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案例分析报告
2016-03-30陈文婷刘玉龙石海英
陈文婷 刘玉龙 石海英
摘要:对于刚进入大学的莘莘学子而言,出现一些心理困扰是在所难免的。在新的环境中,大学新生可能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由此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与人交往的方式,甚至还会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导致大多数学生无法适应新的生活。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他们消除负性情绪,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不良;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066-02
一、基本情况
求助者,小珍(化名),女性,19岁,汉族,大一新生,来自海南省经济欠发达村镇,有两个姐姐,一兄,一妹。两个姐姐已嫁人,没有继续学业。哥哥在外地求学结束后独自生活,妹妹还在家乡念高中。母亲没念过书,在家操持家务。全家靠父亲做农活、帮工维持生活,家庭负担较重。从小到大发育正常,相貌清秀,按时入学。性格内向,说话带有南方口音且语速较快,目前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个人成长史:小珍足月顺产,发育正常,身体健康,母亲身体健康,孕、产期及哺乳期未服用药物。幼儿时期曾受过一次烫伤,在胳膊上留下一块明显的伤疤。其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品学兼优的尖子生。
求助者自述:烫伤之后,一次和同村朋友做游戏,有小朋友说我是“妖怪”。从此回避与同学朋友接触,无论什么季节都穿长袖上衣。我两个姐姐都没上中学,早早嫁人。她们对我继续念书花家里钱很不满,认为是我使父亲带病打工挣钱,说我不孝。高考发挥失常,来到现在的学校。对内蒙古的气候、饮食、人际方面很不适应,十分想家。跟同学没有共同语言,和宿舍同学交流不多。自己感觉宿舍中其他五个人是一个小团体,自己被排除在外。回到宿舍,同舍人原本在谈天说地,见到我就不说了。周末出去吃饭唱歌也很少叫我。对此我很不满,但从没有正面表达,而是“冷”处理——我也不理他们。我在这边没有能说话的人,心情很低落,感到很孤独。不想学习只想回家,一想到父亲要辛苦挣钱供我读书,又感到很愧疚。
二、初步印象
来访者叙述条理清晰,但能感觉到她情绪低落。在开始阶段,双手交叉紧握,防御性较强。当谈到令自己受伤的经历时,语速加快,情绪激动,开始哭泣。
三、心理测试结果
SCL-90各因子分如下:躯体化2.1,强迫症状1.4,人际关系敏感3.9,抑郁2.1,焦虑3.2,敌对1.3,恐怖1.2,偏执1.0,精神病性1.3,其他1.6,总分192;阳性项目数47个。按全国常模结果,SCL-90总分超过160,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需要进一步检验。该测验结果显示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因子分高于常模。最近情绪低落。
EPQ各因子分如下:E分39.6;P分33.3;N分54.4;L分60.1。通过测试得知:来访者属于倾向内向不稳定型。她通常缺乏活力;活动时从容不忙,喜欢宁静、闲适的假日。宁愿只有几个特殊朋友,喜欢从事如阅读一类的单独活动,难得谈论他人,有从令他烦恼的社交关系中退出的倾向。喜欢选择熟悉、安全和保障的生活。一般作决定前考虑问题很周详,讲究系统性、规则性、审慎小心,总是预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说话先要考虑,总是“三思而后行”。情绪状态不是特别稳定,对生存状况的态度比较客观平和,但面对复杂的状况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忧虑与不安。一般对自己评价不高,认为自己缺乏魅力,可能因事情出错而心烦意乱,并且不必要地为可能或不会发生的事忧心忡忡;经常需家人朋友的同情和安慰。常自责、自卑,无论其行为是否真正负有道义责任,都受到自己的良心谴责。
SAS的标准分57分,来访者有轻度焦虑。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偶有焦虑,在面临极大压力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焦虑感觉,但是其焦虑症状轻微,经过及时的调试,一般都会迅速缓解。
SDS的标准分54,来访者轻度抑郁,偶尔有些郁闷、压抑。在遇到挫折和烦恼时,会出现暂时的情绪低落,只要认识到这种情绪并且恰当地调节好自己的情绪,选择适当的应对方法,就可以从低沉悲观的情绪中走出来,积极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四、评估与诊断
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较长。
诊断依据如下:第一,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三原则,来访者主客观统一,知、情、意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个性稳定。第二,持续时间较长,但心理问题反应强度不严重,问题没有泛化。自己感到痛苦但无法摆脱,社会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综合以上信息,初步界定来访者属于严重心理问题,排除精神疾病的可能。
病因分析:
1.生物因素。该来访者者19岁,女,大一新生,处于心理断奶的关键期,各种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使得大学新生成为心理问题的易感群体。
2.社会因素。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品学兼优的尖子学生,是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但因为受伤被嘲笑、排挤,努力学习但没考上心仪的学校。家人不赞成她求学;缺乏社会支持系统;适应能力不强,进入大学后,感到有很大的落差,未得到老师和同学及时的理解和关注。
