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背景下茶叶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2016-03-30尹秀英呼伦贝尔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市021008
尹秀英,李 晶(呼伦贝尔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021008)
区域经济背景下茶叶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尹秀英,李晶
(呼伦贝尔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021008)
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各地茶叶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走产业集群的改革之路,才能提高茶叶企业抗风险能力,促进本地茶叶经济发展。我国茶叶产业必须充分理解产业集群内涵和重要性,在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上,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其它服务机构层面入手,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高茶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区域经济;茶叶;产业集群;策略
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各类型企业应对市场风险,提高核心竞争力最主要经济形式。作为我国特色的农业产业之一,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由传统经营向现代产业化发展的转型时期,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茶叶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因此如何以集群发展引导我国茶叶产业走出无序竞争、混乱经营、效益低下的困境,如何实现茶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茶叶产业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本文从茶叶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意义为切入点,分析我国茶业开展产业集群的基础和具体措施,以期为我国茶叶产业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1 茶叶产业集群内涵及其重要性
所谓产业集群就是特定产业范畴内企业与企业的支撑体系在区域经济环境内集合发展而形成的拥有持续发展力或竞争力的经济集合体。根据茶叶及茶叶产业特点,笔者认为茶叶的产业集群实质上就是在区域经济环境内,具有互补性和共性特点的茶叶企业、学会、协会、技术机构围绕茶叶产业发展这一核心目标集合在一起,形成的具备特定竞争力的经济组织。茶业的产业集群在本质上是中小茶叶企业形成的以茶叶种植者为基础的劳动集合型产业,其内部的各个成分之间具有生态上和地理上的相似性。同时茶叶产业的集群也是一种具备“灵活性”的产业组织,能够柔和、快速适应茶叶市场变化。最主要的是茶叶产业的集群内部各个主体都具备一定的一体性和共生性,也就是以茶叶为主要依托,在茶原料、生产、销售中保持着技术和服务的密切联系,形成了较为统一的、集体化的竞争能力和应对能力。
茶叶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形成的新型集体化经营形式,能够将茶叶相关企业或组织根据地理、环境、经济形式结合在一起,应对外来经济竞争和风险,其对于茶叶企业及茶叶产业的重要性主要包括:首先,提高区域茶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茶叶产业集群能促进一定区域内茶叶品牌的形成和发展,尤其对中小型茶叶企业来说,集群化经营让其在技术、营销、物流等方面的成本下降,进而增加其在茶叶市场竞争力,增加实际效益。同时集群化产业发展让茶叶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产业集群让茶叶企业内形成专业化的分工,例如衍生出茶叶的专业种植企业、加工企业、运输企业、存储企业等专业企业,降低茶叶企业的重复性投资和运营成本。其次,茶业的集群化发展提高区域茶叶质量。集群化的茶叶产业让区域内茶叶企业形成经营自律,从而规范茶叶的生产或加工秩序,形成合理严格的质量标准。另外,集群化的茶叶产业让茶叶技术信息得到最大化的沟通,帮助中小型茶叶企业改善茶叶加工、种植方面的问题,形成茶叶技术的创新机制,为区域茶叶质量及品牌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 构建茶叶产业集群可行性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京津冀”等地的区域经济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同时,我国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茶叶经济具备了开展产业集群的先决条件,具体来说,我国茶叶产业开展产业集群具备以下条件:
2.1产业基础
我国茶叶及茶叶经济历史悠久,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华南、西南、江南及江北四大产茶区,19个产茶省份和地区,1019个产茶大县,茶园面积超过110万公顷。以汉中为例,其茶叶年产值超过5亿元,成为了我国西北经济区域内最大茶叶基地,仅名优茶就多达18种,尤其“雀舌”茶畅销世界,深受欢迎。再如福建茶区,茶农超过15万人,茶商、茶厂过万家,经营范围遍布全国各地。可以说,我国茶叶产业已经具备了开展集群化发展的物质基础,无论是茶叶产地分布、茶叶产量、企业都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数量。
2.2市场需要
