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视域下台湾美育教育对大陆高校的启示

2016-03-29胡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美育大陆教育

胡蓉

(三明学院,福建 三明 365004)

新视域下台湾美育教育对大陆高校的启示

胡蓉

(三明学院,福建三明365004)

21世纪,美育越来越凸显它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前我国大陆高校美育教育仍停留在学术史和中西方艺术评论层面上,还未能转化为新世纪人才培养的推动力.借鉴台湾学校美育教育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完善大陆高校美育教育实践研究,提升大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增进两岸高校的交流与学习.

美育教育;台湾;大陆高校;启示

美育教育亦称审美教育(在台湾称美感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1]通过美育教育,能够提升人的品味、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陆199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同年,美育被列入国家教育方针.在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更明确提出要加强美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2]这标志着21世纪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然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国美育教育却始终停留在学术史和中西方艺术评论层面上,并未转化为社会人才培养的推动力,高校依旧强调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醉心于毕业率、就业率,忽略大学生人文素养习成和审美熏陶.美育教育实践成效不明显.

与之相反,台湾为适应世界政治经济转型发展,自90年代开始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改革.1995年公布了《中华民国教育报告书——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愿景》,将“全人教育、温馨校园、终身学习”定位为21世纪台湾的教育主轴.1998年出台《教育改革行动方案》明确指出“辅导各校重视通识教育以落实全人教育理念”[3]2007年又推出《以通识教育为核心之全校课程革新计划》.[4]2012年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5]目前,台湾已基本形成“德、智、体、美”四育并行,教学与管理相辅相成、人文与科学互为依托,培养“完全之人物”的全人教育模式.全人教育模式中美育与“德、智、体”融为一体,共同关注人的整体性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1 台湾美育教育的具体体现

1.1自由的学术氛围启发审美意识

台湾高校教师一般都具有博士学位和海外留学背景,他们与西方国家学术交流广泛,能较快获得学科前沿动态,在学术探讨、学术研究方面比较开放.高校教师可以在课堂内外与学生讨论任何相关专业问题,不受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的约束.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上是平等的.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教学中重视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提倡反对精神,学生可以对老师的问题提出质疑,并提出相反的观点,并要求老师作答.“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也让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教材上有很大的自主性.高校教师可以自由选用教材,可以是自编或专门教材,也可是他国原版教材,具体没有过多的限制.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也以启发式和互动式为主,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追求真知、探究美的意识.

1.2完善的课程体系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

台湾高校注重培养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人才,学校除开设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之外,普遍开设了跨人文、自然、社科等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如专业选修课和通识教育课.学生可以在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前提下,任意选择这些课程.专业选修课由各院系所开设,通识教育课由学校统一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又分为两种形式: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通过开设文理渗透、人文与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培养学生良好兴趣和生活情趣.通识必修课,如军训、新生专题、毕业生专题、写作训练等,旨在让学生掌握交叉学科间的知识与技能,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养成良好生活态度.通识选修课,如文学与艺术、漫画与哲学、物质世界、生命科学等,旨在拓展学生视野,了解专业以外的领域,加深学生对社会生活认知,提升心灵智慧.由此可见,台湾高校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外,非常重视学生完整人格、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3“以生为本”的校园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台湾校园文化和大陆一样,都根植中华传统的儒家文化,强调通过教育教学发展人的智力,还特别强调个人品质的养成.[6]校园的文化精神都体现出崇高的道德精神和教育兴邦的责任感、使命感.但由于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的原因,台湾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多,在治校理念和校园风气方面与大陆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异.近代,大陆和台湾高校都提出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陆开展了多番理论研究,而台湾比较务实,政策做出规定后,就认真落实到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最终落脚“以生为本”上.我们在台湾一些学校的对外宣传资料上,可以看到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学生艺术设计,但找不到“领导关心”“名师风采”等内容.大陆学生追求考级考证通过率,我们经常看到找人代考、代写论文的考试作弊现象,而在台湾却极为罕见.这是因为台湾高校始终坚持“以生为本”,校园提倡民主开放的风气,校园文化精神核心在于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务实,接地气.

