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中禅理——基于黄庭坚茶诗作品的具体分析

2016-03-30申田

福建茶叶 2016年11期
关键词:黄庭坚禅意禅宗

申田

(重庆警察学院,重庆401331)

茶中禅理——基于黄庭坚茶诗作品的具体分析

申田

(重庆警察学院,重庆401331)

北宋诗人黄庭坚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还是一位茶爱好者和佛教信仰者。其一生创作的诗词中,有许多关于茶的诗作,并且在创作的时候将佛教的禅宗思想与茶结合在一起,将宋朝的禅茶文化展露无遗。在《全宋诗》中,黄庭坚关于茶的诗作就有五十五首之多,本文将从黄庭坚的茶诗作品中略作分析,以此探究黄庭坚的禅茶思想。

黄庭坚;茶诗;禅理

禅茶思想由来已久,茶最初只被僧人当做饮品使用,到后来僧人们逐渐在品茶中谈经论道,并发现了禅宗思想与茶叶的相通之处,茶的清新纯洁与禅宗追求的静心、顿悟一致,由此产生了禅茶思想。宋代时期,饮茶之风盛行,文人志士们更是将茶叶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赋予茶叶更多的思想内涵。北宋诗人黄庭坚一生受到禅宗思想的深刻影响,又酷爱喝茶,便将禅宗思想与茶叶结合,创作出了大量的茶诗作品,对中国禅茶思想的发展以及茶文化的丰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 黄庭坚禅茶思想形成的背景

1.1黄庭坚的生平经历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中道人,出生于江西修水,被后人称之为“江西诗派”的鼻祖。黄庭坚的一生都与禅茶结下了不解之缘。首先其出生地江西修水是一个风景秀美的山水之乡,该地不仅群山环绕,还有修江经过,而且修水盛产茶叶,尤其是江西的双井茶更得黄庭坚的喜爱。黄庭坚曾也过许多关于双井茶的诗词,同时双井茶也因黄庭坚的诗词而闻名。其次江西修水还是洪州禅的主要传播地区,并且形成了崇恩禅院和杨岐山南院寺为基地的宋代禅宗两大禅宗宗派。而黄庭坚的祖母还是一个佛教信仰者,因此黄庭坚从小的生长过程中就接触到“平常心是道”的禅宗哲学,再加上山水和茶叶的灵性,使得禅宗思想早已深入到黄庭坚的内心。最后,黄庭坚出入仕途,面临官海沉浮时,更是以禅茶之性应付人事。如高太后执政时期,黄庭坚正值仕途鼎盛,在此借咏茶将禅意寄托其中,表达文人追求的快意。而在官场受阻后,黄庭坚仕途失意,被贬四川,更是借喻禅意于茶叶之中排解内心的苦闷,表达豁达的心胸。

1.2黄庭坚的时代背景

黄庭坚历经宋神宗、宋哲宗和宋徽宗三朝,这个时期的宋朝在经过前期的积累之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整个社会形成了一股崇尚享受的奢靡之风。由此催生了市民文化的兴起和娱乐、生活富足,饮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斗茶之风更是盛行京都。除此之外,受到统治者政策的影响,这个时期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空前激化,文人们面对统治者的无能都感到灰心失意,无心朝政,纷纷寄托于饮茶的风尚,排遣内心不得志的苦闷。社会的饮茶之风固然带来文学创作上的高峰,但还有的原因便是唐代诗歌的繁盛已经将诗歌的取材内容挖掘殆尽,宋代文人为了独辟蹊径,将目光投向与唐代相反的室内文化,诸如笔、墨、纸、砚,而唯一与唐朝相同的便是茶,无论是自然界还是室内皆是雅物,因此茶叶也就成为了宋朝诗词作品中的常见题材。而宋朝时期禅宗继续发展,茶叶的清净恬淡正好与禅宗思想相吻合,禅茶思想便随之出现在文人笔下。[1]

