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中文核心期刊零被引论文特征分析
2016-03-30郭亿华
■郭亿华
广州地理研究所《热带地理》编辑部,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 510070
1 引言
零被引论文(Non-Citation of Articles)现象是指论文出版后几年内无被引或未被引。研究该现象对于探索科技文献引用规律、发掘科技文献潜在价值以及进行文献组织与管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国外学者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相关研究,而国内的研究开始时间较晚,20世纪90年代只有零星报道[2],真正引起国内学者关注是近10年以来,目前也取得一些成果。如付晓霞等通过分析2000—2009年SCI收录的期刊所发表的中国作者论文零被引情况,得出期刊的影响因子并不能完全代表论文的被关注度[3];唐晓莉等通过分析经济学学科零被引论文的占比情况与期刊影响力的关系,认为期刊零被引率用于期刊反向评价是合理的[4];徐晓芹对《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1994—2012年发表的零被引论文分析发现,严重的稿件质量问题与零被引论文产生密切相关[5];孔朝霞等调查200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和维普网的零被引率,认为数据库的期刊收录范围可以影响期刊的零被引率[6];方红玲等通过分析中国5种眼科学中文核心期刊2003年发表的零被引论文情况,认为对零被引论文要慎重对待,但也不能一概拒绝[7];刘武英等以7种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2009年的零被引论文为研究对象,认为零被引论文的出现与期刊的H指数、影响因子及其论文的语种、类型、学科分布等有着很大的相关性[8];李美玉等分析图书情报学科零被引论文,认为期刊零被引率可以作为一个反向指标,但需要考虑学科差异性[9]。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研究主要是基于某一学科领域几种期刊或者是单个期刊进行,而零被引现象有学科差异[1],目前地理学科领域期刊零被引现象的分析尚未见报道。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较强的交叉性,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实用性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为决策部门提供依据的软科学。近年来,地理学科论文发表数量急剧增多,质量参差不齐,零被引论文的数量也在增多。因此有必要专门针对地理学科期刊论文零被引情况进行探讨。为此,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地理学中文核心期刊的零被引论文特征,试图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地理学科技期刊选题策划、稿源筛选、提高影响力提供参考。
2 研究方法
以4 次入选 2004、2008、2011、2014 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地理学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共16家,分别是《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地理科学进展》《人文地理》《中国沙漠》《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经济地理》《山地学报》《地球科学进展》《干旱区地理》《冰川冻土》《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湖泊科学》《干旱区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上述期刊在学术界中认可度高,发展稳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一般而言,文章发表后2~3年是被引的高峰期,发表5年后未被引则零被引的概率非常高[1]。因此本文定义发表5年后未被引用的论文为零被引,选择2009—2010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
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主要数据源,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网络出版总库为辅助数据源。主要步骤为:(1)在中国知网设定检索年份为2009—2010年,以刊名进行精确检索,按照“被引”频次进行升序排列,共获得零被引论文110篇,其中2009年47篇,2010年63篇;(2)将上述论文在万方数据库进行二次检索,剔除了6篇在万方数据库中被引用1次的论文,最终获得零被引论文104篇。(3)统计分析零被引论文的期刊分布、作者学历、职称、单位、论文主题、类型、基金资助、下载频次等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卷首语、总目录、补白、勘误、征文、会议纪要、出版信息、动态信息、简讯、书评等非学术论文不列入统计范围。网上调查统计时间为2016年5月30日。
