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板黄口服液制备工艺研究

2016-03-30牛建荣周绪正李剑勇魏小娟杨亚军刘希望张继瑜

动物医学进展 2016年2期
关键词:制备工艺正交试验

李 冰,牛建荣,周绪正,李剑勇,魏小娟,杨亚军,刘希望,张继瑜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农业部兽用药物创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新兽药工程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50)



复方板黄口服液制备工艺研究

李冰,牛建荣,周绪正,李剑勇,魏小娟,杨亚军,刘希望,张继瑜*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农业部兽用药物创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新兽药工程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50)

摘要:为确定复方板黄口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正交试验等方法,对复方板黄口服液制备工艺各条件进行优选。确定的最佳工艺为药材加纯净水浸渍12 h,煎煮2次,每次1 h,滤液80 ℃浓缩至药液相对密度为1.18 g生药/mL~1.25 g生药/mL,醇沉2次(含醇量分别为600 mL/L和750 mL/L),静置24 h,回收乙醇,加纯净水定容。该制备工艺简便易行,质量稳定,可作为复方板黄口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

关键词:复方板黄口服液;制备工艺;正交试验

复方板黄口服液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自主研制的兽用中药复方制剂,由板蓝根、黄连、金银花、黄芩、知母及甘草等组成。方剂中板蓝根清热解毒,被临床广泛用于抗病毒、抗炎、增强免疫力等[1-3],黄连、金银花、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1,4-5];知母能清热泻火,滋阴润燥,凉血,消肿,利咽[1];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为调和诸药[1]之用;诸药合用,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消肿,止血,利咽之功效,用于诸多瘟热性疾病。兽医临床研究表明,该方对预防和治疗畜禽类顽固性呼吸道感染类疾病,特别是鸡、牛病毒和细菌等病原的混合感染疗效满意,具有高效,安全,低毒,临床使用方便和无残留的优点。为确定科学合理、具有生产可行性的制备工艺条件,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6]等方法进行板黄口服液制备工艺的优化,以确定其最佳制备工艺。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试剂板蓝根、黄连、金银花、黄芩、山豆根、牛蒡子、桔梗、知母和甘草购自兰州黄河药材市场;黄芩苷对照品(批号:110715-200815)、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批号:110713-200911)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产品;乙腈、甲醇(色谱纯)为Fisher公司产品;工业乙醇为国药集团产品;950 mL/L乙醇,磷酸二氢钾,十二烷基磺酸钠,苯甲酸钠,磷酸,均为国药集团生产的分析纯产品。

1.1.2仪器Waters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为Waters公司产品;AEL-1600型电子天平为岛津公司产品;纯水系统为美国Millipore公司产品;RE-301旋转蒸发仪为上海耀特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产品。

1.2方法

1.2.1提取工艺考察

1.2.1.1浸泡时间对药材吸水率的影响按处方量分别称取板蓝根、黄连、金银花、黄芩、山豆根、牛蒡子、桔梗、知母和甘草,粉碎为粗粉入药,置于烧杯中,加一定量水使完全浸没药材,室温放置,于1、3、6、12、18 h各取出1份药材,滤出未被吸收的全部水份,称重后计算吸水率。

1.2.1.2水煎煮提取工艺确定影响水煎煮提取工艺的主要因素有A(加水量/倍)、B(提取时间/min)和C(提取次数),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每个因素选择3个水平考察,以2种主要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含量为考察指标,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筛选稳定、可行的提取工艺。试验设计见表1。

表1 正交因素与水平

1.2.1.3提取工艺的验证按处方量(成方按1 kg用量计)称取板蓝根、黄连、金银花、黄芩、山豆根、牛蒡子、桔梗、知母和甘草3份,分别加7倍量水浸泡12 h后,水煎煮提取2次(第2次加5倍量水),每次1 h,过滤,用旋转蒸发仪浓缩。对所得样品测定其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

1.2.2醇沉工艺筛选水提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鞣质、多糖等成分,长期放置容易析出沉淀,影响制剂的质量,因此采用醇沉方法进行纯化处理[7]。本工艺以相对密度(g/mL)确定水提液的浓缩程度。以回收乙醇后制剂的澄清度,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转移率为指标对醇沉工艺进行筛选。

1.2.2.1浓缩程度筛选取各药材(按处方量),按照提取工艺确定的方法加水,浸泡,水煎提取,过滤,合并滤液,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660、544、470、410、360 mL、即1 mL含生药材分别为1.52、1.84、2.13、2.44、2.78 g,观察浓缩液状态,80 ℃测相对密度。

1.2.2.2醇浓度筛选将浓缩后的溶液分别分成6份,加入乙醇使醇浓度分别达到500、600、700、750、800、900 mL/L,充分搅拌,观察沉淀物状态,静置,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加水定容,再次过滤,静置,观察溶液状态,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并计算盐酸小檗碱转移率和黄芩苷转移率。