学生社团文化盛行,校园活动积极向上.在台湾,学生社团只需要25人以上联名发起就可以申请,而且申请基本都能通过.在确定社团基本章程、学生负责人和指导老师后,社团就可以开始策划开展活动.除了文学、音乐、美术、体育类社团,还有许多如志愿服务、创新创业、企业赞助类社团,涉及面非常广.社团的活动经费一般以自筹为主,有时候学校也会根据活动性质、内容给以一定的补助.台湾高校视学生社团为倡导正常休闲、热爱中华文化、陶冶合群德性、涵养服务情操、砥砺学术研究、培育领导才能[7]的学生活动阵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若学生成绩优良,且有参加社团活动,学校在综合评定时将给予奖励.作为指导老师,参加社团活动学校也给与一定物质奖励.正是这些激励措施,台湾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迅速、参与人数众多,带动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据统计,台湾大学有学术性、艺术性、宗教性、服务性、传统文化等16类,总计600多个学生社团.[8]

1.4人性化管理提升审美境界

去过台湾的人,无不被台湾的热情服务和文明秩序所折服.在台湾市区道路两旁、生活社区看不到随意丢弃的垃圾,垃圾都有序分类放置在指定的垃圾投放点,整个城市环境干净、整洁.台湾高校也是如此.拿台湾高校厕所来说,它的功能远超过基本需求.从外到内,除有烘干机、擦手纸、洗手台(配镜子)、洗手液配备之外,蹲厕旁边有平台,可放手机、提包等,也可供身体欠佳的顾客起身时作为扶手;侧壁有挂钩,方便顾客挂包、更衣时放衣物;最让人觉得贴心的服务是,厕所间还设有报警器,如遇意外情况只需按响按钮,3分钟之内即有人到达该厕所进行处理.[9]图书馆设有自动借书、还书系统,紫外线除菌机,小型影间.学生宿舍每层都有厨房和交际厅(活动室),配备有冰箱、微波炉、洗衣机、电视等生活电器.这些设施都供顾客免费使用.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设施不像大陆的一些公共场所,设施经常因人为损坏闲置,又无人管理,而如同摆设.我们在台湾这些公共设施上经常可以看到“只需40秒,即可完成杀菌”“感谢使用,使用后请拔下电源”等标识.既是简单的使用指南,又体现温馨周到的服务.

校园自然环境优美,绿色的草坪、弥漫的花香、潺潺的流水、幽静的长廊、转角的亭台小榭、还有错落的楼群、精致的操场,显得整洁而美丽.办公环境开放,学生行政事务统一在办公综合楼一站式办理.手续流程清晰,资料归类放置,自取使用.教师与学生更像师长、朋友的关系,他们可以一起探讨学术问题,策划开展活动.上至校长,下至学生都一起在公共食堂用餐、一起使用图书馆,无专设场所.学生的教育管理与大陆也很不相同,台湾以提供生活服务、咨询辅导为主.台湾高校没有辅导员,学生日常管理主要由学生事务处负责.学生事务处为校一级机构,下设生活辅导组、卫生保健组、课外活动组、毕业辅导组等等,人员由相关专业的专家担任,针对学生个体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在这样无处不体现真诚与关爱的校园环境中生活,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人”思想熏陶感染,自然而然产生美好的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对美育教育的再认识

美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认识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对学生品格的形成、道德的完善、智力的发展、人格的健全至关重要.早在20世纪初,我国教育家王国维对教育问题就进行过深入研究,认为要成为“完全之人物”,必须要有身体和精神两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而“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于高尚纯洁之域,此最纯粹之快乐也.”[10]强调精神教育中美育的重要性.

但美育教育无法孤立存在,须通过各种艺术、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引导,并依赖个体智力、德行和人格的发展获得提升.这让美育教育变得非常宽泛,以致让教育者难以把握.这正是大陆高校开展美育教育收效甚微的主要原因.

大陆美育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与德育、智育、体育、生活教育等校园文化充分融合,协调发展.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认为教育中要“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而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11]没有美育教育的校园文化是不健康的校园文化,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用应试教育的方式,唯美育而教育的学校,不注重情感熏陶,也只能使美育成为一种空洞的理论,无法影响到实际生活,无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这种教育方式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也无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 台湾美育教育对大陆高校的启示

高校教育者要有效开展美育教育,必须将美育上升到“大学精神”的层面,从上层建筑层面设计,从教育管理入手,重新定义校园文化精神内涵,重新定义师生角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作为高校的教育者,担负教书育人的重任,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关心学生.不能像一些教师为评职称、拉项目,拼个人前途,对学生的事不闻不问.例如,有的教师要到点才进教室,上完课就走人.课余从来不跟学生讨论交流,学生有问题也找不到老师.一学期下来,学生连老师姓什么都不知道.有的教师整天忙着拉关系、跑项目,课也不上,让学生自习,教学材料、考试试卷都交给学生做,叫学生改.这种对学生没有责任心的教师,如何教导学生热爱学习?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的素质决定学生的素质.所以,高校要实施美育教育,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只有教师沉下心教书育人,学生才能静下心学习.鼓励教师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改进和完善教学科研,才能让教育研究落到实处,教学相长.

