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粤北采茶戏演唱特色与美学特征
2016-03-30和进旭
和进旭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44)
论粤北采茶戏演唱特色与美学特征
和进旭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44)
粤北地处岭南山地中间地段,生活着大量的客家人,不仅风景独特、秀丽,民风淳朴、热情,而且是粤北采茶戏的发源地。粤北采茶戏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悠久,其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很多其他地方戏中的精华,最终形成了音乐结构、演奏风格较为成熟的一类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种。本文在广泛调查并大量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粤北采茶戏的演唱特色和美学特征进行了简单分析,希望对地方戏曲和茶文化的保护起到积极作用。
粤北;采茶戏;演唱特色;美学特征
粤北采茶戏也称为“唱花灯”、“唱大茶”,起源于粤北山歌、小调等传统的地方艺术形式,并在发展和演化过程中,吸收了赣南、湖南道州等地方小戏种的精粹,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表演模式和风格。粤北采茶戏以旦、生、丑三个角色进行演出,因此被当地人称为“三角班”。据相关史料记载,早在清朝乾隆年间,粤北采茶戏就已经非常兴盛,其音乐欢快活泼、表演歌舞结合,生动地表现了劳动人民阶层的生活状态,并结合幽默风趣的剧情得到了众多人的喜爱。
1 粤北采茶戏的演唱特色
粤北采茶戏的传统唱腔以山歌为主要体裁,之后逐渐发展成了曲牌体,并在其中夹杂了少许的板腔体。可以说,粤北采茶戏演唱方式的形成,和粤北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民俗特征紧密相关,并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粤北客家人的审美情趣、艺术特点。在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至今天后,粤北采茶戏的体裁形式、表演方法等已经基本固化、定型、成熟,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演唱方法。
1.1男女声演唱均采用“大本嗓”
“大本嗓”指的是真声。传统的粤北采茶戏在演唱过程中,均采用的是“大本嗓”,即用真声进行演奏,即使在现代采茶戏的演唱中,也主要采用的是“大本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由于表达需要才结合使用“二本嗓”,即假声。粤北采茶戏的唱腔音域较为稳定、波动不大,基本都在中音区,和普通人的自然音域相吻合,这也是粤北采茶戏可以大量采用“大本嗓”作为其主要演唱方式的前提和基础。“大本嗓”唱法在演唱过程中,可以更加展现出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演唱魅力,与粤北客家人的生活状态非常贴合,并且便于人们之间相互传唱,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粤北采茶戏的广泛传播。“大本嗓”演唱方式,使得粤北采茶戏的表演方式更加朴实、朴素,亲近自然、亲近人民,使粤北采茶戏更加能够展现出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尤其是在男声演唱的过程中,阳刚之气凸显,艺术魅力十足。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大本嗓”唱法都是粤北采茶戏得以广泛传播、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2充分运用男女对唱