1.2.2.3转移率计算转移率=(药材含量×药材量/相应药材成分提取含量×提取物量)×100%

2结果

2.1提取工艺筛选结果

2.1.1浸泡时间对药材吸水率的影响药材在浸泡12 h时吸水量达到饱和,吸水率为148.6 %,确定药材的浸泡时间为12 h。结果见表2。

表2 浸泡时间对药材吸水率的影响

2.1.2水煎煮提取工艺确定采用正交设计助手 V3.1.1版计算机软件分析数据,按α=0.05水平,盐酸小檗碱含量方差分析表明,煎煮时间对盐酸小檗碱含量有显著性影响(P<0.05),煎煮60 min效果最好,加水量、煎煮次数无显著性影响(表3);直观分析,极差值 RB > RC > RA(表4)。黄芩苷含量方差分析表明,各因素对黄芩苷含量都无显著性影响(P<0.05),煎煮60 min效果最好,加水量、煎煮次数无显著性影响(表5);直观分析,极差值 RB > RC > RA。

根据以上结果分析并结合生产实际,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加7倍量水,浸泡12 h,提取2次,提取时间1 h,第2次水煎煮提取时由于药渣已含有一定量水分且体积减小,因此加5倍量水即可。

2.1.3提取工艺验证按照正交试验确定的提取工艺条件制备3批样品,进行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测定。通过验证试验结果与正交试验结果比较,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含量稳定,RSD均小于2%,表明正交试验确定的提取工艺条件和方法稳定、可行。结果见表6。

2.2醇沉工艺筛选结果

2.2.1浓缩程度筛选结果当提取液浓缩至1 mL含生药材2.78 g时,浓缩液黏稠挂壁严重,流动性差,无法测定相对密度,因此确定提取液浓缩限度1 mL含生药材2.13 g~2.44 g,即相对密度范围为1.18 g~1.25 g/mL。结果见表7。

2.2.2醇浓度筛选结果乙醇浓度是影响醇沉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当乙醇浓度为500 mL/L时,溶液沉淀清除不完全,溶液较浑浊、澄清度较差;当乙醇浓度为600 mL/L时,溶液澄清度好,沉淀清除完全;当乙醇浓度600 mL/L和700 mL/L时,溶液澄清,外观性状稳定,但长时间放置(3个月以上)会有沉淀析出;当乙醇浓度为750、800、900 mL/L时,溶液澄清,外观性状稳定,长时间放置(3个月以上)肉眼观察无沉淀析出。综合试验结果和生产成本考虑,确定以总醇度达60 %和75 % 2次梯度醇沉为宜。结果见表8。

2.3最佳处方工艺

经过以上试验,确定复方板黄口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以上9味药,加水浸渍12 h,煎煮2次,每次1 h,第1次加7倍量水,第2次加5倍量水,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8 g/mL~1.25 g/mL(80 ℃测),冷至40 ℃时缓慢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600 mL/L,充分搅拌,静置24 h,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再次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0 mL/L,充分搅拌,静置24 h,滤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苯甲酸钠3 g,加水制成1 000 mL,搅匀,煮沸灭菌,无菌灌装,即得。

表3 以盐酸小檗碱含量考察的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结果

注:“* ”以煎煮时间为方差分析对照,F>F临界值,P<0.05为差异显著。

Note:"* "the decocting time as variance analysis control, F-ratio>critical value of F ,P<0.05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表4 正交试验结果

表5 以黄芩苷含量筛选的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结果

注:“* ”以煎煮时间为方差分析对照,F>F临界值,P<0.05为差异显著。

Note:"* "the decocting time as variance analysis control, F-ratio>critical value of F ,P<0.05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表6 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含量测定结果

表7 浓缩状态及相对密度

注:“-” 无法测定。

Note: "- "Can not be determined.

3讨论

本处方由板蓝根、黄连、金银花、黄芩、山豆根、牛蒡子、桔梗、知母及甘草等九味药组成。黄连、黄芩清热解毒为君药,盐酸小檗碱为黄连根茎中所含的一种主要生物碱[8]控制黄连质量多选用盐酸小檗碱作为指标成分[9],控制黄芩质量多选用黄芩苷作为指标成分[10]。为了充分监测2味药的提取效果,考察提取工艺的稳定性,分别以2种主要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作为指标成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其含量,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可靠。