高校管理者的能力、素质同样对高校美育教育产生重要影响.高校管理者首先应是教育者,甚至教育专家.这样高校才能遵从教育教学的规律,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保障师生利益,提高师生参与积极性.在大陆,高校管理者往往“‘重管理、轻服务,约束多、疏导少’,许多高校以学生不出问题为最高宗旨,注重和强调‘管理学生’,教育过程片面强调规范、守纪,而忽视学生实际需求和基本能力的培养.[12]这种环境下培养的学生只会乖乖听话,老实做事,早已失去审美的能力.高校管理者是校园风气的营造者,是美育教育软环境的制造者.科学的管理要去行政化,突显人性,体现服务的高水平,以培植具有良好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土壤.这要求高校管理者“以生为本”,想问题、办事情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细致、周到和个性化的服务.特别是在大陆生源日渐萎缩,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竞争日趋激烈,全国普通高校已开始转型发展的今天,高校如何重新确定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如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保持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对高校教育管理者来说,尤为迫切和重要.

当然,台湾美育教育做得再好,也不能完全照搬照抄,需要理性看待.台湾高校先进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吸收了美国先进的办学经验,一方面归功于21世纪初台湾地区生源萎缩,末位办学面临倒闭的压力下,高校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做的选择.当今,台湾的教育经验走在亚洲的前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是值得大陆高校借鉴和学习的.台湾美育教育遵循以人为本,从细节入手、着眼大局,落实到生活的教育规律,符合“生活即教育”,“艺术化的生活”的教育理想,基本达到潜移默化熏陶人、润物无声感染人的教育目的,是成功的.

但是大陆与台湾的意识形态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均受教育的水平也不同,只能合理看待,有辨别的借鉴.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台湾的美育教育并不完美,也存在问题.比如,(1)过度放任学生的自由,让台湾高校学生在课堂上显得随性,出勤率低.有的课堂出勤率才5%,一般出勤率也只有50%-70%左右.有的学生在课快结束时才来;有的学生随意进出;有的学生不管老师讲得如何,只是聊天、睡觉、玩电脑、玩手机、听MP3;有的把教室当做餐厅;有的学生人在课堂心在外,等等.出勤的学生中,认真听课的大约在一半.[13](2)过度保护学生的自由,让台湾高校学生重权利轻义务,责任意识缺乏.学生经常为了某种权利发起各种自由活动,完全不考虑社会影响.而其中一些内容并不符合事实与道理.比如,在学校里粘贴宣传单,“宿舍一天到晚没热水”、“无线网络老是烂掉”、“一堆研究生没有研究室可用”,[14]并组织签名以示抗议校方.这些应值得大陆高校的教育管理者引起重视.另外,台湾高校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完备的教学设施,对应的是高投入的教育资金和教学成本.这对当今大部分都为贷款办学的大陆高校来讲,也是难以效仿的,需慎重考虑.

〔1〕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275.

〔2〕范林.地方新升本院校美育教育与人才培养质量新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04):92-96.

〔3〕张仁贡.台湾技职院校全人教育对大陆院校专业建设的借鉴[J].中国电力教育,2011(25):92-94.

〔4〕聂德民,宋守华.台湾高校美感素养通识教育探讨[J].海峡教育研究,2013(2):14-18.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12]4号)[EB/OL].(2013-04-23)[2014-04-03].http://www.edu.cn/gao-jiao-788/20120423/t20120423-768680-2.shtml.

〔6〕刘晴.大陆台湾大学校园文化比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6):32-34.

〔7〕〔8〕唐德中,胡敏.台湾学生社团:磨志练才的摇篮[J].中国青年研究,2003(06):86-87.

〔9〕杨敏.台湾校园文化建设对大陆的启示[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8):38-40.

〔10〕〔11〕吴丹.丰子恺与中国现代美育研究[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87,119.

〔12〕林木明.海峡两岸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对比解析[J].新课程·中旬,2013(4):156-157.

〔13〕〔14〕顾海兵.台湾高校的软肋与创新——基于部分高校的调研[J].复旦教育论坛,2006(4):43-49.

〔15〕张萍香.台湾高等教育研究与启示[J].长春大学学报,2016(6).

G465

A

1673-260X(2016)10-0260-03

2016-06-08

猜你喜欢

美育大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IQ大陆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北方大陆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