男女对唱是一种自然活泼的演唱方式。在粤北采茶戏演唱中,很多曲牌都充分应用了男女对唱的演唱形式。男女对唱演唱方式的应用,使粤北采茶戏在表现对话、争辩以及其他生活情形的过程中,表演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富有喜剧效果,是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的一种非常必要的补充。在粤北采茶戏中,男女对唱都是男女交替进行演唱,多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唱词衔接紧密,演唱自然活泼,富有生活情趣,非常吸引人。在粤北采茶戏中,利用男女对唱的曲牌数目众多。粤北采茶戏男女对唱的运用,要求演唱者相互默契配合,具有良好的乐感和节奏感。在处理一些关键唱词的过程中,为了增加演唱的表现力和亲和力,可以采用口语化的演唱方式,在较大程度上增加了戏剧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充实度,使整个对唱过程自然、流畅、富有感染力。在粤北采茶戏中,这种男女对唱的演唱方式不仅应用较多,而且应用得很灵活,也正是这种对男女对唱的灵活应用,使得粤北采茶戏的唱腔更加贴近生活、融入自然,更加能够表现人们生活中的“柴米油盐”的小事,极大地增加了粤北采茶戏的感染力,使其广为传唱、深受民间劳动阶层的喜爱。
1.3运用客家方言进行演唱
粤北采茶戏得以在粤北地区广为传唱、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包含了丰富的粤北地区地方文化特色,其中就包括语言文化。粤北采茶戏在演唱过程中,基本都采用的是客家方言,以客家方言进行吐字、行腔,将客家地方方言的词语、声调、语气等充分应用到采茶戏的演唱当中,形成了粤北采茶戏自己的独特演唱风格。这种运用客家方言进行演唱的方式,是粤北采茶戏创作、传唱、传承的一个重要基础。采用粤北客家方言进行采茶戏的演唱,使粤北采茶戏具有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再加上演员在演唱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理解对唱腔旋律的“润色”处理,使粤北采茶戏的表现丰富生活情感、反映人民真实生活状态的同时,也得以深入人心,广泛地被粤北地区人民所认可。当然,采用客家方言进行演唱,不是演唱者个人的选择,更多的是由于粤北采茶戏发源于粤北,是粤北劳动人民创造、传承的。采用粤北客家方言进行粤北采茶戏的演唱,将粤北客家的热情豪迈、淳朴民风、生活喜乐融入到了粤北采茶戏的唱腔当中,使得听众在欣赏粤北采茶戏的过程中,更加了解粤北客家人的生活风貌。
2 粤北采茶戏的美学特征
近现代以来,由于我国传统戏剧模式受现代音乐的冲击以及国人偏见、政府投入不足等一系列原因,粤北采茶戏的传承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粤北采茶戏的美学特征进行科学分析,有助于更多的人了解、喜爱粤北采茶戏,对于粤北采茶戏的传承和“再发展”非常有益。
2.1富有喜剧特色
喜剧成分多、喜剧表现丰富,是粤北采茶戏的一大特色。粤北采茶戏的剧情以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为表现对象,从生活实际出发,其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喜剧元素和各式各样的喜剧人物,在很多表演情节和表现细节中都极富喜剧效果,经常可以引发欣赏者的喜剧共鸣,逗得人捧腹大笑。具体来说:第一,粤北采茶戏的创作选材多为小人物的小事,在表现劳动人民日常劳动、生活的同时,以激烈的戏剧冲突引发观众的联想和共鸣,表现出非常好的喜剧效果,很容易将观众带入到采茶戏表现的情景当中,让观众产生融入戏剧当中的喜剧观赏体验。第二,粤北采茶戏的表演形式轻松、活泼,非常有利于喜剧氛围的营造,无论是以方言为主的演唱方式还是充分利用男女对唱的演唱形式,都可以给人带来轻松、愉快的欣赏体验,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观赏者更加容易产生喜剧共鸣,更加容易充分感受到粤北采茶戏当中的喜剧元素和“笑点”。在当前崇尚娱乐的时代风气下,粤北采茶戏本身所包含的喜剧特色,可以成为其向未来继续传承和发展的一块踏板。
2.2富有民间音乐特色
粤北客家人有着能歌善舞的特点,自古以来,粤北地区的民间音乐特色就非常鲜明、非常丰富,并在当地的山歌小调、民间说唱、民俗音乐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其中当然包括粤北采茶戏。粤北采茶戏由采茶调、灯调和小调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其中采茶调又分为南、北两个系统,南调多应用微调、商调,曲调节奏明快,北路曲调的板式众多、唱法多样,以表现基层人民的思想状态、情绪状态见长,经常一曲多用、男女多腔。灯调发源于粤北地区的特色民间歌舞,如“纸马灯”、“狮子灯”等,是粤北采茶戏最初的唱腔的直接来源。灯调的演唱多采用一唱众和的方式,即演员在台上演唱一句唱词,其他演员和音乐演奏者在演唱之后用“啊呵”、“咿哟”唱词进行帮腔和补充音节,这种演唱方法节奏紧凑、曲调鲜明,富于感染力。小调中既有各地广为传唱的民间曲调,也有来自于民间的说唱音乐,还有来自其他剧种的历史悠久的唱腔,在演唱小调的过程中,演唱者经常把几个曲调连起来进行演唱,并在唱腔出来之前先表演一段顺口溜快板,非常生动、活泼,表现出了丰富的喜剧特色。
