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辞书编纂领域的常州人

2016-03-29戎佩珏戎林海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赵元任

戎佩珏,戎林海

(浙江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53;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辞书编纂领域的常州人

戎佩珏1,戎林海2

(浙江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53;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摘要:文章回顾了我国辞书编纂领域中的常州人,绍介了他们辞书编纂的重要思想和理念,颂扬了他们的杰出贡献,指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值得我们后学好好学习,好好研究。

关键词:辞书编纂;陆尔奎;赵元任;姜椿芳;张柏然中图分类号:G127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是清朝进士、朴学大师赵翼(常州人)在著名诗篇《论诗》里的诗句,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著名诗句,读起来铿锵有力,豪迈奔放,令人精神振奋。

常州,素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历史上出了几十位状元、进士。在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常州文化”——“热爱祖国、崇敬文化、开拓创新、持之以恒、淡泊名利”——的熏陶和孕育下,近现代常州又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领风骚”的人才,如盛宣怀、李伯元、屠寄、钱小山、瞿秋白、恽代英、张太雷、吴青霞、刘海粟、谢稚柳、吴祖光、赵元任等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为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他们的故乡常州带来了巨大的荣耀,激励着家乡人,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努力,不断攀登。

在辞书编纂领域,也有四位“领风骚”的常州人,他们是陆尔奎、赵元任、姜椿芳和张柏然。他们为我国辞书编纂出版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为常州赢得了世人的瞩目。陆尔奎的《辞源》为“新学”在中国传播,为中国的“启蒙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赵元任的《国语字典》(以及另外两部词典)为中国文字、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特别的贡献;姜椿芳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使中国百科事业屹立于世界百科之林,为中国现代百科事业做出了特殊贡献;张柏然的双语词典为我国当代双语教育、双语学习和研究做出了非凡的贡献,为双语词典的研编开创了先河,提供了优秀的范例。

一、陆尔奎与《辞源》

陆尔奎(1862—1935),江苏武进人,晚清举人。曾先后在北洋学堂、南洋公学、广州府中学堂任教。由于他新旧融合,管理有方,曾先后两次被派往日本考察教育。1906年,44岁的陆尔奎经人介绍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而这个时候(正值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之后),中国社会,无论是政治、文化,还是教育、经济,乃至百姓生活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新与旧、老与少、内与外、废与立等等,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在文化与教育层面,陆尔奎洞察幽微,明确地指出:“海上译籍初行,社会口语骤变。报纸鼓吹文明法学哲理,名辞稠叠盈辐。然行之内地,则积极消极、内籀外籀,皆不知为何语。由是缙绅先生摒绝勿观,率以新学相诟病。及游学少年续续返国,欲知国家之掌故,乡土之旧闻,则典籍志乘,浩如烟海。征文考献,反不如寄居异国,其国之政教礼俗可以展卷即得。由是欲毁弃一切,以言革新。又竞以旧学为迂阔,新旧扞格,文化弗进。友人有久居欧美,周知四国者,尝与言教育事,因纵论及于辞书,谓一国之文化常与其辞书相比例。……国无辞书,无文化之可言也!”[1]

国无辞书,无文化可言。诚哉斯言!

