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明茶叶书籍的出版传播研究

2016-03-30刘妤

福建茶叶 2016年11期
关键词:茶事饮茶阶层

刘妤

(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重庆400013)

晚明茶叶书籍的出版传播研究

刘妤

(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重庆400013)

从嘉靖到明末这段时期是我国茶叶书籍编撰出版的黄金鼎盛时期,约占了古代茶叶书籍出版总量的一半。本文在分析了晚明时期茶叶书籍的编撰体式及其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晚明茶叶书籍出版传播的主体,即以山人墨客为主体的隐逸茶人和以官绅士大夫为主体的寄怀茶人以及商业性的书坊,研究了它们在茶叶书籍出版传播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最后探讨了晚明茶叶书籍的读者对于茶文化和茶事时尚的大众化传播所起的作用。

晚明;茶叶书籍;出版传播

晚明是指嘉靖至明朝灭亡这段一百多年的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比较繁荣的时期,也是出版传播的鼎盛时期,明代茶叶书籍的创作和出版在这一时期也比较集中,这段时期出版的茶叶书籍约占了整个明代时期茶叶书籍出版的百分之九十,在整个古代茶叶书籍出版总数中约占了一半。因此对晚明时期茶叶书籍的出版和传播情况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我国古代茶叶学科文献的体式、传承,而且对了解晚明文人的生活文化乃至洞悉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走向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1 晚明茶叶书籍的编撰与出版情况

本文所说的茶叶书籍,既包括专门研究茶叶的书籍,也包括综合性的茶叶书籍,诸如研究茶具、茶法、品水、艺文等方面的书籍。经过统计晚明时期流传下来的茶叶书籍有58种,包括已经失传的27种在内合计总数达到了85种,目前对历代茶叶书籍的统计数字为165种,可见晚明时期编撰出版的茶叶书籍已经占到了一半以上。嘉靖至隆庆时期可以视为茶叶书籍编撰出版的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编撰出版的书籍为14种,万历至明末则趋于鼎盛,达到了71种,并且晚明时期还出版了大量的前代茶叶书籍,因此晚明时期是我国茶叶书籍编撰出版的一个十分繁荣的黄金时期,万历以后更是达到了茶树编撰出版的高峰。

2 晚明茶叶书籍的体式与茶文化

2.1晚明茶叶书籍的体式

晚明茶叶书籍的体式从编撰者行为上可以分为撰述类茶书、编辑类茶书和汇抄类茶书等三种类型,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专业类、综合类和合辑类三种。

撰述类茶叶书籍是编撰者立足当时的茶事活动和个人观感体验而编撰的具有一家之言的茶叶著作;编辑类茶叶书籍是对茶事有关的文献进行整理而得到的茶书著作,这类茶叶书籍是晚明茶书的主体,占了绝大部分,这类书籍虽然没有过多的创作创新,但其对于保存与茶事活动相关的历史资料和传播茶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汇抄类茶叶书籍是指广泛搜集不同朝代的茶事资料而编撰的著作,一般缺乏新意,这类茶叶书籍所占的比例也不少,其与当时的书坊官场流行的风气相关。

2.2晚明茶叶书籍与茶文化

唐代陆羽的《茶经》是第一本编撰的专业性茶叶书籍,它也承载着中国茶文化的基本知识体系。晚明时期茶叶的制作和品饮方式与唐朝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革,通过晚明时期的茶叶书籍可以看出其正在对唐朝时期的茶文化知识进行重新构建。明代茶叶书籍中记载的茶事活动包括茶、器、水、火、人、事等六项内容,茶的制作工艺较唐宋时期大为简化,但对于水的讲究更为严格,茶器崇尚青花和白瓷,紫砂开始受到青睐,火是指煎水的火候,人是指人的内在品格和性情的修养,事强调的是饮茶时的自然环境与茶人精神内心融通的优雅。晚明时期的茶文化与士林风气的审美情趣相呼应,逐步摆脱了唐宋以来的浓重、繁琐、豪华的茶事传统,突出了崇尚自然和追求性灵的时代特色。

3 晚明茶叶书籍出版传播的主体分析

茶叶书籍的编撰者和出版机构是出版传播的主体,其处于出版传播过程的开端。晚明时期茶叶书籍的编撰者多分布在浙江、江苏、江西、安徽、福建等地区,编撰者的身份多是墨客山人,官绅阶层次之,还有藩王宗室和僧人等群体。以文人墨客为主体的隐逸茶人和以官绅名士为主体的寄怀茶人构成了晚明时期茶叶书籍出版传播的主体,这些人一般都经历过漫长的科举考试的文士,然后进入官场,仕途不得意者罢官后游走四方成为了隐逸茶人,这部分人介于庶民和官绅之间,其茶叶书籍的著作比较丰富,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社会基础,他们构成了晚明时期茶叶书籍的主要编撰者。

