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李之仪的咏怀词

2016-03-29耿明月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旷达功名词学

耿明月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浅谈李之仪的咏怀词

耿明月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北宋词人李之仪的词作中,除备受称赞的爱情词外,咏怀词也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因李之仪一生际遇坎坷,仕途不顺,又是“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其咏怀词直抒慨叹人生之情,亦承“苏门”旷达之风,在其词学思想的指导下,有着“自有一种风格”、言尽而意远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李之仪;咏怀词;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I207.23

北宋词人李之仪,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山东省庆云县)人,是北宋中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重要成员之一。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可以说,李之仪诗、词、文、尺牍兼擅。明末著名文学家毛晋评价其词“中多次韵,小令更长于淡语、景语、情语”①。唐圭璋所编著的《全宋词》中共收录了李之仪现存的九十四首词,除了数量最多的爱情词以外,其咏怀词也居于较为重要的地位。近些年,学界对李之仪词的研究多集中在爱情词和词学思想上,对其咏怀词的研究不但没有单篇的专门论述文章,而且涉及者甚少。文章试图对李之仪咏怀词的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其生平经历和词学思想探寻其咏怀词的艺术特色。

一、“际遇坎坷,仕途不顺”——李之仪咏怀词缘起

李之仪祖籍沧州无棣,具体生卒年月不详,享年八十余岁。一生未做过大官,且际遇坎坷,仕途不顺。《全宋词》概括道:“(李之仪)登进士。苏轼帅中山,辟掌机宜文字。后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徽宗朝,提举河东常平。坐草范纯仁遗表,编管太平州。政和三年(1113年),除名勒停。政和七年(1117年)终朝请大夫。年八十余。”②从这段人物小传可初略窥见其人生经历及仕途状况,人生顺逆反映在其创作中,便是借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抱负。谈到李之仪咏怀词的创作缘起,必然离不开他仕途中三次遭遇贬谪的坎坷经历。

李之仪进士及第后便在四明任职,接着出任万全县令,又出使高丽。官职都不高,且辗转各地。李之仪一直对苏轼既崇拜又钦慕,元祐年间,如愿加入苏轼定州幕府。不料,在追随苏轼期间遭遇政治纷争,朝中御史们以谤讪新政之罪弹劾苏轼,致使苏轼被贬,作为其忠诚门人的李之仪也紧随之。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百一十一载,元符二年(1099年),“权殿中侍御史石豫言:‘监内香药库李之仪,因苏轼知定州日荐辟管勾机宜文字,之仪既为奸人心腹之党,岂可更居此职,欲令有司放罢。’”③这就是他的第一次被贬。第二次被贬则是因为范纯仁遗表事件,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是李之仪的老师,卒后李之仪做遗表歌颂其生平事迹,不曾想,这篇《代范中宣公遗表》中的“若宣仁之诬谤未明,致保佑之忧勤不显;本权臣务快其私忿,非泰陵实谓之当然”④等言语触怒权臣蔡京,蔡京等人上奏称李之仪杜撰遗表,辱骂新党,并把他逮捕入狱。《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载:“(政和三年)九月二十六日,管勾成都府玉局观李之仪除名勒停,……其之仪(于)[子]令随母,已补假将仕郎补牒追夺毁抹。淮东提刑司勘到之仪与杨姝踰滥,及信凭杨姝所生男为己子,增岁乞补。”⑤这是李之仪的第三次被贬,却和自己所爱之人杨姝有关。李之仪仕途中的三次低谷,一次因为自己所崇拜之人被贬受牵连,一次因为替自己的老师做遗表被捕入狱,一次因为自己所爱之人的身份特殊被除名。每一次被贬都直击李之仪内心深处。作为一名有着入世之心的词人,李之仪会因之咏怀。

三次被贬的经历让本就官低的李之仪仕途曲折,无法实现自己建功立业、谋取功名的抱负。李之仪的许多咏怀词或由此经历而作,表现出功名难就的失落与无奈,当然他也有表现内心释然旷达之作。

二、“慨叹人生,亦承苏风”——李之仪咏怀词内容

三次被贬的经历让李之仪备受流离之苦,妻子、儿女的相继离世亦加重了他的痛苦。李之仪与苏轼的仕途经历相似,且深受苏轼创作风格的影响,他的咏怀词直抒慨叹人生之情,亦承“苏门”旷达之风。

一方面,李之仪的咏怀词表现出对失落人生的慨叹及功名难就的无奈。如《南乡子》(春后雨余天):