基于这种高屋建瓴的认识,以及对国家、对民族文化的挚爱,陆尔奎的内心涌动着一种异常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遂向商务印书馆提出,在《康熙字典》之外,中国人必须有一本全新的能适应时代变化需求的辞书。这种新式辞书必须面向社会,满足读者的需求。陆尔奎指出:“辞书以补助知识为职志,凡成一名辞,为知识所应有、文字所能达者,皆辞书所当载也。举其出处,释其意义,辨其异同,订其讹谬,凡为检查者所欲知,皆辞书所当详也。供一般社会之用,非徒为文人学士之用。”商务印书馆依据他的提议遂成立字典部,聘陆尔奎为部长。通过调研、走访和比较,陆尔奎通宵达旦,伏案工作,拟定了《辞源》的编纂原则与纲要。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词目的收录原则:“语词为主,兼及百科”,“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908年即“戊申之春”,陆尔奎正式开始《辞源》的编纂工作。“其初同志五六人,旋增至数十人;罗书十余万卷,历八年而始竣事。”辞书的编纂历来就是一件单调、枯燥、繁重、烦琐、艰辛的劳作。18世纪英国大文豪约翰逊(Samuel Johnson,英国“辞书之父”)曾将词典编纂者称为“不幸的噍类”,“无害的苦工”,实实在在道出了辞典编纂的艰难和艰辛。在《辞源》编纂过程中,陆尔奎及其同仁也尝尽了词典编纂的“辛酸苦辣”,这是他一开始所没有预料到的。“当始事之际,固未知其劳费一至于此也。”但是,面对艰难,陆尔奎及其同仁没有退缩,更没有降低编纂标准。他们往往为了一个语词或一个知识点的“疑滞而旁皇终日”,寝食不安,乃至于“驰书万里,博访通人”。经过8年的艰辛劳作,1915年,《辞源》正编(收单字一万余个,词目近十万条)正式出版,而陆尔奎却因为用眼过度,双目失明。

“《辞源》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百科性的词典,也是第一部新式的启蒙工具书。”[2]陆尔奎是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辞书编纂的第一人,他拟定的编写纲要和体例为我国现代辞书的编纂开了先河,至今仍有研究、学习和借鉴的意义。他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对辞书编纂的执着与献身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二、赵元任与辞书

赵元任(1892—1982),江苏常州人。博学古今,通晓中外,多专多能,是20世纪中国“人文学者”中的翘楚。陈原在其所撰的《我所景仰的赵元任先生》一文中为赵元任制作了一张“名片”,称赵元任是“语言学家,语音学家,方言学家,语法学家,多语学家,语文学家,实验语音学家,文字改革学家,计划语言学家,语言教育学家,世界语学家,音乐家,作曲家,翻译家,戏剧学家,旅行家,摄影家……”[3]。其实,赵元任还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那就是他还是一个词典编纂专家。

赵元任与词典编纂打交道始于1941年。是年,他离开耶鲁大学,接受哈佛大学的邀请,参加一项字典编辑工作。这项工作就是在叶理绥主任(Elisséeff,哈佛大学远东语言系主任、哈佛—燕京学社主任)指导下,从若干中国字典(包括《佩文韵府》等)和两本外国中文字典剪贴1 250 000张卡片。另外还要在字典上标注古音和国语,以及粤语,福建、苏州和长沙等地方音。

1942年赵元任又负责修订C.H.Fenn编写的《袖珍小字典》和R.H.Mathews主编的《汉英词典》 。《袖珍小字典》美国版于同年11月修订完成,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R.H.Mathews的《汉英词典》的修订工作比较烦琐,花了两年时间才完成。修订工作包括改正原版的错误,修改读音和释义,增加新词目,共达15 000处。另外,赵元任还为这本词典撰写了“读音引言”。该词典于1943年完成并于同年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

1945年,赵元任与杨联陞合作编写了一本汉英口语小字典,即《国语字典》。编写工作持续了半年,7月将初稿交给出版社。“这本字典大部分的释义、方言读音、序言和附录为元任所作,杨联陞则准备初步的条目,起草部分释义,提供北京的读音和文法说明,并书写书中所有的汉字。”[4]

《国语字典》是一本单字字典,选字立目是根据权威的字频表和长期的语言教学经验而定。每一个条目的语法功能和语体地位都有说明,还列举由语素构成的常用词、反义词等等。每个条目下面有释义,还有详尽的用法说明,并用符号注明,比如一个字或一个意义是否可以自由使用(F-free自由使用),还是必须与其他字或词组合才能使用(B-bound粘着型,不能自由使用),并配有例证。此外,这本字典还有几个特色:(1)可数名词都注明与其搭配的量词;(2)注明与宾语搭配的动词;(3)表明语体,比如“文言”“书信体”“方言”“俗语”,等等。吕叔湘先生1947年曾撰写专文《赵元任杨联陞合编(汉英)国语字典评价》,对该字典予以很高的评价。他说这部字典“在汉英字典里,乃至全部中文字典里,称得起个有革命性的著作”[5]。

