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视域下看中国茶名的翻译策略

2016-03-30刘先福

福建茶叶 2016年11期
关键词:音译目的论名称

刘先福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外语系,福建泉州362332)

目的论视域下看中国茶名的翻译策略

刘先福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外语系,福建泉州362332)

在目的论视阈下,茶名的翻译更加注重提升国外读者对中国茶叶及其相关文化的了解程度,为茶文化的对外宣传提供基础。我国茶叶发展历史悠久,茶叶品类众多,命名方式繁复,在当前的翻译中仍未实现标准化、统一化,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当前中国茶名翻译所呈现出的问题出发,分析了当今影响茶名翻译的因素,阐述了目的论视阈下中国茶名的翻译策略,以期参考。

目的论;茶文化;茶名英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汉斯·费米尔(Venneer)提出,该理论指出翻译是依据原文所进行的目的性行为,且必须遵循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要求翻译人员在相关工作中注重其交际功能的实现。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翻译日益成为中国传播中国文化的关键步骤。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其中茶文化的发展五千多年的历史,延续至今天,逐步发展为我国与世界的交流媒介。但在茶名的翻译方面,还未实现统一化、标准化,往往出现茶名翻译不准确、关联错误、一种茶多种翻译、以及茶名翻译中无“茶”等问题。因此,对翻译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其注重方法的灵活选择、增加相关文化的背景学习、关注读者的接受能力。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从当前中国茶名翻译所呈现出的问题出发,分析了当今影响茶名翻译的因素,阐述了目的论视阈下中国茶名的翻译策略,以期参考。

1 当前中国茶名翻译呈现的问题

中国茶叶博物馆坐落于杭州西湖双峰附近,是龙井茶的重要产地,主要进行茶文化相关内容的展示,包含茶叶历史、茶叶精萃、茶叶故事、茶叶情缘、茶叶器具、茶叶风俗六大展区,从多个方面全方位的诠释了茶文化。但在细节方面,茶叶的名称翻译仍存在较大问题,使参观者感到困惑,无法充分显示出茶文化的深刻内涵。例如部分茶名的翻译:Dragon well(西湖龙井)、Xiyangmaojian(信阳毛尖)、Biluochun(碧螺春)、WhitePeony(白牡丹)、TaipingHoukui(太平猴魁)、Yangyan-Gouqing(羊岩勾青)、LushanYunwu(庐山云雾)、EyebrowTea(眉茶)。由上述茶叶名称,不难看出,当前茶名翻译所呈现出的问题主要分为下面几个方面:

1.1在英译名中是否使用Tea未能达成统一

由上述部分茶叶名称,不难看出,部分茶叶译名中的茶用Tea表示,部分未用,且当前尚未有茶叶的明确界限规定,使其意义较为模糊。例如,在“白牡丹”的译名中直接使用WhitePeony,并未涉及“茶”相关内容,因此参观者很难辨别是花还是茶,导致读者的困惑。

1.2多数茶叶译名采用拼音音译

在上述名称中,还有大部分茶叶译名直接采用拼音音译的方法,无其他译注。通常情况下,首次使用音译译文时,应附以相应译注,或提供相关解释说明。由此看来,采用简单的音译可行性相对较低,极大地削弱了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及文化交流功能。

1.3译名没有将茶叶特色和内涵表达出来

茶叶的翻译名称并没有明确的体现茶叶的特色和内涵,而中国部分茶叶名称具有较强的传达作用,使人们能联想到其色泽,形态以及采摘时期等,例如“碧螺春”一名,能使人推断出茶叶为碧绿,卷曲如螺,于春季采摘,而其音译名称“Biluochun”,则无法从名字上获取任何有效信息。

1.4没有尊重外国旅客的文化和审美习惯

在翻译过程中,并未充分考虑外国参观者的审美习惯及文化差异。例如“西湖龙井”的译名为“dragon well”。Diagon的龙的英文名称,其在中国是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尊贵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却被视为邪恶的象征,极大地阻碍了读者的理解和接受,还有可能引发读者的抵触情绪,给中国茶文化的外宣翻译带来困难。

结合以上几点,不难看出,名茶需配好名,较为文雅、内容贴切的名称才可提升茶的韵味及灵气,而其译名恰恰缺乏文化内涵,无法匹配历史悠久的名茶。因此,茶叶名称的翻译是影响我国茶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问题,亟待解决。

2 影响茶名英译的因素分析

2.1无统一规范的相关术语作为参考

在我国药品名称及美食名称均有较为官方的、标准化的统一规范,例如《药品商品名称命名原则》和《美食译苑》,但在茶名的翻译方面,并未建立统一完善的译名规定,从而导致了茶叶名称翻译的混乱局面。同时,缺乏专业人士指导,导致中国茶名经常出现一茶多译的现象。因此,要想提升茶名外宣翻译质量、促进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政府相关部门要承担组织、引导的职责,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统一规范相关术语。

2.2国内目前开设茶英语翻译方向的院校过少

当前,我国茶业相关翻译人才极为匮乏,但开设茶英语翻译相关专业的院校数量较少。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开设茶学相关专业的院校仅有浙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十四所大学,但开设“茶英语翻译”相关专业的院校极少,专业茶叶翻译人才极为匮乏。译名往往是经由翻译人员精心斟酌、反复琢磨的产物,一个出色的译名则需要其具有丰厚的文化功底与翻译技巧,并对茶文化有较为全面的理解。