2.3富有民间歌舞特色
粤北采茶戏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歌舞结合,这和粤北客家人能歌善舞的民族特征是分不开的。在粤北采茶戏中,抒情的歌舞表演成分很多,加上演员生动的演绎和热闹的现场气氛,往往会使采茶戏表演场面气氛活跃、朴素而华丽,给观赏者以赏心悦目、心情舒畅的观赏体验。粤北采茶戏突出的歌舞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粤北采茶戏的艺术魅力,增加了表演的生动性,使采茶戏表现出丰富的地方特色,牢牢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获得了粤北地区劳动人民的广泛喜爱。在粤北采茶戏当中,演员的基本功有很多是包含了舞蹈元素的表演动作,如彩步、马步、摇扇等,这些表演动作的熟练应用,是做好粤北采茶戏表演的基本要求。一般戏剧表演在进行抒情的过程中,多以唱腔为主,较少应用舞步,但粤北采茶戏则以歌舞结合的表现方式应用到抒情表演当中,产生了独具一格的艺术审美效果。在行船、推车、挑柴、推磨等动作表演中,粤北采茶戏也都会用到舞蹈表现动作,多以歌舞结合、载歌载舞的方式进行表演,并加入演员的即兴发挥和个人理解,极大地增加了粤北采茶戏的表现力和艺术张力。这种歌舞结合的表演方式,是粤北采茶戏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基石,也是其和一般喜剧模式相区别的一个重点。
2.4富有创新特色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粤北采茶戏结合时代的发展,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进行了不少改革和创新。例如,创作和吸收了大型采茶戏《人生路》《青峰山传奇》《紫色风流》《青山水东流》《借婚记》《霜雪山梅红》等剧目,将其中的精华融入到自身表演当中,成为了广东省的六大剧种之一。在继承发扬传统采茶戏基本特色的基础上,粤北采茶戏将传统喜剧表现模式和现代音乐相结合,在艺术造诣方面实现了“再发展”,更加可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在对传统艺术进行继承、发扬、革新的情况下,粤北采茶戏继续发扬博采众长、广泛吸收精华的优良历史传统,借鉴近现代的兄弟剧种如话剧、电影等艺术的表现方式,实现了艺术表现力的进一步提升。可以说,粤北采茶戏是具有创新特色的,这也是其得以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因素。
3 结语
粤北采茶戏发源于粤北,根植于粤北客家人民丰富的民间文化土壤中,包含了粤北客家人的民俗文化内涵,表现了粤北客家人的生活风貌、劳动状态、真情实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戏剧普遍没落的今天,应当充分挖掘粤北采茶戏的自身特色,结合现代人的实际审美需求,对其进行再创新,以帮助粤北采茶戏在现代得到更多人的认识和认可,获得更多现代人的关注,最终实现传承发展。
[1]王群英,曹广涛.粤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生态环境与发展走向[J].戏剧文学,2012(2):108-113.
[2]杨韶军.粤北采茶戏及其音乐歌舞特色[J].韶关学院学报,2012(9):141-143.
[3]李田田.粤北采茶舞蹈初探[J].肇庆学院学报,2011(6):58-61.
[4]郭盛蓬.粤北采茶戏艺术特色与发展[J].神州民俗(学术版),2011(3):47-48.
[5]黄桂芳.粤北地方采茶戏的演唱风格及表演特色[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39-141.
[6]孙建海,张媛霞.探析粤北采茶音乐的唱腔特征及意义——以《牡丹调》为例[J].福建茶叶,2016(1):235-236.
[7]刘斌.奇绝的采茶舞幽幽的客家情——析赣南采茶舞的风格特征[J].艺术评论,2006(11):70-71.
[8]韩勇.浅谈跟随茶文化脚步的赣南民族传统体育采茶舞的发展[J].福建茶叶,2016,38(3):401-402.
和进旭(1981-),男,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声乐、中国戏曲、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