上述三次时间比较集中的辞书编纂使赵元任获得了丰富的辞书编写经验和体会。经过几十年的积累、观察、比较和思考,赵元任对辞书编纂形成了自己的思想。1972年,他撰写发表了《论汉英、英汉词典编纂法》;1978年又撰写发表了两篇专文,一篇是《评〈当代汉英用法词典〉》,另一篇是《再论汉英、英汉词典编纂法》。

在《论汉英、英汉词典编篡法》一文中,赵元任认为,辞书编纂必须研究辞书使用者的“背景”,要有“读者视阈”,要着眼于读者的需求。这与陆尔奎当年的观点不约而同。不同的词典,使用者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辞书编纂者必须考虑许许多多不同因素,比如风格问题(语体问题),语法类别问题(比如词性),收词立目问题,释义问题,引申义问题,词频问题,词义的强弱问题,小品词问题,词义的范畴问题,新词语问题,文化词语问题,等价译语问题,等等。这些因素表面上看似乎彼此不相干,其实它们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关联,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辞书编纂者在编写的时候必须一一考虑清楚。赵元任的这篇文章(发表时他已经80岁了)不仅有理论的思考,精辟的分析,还有丰富的例证。很显然,这是他多年浸润中西语言研究,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结果,独特而富有远见。

赵元任生活工作在美国多年,既是语言研究专家,语言教学专家,又是翻译家,因此,他的词典编纂观点具有国际视野,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好好研究。

三、姜椿芳:中国的狄德罗

姜椿芳(1912—1987),江苏武进人。我国当代著名翻译家,新中国编辑出版事业、外语教育事业奠基者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之父,被誉为中国的狄德罗。

狄德罗(Denis Diderot,1713—1784),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作家,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1729年进入巴黎大学学习,1732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746年接受《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后因撰写《论盲人书简》被投入监狱,坐牢102天。出狱后他以顽强的毅力,顶住各种非议和压力,继续从事百科全书的编辑出版工作。他的热忱、执着和不懈努力使他成为百科全书派的领袖。经过20年、160多人的辛苦劳作,1765年,狄德罗的《百科全书》正式面世,它拥有三个特色:一是“先进思想贯穿全书”;二是“给手工制作、工艺技术等方面的条目以重要位置”;三是全书“资料丰富,词条详尽,卷帙浩繁”。狄德罗的《百科全书》被文学史家称为18世纪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著作[6]。

姜椿芳之所以被誉为中国的狄德罗,是因为他们有着很多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比如:(1)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2)命运多舛,两个人都坐过牢,一个是102天,一个是2 407天;(3)出狱时一个是36岁,一个是63岁;(4)出狱后,都无怨无悔,满腔热情投入百科全书的编纂之中;(5)一个是35卷,一个是70卷(后变为74卷);等等。

姜椿芳于《中国大百科全书》不仅是一个首倡者,而且是一个设计者、领导者、组织者和审阅者。他对编纂方针、原则和体例的厘定都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对条目的确立及其释文都发表过精辟的论述。他认为百科条目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知识性、资料性和检索性。而条目的确立不受“陈规旧律”的限制。哪怕是“反面人物,在历史上有着重大作用的,也要设置条目”[7]。比如,编纂天文学卷时,有一位叫张云的著名中国天文学家,按其学术成就应该立传,但他是国民党员,做过国民党的高官,解放前夕又去了台湾。当时天文学卷的专家拿不定主意,后来是姜椿芳“一锤定音”,果断决定为他立传,从而打破了多少年来的“狭隘的政治观”,使编纂工作“客观而公正”。

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姜椿芳还有一个清晰的“读者视阈”,他强调“为百科全书撰写条目要时刻考虑读者查阅的方便”,认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查阅对象应该是“高中以上、相当于大学文化程度的广大读者”[8]。“为读者着想”这个定位符合辞书编纂之世界潮流,与陆尔奎、赵元任等辞书编纂的读者关怀思想一脉相承。