春后雨余天。娅姹黄鹂胜品弦。榴叶千灯初报暑,阶前。只有茶瓯味最便。

身世几蹁跹。自觉年来更可怜。欲问此情何所似,缘延。看取窗间坠柳绵。

上阕写春天雨后之景,“胜品弦”将黄鹂鸟的叫声写得无比悦耳,“初报暑”让人想见雨后榴叶的情状。眼前本是悦人的美景,李之仪却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下阕便转而抒情,一句“身世几蹁跹。自觉年来更可怜”道出了他几经贬谪内心的失落与无奈及柳绵般的愁绪。

类似的咏怀词还有《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作者登上凌歊台眺望,春天的美好风光虽“已过三分”,但山水之间美景依旧,“伤感”“旧恨”依然满溢于心,却又无人可诉,一句“不解忆王孙”道出了作者的无奈、孤独与功名未就的悲哀。

还有《踏莎行》(还是归来)中的“潦倒无成,疏慵有素。且陪野老酬天数”,《踏莎行》(一别芳容)中的“梦破南窗,愁肠万缕。那听角动城头鼓。人生弹指事成空,断魂惆怅无寻处”,《朝中措》(腊穷天际傍危栏)中的“功名何在,文章漫与,空叹流年。独恨归来已晚,半生孤负渔竿”,《浣溪沙》(雨暗轩窗昼易昏)中的“酒量羡君如鹄举,寒乡怜我似鸱蹲”等,都在状景的同时直接抒发无奈与失落飘零之感,与宋人所推崇的“扬弃悲哀,获得平静”似乎有所出入,却正是李之仪咏怀词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另一方面,李之仪的咏怀词表现出承自“苏门”的释然与旷达。由于时代坏境的影响,作为北宋文人和苏轼门生的李之仪虽常慨叹人生,但也有着追求功名的决心与内心旷达的气度。《雨中花令》(休把身心撋就)中“看取刀头切藕。厚薄都随他手。趁取日中归去好,□莫待、黄昏后”,《万年欢》(暖律才中)中“惟愿疏封大国,彩笺上、频易佳名。从此去、贤子才孙,岁岁长捧瑶觥”等,均是其渴望功名的壮言。倘若功名难就,也能报以释然和旷达。

再如,《蝶恋花》(万事都归一梦了):

万事都归一梦了。曾向邯郸,枕上教知道。百岁年光谁得到。其间忧患知多少。无事且频开口笑。纵酒狂歌,销遣闲烦恼。金谷繁花春正好。玉山一任樽前倒。

本词第一句就为全词定下了感情基调,直言“万事”终究会归于“一梦”,紧接着化用典故,借在邯郸旅店中,卢生寝中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这一典故,诉说自己对待世间富贵荣华的释然态度。上阕写自己历经世事变迁之后的领悟,下阕写由悟而引起的行为变化,“开口笑”“纵酒狂歌”“一任樽前倒”写尽对仕途坎坷的释然及看开世事的洒脱与旷达。

再如其《蝶恋花》(天淡云闲晴昼永)中“取次杯盘催酩酊。醉帽频欹,又被风吹正。踏月归来人已静。恍疑身在蓬莱顶”,字里行间透露出即使功名难成,自己亦有释然、旷达的心境,纵使多烦恼,犹能“取次杯盘”,甚至会有“身在蓬莱顶”的错觉。王国维有言:“东坡之旷在神,白石之旷在貌。”⑥综上可见,李之仪的旷达往往通过词句直截了当地说出来,在仕途不顺之时,似有自我勉励之意。

李之仪的咏怀词与其爱情词相比虽显逊色,但也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就其内容来说,一方面慨叹人生无奈,另一方面又在自我激励的同时融入“苏门”旷达之风,值得注目。

三、“自有风格,言尽意远”——李之仪咏怀词特色

李之仪所撰《姑溪题跋》中涉及长期创作的诸多经验,其中的《跋吴思道小词》最集中地体现了李之仪的词学思想。现将全文辑录如下:

长短句于遣词中最为难工,自有一种风格,稍不如格,便觉龃龉。唐人但以诗句,而用和声抑扬以就之,若今之歌《阳关词》是也。至唐末,遂因其声之长短句,而以意填之,始一变以成音律。大抵以《花间集》中所载为宗,然多小阕。至柳耆卿,始铺叙展衍,备足无余,形容盛明,千载如逢当日,较之《花间》所集,韵终不胜,由是知其为难能也。张子野独矫拂而振起之,虽刻意追逐,要是才不足而情有余。良可佳者,晏元宪、欧阳文忠、宋景文则以其余力游戏,而风流闲雅,超出意表,又非其类也。谛味研究,字字皆有据,而其妙见于卒章,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岂平平可得仿佛哉。思道覃思精诣,专以《花间》所集为准,其自得处,未易咫尺可论,苟辅之以晏、欧阳、宋,而取舍于张、柳,其进也,将不可得而御矣。⑦

