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看北路壮剧与莎士比亚戏剧爱情婚姻观的不同

2016-03-30农雅琪

福建茶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壮剧北路婚姻观

农雅琪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百色533000)

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看北路壮剧与莎士比亚戏剧爱情婚姻观的不同

农雅琪

(百色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百色533000)

“茶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典范,不仅涵盖了地区产茶、品茶等文化蕴涵,更是在戏剧舞台表演中体现出特有的民族特色。同时,西方戏剧艺术在创作过程中,也更加倾向于民族文化特色,这与中国茶文化艺术视角存在相似点,由此可以延伸出中西方戏剧中爱情婚姻观的差异性,成为戏剧艺术研究的一个切入点。基于中西茶文化差异,本文以北路壮剧、莎士比亚戏剧为代表,探讨中西方戏剧爱情婚姻观之间的差异性,为当代戏剧艺术推广及发展提供借鉴。

茶文化;中西差异;北路壮剧;莎士比亚戏剧;爱情婚姻

茶在中国的地位不仅仅是一种饮料,茶衍生出来的茶道更是一种文化。“茶文化”是在传统文化条件下发展而来的,同时对戏剧作品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规范着人们的爱情婚姻观关系、社会自然关系等,也充分说明了中西方戏剧艺术特色之间的差异。

1 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性

中国人饮茶讲究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洗礼,这就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西方人没有在品茶中参悟人生,将茶非物质化为某种修养、某种精神、某种审美情趣,这也反映了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人类社会始终在不断进步着,无论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或者人文道德理想,都处在持续变革与调节阶段,这些都标志着人们婚姻观念思想的变化。自古至今,中国社会结构都坚持着家庭为中心,并且成为婚姻关系变化的一部分,家庭关系也是现有戏剧作品普遍采用的方式,这种情况在中国社会尤为显著。

北路壮剧俗称“土戏”,清乾隆年间始现于田林旧州,是一种有着独特唱腔和表演程式的戏剧形式,以北路壮话咏唱,发展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从本质上来说,北路壮剧是以社会婚姻、道德观念为中心的“通俗剧”,用最基本的剧情描述家庭关系,体现出家庭道德观念变化的过程[1]。北路壮剧主要采用的是通俗剧的形式。我国处于社会主义改革发展阶段,社会群众环境与国家社会改革密切关联,这决定了爱情婚姻观具有社会化特点,莎士比亚戏剧编剧都离不开社会主题。《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所出现的大量的抒情意象形式,是莎士比亚其他悲剧中所没有的。戏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完全沉浸在对爱情的热忱、向往之中,第二幕第二场凯普莱特家花园中,朱丽叶对月的抒怀,表现了青年男女热情的情感交流和相别时的难舍难分,弹奏的是一曲曲情意缠绵的爱的青春颂歌。莎士比亚戏剧中,“开放仪式”是人主观意愿的典型表达,彰显了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体现出了人在客观事物中的主导地位。

2 从“舞台表演”对比戏剧观念差异

北路壮剧具有浓烈的民俗韵味,多采用“乖呀咧”唱腔,“乖呀咧”即壮语“聪明”的意思,艺师们独具匠心,把壮族人民的“聪明”溶入戏曲音乐,且每句唱词都用它来开头和收尾,这是其它剧种所不具有的。舞台表演艺术是社会文化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舞台表演业规划与现代化建设标志着国家精神文明变革趋势,对社会群体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力。近年来国内舞台表演作品种类日趋繁多,以戏剧为主要项目的舞台表演作品推动着社会文化的改革进步,不同思想类型、文化蕴涵、题材结构的戏剧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

莎士比亚戏剧取得如此之成功,让“创造者、研究者、观赏者”对莎士比亚戏剧发展历程给予了高度关注,人们在享受戏剧带来的文化影响之余,对莎士比亚戏剧流变历程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西方发达国家戏剧艺术中,人们对舞台表演作品欣赏标准也越来越高,大部分舞台表演作品都带有某一种特殊的文化内涵,“婚姻”是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便有的关系准则,戏剧创作与发展与爱情观念也必然存在某种联系,这些都是爱情戏剧流变的主要动力因素。为了从更加科学的角度理解莎士比亚戏剧,必须要建立相对稳定的戏剧表演理论研究体系。例如,《第十二夜》从人性角度探究了当时女性的生存环境,发出了男女平等的呼声,实现了女性自我意识和价值[2]。这些思想不仅受到人文主义思潮影响,更是剧作家的曲折人生在剧中的反映。莎士比亚年轻时和社会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接触,坎坷经历使他为弱势群体考虑,把人物、社会环境等时代特征,均在舞台表演中彻底展现出来。莎士比亚从现实生活情况吸取素材,提升戏剧作品的可塑性;莎士比亚注重于爱情婚姻观理论研究工作,将爱情观念融入于戏剧情节;观赏者要懂得莎士比亚戏剧特色,结合自身家庭生活环境品读戏剧作品的艺术价值。