姜椿芳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编纂工作了12年,其间他“日夜奔走、操心,《中国大百科全书》成了他的生命:他不顾年老衰弱的病躯,去启动、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各卷的会议,还时而远赴上海分社、皖南印刷厂等地;他不顾近乎失明的双眼,坚持用放大镜审阅文件和各卷的重点条目,双目失明后换以耳听的方式审阅一些最为重要的稿件”[9]。当年陆尔奎为《辞源》双目失明,50年后姜椿芳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双目失明,何等相似尔!这种以生命为代价的献身精神崇高而伟大,历史将永远铭记他们。

四、张柏然与双语词典

张柏然(1943—),江苏武进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专家特殊津贴获得者(1993年起),资深翻译家(2011年9月23日由中国翻译协会表彰)。曾任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中国译协副会长、江苏省翻译协会会长等职务。在翻译学、双语词典学和语料库语言学领域造诣颇深。在我国双语辞典编纂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编纂的辞书主要有《英汉百科知识词典》(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新时代英汉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4)、《当代美国口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最新高级英语学习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11)、《50000字英汉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11)、《英汉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13)、《英汉汉英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14),译编《柯林斯COBUILD高级英汉双解词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牛津英汉双解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等等。其中《新时代英汉大词典》先后荣获江苏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语言学类二等奖、中国出版集团优秀辞书奖,并被列入“南京大学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最具学术影响力的优秀成果榜”。

张柏然认为,双语辞典编纂“仅仅跟在作为蓝本的英语单语词典的后面亦步亦趋是断乎不成的,惟有针对中国人学英语、用英语的特点,继承我国双语词典编纂的优秀传统,吸收国内外语言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发轫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英语学习词典的编纂经验,顺应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辞书从‘编者视角’向‘读者视角’转换的大趋势”[10],独立研编,方能推陈出新,有所作为。此外,他还主张现代双语词典编纂要充分发挥计算机语料库的作用。他主编的《新时代英汉大词典》正是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结晶。这部词典在选词立目、义项排列、释义、例证和实际使用(如同义词辨析、惯用法说明、搭配信息等等)的阐述方面,都有不少突破和创新,它集独立研究和编纂于一体,是“一部积极实用的双语词典”[11]。

[参考文献]

[1]陆尔奎.辞源说略[M]//辞源.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

[2]陈原.《辞源》修订本问世抒怀[J].辞书研究,1984(2):2-5.

[3]陈原.我所景仰的赵元任先生[M]//赵新那,黄培云.赵元任年谱.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赵新那,黄培云.赵元任年谱[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5]吕叔湘.赵元任杨联陞合编(汉英)国语字典评价[J].中国文化研究丛刊,1947,7:251.

[6]俞剑.狄德罗与《百科全书》[J].辞书研究,1984(6):141-142.

[7]孙关龙.再谈“百科全书”一词何时在中国出现[M]//孙关龙百科全书论集·百科全书综论:第四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6a:132,136.

[8]姜椿芳,金常政.百科全书释文的撰写[J].辞书研究,1982(3):19-26.

[9]孙关龙.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姜老:纪念姜椿芳同志百岁诞辰[J].辞书研究,2012(5):49-54.

[10]张柏然.新时代英汉大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1]戎林海.一部积极实用的双语词典[J].辞书研究,2005(2):53-59.

责任编辑:庄亚华

doi:10.3969/j.issn.1673-0887.2016.03.001

收稿日期:2015-12-27

作者简介:戎佩珏(1983—),女,讲师。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0887(2016)03-0001-04

猜你喜欢

赵元任
赵元任钢琴音乐创作和语言音调的融合探析
语言学大师赵元任誓不为官
店员嘲笑赵元任
领导者的威信
胡适证婚
胡适证婚
美籍华人学者赵元任的多彩婚姻
改变人生的两颗假牙
“填坑大师”
赵元任:擅长说方言的语言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