3.心理因素。错误的认知:认为自己只能做到最好,否则无法面对家人;同学不喜欢我,认为他们排挤异乡人;行为模式方面: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性格方面:内向、不稳定。
五、咨询目标及方案
针对造成她心理冲突的原因及自身实际情况,我们共同商定了咨询目标。首先设定具体目标:调节心理状态,多参加课外活动,扩大交友圈,消除与人交往时的害怕心理,逐步提高自信心,以乐观的心态来面对自己今后的生活;最终目标:调节自己的认知方式,建立自信,促进心理健康,完善人格。
根据来访者的情况、身份特征及人格基础,本案宜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摆脱负性情绪,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辅助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运用倾听、且情绪宣泄、解释与鼓励、自我暗示等咨询技术。
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将已经打印好的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的资料,交给来访者一份,并告知来访者,如有疑问,可提出来。
咨询的时间和收费;咨询时问:每周星期一早上9:30~10:30;咨询收费:根据学校的文件规定,为本校学生咨询不收费。
六、咨询过程
1.咨询目标的制定。咨询阶段。
2.具体目标。(1)改善来访者目前的不良情绪状态,使求助者将内心积压的不良情绪得到充分的宣泄,缓解来访者的情绪。(2)改变其错误的认知观念,例如:如果同学喜欢我,就应该主动和我打招呼。(3)提高来访者的认知能力,重建合理信念。启发来访者理性分析和反思自身人际交往的观念和技能。
3.终极目标。促进来访者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完善人格。咨询过程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建立关系、宣泄情绪;第二阶段分析问题、寻找问题根源,改变不合理信念;第三阶段巩固认知、促进健康。
第一阶段咨询:运用倾听、共情、鼓励等技术建立关系、宣泄情绪。在初次接待来访者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后,运用倾听、共情和鼓励等技术,一方面给她一个倾诉的机会,将她自己近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心理感受以及存在的困难表达出来,将此过程中的负性情绪宣泄出来,让其感受到被接纳、尊重、理解,为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有助于咨询师详细了解来访者问题的形成原因、背景及发展情况。
第二阶段分析问题、寻找问题根源,改变不合理信念。在关系建立和情况了解的基础上,指出该来访者的错误认知。人不可能成为一个“完人”,平和的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才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针对人际问题,让她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策略及应对方式。通过两次咨询,来访者与同学有了正常的社交活动,可以潜心学习不再纠结宿舍人际关系。主要采用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原理: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其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家庭作业:大学时期遇到的一些困惑,都跟自己的哪些想法有关。
第三阶段巩固认知、促进人格完善。通过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来访者的错误认知后,本阶段总结整个咨询过程,巩固咨询效果并监督来访者将在咨询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最后结束本阶段咨询。
4.具体咨询过程。(1)第一次咨询。任务:了解来访者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方法:摄入性会谈相关技术过程。①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②摄入性会谈,通过倾听、共情等方法降低效率下降、与同学人际关系紧张。布置家庭作业:自己大学期间人际关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都跟白己的什么想法有关。(2)第三次咨询。任务:进一步寻找和明确引发来访者不良情绪和行为产生的不合理信念,并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方法:与不合理信念辩论。过程:根据来访者的家庭作业问题,寻找和确认不合理信念,并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例如:如果同学喜欢我,就应该主动和我打招呼。
七、咨询结果评估
1.求助者的自我评估。感到学会如何适应大学人际关系,开始与同学正常交往,能够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可以恢复正常学习状态。感到这个大学对她“打开了”。
2.心理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发现已达到预期咨询目标。来访者精神状态健康,与同学关系好转,可以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有客观的评价。
3.心理测量结果。求助者SAS和SDS的标准分从57和54降到了42和31。来访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已明显下降。
参考文献:
[1]价思维,胡乐凡.从心理学的角度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科教论坛,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