[J].农业考古,2014(2):161-166.

[3]闫茂华,陆长梅.浅析陆羽《茶经》对中国茶文化和茶医学的影响[J].农业考古,2014(2):188-192.

陈丽玉(1973-),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主古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茶经陆羽品茶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茶圣”陆羽:煮茶走天涯
冬品茶梅
不捧场的好朋友
品茶香 知茶趣
叙品茶事
《茶经》:世界现存最早的“茶叶百科全书”
营养学中看《茶经》
径山寺、径山茶陆羽和《茶经》的故事
万物皆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