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视野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创新研究

2016-03-30陈月球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2期
关键词:微时代载体大学生

陈月球

摘要: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信的主要功能之一,正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分析了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平台建设应该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与传统教育方法、网络教育形式相结合,强化教育的主导性,体现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以学生的实践作为考核评价的方向,创新教育语言,形成特有的话语体系。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005-02

“微信”等新媒介作为“微时代”的代表,正逐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甚至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实用工具。腾讯发布2015年微信用户数据报告指出,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到5.49亿,45.40%的用户在18~25岁之间;在微信公众号用途方面,用户关注公众号主要目的是获取资讯的占41.1%,其次是方便生活和学习知识。学生,作为四大微信用户群体之一,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其价值取向决定着民族未来的价值取向,因此探索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微时代背景下的突围和发展,任重道远。

一、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在面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微信公众平台时,若未能及时甄别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就会引发价值观危机,因此,占领微信公众平台的阵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十分必要。

1.多元的价值观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信公众平台利用自身的功能实现消息推送、品牌传播、分享,同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关注微信公众平台,获取信息、交流、消费、学习等。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出现信息数量庞杂、内容参差不齐、价值多元等问题,消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元化领导的作用,其强大的交互性功能,强调使用者与使用者之间、使用者与运营者之前的平等地位,更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性地位,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边缘化,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宣传的难度。

2.监管制度不完善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复杂性。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2015年上半年以来,腾讯公司对其基础功能、文章添加音乐功能、自定义菜单功能等进行了优化升级,同时开展了赞赏功能内测、手机版公测等功能升级测试。与此同时,腾讯公司还针对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规范发布了《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抄袭行为处罚规则的公示》、《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抢红包等违规行为处罚规则的公示》等9个公告,规范运营商的行为。由此可见,公众微信平台虽然上线3年,但当前对信息的监管仍属事后监管,在信息发送后通过网络监测或用户举报才对运营商做出相关的举措。事后监管的流程使得平台的信息未能得到有效的监控,因此青年大学生在使用微信公众平台时就有可能读取违规的、虚假的信息,甚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信息,而青年大学生难以判断信息的真伪,加剧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复杂性。

二、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微信”作为“微时代”的代表新媒介之一,也具有数字化凸显、交互性强、个性化、专业化、即时化等新媒介的特点。正因微信公众平台的这些特点与当前青年大学生的认识特点相吻合,因而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可以巩固第一课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1.突破时空、数量的限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信息,不受时间、空间、用户数量的限制,只要关注平台,就能够接收到平台的信息,使微信公众平台区别于传统的媒体,实现信息传播时效性强,受众范围广的效果。

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能够针对社会热点事件、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难题等进行及时的分析、处理、指导、教育,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同时,受众范围极广,只要关注平台就能够及时接收到信息,而且受众通过微信随时能够进行身份的转换,由信息的接受者转化为信息的传播者,使得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有效地给第一课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行补充、巩固、深化、延伸。

2.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信息,信息的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文字、音频、视频,信息的立体多维的呈现方式深受青年大学生的欢迎。同时,微信公众平台接受信息的媒介是当前青年大学生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接受信息媒介便携性强,而且学生能够进行碎片化学习,更好地利用日常零碎的时间。

三、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策略研究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与传统教育方法、网络教育形式相结合,强化教育的主导性并体现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以学生的时间作为考核评价的方向,创新教育语言并形成特有的话语体系,把微信公众平台的教育功能发挥到最大。

1.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和阶级性,是当前统治阶级传播和灌输的主流意识形态,能够赋予及巩固统治阶级合法的统治地位,让被统治阶级甘愿接受其统治。因此,在平台建设中必须突出其意识形态性和阶级性。

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对青年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其认知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我们在进行平台建设的时候必须紧密地围绕我们的建设目的,紧扣教育内容,结合青年大学生的实际,无论是外观设计、信息内容、测评等行为都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能偏离主题,把平台建设目标边缘化。

2.与传统教育方法、网络教育形式相结合。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鲜明的特点区别于传统教育方法,但是并不能替代传统教育方法。传统教育方法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虽然受时间、空间和人数的限制,但是可以对理论进行系统的讲授、详细的分析。因此,把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教育的载体并不是要替代传统教育方法,而是需要与传统教育方法相结合,提高传统教育方法的实效,同时弥补平台教育的不足,使教育的效果最大化。

微信公众平台与网络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我们需要重点考虑两者的个性,才能充分发挥两者的教育功能。相对于网络教育,微信公众平台的教育具有相对的便捷性,但是鉴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还在不断地优化升级,其功能非常有限,远远未能涵盖网络教育的所有功能,若是需要人为地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增加个性化的功能则需要很高的技术作为支撑,需要高昂的开发费用。因此,微信公众平台与网络共同结合,既能够发挥平台的优势,也能够体现网络的强大功能,相得益彰。

3.强化教育的主导性,体现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教育者具有主导性,处于支配地位,具有引导作用,能够帮助受教育者辨明先进的思想、认识落后的思想,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扬弃。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必须保持其主导地位,确保对社会主流思想进行引导,更利于社会思想的进步。同时,在教育环节的设计中,教育者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引起教育对象的兴趣,提高教育对象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体现受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尽管,微信公众平台交互性强、运营商与用户地位平等的特点得到青年大学生的肯定,但是我们在进行平台建设时需要利用平台的功能,确保教育者的主导性地位,加强对平台的监控,包括信息内容、信息形式、回复用户信息、回复用户评价等,增强平台的可控性,强化平台的舆论管理。

4.以学生的实践作为考核评价的方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希望通过教育让青年大学生能够认知、认同,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所以单一的总结性评价并不能够有效地衡量教育的效果,需要采用形成性评价才能够得出科学的评价,关键点在于青年大学生内在态度的变化和外在行为的变化。

通过后台数据统计的信息浏览的人次数、人数、收藏数和转发数可以掌握用户的整体学习情况,通过发起投票、活动的参与情况可以掌握用户的整体态度,通过用户的留言信息、评价、参与测评可以掌握个体用户的态度与行为。通过对青年大学生内在态度的监测和外在行为的观察评价教育的效果是十分困难的,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技能型的教育,并不需要青年大学生具体掌握某种技能,因此,需要避免采用总结性评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做出评价,只有形成性才能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5.创新教育语言,形成特有的话语体系。以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载体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的语言也需要有所改变,要求我们说短话、针对性强、趣味性强。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与青年大学生构建平等的网络关系,尊重其网络话语权,在确保教育主导性地位的前提下,我们尝试构建对话式的沟通方式,突出微信公众平台的特色,积极创造我们的微话语。

尽管我们需要结合平台的特色,形成特有的话语体系,但是需要防止教育的娱乐性泛滥倾向。针对性强的话语不代表失去理性随意评论、脱离实际,需要在符合道德规范、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情况下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述。趣味性强的话语不代表投其所好,娱乐八卦泛滥,而是需要活泼生动诙谐的语言描述或评论实践。

微时代视野下,微信在青年大学生中广泛使用。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载体,对青年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既必要又可行,但是在平台建设的策略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细化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总结经验,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微时代载体大学生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