3 从“创作题材”对比戏剧观念差异

“婚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准则,涉及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等两大关系,以及对待这两种关系所遵循的准则。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就坚持着很强的婚姻观念,任何人或事发生都有其特殊的婚姻观,并且在某种婚姻范围内展开活动,这也约束了传统文化环境下人们的社会实践行为。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一直注重爱情观念规范,对人们社会活动及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意义[3]。尽管现代社会理念发生了诸多变化,但基本爱情观念依旧处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范畴,并且对实际社会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戏剧作为舞台表演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在遵循时代思想变革趋势下,也开始进入“婚姻戏剧”改革时期,以爱情观念为规范编制戏剧活动,进一步优化了戏剧作品的构思与题材。

对戏剧的婚姻观进行评析,必须要掌握戏剧本身结构发展趋势,才能弄清具体的爱情观念范畴。莎士比亚戏剧论理性特点表现:首先,创作题材的论理性,现有戏剧作品从创作初期开始,已经坚持了论理性观念,把人物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作为整个作品的题材,从题材上认可爱情观念对戏剧的影响力,并且逐渐细化到作用内容中;其次,创作方式的婚姻性,戏剧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规划与制作,并且按照编剧人员思想进行相关的调整,在创作方式上以爱情观念为准则,约束了一些不妥的戏剧创作方式,说明了爱情观念对戏剧作品的引导作用;最后,创作思考的婚姻性,其同样可以在爱情观念规范下进行思考,从历史角度、社会角度、人文角度等对作品进行讨论,对未来戏剧创造提供更加多样性的引导作用。

4 从“社会文化”对比戏剧观念差异

我国是具有几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道德理念对后人形成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北路壮剧良好的发展基础。在西方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下,莎士比亚戏剧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力,尤其是戏剧作品内容、形式、构思等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推动着舞台表演艺术文化创新与调整[4]。壮族文明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北路壮剧背景下,戏剧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建立了更加稳定的戏剧文化产业模式,这些都是带动社会文化现象的有利因素。爱情观念一直是社会学家们研究的重点,关注爱情观念发展对人们日常生活形成了深远影响。社会文化是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也是助推北路壮剧文化发展的有效动力,标志着北路壮剧变革的主流趋势。

中国传统文化领域涉及到的内容更加广泛,地域文化里也灌输了系统性思维,展现出个人主观意识的综合融入,让戏剧形式变得更加优越。北路壮剧创作是人用大脑思想描述客观世界,彰显了人在客观世界发展中的推动作用[5]。例如,北路壮剧中,歌颂美满姻缘的《农家宝铁》、《那由姑娘》;有揭露封建社会黑暗和统治罪恶的《文龙与肖尼》、《龙图公案》、《蝶姹》等,都象征着传统文化思潮。莎士比亚戏剧受到“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其作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不仅仅存在于戏剧表现领域,还广泛出现于西方社会思想文明发展过程中[6]。

5 从“道德伦理”对比戏剧观念差异

爱情婚姻观关系是推动时代变革的道德观念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执行者,更是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改革者。为了引导社会群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应当从我国固有的传统历史文化开始,引入前人优越的思想价值观念,渗透于社会群众思想引导工作。婚姻剧是我国古代人文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在哲学、戏剧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戏剧作品中体现了婚姻剧对人生观念的总结成果[7]。“和谐、孝顺、道德”等是婚姻剧最具代表性的人生价值观念,也是当代社会群众值得学习的地方。对于“伦理道德”而言,文化也象征着民族精神,一些典型的生态文化内涵扩大了设计的宽度,“团结、和谐、美好”等思想在北路壮剧设计中均有表现。基于对爱情婚姻观的综合分析下,戏剧方式也要进行相关的调整,才能适应语言文学创新发展之要求,体现出中国文字艺术的内在蕴涵。编剧是为了更好地描述客观世界,若能将主观思想融入其中,必然会提高文字语言描述的渗透力,为读者呈现出更加精彩的文字内容。

