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中英茶文化比较研究
2016-03-30赵保成
赵保成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郑州451200)
英语教学中的中英茶文化比较研究
赵保成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郑州451200)
随着世界信息多元化的不断发展,在中西文化碰撞融合下的教学开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教育的关注点。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关于中英茶文化的比较研究已经成为学生学习中英语言和文化的关键点。本文通过对于茶的起源分类、品饮习惯、关于茶的相关语言等几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对中英文化之间的异同及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比较研究,从中西文化的语言形成和文化背景中可以得出,文化的学习是可以促进语言学习的,语言学习又深化了文化学习。
茶文化;英语教学;中英比较
在对于一门全新语言的认识学习过程中,人们难免会将这门语言同它所对照的传统文化结合到一起。早在1976年,布莱特就提出了文化包括小文化和大文化的两个概念,其中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在对于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更应该认识到是“文化中的语言”,而并不是“语言与文化”的平等关系。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之一,其文化就是整个西方文化的一个缩影,在如今世界的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进行英语的学习使用过程中,在使用英语进行自我思想的表达时,经常会由于缺乏对于西方文化的认识,使用一些不符合英语规范的英语句子,也就是中式英语。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这门语言的授课过程中,不单单要注重语言知识的教授,还要引导学生了解认识英语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克服沟通障碍,更好地进行英语的使用。本文就英语教学的中英茶文化比较研究进行了探索分析,对两国之间的文化语言异同点进行了探索,实现对于英语的更好学习。
1 茶概述
1.1茶的定义与起源
在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著作中就写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这与更早的《神农本草经》所记载的神农食百草遇毒,饮茶而解的记载相似,而且根据各国各类的史料记载,中国确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使用茶的国家。何谓茶,就是用茶树的新鲜叶子加工而成,富含咖啡碱、茶多酚、茶氨酸等物质的一种饮品。《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就有这样的描述There are records about China about tea in 2700 BC。译为:大约在公元前2700年中国就有关于茶的记载。
早于公元前206年我国的西汉时期,在中国与南洋各国的贸易过程中,中国的茶由陆路或者海路传向世界,由于传播路径的不同,也就造成了世界各国对于茶的两种称呼,一为海路传播的Tey,另一位陆路传播的Cha,不难看出语言就是在潜移默化中随着文化的改变而出现变化的,不同的文化传播路径所形成的语言是不同的,但是在不同的语言表达下,又存在着相同的语言意义。
1.2茶的分类与红茶文化
随着西方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其实人们最需要了解的是被流行文化所掩盖的我国的传统历史和文化,从探究中西文化异同的角度,构建起语言学习的桥梁,更好地实现对于西方外语的学习。
按照国际相关标准,茶可以根据其制造的方式和品质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几大类。纵观中国历史,中国人始终对于绿茶有着特殊的偏爱,红茶、乌龙茶稍次之,仅仅绿茶的种类就占到我国所有名茶品种的一半以上。较受欢迎的有杭州的西湖龙井(West LakeLongjin tea),安徽的黄山毛峰(Huangshan Maofeng),洞庭碧螺春(Dongting Pilochum tea)等等,就翻译来讲绿茶有着其特有的英文词汇green tea。
同中国的茶饮习惯不同的是,英国的茶文化可以说成是红茶文化,英国人偏爱于红茶。在世界范围内对于茶的产销量进行调查,可以发现红茶是当今世界产量及销量最多的茶类,而英国每年的茶消费量能够占到世界茶叶产量的25%,可以说英国人人爱茶。在英语课堂上或者同外国友人交流时,由于学生对于茶文化及英语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够,将红茶直译为red tea进行交流,不但让人忍俊不禁也造成沟通障碍。在英语中红茶译为black tea,其源于17世纪时,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从中国福建进行茶贸易,由于武夷红茶茶色浓郁,颜色泛红,故称为black tea。这种语言的差异就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产生的,英国人对茶的颜色更为敏感,而中国人更注重茶汤之色。通过对于black tea的深入了解,学生不断加深了对于这一英语词组的记忆,也加强了对于英语历史和我国历史的了解,认识到语言与文化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2 茶的饮用方式和社交礼仪
