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茶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思路分析

2016-03-30桑静银燕京理工学院河北三河065201

福建茶叶 2016年1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袁 泉,桑静银(燕京理工学院,河北三河065201)



传统茶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思路分析

袁泉,桑静银
(燕京理工学院,河北三河065201)

摘要: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中,茶文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遗产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相应的法律手段对其进行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保证我国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联合国一直在提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茶文化恰是我国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我们必须要完善相应的法律规则,让传统茶文化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充分的法律保护。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思路

1 引 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指确保遗产的生命力,包括对遗产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等多个方面。我国的茶文化就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茶的发源地,茶文化发展历史已有上千年,所以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称谓,而茶文化中的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一系列环节正和我国所提倡的文化特征相符。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茶文化对我国各民族的品格修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我国各个地区由于其地理环境的特点,也形成了独特的泡茶、饮茶、种茶习惯,在茶文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在历史记载中最有名的当数《茶经》,该典籍对当时的茶叶生产、饮用、泡煮方式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传承千古的茶道精神。这些茶文化与当时儒家的文化思想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底蕴。鉴于茶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必须通过法律手段进行遗产保护,维护我国的文化利益。

2 传统茶文化的法律保护机制

对茶文化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主要是为了防止这些文化被不当利用。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相关规定,可以将其分为公法和私法两个部分。

2.1公法保护机制

在公法方面主要体现在宪法和行政法两个方面,指的是国家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确立公权力在保护非物质文遗产时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和创造良好环境的作用,是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强制保护机制。在我国相关的法律中,已有对此方面的规定,如宪法第二十二条:“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这里的文化遗产所指的不仅是物质文化遗产,还包括茶文化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我国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层出不穷,目前已经确立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这对配合国际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机制,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国家和地方政府分别建立了分级保护制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良好的保护;第二,确定了传承和命名制度,以及确定了传承人和传承单位的条件和奖励制度,同时对我国各个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了统一的规范和程序;第三,为了保证我国各个地区的独特文化,制定了统一的保密制度,并对相关人事进行考察和管理;第四,明确要求各个地方政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程,纳入到我国文化发展的战略规划中;第五,鼓励相应的社会组织加入到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国家同步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第六,对相关部门的责任进行了落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统一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第七,各个地方政府建立了专项资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第八,建立了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制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第九,对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程进行全方位的跟踪。以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我们必须加强对优质名茶产地的建设和充分的保护,强化对于优质名茶地理标志和商业秘密的保护。原产地域的地理标志,是特定产品来源的标记,在保护国际贸易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和产地声誉诸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很早就受到《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其注册·里斯本协定》等国际公约的保护。

当前,我国的公法保护机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方面,大多数法规都是为地方立法进行铺垫的,虽然在保护措施以及法律责任方面都有统一的制度,但是立法位阶并不高。这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难以进行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立法体系相对较为落后,大多是国家的行政法,并没有建立完整的保护体系。尤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较小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将难以对我国的非物质类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立体的保护。

2.2私法保护机制

知识产权指的是人们基于其创造性的智力成果而享受到的法律权利,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知识产权的客体有着不具备物质形态、不占用地理空间的特征,是建立在人类智慧的基础上,有着身份权和财产权两属性。通过对我国的法律条文可以发现,所谓知识产权主要都是对人类的智力成果进行保护,对人类生产生活方面的艺术给予一定的权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知识产权的表现本质都是相同的,都是人们在长久的生产生活中所积累下的智力成果。知识产权有着可复制性的特征,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顺利延续下去的基本特点。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没有相应的载体,但它们都具备一定的可复制性。从具体内容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两类:民间文学艺术和传统知识。我们在传承的过程中,要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复制和创新,从而使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延续发展下去。

为了避免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不当利用,我国在茶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也制定了相应的私法保护机制。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上的法律法规,从而起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早就出台过相关规定,对整理民间艺术的素材提供者,根据贡献的程度,支付一定的报酬。

但与此同时,我国在私法保护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具备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但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因此,是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知识产权的保护范畴,目前在立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不同的国家在这方面有着不同的看法。我国有的人认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上,专门对之立法有一定的瓶颈障碍。而另一种意见认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盗用的情况屡见不鲜,通过立法对其进行保护能够有效的遏制这种现象,维护我国民族文化形象,促进社会稳定团结。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了国家战略,我国也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在立法方面采取相应的策略。

3 立法建议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层面,法律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最根本、最高效的途径。当前,包括茶文化在内的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需要通过法律手段对其进行保护。由于我国有关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少,在立法时,使用哪方面的法律进行保护,是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来看,最好的途径是通过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但需要在原本的知识产权法上进行完善,还必须重新设立一项支持产权,相关的学者在此方面有两种论调。本文根据茶文化的特点,认为应当在特殊权利保护的基础上发展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在建立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时,要确定以人为本、保护和开发并重、利益分享等原则,建立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为了有效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已经出台,其中包含了立法目的、立法原则等多个方面。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远远不是一部法律就能够完全概括的,从立法角度看,由于知识产权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再加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因此可以在目前现有的知识产权体系中对非物质类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例如可以通过著作权法进行保护,其主要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些民间艺术产品进行保护。但著作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存在着一些冲突,第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确定性和保护期限,第二是作品独创性的问题。很多学者都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具备独创性,但是通过仔细分析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被加入全新的属性,因此可以认为其具备一定的独创性。

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过程中,首先要发挥国家政府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必须要在政府的主持下发展,这需要大量的宣传和法律法规的支持。其次,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这样在研究时会比较方便,也为权利的归属提供了数据基础。其次,还要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社会上很多人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较为热衷,而且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也属于社会群体,必须要让社会团体参与到其中,可以通过设立基金会等方式吸引公众参与。最后,要注重相关人才的培养方案。既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进行培养,也要从法律方面进行培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

4 结束语

茶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特征。因此,需要通过法律的方式,保证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会被滥用、盗用。在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时,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较为繁杂,因此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促进我国的民族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海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法保护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

[2]李司月.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条约保护的冲突与协调[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

[3]李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

[4]翟燕.民间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

作者简介:袁泉(1975-),女,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法。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戏曲艺术的重大举措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