3 结果与分析
3.1 期刊分布
由表1可以发现:(1)16家期刊2009—2010年共发表论文6350篇,包括非学术论文548篇,剔除后得学术论文5802篇,其中零被引104篇,零被引率较低,仅为1.79%;(2)零被引率最高的是《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为7.32%,其次为《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山地学报》,零被引率为3%~4.5%,其余12家期刊的零被引率均<3%;(3)刊期不同,零被引率也存在差异,其中月刊较低(1.51%),双月刊次之(1.89%),季刊最大(7.32%)。(4)通过线性分析发现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与零被引率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r=0.77),反映了高影响力期刊,选稿要求严格,所刊发论文被同行认可的程度高,被下载和引用的次数多。
表1 地理学中文核心期刊2009-2010年零被引情况期刊分布
3.2 作者分布
由表2可以发现:
(1)学历方面,博士人数占比远大于硕士,其原因可能是,博士发表论文的需求比硕士高,为发文的主流群体;博士的篇均下载频次也比硕士高,这反映了博士在选题方面比硕士更为成熟,吸引力相对较大。
(2)职称方面,学生占比最大,正高占比最小,副高和初中级占比相差不大。学生、初中级、副高的篇均下载频次较为接近,而正高明显高于前三者。一般学生群体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其论文写作质量普遍较低,且大多处于模仿阶段,得出的结论较为简单,不少学生发表论文也是迫于毕业条件要求,时间较为仓促,故总体质量不高。而大多数初中级职称的科研人员水平有待提高,其论文选题或者写作水平尚未成熟,且不排除有些发表论文是为了评职称或者项目结题或者拼凑科研业绩数量,功利性较强,写作较为粗糙,引用价值不高。
(3)所属单位方面,高等院校占比大于研究所,且高等院校篇均下载频次同样比研究所高。一般而言,大多数高等院校相对重视教学而轻科研,且在科研成果认定评价方面较为宽松,其投稿对象主要为国内主流期刊。而大多数研究所更为注重科研成果的产出及质量,在评价体系方面要求更高,且由于科研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导致大多科研工作者倾向于将成果投往国外,在国内发表比例相对较小。而研究所部分在国内发表的论文可能只是初步的研究成果或者是研究的部分结论或者缺乏新意等,引用价值较低。
(4)作者群人数方面,2~3人占比最多,为40.38%,其次是>3人,1人占比最小。这可能与地理学科研究较多涉及团队工作,一项科研的完成需要较多人员的参与,如野外考察、室内实验工作等,因而其成果产出作者群人数较多。而篇均下载频次随着作者群人数的增多而下降。这也说明了论文署名作者人数多,并不能代表其科研团队很强大,科研产出成果质量高,关键还是得根据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质量来判断。
表2 地理学中文核心期刊2009-2010年零被引第一作者、基金分布
3.3 基金资助情况
一般认为,有基金项目资助论文的选题较前沿和质量较高,因此基金论文比也被列为期刊评价因子之一[10]。本文所统计的零被引论文中无基金项目资助仅有27篇,而有基金资助高达77篇。资助基金大多数为国家级、省级项目,且有42篇论文基金≥2项,占比达40.38%。另外,有基金项目资助论文篇均下载频次为162.60,无基金项目资助为165.03。由此可见,有无基金资助与论文的质量高低、被引与否、下载频次高低并无直接联系。
3.4 页数分析
由图1可以发现,104篇零被引论文平均页数为5.52;6页以下的论文有 81篇,占总数的77.88%,页数在4~6之间的数量最多,7~11之间的数量较少。由表3可以发现,零被引数量较多的期刊篇幅普遍较简短,如《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平均为5.4页,最长为7页,最短为3页,《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平均3.5页,最长6页,最短2页,《干旱区研究》平均5.1页,最长8页,最短5页。而其他零被引篇数较少的期刊,页数大多在5页以上。这从一个侧面反映,较为简短的论文写作不够系统完善,可能为研究的部分成果,引用价值不高。
图1 地理学中文核心期刊2009-2010年零被引论文的页数分布
表3 各个期刊平均页数分布
3.5 摘要信息量