1.3禅宗的深入发展

禅宗发展到宋代,逐渐与理学相融合,由对外部事物的注重转移到对内心世界的自省,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地变化,对雅俗的鉴赏不再执着于外表的高贵与粗俗,而是注重内心是否有高洁的品质,甚至是以俗为雅,这种观念深刻影响了饮茶风尚。人们认为茶不再是粗俗之物,而是将茶提升到了雅的境界。禅宗注重顿悟成佛,无论人的地位、学识、财富、长幼尊卑,只要顿悟,便可成佛。而与之相应的,茶也讲究茶意,即在饮茶中有所感悟。在佛教中,人们将茶意与禅意结合在一起,常以茶参禅,以茶助禅,将茶与禅融为一体,形成禅茶文化。禅茶文化注重从饮茶中感悟禅意,通过茶来领悟人生,寻求佛理,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进而禅茶合一,禅即是茶,茶即是禅,禅中有茶,茶中有禅。

2 黄庭坚禅茶思想的社会功用

2.1以茶会友

茶文化中蕴含着禅宗的节俭之风,成为宋朝文人士大夫自我约束的一个内在准则。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使文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也有人经不住官场的诱惑而迷失自己。因此有许多文人便将茶中禅理寓于其中,互赠友人,与君共勉。黄庭坚与苏轼向来感情深厚,在其五十几首茶诗中,便有两首赠与苏轼,来表达对于苏轼的仰慕之情,如《双井茶送子瞻》《省中烹茶怀子瞻用前韵》。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黄庭坚赠与其他友人的茶诗,诸如《送王朗》、《赠李彦深》等。其中有的是黄庭坚主动送与人的,也有的是接到别人赠诗的回信。但无论如何,都可以看到茶在黄庭坚心目中被视作至高无上的雅物,才会拿来赠人。

2.2以茶思家

黄庭坚的家乡是盛产双井茶,又因其酷爱茶叶,因此在黄庭坚的茶诗中常能看到赞美双井茶诗。如其诗《双井茶》写道:“双井名入天下耳,建溪春色无光辉。旧闻双井团茶美,不到洪都领绝佳。”[2]这里黄庭坚用对比的手法,认为双井茶比起建溪的龙凤团茶更胜一筹,表达了黄庭坚对家乡双井茶的喜爱。甚至于黄庭坚还假借苏轼等名人之手来推广家乡的双井茶。

2.3以茶养性

黄庭坚禅茶思想不仅停留在外表对茶的赞美上,更是因为茶入禅理更能修身养性,陶冶性情,这对于文人们追去内心世界的高雅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黄庭坚坚持以禅入茶,茶中参禅。如在其诗《<今岁官茶极秒而难为赏音者戏作两诗用前韵>其二》中写道:“乳花翻椀正眉开,时苦渴羌冲热来。知味者谁心已许,维摩虽默语如雷。”不仅写道观茶既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还能用茶叶解渴。更重要的是喝茶可以静心沉思,参禅悟道,让人有醍醐灌顶、心领神会之感。[3]

3 黄庭坚茶诗作品的禅意

3.1清淡自然

文人饮茶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这样才是真正的雅趣。而禅宗在意境上也讲究清净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僧人们更是在环境清幽的深山古寺中清修顿悟。因此在审美境界主张自然适宜,清淡闲适,进而也形成了茶诗风格的清淡自然。黄庭坚在茶诗创作上也深受这方面的影响,如他在元丰三年的《题落星寺》一诗中写道:“落星开土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诀无人知。蜂房各自开户牗,处处煮茶藤一枝。”这首诗首先点出了落星寺所处的环境是在深山古林之中,奠定了清幽的基调,又写道客人闲坐在寺中,听落雨,看长江帆船点点,自是形成了一幅绝妙的观景图。接着写道茶叶的清香弥漫寺中,让人有中恍然隔世的感觉,在这种环境画图自然是一件十分妙诀的事情。最后又写道寺中僧人常用一枝枯藤来煮茶,衬托出寺中的清幽和僧人生活的孤寂。全文以平淡自然的语言表现出了作者淡雅恬静的心态,创造出了深邃淡然的艺术风格。[4]