“情感”是爱情婚姻观变化的主要纽带,人物情感变化必然会带来剧情的波动,这些都与情感主体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莎士比亚戏剧也在追求着情感元素的融入,利用人物情感衬托出不同的故事剧情[8]。莎士比亚戏剧中,人是主观世界的载体,任何主观事物都是由人参与创作过程,体现了人在主观世界改造中的主导地位。北路壮剧剧目的内容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传统剧有歌颂美满姻缘的《农家宝铁》、《那妯姑娘》;有反封建婚姻制度的《四姐下凡》、《血泪姻缘》;有反映人伦道德的《观音堂会母》等[9]。这些都是婚姻情感的真实表达,是戏剧爱情观差异性的内在表现,说明了中西方戏剧对待爱情观有着不同的思考。文化理念是现代艺术设计的表现手法,主要利用北路壮剧构造与布局构思情节,把艺术思想与文化思想相互融合起来,这是现代北路壮剧文化价值的综合表现。例如,主观意识是人特有的思维模式,根据个人思想观念及思维方式进行调整,适应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莎士比亚戏剧创作要结合主观意识及客观条件,坚持两者相互融合才能塑造出更加优秀的文字作品[10]。当前,国内婚姻剧创作都在倡导持续改革特点,以新思想为指导的编剧方式得到推广与使用,阶级传统编剧思想意识不足问题是很关键的,意识决定着实践,以科学爱情婚姻观为中心,不断优化编剧方法是改革创新的根本。

6 结论

总之,基于“茶文化”差异视角赏析中西方戏剧,不仅感受了爱情婚姻下戏剧创作及表演特色,更是彰显了中西方戏剧的艺术魅力。“爱情婚姻”永远都是最容易抓住人心理的元素,注重爱情婚姻投入与使用可以为戏剧增色不少,为戏剧艺术形式传达提供了依据,把传统戏剧与当代艺术相互融合起来。纵观当前,大部分戏剧都在借助“爱情婚姻”彰显特色,如何吸引观众的情感神经,才能发挥到最佳的舞台表演创作效果,这便是戏剧舞台表演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1]张联秀.广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以田林壮剧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91-94.

[2]刘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非遗”传承的内在动力——以云南壮剧为例[J].文山学院学报,2013(2):6-8.

[3]朱斯芸.中国—东盟文化合作下广西北路壮剧保护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35-37.

[4]周秀苗.北路壮剧语言特色及英译原则[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3):285-287.

[5]谭琴,钟陈赟,卫敬星.中国——东盟文化消费语境下壮剧文化的消费与生产转型[J].知识经济,2012(17):16-17.

[6]薛爱兰,宋见尊.“复仇亦或宽恕,这是个问题”——莎剧《暴风雨》基督教伦理解读[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204-205.

[7]庄新红.哈姆雷特:一个为追寻生命意义而沉沦的人——兼“哈姆雷特非人文主义者”之论辨析[J].山东外语教学,2011(1):107-112.

[8]庄新红,逄金一.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莎士比亚传奇剧之生态诗学解读[J].山东社会科学,2010(6):91-96.

[9]庄新红,逄金一.神话原型视阈下莎士比亚戏剧人物形象阐释[J].东岳论丛,2010(5):79-83.

[10]韩媛媛.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魔法世界——评莎士比亚的《暴风雨》[J].名作欣赏,2010(4):69-72.

2014年广西教育厅高校科研立项项目《北路壮剧与莎士比亚戏剧的爱情婚姻观比较研究》(编号LX2014403)研究成果之一;

2013年广西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一般项目《文化视角下的壮剧英译技巧研究——以北路壮剧为例》(编号SK13YB093)研究成果之一。

农雅琪(1982-),女,壮族,广西靖西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壮英对比研究。

猜你喜欢

壮剧北路婚姻观
何纬仁作品
壮族北路坐唱八音乐曲中的节奏节拍以及打击乐特征
Study on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in 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
壮剧来啦
从电影《蓝色茉莉》和《赛末点》看两性的婚姻观
广西壮剧的保护与继承研究
云南壮剧的舞台类型
广西壮剧南北路唱词押韵特点之异同
噩梦里,到底是谁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