明代科举出身的官员整体上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退休后成为缙绅阶层,晚明时期茶叶书籍的编撰者有相当一部分人来源于这个阶层,明代的宗藩地位比较高,是茶叶书籍重要的文化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历代的茶事活动中都少不了僧人的身影。商业性的书坊是晚明时期茶叶书籍的主要出版者,私家刻书为辅,同时还有藩刻。

晚明时期的茶叶书籍出版传播呈现出以江南地区为中心、以人文墨客和商业性书坊为主体的特征,这是因为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文化繁荣,同时也是茶叶种植、生产和消费的主要区域,明时期的浙江、江西、江苏、安徽、福建是布衣文士、墨客山人的主要集中区域,因此这些地区也就成为了晚明茶叶书籍编撰、出版和传播的重镇,当时这些地方集中了约500家商业性书坊,成为了晚明茶叶书籍重要的传媒媒介,万历年前出版的书籍相当于此前几百年的总和,成为了我国古代商业出版发展的黄金鼎盛时期,而茶叶书籍的出版传播仅是其中的一个分支而已。

4 晚明茶叶书籍的读者分析

读者是出版传播的接收者和终点,它直接影响了传播效果和传播进程。以人文雅士为主体的茶人集团构成了晚明茶叶书籍的读者主体,它们作为文化消费的主体通过自身的活动又在不断地制造和传播茶文化,并以此影响和引领广大的市民阶层公众,在这种文化的互动中塑造了茶人优雅清静的内在精神品格。

文化具有社会区分和阶层隔离的功能,通过对明代文人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明代文人与社会大众在文化行为上存在焦虑和互动现象,明代文人面对难以撼动的大众文化,采取了使用大众文化的内涵作为创作的工具,通过创作又丰富和塑造了文人独特的生活风格,而品茶这种茶事活动最能体现出雅俗文化的差别与区分,晚明时期日益扩大的文人阶层企图通过饮茶品茶这种茶事活动来昭示自身的存在和独特性,并试图通过茶事活动来塑造自己的内心精神世界和性情操守,它既是晚明文人通过茶事活动来宣示自身阶层存在的媒介,又在客观上推动了茶文化的大众化普及,因此它是洞察和观照晚明文人内心世界的一个独特视角。

明朝中期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新的茶文化景观,就是通过饮茶来展现文人雅士的情趣和追求,诸如在饮茶时对茶、器、水、事的讲究是为了营造一种自然空灵之美,同时在品饮过程中对于细节、仪式的讲究,都体现了人文雅士阶层的自我标识的区分。亭榭、楼台、赏玩、文艺等茶事活动,使得品茶成为了文人雅士高尚生活品位和形象的符号。

品茶、饮茶在明代晚期不仅成为了文人雅士生活品位和内在精神世界的象征,而且成为了一种风雅文化和消费时尚,这在当时的苏州表现得淋漓尽致,随着江南文人在明代晚期文坛地位的提高,作为他们高尚生活品格的饮茶活动也成为了一种时尚,为其他阶层的人们所辨识、模仿,并逐渐走向大众化。因此晚明时期茶人通过品茶饮茶的茶事活动来追求和塑造自己阶层的生活品质和格调时,也在逐步地将饮茶品茶活动推向大众化普及传播。

5 结束语

晚明时期是我国茶叶书籍编撰出版的黄金时代和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编撰出版的茶叶书籍约占历代茶叶书籍编撰出版的一半,对于促进茶事活动和茶文化的大众化传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这一时期也大量的刊刻了前代的茶叶书籍文献,对于茶文献茶文化的继承和保存发挥了重要作用。晚明时期多种多样的茶叶书籍体式,极大地促进了茶文化的繁荣、传播和茶文化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茶叶书籍的编撰者以江南地区的山人墨客为主,以商业性书坊作为出版主体,广大的人文阶层作为茶叶书籍的读者,同时也是茶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和茶事时尚的引领者,其对于推动茶事活动的大众化传播和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

[1]王河,王晓丹.明代部分散佚茶书辑考与题录[J].农业考古,2008(2):284-291.

[2]丁以寿.周庆叔《岕茶别论》成书年代考[J].农业考古,2008(2):299-301.

[3]王河,朱黎明.关于徐彦登与廖攀龙《历朝茶马奏议》——兼答陶德臣先生[J].农业考古,2006(5):244-246.

[4]章传政,朱自振,黎星辉.明清的茶书及其历史价值[J].古今农业,2006(3):66-71.

[5]王河,朱黎明.陈讲与《茶马志》[J].农业考古,2005(2):250-254+260.

[6]朱自振.切忌重现万历风[J].茶业通报,2002(3):46-48.

[7]刘双.明代茶艺中的饮茶环境[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30-134.

[8]郭孟良.试论明代宗藩的图书事业[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134-138.

刘妤(1983-),女,重庆人,本科,中级职称,馆员,研究方向:图书管理。

猜你喜欢

茶事饮茶阶层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茶事春秋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记丁俊之教授的茶事人生
崂山茶事
英语语言中的茶事活动研究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四季饮茶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