所统计的零被引论文中有4篇摘要缺失,其余文献大部分对结果和结论的表述或缺失其一或一带而过,较为笼统。其他信息,如交代了研究背景或者研究目的仅有25篇,交代了研究方法的有63篇,交代了关键数据的有18篇,研究背景、方法、结论、数据中3项齐全的仅有29篇。40篇摘要的结论简短,信息量非常少。由此可见,零被引论文的摘要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3.6 论文学科和类型分布
由表4可见,104篇零被引论文学科分布较为广泛,主要为天文学、地球科学(P),经济学(F),农业科学(S),环境科学、安全科学(X),历史、地理(K)等。其中,学科分布较为集中的期刊具体情况为:《干旱区研究》有3篇为生物科学内容,3篇为农业科学内容,这些论文主要针对某一种动物、植物进行特征分析,应用受众面较窄;《人文地理》有8篇为经济学内容,篇幅普遍较短,大部分为特征分析,缺乏深层次的讨论;《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有6篇为天文学、地球科学内容,3篇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内容,其内容简短,且图表多,可借鉴性不高;《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有9篇环境科学、安全科学内容,7篇为经济学内容,6篇天文学、地球科学内容,4篇为生物科学内容,4篇为农业科学内容,该期刊综合性强,涉及学科范围较广泛,特色不明显,且每年发文数量大,一些质量不高的论文也可能被发表,故零被引论文数量较多。《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的9篇零被引论文均为历史地理学内容,属于偏冷门学科,研究面比较窄,借鉴性比较低,因而受关注程度小。
在类型方面,仅有1篇是综述,其余都为研究型。1篇综述型论文是关于深海化能合成生态系统的综述,以背景、方法、进展等知识叙述性内容为主,在深度及广度上不够深入,故受关注的程度较低。研究型中涉及“特征分析”“浅谈”“初探”的论文有21篇,表明这些论文为研究的初步成果,较为浅显,引用价值不高。
表4 地理学中文核心期刊2009-2010年零被引论文学科分布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16家中文地理核心期刊2009—2010年零被引论文特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各个期刊的论文零被引率存在较大差异,月刊较低,双月刊次之,季刊最大;(2)作者分布方面,学生占比较大,博士人数多于硕士,高等院校多于研究所,人数以2~3人为主;(3)有无基金资助与论文的质量高低、被引与否、下载量高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4)页数大部分<6页,反映系统完善程度较低的论文被引概率较低;(5)摘要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6)学科分布以天文学、地球科学,经济学,农业科学等为主。零被引论文从某种意义来说是一种无效资源,是对科研经费和资源的浪费。有必要采取措施减少或者避免无引用价值论文的发表,这需要多方力量的参与。
4.1 期刊主办者
(1)严把稿件质量关
稿件质量的高低与论文的引用情况有直接的关系,对期刊的发展也至关重要。一些质量较差的论文发表后往往无人引用,成为学术“垃圾”。因此,编辑部必须严把稿件质量关。首先,要严格做好初审工作;其次,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同行评审专家,力求对稿件质量的判断较为客观、公正;再次,对“关系稿”应该一视同仁,质量不达标的应该坚决退稿。
(2)多渠道宣传推广论文
国内每年发表论文数量呈急剧上升趋势,已经发表的论文很容易沉入海量文献数据中无人问津。为了改变这个局面,编辑部在发布论文后,应该积极采取多种途径进行有效推广。1)通过电子邮箱,将论文电子版进行一对多的精准推送;2)通过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进行宣传,提高期刊曝光度和展示度;3)利用参与学术会议的机会,制作期刊宣传单进行宣传;4)采取开放存取,实现资源的免费保存和获取,提高论文的可获得性。
(3)跟踪论文引用情况
一般论文成功发表了,对大部分编辑部而言就意味着相关工作的完结,之后极少会跟踪被引用的情况。而实际上,论文的发表仅是一个工作阶段的完结,其能否产生应用价值更值得关注。对于那些零被引的论文,更要着重分析查找原因,为日后稿件筛选工作提供借鉴,避免或者减少发表无引用价值的论文。
4.2 科研工作者
(1)完善摘要信息
是读者了解论文的捷径,其信息量丰富程度对能否引起读者阅读全文起关键性作用。摘要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科技论文被检索的概率和科研成果的利用率[11]。一篇完整的摘要应该准确、完整地概要研究目的、研究资料和方法、结果、结论等,并且重在对结果和结论的阐述,以便读者能够获取更多定性或定量信息。本次调查发现,零被引论文绝大部分摘要的结果和结论混为一谈,实际上,结果与结论是不同的。结果为实验的、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结果,得到的效果,性能等。而结论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12]。即结果为根据研究方法或者资料所获得的直接现象,而结论是对结果进行讨论,透过现象看本质,归纳总结获得的概括性理论,是对结果本质的深层次拓展。本文所统计的零被引论文摘要大多较为简短,且存在不同程度的信息缺失,或许这也是造成零被引的原因之一。因此,科研工作者应该多关注摘要的信息完善度,按照学术期刊的要求规范化、具体化地撰写。