2.1茶的饮用方式
我国对于茶的饮用方式,由最初唐代的煮茶逐步发展到明、清以及现代仍然采用的泡茶。国人对于茶的饮用已经由单纯的止渴之效延伸到了更高的层面上,国人对于茶的饮用更多的体现在一个“品”字上。中国人喜欢茶本色的味道、色泽、香气,喜欢泡茶带给自身精神上的享受,因此,国人都喜欢饮清茶,除水之外不加任何添加物。在中英两个的茶历史中,不难看出两国对于茶的饮用都非常的讲究,注重茶的品质和品饮茶的器具。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中国人非常注重用于泡茶水的选用,俗话说,好水出好茶。但是在英国,滚热的茶喜欢与牛奶相搭配,有时候还会加入糖。据说,这是因为茶在刚传入英国时,英国的瓷器制造水平与东方有着一定的差异,滚烫的茶水可能会使得瓷器的损坏,所以就有了牛奶加茶的品饮方式,这也逐渐形成了英国特有的独特饮茶特色,使得英国的饮茶方式富有更加有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内涵。
2.2茶的社交礼仪
在中国,饮茶的时间是不固定的,有朋友来访一起喝喝茶或者一个人泡上一杯茶品饮一番,而且在正式的午餐、晚餐上,茶也是非常重要的饮品之一。但是在英国,喝茶的时间,即tea time是非常讲究和固定的,更不要说闻名世界的茶休(tea break)了,茶休包括上午茶(morning tea)和下午茶(afternoon tea),分别是上午的十点半左右和午后的四五点钟。其中afternoon tea的时间设置,不但表现出了英国人对于茶的喜欢热爱,也表现出英国人在工作生活之间的相互平衡态度。除此之外,英国的饮茶大都要配上茶点,例如蛋糕、饼干等等,茶点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中国茶点就可有可无,在中国只要有茶即可。
3 与茶有关的习语
3.1中国茶的习语
习语是一门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所在,是对于某一时期特定文化背景的深刻体现,能够对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进行清晰的映射。习语内容广泛,包括谚语、俗语、俚语等等。在我国古代,就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习语,不难看出茶在中国人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在中国的习语中,茶一般都是代表着雅,总是代表着一种淡然的高贵。在招待客人时,请客人喝一杯名茶,是对客人的一种极大尊重和欢迎。但是在西方文化中,有一个关于茶的习语恰恰是相反的。A tea hound指一些社交场合中,那些沾花惹草的男子,tea hounds热爱交际的男人。如He has matured a lot,I think he's no longer a tea hound.他已经变得成熟了许多,我认为他不再会是个花花公子了。
3.2西方茶的习语
无独有偶,在英语中,也有许许多多与tea有关的谚语和俗语,耳熟能详的就属擅长做某事的a cup of tea了。还有a different cup of tea,译为:迥然不同的人或物,而dish of tea也有相似的含义,Playing footballwas notmy dish of tea at all.踢足球并不是我所擅长的。
在英国还有一个应用极为广泛的关于茶的习语,for all the tea in China,从词汇的组成更是可以推断出中国茶在西方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英国文化的影响。这一习语多用于否定的语态语句中,其意为不管怎样(也),无论如何(都)。
在古代的西方国家,茶叶一度被视为极为珍贵的物品,堪比黄金,因此短语all the tea in China译为:一笔巨大的财富,从这个短语也可以看出茶对西方文化的影响。造句:Iwouldn’t do that for all the tea in China.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于茶的起源及定义,分类,品饮及社交礼仪以及茶的习语等方面进行的深入探究,我们可以在语言与文化之间发现它们隐藏的内在联系和中英文化之间的相同、不同之处。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英语这门语言的学习不能离开其特定的文化背景,要在其特定的背景文化下进行学习。英语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学习英语相关文化背景的了解和认识,在了解认识文化的背景下,消除同国外友人的交通障碍,发挥英语的切实学习作用。
[1]张文杰.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1):220.
[2]王柳人.中英茶文化比较与英语教学[J].科技信息,2010(31):202-203.
[3]黄剑,戴丽华.茶的多维意义及中英茶文化比较[J].农业考古,2013(2):310-312.
[4]孟丹.中英茶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
[5]包婉玉.中英茶文化的内涵——从物质、精神、语言三个层面来看茶文化的内涵[J].学园,2013,25:192+194.
[6]陈娟.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茶文化教学[D].河南大学,2014.
[7]毕文静.浅析中英茶文化内涵的差异[J].大众文艺,2012(4):128-129.
赵保成(1983-),男,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理论语言学与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