这篇跋文开篇就提出了词应该“自有一种风格”,可以说为之后李清照“词别是一家”论调的提出作了铺垫。紧接着又说“稍不如格,便觉龃龉”。那么,何为“格”?通过柳永、张先、晏元宪、欧阳文忠、宋景文几人创作的比较,可以看出“自有一种风格”就是说词应该是一种独立的文体,创作中应把握好“韵”“情”“意”三者的关系,做到和谐统一于文。将李之仪的创作和其词学思想结合起来,可以看出其咏怀词的特色。

李之仪的咏怀词“自有一种风格”,注意“韵”“情”“意”三者的结合,营造一种词境。如《万年欢》(暖律才中):“暖律才中,正莺喉竞巧,燕语新成。万绿阴浓,全无一点芳尘。门巷朝来报喜,庆佳期、此日光荣。开华宴、交酌琼酥,共祝鹤算椿龄。须知最难得处,双双凤翼,一对和鸣。造化无私,谁教特地多情。惟愿疏封大国,彩笺上、频易佳名。从此去、贤子才孙,岁岁长捧瑶觥。”这首咏怀词上阕写景,“正莺喉竞巧,燕语新成”暗示韶光的美好,“万绿阴浓,全无一点芳尘”亦为下阕自勉谋取功名铺设情境。下阕以情语直接道出“惟愿疏封大国,彩笺上、频易佳名”的渴望,最后以想象中功名觅得后“岁岁长捧瑶觥”收尾。景与情的精心设置,让整首词韵味无穷。

李之仪词学思想中很重要的一个观点是“妙见于卒章,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其咏怀词的创作中也践行了这一词论,达到了言尽意远的效果。如“欲问此情何所似,缘延。看取窗间坠柳绵”(《南乡子》)一句以“坠柳绵”收束,是无奈还是自怜,抑或是缠绵翩跹的哀愁不断?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只恐近来情绪,似风前秋叶”(《好事近》)一句以一个巧妙的比喻收尾,将“近来情绪”喻作“风前秋叶”,以实景喻虚情,启人遐想,是哀愁还是无奈,于卒章处妙义尽显,不得不说这是李之仪咏怀词的又一特点。

李之仪的咏怀词确实逊色于他的爱情词,但却是他仕途心境的写照。在其词学思想的指导下,李之仪的咏怀词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是以实际创作践行自己理论的典范,对后来词的发展有一定意义。

注释:

①毛晋:《宋六十名家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453页。

②唐圭璋:《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年,第338页。

③④韩华:《李之仪及其诗词创作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5页,第6页。

⑤《宋会要辑稿》,刘琳、刁忠民、舒大刚等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4889页。

⑥王国维:《人间词话》,李科林校注,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90页。

⑦李之仪:《姑溪题跋》,中华书局,1985年,第49-51页。

[参考文献]

[1]李之仪.姑溪题跋[M].北京:中华书局,1985:49-51.

[2]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1965:338-352.

[3]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75-177.

[4]张仲谋.李之仪年表[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3):60-65.

[5]曾枣庄.姑溪居士的词论与词作[J].文学遗产,1991(2):59-67.

[6]邓子勉.李之仪生卒年考辨[J].文教资料,1998(1):114-118.

[7]徐安琪.李之仪词学思想探微[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71-75.

[8]王国维.人间词话[M].李科林,校注.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90.

[9]韩华.李之仪诗词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10]乔力.因循与拓展:李之仪词论词作综论[J].文艺研究,2008(3):40-46.

[11]孙烨.李之仪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9.

[12]魏芳芳.李之仪词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1.

[13]韩华.李之仪及其诗词创作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5-6.

责任编辑:赵青

doi:10.3969/j.issn.1673-0887.2016.03.006

收稿日期:2015-12-10

作者简介:耿明月(1991—),女,硕士研究生。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0887(2016)03-0023-03

猜你喜欢

旷达功名词学
江顺诒《词学集成》的特点和意义
明在“知不足”
旷达者
旷达者
剪纸大师齐秀芳
吟诗误功名的孟浩然
病后弃政从文
2016年山东词学理论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论杨慎词学思想对其词创作的影响
南宋中期词学理论的拓展与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