(2)撰写真正有价值的科研论文
本文调查发现,大部分零被引论文页数<6,篇幅较为简短。一般而言,较简短的论文可能只是研究的初步结果或者部分结果,或者为研究简报,缺乏系统性,引用价值不高。也有可能是部分作者为了拼凑论文数量而将完整的科研成果进行拆分发表,降低了原本的价值。一篇严谨科学的学术论文应该是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学术贡献或者创新点,能对科研的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不能为了拼凑数量而忽视质量,或者是换汤不换药,用相同方法对不同研究区域的类似结果进行验证或者重复研究。科研工作者应该将发表有引用价值、有学术贡献的论文作为一种追求,摒弃浮躁、回归科研探索、解决问题的本原。
4.3 科研评价机构
近年来,国内地理学期刊的发文数量出现了飞速增长,但高质量的论文却是凤毛麟角,存在不少学术论文“垃圾”。这一切与科研绩效、评职称、申请基金项目等对论文数量的盲目追求有直接的关系。在这种评价体系的导向下,不少科研工作者为
论文而写论文,无暇顾及质量。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科研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首要的是科研评价机构必须对科研成果的认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重视科研成果的文献贡献作用。其次,对科研人员工作的评定应该结合多方面指标,不能单看论文数量,如高校学者的教学成效、工作量等也应该列入绩效考核范畴。再次,谨慎对待基金论文比,有些作者在发表论文时随意挂上与主题不相关的基金项目,目的是为了凑够论文数量以便顺利结题。另外,期刊评价中基金论文比占有一定比重,导致部分编辑部盲目追求基金论文比,部分作者为了迎合这种偏好,刻意挂上基金。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基金项目的资助并不能如实的反映论文选题的前沿性、创新性、高质量等。科研评价机构应该谨慎对待此问题,杜绝随意挂项目现象,对于基金项目数量也应该有所限制,杜绝一篇论文N个项目这种学术不端行为,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1]朱梦姣,武夷山.零被引现象:文献综述[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8):111_116.
[2]胡泽文,武夷山.零被引研究文献综述[J].情报学报,2015,34(2):213_224
[3]付晓霞,游苏宁,李贵存.2000—2009年中国SCI论文的零被引数据分析[J].科学通报,2012,57(18):1703_1710.
[4]唐晓莉,武群芳,王继民.论文零被引率与期刊影响力关系的研究——以经济学学科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9):100_104.
[5]徐晓芹.零被引论文产生的原因分析——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7):763_768.
[6]孔朝霞,陈璐.引用习惯对中文期刊零被引率的影响分析——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0年载文为例[J].科技与出版,2013(6):126_129.
[7]方红玲.我国5种眼科学中文核心期刊零被引论文特征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7):945_948.
[8]刘武英,张薇,刘影梅.学术期刊中的零被引论文特征分析——以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9):987_991.
[9]李美玉,王硕,郑德俊.中文期刊零被引率与期刊关键评价指标相关性分析——以图书情报学科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4):399_404.
[10]王颖,杨春华,刘伟,等.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零被引论文及应对措施[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9):73_77.
[11]刘雅琴,蒋菡,苏亚志.科技论文摘要写作中的一些问题及辨析[J].现代情报,2004(1):178_181.
[12]张凯,刘万才,龚玉琴,等.科技论文摘要的规范写作与常见问题[J].中国农技推广,2007,23(8):43_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