随着农业经济、茶叶经济的发展,我国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尤其绿茶的市场需求一直保持着上升的趋势。而在世界范围内,对茶叶的需求以年均7%的速度稳步增长。由此可以预见,我国茶叶市场将会不断的扩大,茶叶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为我国茶叶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市场机遇。另外,我国茶叶企业一般属于中小型企业,例如福建著名茶叶大县,安溪县就有500余家中小型茶叶企业,具备了企业集合发展的基础。由于中小茶叶企业的茶叶经济常常处于劣势地位,很难单独应对如绿色贸易壁垒等茶叶市场竞争问题,迫切需要集群化的龙头型茶叶企业,这也为我国开展茶叶产业集群提高了重要的市场基础。
2.3政策基础
随着区域经济及茶叶经济的发展,我国各地政府在茶叶的产业化发展方面,在政策上、法律上、资金上都予以一定的倾斜和支持,并对茶叶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制定了专门的产业政策。例如,福建安溪作为茶叶大县,当地政府将“茶业富民”定义为茶叶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在安溪县投资建设了我国规模最大的茶叶市场,促进了当地茶叶产业集群的发展。再如贵州作为我国茶叶重要产区,当地政府根据贵州茶叶产业特定专门出台了茶叶区域创新性政策,有针对性培养贵州茶产业的文化环境及基础设施。我国政府从90年代起就加大了对农业经济,尤其茶叶经济发展的投入,在政策上保证了茶叶开展集群化发展的方向。
3 区域经济背景下茶叶产业集群发展策略
我国茶叶的产业集群必须立足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根据我国茶叶及茶叶经济资源的优势,从政府、企业及其它层面入手,形成产业集群协调发展的机制,推动我国茶叶产业经济效益,其发展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3.1政府创建茶叶产业集群发展环境
我国茶叶产业集群发展离不开政府层面的支持,这就要求我国政府要:首先,立足茶叶生态、文化及资源优势和特点,在现有茶叶产业基础上规划茶叶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茶产区政府可以以政策、法律、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或倾斜促使中小型茶叶企业围绕竞争力发展的核心进行有效结合,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其次,完善基础设施。茶叶产区必须为产业集群建立或完善基础设施的外部环境,将茶叶质量检测机构、信息机构、代理机构与茶叶企业结合在一起,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设施或平台,并在信息平台基础上为茶叶产业集群提供必要的保障,促进产业集群的市场化发展。最后,政府应该为茶叶的产业集群提供专业性的产业相关服务。茶叶产区政府应该定期为产业集群组织专业的茶叶技术交流、学习,加强茶叶技术在产业集群内的交流意识,提高茶叶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除此之外,政府必须在茶叶的生产、运输、销售诸多环节加大管理力度,以保障茶叶质量的稳步提高,预防危害性行为或事件出现。
3.2企业培养创建茶叶的产业集群机制
在企业层面,茶叶相关企业必须积极推进自身产业集群机制的发展,一方面,茶叶企业要积极参与政府茶叶产业内的活动,充分与当地政府、茶叶行业协会等不同组织,形成联合机动机制,例如茶叶企业参与茶叶技术培训、参与茶叶发展研讨等活动,拓宽茶叶经营发展的眼界,培养茶叶产业内合作发展的意识。另一方面,茶叶企业要建立专业产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实现技术的创新。茶叶企业要根据茶叶产业发展特点,引进或培养专业性茶业应用人才,建立有利于区域茶叶发展的人才体系。茶叶企业要与教育机构、茶叶研究机构及茶叶经济机构的技术力量或资源结合在一起,掌握茶叶产业核心专业技术,加速茶叶产品与市场的接轨。最后,树立合作竞争的机制。在茶叶产业链中,茶叶企业必须树立合作和竞争的复合型理念指导产业化发展,既要保证茶叶技术的无障碍沟通交流,又要保证自身茶叶知识产权的保护,实现双赢的市场目标。除了上述策略外,最关键的是,茶叶企业在产业集群中应该根据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对具体策略进行调整,在维护当地茶叶生态环境、经济环境的同时,必须起到互相监督,互相牵制,互相促进的作用。
3.3中介服务机构参与产业链活动
除了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的策略外,我国应该构建茶叶产业集群之内的中介服务性机构,让中介机构通过其职能内涵提升茶叶企业与外部机构或市场主体之间的合作效率,以促进茶叶产业内质量标准与国家或国际标准接轨,提高外部监控质量和水平。同时,除了茶叶协会、商会、学会之类的非盈利性中介服务机构外,我国应该引入西方茶叶产业中较为流行的茶叶营销、茶叶管理、茶叶经纪、茶叶贸易代理等有偿性服务机构,以市场化的茶叶活动对产业集群内容进行补充。茶叶产业内的强势企业或龙头企业,应该以茶叶市场为导向,在中介机构选择及监督上发挥应有的作用,让其在质量监控、信息管理、茶叶知识产权、市场预测等方面与茶叶的产业集群要求保持同步,以实现真正意义的互相监督,健康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茶叶产业已经具备了形成产业集群的基础,但是产业集群的建立需要社会各界长期的努力。我国茶叶企业要积极的抓自身观念的改变,将自身发展与产业发展结合在一起,在保障自身利润基础上,与茶叶企业、政府及其它服务机构密切合作,协调好茶叶活动主体之间发展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产业利益最大化,创新茶叶企业的管理机制,提高区域经济水平。
[1]向建红.福建省茶产业集群与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3):36-38.
[2]程长琴.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特征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3 (3):225-226.
[2]申素熙,梁月荣.中国茶产业集群的特征及其发展[J].茶叶,2012 (2):79-81.
尹秀英(1978-),女,黑龙江塔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管理。
李晶(1981-),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