板黄口服液处方中黄连与甘草、金银花、黄芩等配伍。在《伤寒论》中,与黄连相配最多的2味药即是黄芩和甘草,占全部含黄连方剂的25.0%,其中黄连和黄芩配伍方剂大约占20%~60%[5],《汉备急千金要方》中占12.35%,《汪外台秘要》中占6.15%,《太平圣惠方》中占12.35%,根据张明明等[11]报道,小檗碱或黄连与甘草、大黄、金银花、黄芩配伍后,其水煎液中的小檗碱或黄连总生物碱的含量均显著降低[12],其中与黄芩配伍的水煎液中的损失最多[13]。另外,黄连与甘草的配伍属于沉淀性配伍[14-15],黄连与甘草合煎产生的沉淀可溶于人工胃液,微溶于人工肠液,而通常汤液过滤操作并不能完全除去这类沉淀,在体内,这些沉淀中的小檗碱还有可能发挥药效[4]。在板黄口服液的工艺优化过程中,盐酸小檗碱转移率始终不高于0.64%,主要与处方配伍有关。综合工艺优化试验结果和药效试验[16-17]结果,盐酸

表8 醇沉试验结果

小檗碱的含量限度与按黄连投料量的折算差异不影响本工艺选择的合理性。

本研究确定的复方板黄口服液制备工艺简便,产品质量易于控制。本研究通过验证试验及放大批次生产表明制备工艺科学合理、稳定、可行,可作为复方板黄口服液的最佳制备工艺。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97-198,80-81.

[2]何立巍,吴晓培,杨婧妍,等.板蓝根总生物碱的提取纯化工艺及其抗病毒药理作用研究[J].中成药,2014,36(12):2611-2614.

[3]林朝龙.板蓝根清热解毒实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 8(12):242-243.

[4]李群力.双黄连滴丸制备工艺的研究[J].中草药,2005,36(4):537-539.

[5]徐君.黄芩-黄连药对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研究[D].江苏南京: 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6]郭志廷,李春,梁剑平,等.中药常山中常山碱超声提取工艺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14,35(11):53-55.

[7]王秀海.栀子豉汤口服液制备工艺及药效学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

[8]席桂同,陈述.复方黄连素片中盐酸小檗碱含量测定[J].世界中医药,2015,10(2):252-257.

[9]方芳,宋英,李圆圆,等.正交试验优选糖郁舒颗粒提取工艺[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3):24-27.

[10]林仙军.中兽药双黄连制剂的药理作用及其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浙江畜牧兽医,2014,39(6):9-11.

[11]张明明,谭晓梅,陈飞龙,等.葛根先煎对方剂中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影响[J].中药材,2012,35(1):147-150.

[12]王瑞红,王荣,牛阳,等.回药烫伤膏中大黄与黄芩提取工艺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14,25(9):39-42.

[13]邬玉玉,袁慧雅,陈晓辉,等.黄连-黄芩药对在泻心汤和葛根芩连汤组方配伍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6):91-95.

[14]洪净,王跃生,巢志茂,等.加强中药化学研究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和保障-中药化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2):98.

[15]刘耀,张永萍,唐云,等.不同煎煮方式对柴芍肠宁胶囊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4):19-21.

[16]牛建荣,张继瑜,周绪正,等.“菌毒清”口服液对人工感染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治疗[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5,50(4):12-17.

[17]周绪正,朱跃明,牛建荣,等. "板黄口服液"对肉牛支原体肺炎治疗效果[J].中国农业科学,2014,40(3):35-38.

Study on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Compound Banhuang Oral Liquid

LI Bing,NIU Jian-rong,ZHOU Xu-zheng,LI Jian-yong,WEI Xiao-juan,YANG Ya-jun,LIU Xi-wang,ZHANG Ji-yu

(LanzhouInstituteofHusbandryandPharmaceuticalScienceofCAAS,KeyLaboratoryofVeterinaryPharmaceuticalDevelopment,MinistryofAgriculture;KeyLaboratoryofNewAnimalDrugProjectofGansuProvince,Lanzhou,Gansu,730050,China)

Abstract:To define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preparation technology of Banhuang compound oral liquid,the conditions were screened by using some methods such as orthogonal test. The optimum conditions are as follows: soaking time of the medicinal is 12 h, decoction time is 1 h for twice, the relative density of the concentrated solution is 1.18 g/mL-1.25 g/mL, ethanol precipitating twice and the density of the ethanol precipitation is 600 mL/L and 750 mL/L respectively, standing time is 24 h. The results of the optimizated preparation process showed that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of Banhuang oral liquid is stable, simple and suitable for prepartion.

Key words:Banhuang oral liquid;preparation technology;orthogonal test

文章编号:1007-5038(2016)02-0015-04

中图分类号:S853.7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李冰(1981-),女,甘肃兰州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兽用药物制备与分析工作。*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专项经费(CARS-38);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301303038-4)

收稿日期:2015-05-11

猜你喜欢

制备工艺正交试验
正交试验法筛选白虎定喘口服液提取工艺研究
不同载荷形式下型钢支架承载能力的正交优化
倾斜式子棉清理机工作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头孢氨苄片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扶正化瘀丸的制备工艺探讨及治疗大肠癌的药理学分析
基于MADYMO的航空座椅约束系统优化设计
新型复合材料点阵结构的研究进展
祁山药醇提物提取工艺研究
畅想非晶态金属在银饰材料上的应用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