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景观的保护机制
2016-03-30钱琪挺
钱琪挺
(浙江警察学院,浙江杭州市310000)
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景观的保护机制
钱琪挺
(浙江警察学院,浙江杭州市310000)
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伟大的艺术财富,凝聚着民族智慧与力量。本文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和特征进行了梳理,从政策措施方面对当前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景观保护进行了说明介绍,然后提出了不同的保护模式,以期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
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保护;茶文化
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伟大的艺术财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民俗技艺是传统文化的凝聚,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随着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趋势,我国的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尤其是那些依托手口相传的技艺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随着传统手工加工茶叶的方法逐渐被工业机械化所替代,加之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意识不强,使其面临着各种困境。因此,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文化保护的重要问题。
1 茶非物质文化遗产
1.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表演技能、实践活动、各种实物工具等个人或团体视为文化遗产的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非口头表述、表演艺术、风俗礼仪、节庆、自然知识实践、传统手工艺等。我国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界定,即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由此可见,我国与世界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基本一致。
1.2茶非物质文化遗产
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创造和传承的与茶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例如茶文化民俗表演、制茶技艺、茶歌舞等。
2 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特点
2.1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和发展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古代先人不仅发明了茶树种植技术和各种制茶方法,而且还以著书的方式记载了关于茶的起源、发展、用途、饮用功能等,而且将茶从饮用的物质层面提升到精神层面,开创了丰富的茶艺、茶道精神,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著作,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关于茶的知识,为后人研究中国传统茶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史料。宋代宋徽宗所著的《大观茶论》中对茶文化极力推崇,并将茶列入宫廷礼仪之中,在各种正式的场合中都能够见到行茶之礼。到了明代,茶事活动更加频繁,凡选考举人等庆会活动,皇帝都会亲自主持茶宴。由此可见,古代茶事活动丰富,茶的影响力也很大。
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它起源于茶文化遗产。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是让人类有价值的茶非物质文化能够延续下去,而这种延伸需要依靠茶文化的传承人和广大人民。中国茶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由此也衍生出了各国不同的茶文化特色。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其中也得到了不断的传播与发展。
2.2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民族特色,体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智慧与情感,凝聚了各个民族的艺术精华,体现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几方面:首先是非物质性。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一种无形的非物质形式的技艺,例如茶的制作工艺等,这些内容是抽象的,这也是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特征。其次是活态性。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活态形式出现的,例如茶艺表演等,这种表演技能是一种民间的传统文化行为。再次是不可再生性。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于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也陷入了后继无人的境地。最后是地域性。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不同民族形成了不同的茶文化特色,例如茶俗、茶艺、茶礼等。这些技艺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和生活特色。
3 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随着人们对于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我国的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多项关于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措施,例如《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等。这些办法的出台也为我国一些地区的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参考标准。
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主要体现在政府和学术两方面。首先,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于传承认定与保护机制也进行了完善。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出台了我国第一部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由此可见,我国的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外,我国还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以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和民众的保护意识。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可以根据保护内容选择抢救性保护方式,对受保护的项目进行科学性记录、建档、拍摄、存储等,以建立更完善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一定生产性质的项目,可以采取生产性方式加以保护,使非遗项目得到活态保护和传承。对于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项目,例如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生态环境区域等,可以采取整体保护性方式,并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发挥其作用,使更多的民众在这里获得更丰富的茶文化体验,以实现更多的社会效益,使茶文化得到有力推广和发展。
4 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对非物质文化的冲击,使一些依靠声口相传的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许多传统技艺面临着消亡。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理解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以提升其内在的发展能力。因此,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同时也要有自身的特殊方式。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传统技艺、传统音乐、传统民俗、传统戏剧、传统医药等类型,根据不同的类型可以寻求相应的保护措施。
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以保护为主,利用为辅。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精华,要充分保护其内在活动,实现非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4.1手工技艺的保护
在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手工技艺有21项之多。对于这一传统技艺可以采取体验式保护方式。我们可以在遵循其内在规律和动作方式的基础上,使其与产业发展体系进行结合,在生产实践中获得保护,以促进茶非物质遗产保护与现代经济的互动发展,延伸其传统技艺。手工技术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历史文化的再现,是实践活动的精华。手工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容,与人民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只有以社会发展需要为前提,才能实现生产,才能进一步保护手工技艺。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要鼓励人民实现生产,实现茶手工技艺的活态传承和发展。同时可以开展各种丰富的体验活动,使民众能够到实地的生产场地进行参观学习,从中体会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艺术魅力。由此既增强了传统技艺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同时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众的距离更近,以进一步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
4.2风俗礼仪的保护
茶风俗礼仪的保护同样可以运用体验方式。社会民俗节庆等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文化形态,是各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行为习惯,体现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同时也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思想情感以及审美情趣等。我国各民族有丰富的风俗习惯和礼仪活动,这些活动与当地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密不可分。所以,在对风俗礼仪进行保护时,不仅要保护其外在形态,同时也要注意它所处的环境。对茶俗、茶礼的保护可以采取民众体验式方式,让民众亲自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深入和广泛的了解和认知,在了解茶文化的基础知识与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保护,尤其是在抢救面临消失的民俗文化活动时,要全面做好整理工作,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使用拍摄、记录等多种方式进行保护。此外,还可以大力推广各种茶文化民俗活动,举办丰富的民众文化节等,以进一步促进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4.3表演艺术的保护
表演艺术的保护可以采取舞台化方式。舞台化是一种真实的表演形式,由特定的参与者在特定场合完成表演活动。表演艺术在保护和发展中得到运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舞台化是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衍生品,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舞台化的表演艺术也在发生着变化。这个过程不仅使传统表演艺术得到有效利用,同时也保护了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承人。
5 结束语
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瑰宝。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是实现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与传承,即多元化的文化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避免出现茶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侵蚀或消亡现象。文化本身是活态的,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文化的保护是对时代风貌的体现,是在变化中获得新的发展生机。对于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在抢救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地使用,使传统文化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传其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1]国务院办公厅.关干加强找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S].北京,2005:18.
[2]李飞.廊道遗产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研究[D].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8.
[3]关剑平.中国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C].杭州:留住祖先餐桌的记忆:2011杭州·亚洲食学论坛论文集,011.542-549.
[4]徐嵩龄.第三国策:论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5]李荣启.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原则与方法[J]广西民族研究,2008(2):185-190.
[6]刘德龙.坚守与变通: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的几个关系[J].民俗研究,201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