2.3没有在尊重双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翻译技巧

茶名翻译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属于跨文化交际范畴,而不仅仅停留于简单的中英词汇对换。因此,倘若需要提高茶名翻译的准确度与文化内涵,译者需充分掌握了解中西方文化,并尊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尊重对方的文化和审美习惯,同时,结合茶的特性及文化内涵,灵活运用翻译技巧,以产出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和接受的译本。

3 目的论视域下看中国茶名的翻译策略

首先,在茶名翻译时,应严格遵照三个原则:公示语翻译原则、商品名称翻译原则以及文学作品翻译原则。一方面,茶叶译名是一种功能接近于街道名称的公示语,为读者提供阅读方便,让其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因此,在进行翻译时,应将读者感受置于首位,考虑读者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范围,准确传达公示信息。另一方面,茶叶从一定意义来说也称之为商品,其茶名英译也可根据商品命名原则进行,考虑不同文化背景所产生的审美心理的不同,同时掌握名称的美学特性。此外,我国茶叶名称的文化底蕴极为丰厚,包含我国的传统美学特征,甚至节气、地名等,可借鉴文学作品的翻译原则进行相关翻译。

其次,对茶名音译实行统一化的标准,政府相关部门要承担组织、引导的职责,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统一规范相关术语。例如,可以在茶名英译中均体现Tea这一词汇,保障其名称上的较为清晰的边界,例如:Black Tea(红茶),White Tea(白茶),OolongTea(乌龙茶),Yellow Tea(黄茶),Green Tea(绿茶),Dark Tea(黑茶)。

再次,茶叶译名应充分保持茶名原有的内涵意义,例如部分茶名中所体现的颜色、形态等内涵。可通过“茶叶名称的内涵意义+Tea”的形式表达,例如“明前茶”和“雨前茶”的翻译,不难看出,其是以采制时期进行命名的,涉及的清明和谷雨两大传统节气,因此可结合这一特点翻译为Pre-QingMing Tea和Pre-Grain Rain Tea。再如,通常于四五月份采摘制作的“春茶”可统一命名为Spring Tea。“兰花茶”因其具有兰花的香气而得名,则可译为Orchid Tea,云南的“十里香”茶因其香飘十里而闻名,则可命名为Michelia Floribunda Tea,“江华苦茶”产于江华,且味苦而得名,则可译为Jianghua Bitter Tea。除此之外,还有部分茶也以其外形而得名,如安徽“瓜片”形态酷似瓜子,可命名为Seed-like Tea,浙江“珠茶”因其外形酷似珍珠而得名,可译为Pearl-like Tea,苏州“碧螺春”因其色泽碧绿、产于春季且形似螺而得名,则可译为Virid Spiral Tea或Green Spiral Tea。

然后,部分由地名命名的茶叶,则可套用“音译+Tea”模式。当涉及旅游景点时,通常采用较为常用、约定俗成的翻译名称。例如举世闻名的茶叶“西湖龙井”,产于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杭州西湖,因此可依据西湖的传统译名进行该茶名的翻译,译为West Lake Dragon Well Tea。“六安茶”产地位于安徽六安,英文名称可直接译为Liu 'an Tea,“径山茶”的产地位于余杭径山,英文名称可直接译为Jingshan Tea。最后,其余内在含义较为繁复且未直接体现茶叶自身特点,且需耗费大量语言进行相关解释的茶名,可直接选择音译。例如“大红袍”,从名称上并无法明显的体现茶叶相关特点,其名称来源于民间传说,相关解释较为复杂,因此可直译为Dahongpao Tea。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茶叶发展历史悠久,茶叶品类众多,命名方式繁复,在当前的翻译中仍未实现标准化、统一化,存在诸多问题。在目的论视阈下,茶名的翻译更加注重提升国外读者对中国茶叶及其相关文化的了解程度,为茶文化的对外宣传提供基础。针对我国目前茶名翻译中出现的无统一规范的相关术语作为参考、开设茶英语翻译方向的院校过少、没有在尊重双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翻译技巧等问题,应及时进行相关策略分析,建立统一规范,严格遵循公示语翻译原则、商品名称翻译原则以及文学作品翻译原则,茶名音译实行统一化的标准,同时保持茶名原有的内涵意义,对由地名命名的茶叶可套用“音译+Tea”模式,其余内在含义较为繁复且未直接体现茶叶自身特点,且需耗费大量语言进行相关解释的茶名,可直接选择音译。

[1]刘法公,徐蓓佳.公示语汉英翻译原则探索[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2):47-50.

[2]师新民.考古文物名词英译探讨[J].中国科技翻译,2007,20(3):61-63.

[3]郦青,胡雪英.博物馆文物展品英译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11,24(3):46-49.

[4]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40-42

[5]赵萍,谭正新.外宣翻译之特点在<云南普洱茶>英译中的体现与应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5).20-22

刘先福(1981-),男,甘肃民勤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和英语教学法。

猜你喜欢

音译目的论名称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夏译汉籍中的音译误字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新疆地名的音译转写及英译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