3.2平心直运

饮茶是文人们表达自己内心深处追求沉思冥想、超脱尘世的外在表现。文人们在仕途上不得意或生活中遇到烦恼之时,往往在佛中寻求自身内心世界的超越和解脱,借此安慰自己。而饮茶正是文人们以茶参禅,进而参悟茶礼禅意的主要方式。无论是饮茶时清幽的茶室,沏茶时优美的动作,饮茶后澄澈的心境,皆能让人在饮茶时不仅获得美好的审美体验,还能让人在这种环境下有所感悟,暂时忘却俗世的烦恼或者是通过参悟禅理达到心胸的豁达。黄庭坚在《和凉轩二首》其二中写道:茗椀梦中觉,荷花镜里香。凉生只当处,暑退也无方。”作者表面上是写夜晚喝茶提神,在半夜惊醒,忽闻镜里荷花芳香扑鼻,凉爽只能出现在不知炎热的地方,而真正的暑热却是无法消退的。但其实黄庭坚在第一首诗中就隐晦地提出了北宋朝廷内部党争的积累,而作者面对这种情况虽然忧心忡忡,半夜惊醒,酷暑难当,茶也无法消解内心的炎热,但还是由茶入禅,表明朝廷没有整肃,党争就不可能停止,自己也只能徒增烦恼,靠饮茶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却是无可奈何,束手无策。[5]而黄庭坚花甲之年从四川宜宾返乡探亲之时,旅途艰难,口渴无茶之时,也写茶诗来聊以慰藉。诗中写道:“中年畏病不举酒,孤负东来数百觞。唤客煎茶山店远,看人获稻午风凉。”作者看到农人劳动的场景知道他们田间劳动的辛苦。午间凉风习习,即使没有茶喝,也感觉凉爽了不少。这里显示出黄庭坚豁达的心意。

3.3闲雅清新

北宋文人多尚雅,以茶为雅,以诗为雅,以禅为雅,于是便将这三者结合在一起。在情感上,恪守当时的世俗规范,尊崇个人道德和人格的完善,以敦厚文雅的中庸之道为主。在语言上追求清新自然,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在内容上,追求闲情雅致,有情趣。黄庭坚的许多茶诗中不仅语言朴实清新,而且在内容上追求情趣高雅,通过饮茶反映了宋代文人生活的一个侧面。如黄庭坚在《煎茶赋》中,全篇不仅洋洋洒洒地描绘了整个煎茶的过程,还以禅理入境,更让人体会到了煎茶时的闲情雅致。

4 结语

禅与茶也能融合到一起,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究其原因离不开茶意与禅意在宗教观念和精神追求上的共通之处。黄庭坚将茶与禅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既是偶然,又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不仅是从小的生长经历和文学成就造就了禅茶思想的发展,同样北宋特殊的时代背景亦推动着个人的发展。

[1]余悦,周春兰.中国宋代茶文化的繁荣与特色(续)[J].农业考古,2007(5):21-32.

[2]赵文斌.苏黄诗歌与禅门公案[D].暨南大学,2010.

[3]余吉生.“原是分宁一茶客”——黄庭坚与他的咏茶作品[J].名作欣赏,2009(14):21-23.

[4]施由明.论茶与黄庭坚的人生情怀[J].农业考古,2010(5):280-283+ 286.

[5]王建平.“分宁茶客”好茗碗寒泉汤鼎听松风——黄庭坚《煎茶赋》析论[J].农业考古,2014(5):299-302.

申田(1979-),女,陕西大荔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黄庭坚禅意禅宗
禅宗软件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禅意人生
尺八的禅意
禅意(外一首)
品一杯充满禅意的茶
黄庭坚书论(上)
黄庭坚论书85则(中)
《愚公移山》和医学“禅宗”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