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考
2016-03-30张碧芸庆阳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甘肃庆阳745000
张碧芸(庆阳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甘肃 庆阳 745000)
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考
张碧芸
(庆阳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甘肃庆阳745000)
摘要:中央根据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变化的严峻态势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作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大决策部署。新型职业农民事关未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伴随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基础性战略任务。本文主要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背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发展的要求下,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建议,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思考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随之外出务工,继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老龄化”维持生计的现象突出。小农思想,文化偏低,综合因素不高等现实情况已严重制约了我市农业生产,特别是影响到粮食生产的健康发展。农村土地荒芜,未来谁来种田,已日显紧迫而急需解决。
一、传统农民不愿再做农民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投入大,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农产品出售困难,价格不稳,造成农民收入低下,农村生活相对艰苦,农业经济基础脆弱和农业生态不良,这是人们不愿意选择以农为本的直接原因。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因素造成农业无法转型腾飞,无人愿意做农民。
(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农村人口的问题
中国的土地在农村是集体所有制,农民经过联产承包责任制,包田到户,拥有的只是土地的使用权,而且耕地只能用于农业生产,不能改变用途。这种土地制度就造成了中国的土地“小而散”的格局。“小而散”的土地格局就造成了中国农业生产率很低下,无法建设统一的设施和灌溉设备,不能有效的合理施用肥料和农药。生产成本高,效益低。
(二)提倡城镇化的结果,是大量的农村人口迁徙到了城市生活
城市的容纳量是远远大于农村的。所以客观上城市能够提供更好更多的人们生存所需要的资源,而主观上农民也有进城享受更好生活条件的意愿。因此,农村人口减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三)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许多农民不满于现状,转而经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农村贫穷,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措施,比如说一些培训机构组织外出打工,输出剩余劳动力增加收入,这样一部分人也随着经商,打工的人潮流“下海”,也是导致农村人口流失的原因。
(四)农村种地模式老化
有的地方种菜,种地依然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牛带犁耕地,和外出打工的经济效益比起来,农村累,农活苦,没有经济效益,也是一部分农民外出的原由。
(五)农民应该是最古老的一种职业
从事农业生产一直被人们看成是没有“工作”,农民自己也这样认为。而从事其它职业的人,自被一个单位正式录用那天起,就算参加了“工作”。事实上,我们的政策对待农民远远逊色于其他职业阶层。虽然近几年来国家对农民的惠民政策力度加大,但是和农民的实际要求差距很大,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加之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方面存在偏薄,落实到农民手里的实惠只是杯水车薪了,谁还愿意当农民?
二、想做农民的又做不了农民
“三农”问题的遗憾是客观存在的。首先,想务农的人没有技术,不会经营,要不就是有技术没土地,要不就是没有资金流转土地;其次,由于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包田到户没有剩余土地提供效益;再次,农业发展缺少地方政府和配套政策的支持;最后,最关键的是农民对土地没有支配权,不是土地真正的主人。
三、新型职业农民的崛起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依然涌现出一批极少的现代人员,他们即经营管理又生产示范,是新一代农田管理者和经营者,突出“新型”体现“职业”,现在这一批人可以代表为新型职业农民,但这部分人必须接受一定培训或学习,就会使他们更进一步成为真正的有技术、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使他们更具有较高素质,可以辐射带动周边的农民,发展传统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使他们具有职业性、科学性和创造性等特点。
近些年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学者们开始研究劳动力成本上升的结构调整效应问题。本文基于2005—2014年长三角地区的经验数据实证分析劳动力成本与制造业结构的关系,得到如下的研究结论:
(一)政府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作用发挥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是一项简单的教育培训任务,需要从环境、制度、政策等层面引导和扶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现代农业的现实和未来。是一项长期工作,也不是一个培训系统的工程,更不是培训十天八天,或者几个月的事,我们必须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以市场调控为基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制订长远的科学规划,并调动农民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里有四点应当注意到:
1.农民培育的问题。现在培训农民的机构多而杂,每个培训机构都对农民有多则十几天,少则三二天的培训,但效果不明显,针对的也只是留守老人和儿童。政府应成立专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构,招收中学毕业或者中专毕业的择业学生或者愿意务农的人员,系统地进行学习专业的技术领域的知识,不但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到实践生活中、到田间地头实践学习,毕业后才可以得到流转土地的资质并且政府能给予支持。
2.下大力气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一是强化社会舆论引导,树立农民职业平等观念。二是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体系,提升农产品价格水平。三是制订出台激励政策措施,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四是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让职业农民能够体面从业惬意生活,促进稳定的职业农民队伍形成。五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化。
3.目的的筛选好培育对象。应该瞄准农业生产企业主、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大学生村官、种植养殖大户等,他们具备了成为职业农民的潜质,可以通过对他们先培训先引导,以点带面,然后再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发展出一批又一批的职业农民。
(二)新型职业农民要有相应的权益保障机制
一个是要制定出新型职业农民行业标准;二个是要参照其他行业制定出该行业的各项权益保障制度;三个是要重点从制度上解决好土地流转问题。通过这些制度来保证新型职业农民有一个良好的从业环境,并能够依靠这个职业获得较好的行业收入和社会认同及尊重。
四、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大扶持新型职业农民的力度
一是不遗余力做好全面服务。主要是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要充分发挥好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农业科研机构、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机构的作用,协调合作共同为培育和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服好务。
二是见缝插针寻求政策支持。各级各部门应该通力合作,在各类农业项目的规划安排上充分考虑职业农民的需要,资金上、技术上、规划上通盘考虑,各级行政执法职能部门在合法主体的登记上放低门槛、简化手续,保障农民轻松合法的生产经营渠道,真正让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有更加肥沃的土壤。使其看到可观的前景。
三是着眼长远加大资金的投入。资金支持应包括财政的、金融的、保险的等等方面,这就要求有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甚至是以规章制度进行明确规范。让农民感受到政府就是咱农民的靠山,才能激发农民的创新热情,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职业农民心里有底轻装上阵,得到长促有效的发展。
四是全面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增强农村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首先要加快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水平,重点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贫困家庭子女、“三残”儿童少年等弱势群体平等接受高水平义务教育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适时调整专业和教学内容,努力培养用得着、留得住、输得出的农村实用人才。再次要加大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扶持力度,建立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长效机制。
总的来说,基于对未来“无人种田”的思考,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人”的问题,只有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让越来越多的有知识、懂科技、能创业的中青年劳动力重新回到广阔的农村来,让他们真正发展成为有作为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业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后继乏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问题,从而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能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
(编辑:刘国华)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19(2016)06-0050-02
收稿日期:2016-03-15
作者简介:张碧芸(1978-),女,甘肃庆阳人,主要从事农民教育培训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