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总目录
2016-03-29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总目录
本刊编辑部
■本刊特稿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蓝 勇 刘 静 陈浩东 (1.01)
■中国土司文化研究
乌江流域土司文化述略彭福荣(1.08)
论明代土家族“土兵”在抗倭斗争中的军事贡献 向 轼 莫代山(1.15)
双输之战:“平播之役”爆发原因考察 李良品莫代山(2.01)
论 “家国同构”格局下的土司治理方式——以播州杨氏土司为考察中心宋 娜(2.07)
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2015年度科研报告 (上) 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创新团队 (3.01)
明清之际容美土司文学及其文化互动 柏俊才赵星(3.15)
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2015年度科研报告 (下) 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创新团队 (4.01)
土司制度的根本性质——论多民族国家民族自治与间接统治的必然性与普遍性谢国先(4.15)
永顺司的权力赋值研究 曾超(5.01)
平定播州后明王朝对黔北的 “改土归流”——以正州、安州、真州城为例赵宜聪(5.09)
国家整合视野下的元朝土司制度 彭福荣,刘译蔓(6.01)
万历时期平越府之设立与西南新格局初探 朱皓轩(6.07)
■西南民族文化研究
一个汉族宗族的认同符号——重庆永川松溉罗氏宗族个案研究陈兴贵(1.22)
社会变迁与文化传承:一位苗族文化传承人的生活史研究 吴金庭(1.29)
蚩尤对中华贡献博论 曾超(2.12)
重庆佛寺名称考论 杨梅屈梅娟(2.24)
从文书资料看清水江流域苗族婚俗的演变原因 向丽(2.29)
从虎钮錞于和铜鼓看西南民族地区青铜文化的交流 朱世学(3.22)
人工营林业对北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 罗康智(3.29)
从水井碑刻看侗族饮用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以贵州省从江地区为例陈 彤(3.34)
文化生态视阈下的土家族民歌研究 熊晓辉(4.22)
文化生态学视域下土家织锦的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李烨鑫 朱起德(4.31)
清代移民神祗信仰的泛化与移民本土化研究——以巴渝地区移民为例岳精柱(4.34)
土著与移民交织背景下的巴渠民间音乐风格解读 陈国志(4.40)
民族认同的政治构建与民族冲突 朱军(5.13)
从紧张走向缓和:新桂系政权统治下的广西民族关系 付广华(5.18)
民国时期贵州水碾初探 胡安徽(5.23)
巴人起源地新探谷 斌(5.27)
论“古苗疆走廊”中的族群语言构成特点 吴正彪郭俊(6.14)
文化线路视阈下川黔古盐道遗产体系与协同保护 邓军(6.19)
■武陵论坛
三结合:土家族传统医药知识互动式保护与利用的重要途径梁正海 马 娟(1.33)
检视与前瞻:黔东革命根据地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邓国琴 敖以深(1.42)
黔江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姚兴会(1.46)
构建 “武陵民族走廊文化生态保护区”——背景、条件、困境及出路姚元和(2.34)
“湘菜”概念框架元素的语言形式化研究 尹铂淳 宋欣雄(2.40)
三峡库区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原则——以重庆万州太安大石板千层梯田为例滕新才 李 虎(3.39)
进程与展望: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30年 熊正贤 吴黎围(3.45)
武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综述 王锋张玉娟(4.44)
区县社科联权力清单的经济学研究——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何侍昌 熊正贤 刘开华 葛天博 (4.51)
构建武陵山区历史地理研究文献学概说 马强(5.34)
城市公共服务辐射能力测评研究——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陈 廉 刘开华 彭见琼 (5.41)
黔江精神探论 李鹏何治江(5.48)
漫谈张家界市工业经济发展历程 戴楚洲(5.52)
关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的调查报告——基于重庆市万州区的调查分析杜茂华 陈 莉 曹国栋 (6.26)
精准扶贫与群众工作方法创新——基于在市级贫困村驻村帮扶的调研思考姚元和(6.34)
■历史研究
王符生平简述——《后汉书·王符传》释读附拾遗二则蒋泽枫(1.53)
西南大学图书馆藏稀见稿抄本述略 张丽芬(1.57)
地域饮食风俗中的民众文化心理——以湖北饮食风俗为例李明晨(1.62)
宋代文化思潮与古琴艺术发展——从宋代文学看古琴文化风貌夏 娱(1.68)
《太上洞渊神咒经》异文考辨 牛尚鹏(1.73)
河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洛阳小组的创建 牛建立 陈彦桥(2.45)
“抗战”时期美国记者来华原因探析 郎艳丽(2.49)
宋代吏部尚书任期考述 惠鹏飞(2.53)
试论三峡地区的“毁器”葬俗 封世雄(2.67)
论春秋战国时期病者的治病之法 吕金伟(3.56)
闽都海洋文化传统考察 张春兰(3.66)
再议五服与宗族的关系问题——与历史学家钱杭教授的再讨论杜 靖(4.60)
论荀子之礼的儒家“美政”价值维度 谭绍江(4.65)
近代知识分子身份转型问题探究——以南社的凭吊祭祀活动为考察视角(1902-1909年)贾丙渊(4.71)
维多利亚时期伦敦中产阶层的婚姻与家庭 贺鹭(4.78)
论鄂温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汤 洋(5.58)
张以宁诗学思想平议 王征(5.65)
宋代观赏灯述论 张彦晓(5.71)
明清时期“脚价”支付方式初探 李彦峰邵芸芸(5.77)
略论清代塾师的觅馆与荐馆 蒋威(6.40)
论公车府职能演变及唐代诣阙上书的类型 刘林凤(6.45)
论柯瓦雷与夏平科学编史学思想之分歧 刘美惠(6.51)
孔子“仁”之新解及其对当下的意义 孙蓉鑫(6.56)
■文学研究
“文革”后的孙犁与 “大院”中的 《芸斋小说》刘 熹(1.79)
论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朦胧美” 孙景鹏(1.84)
小说《星期六》中的西方社会疗救之方 卢一欣(1.88)
《金瓶梅》的社会意义及其性生活描写之解析 李建武(2.72)
泡沫还是先机——2010年以来国内 “非虚构”文学写作研究综述汪贻菡(2.77)
成长的体验与青春的 “专属定制”——以电影 《匆匆那年》为核心的考察陈进武(2.84)
经典童话中的死亡之像 王雅琴(2.90)
“沉默的女尸”——王安忆 《长恨歌》中的 “看”与 “被看”模式陈 韵(2.94)
墙和蛋的悖论——重读《1Q84》魏 巍 赵凡涟(3.72)
论《四声猿》中的女性形象 孙宇(3.81)
“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的互文性渊源及其冲突 杨 红(3.87)
乡村到城市 “人性异化”的隐喻和救赎——木兰长篇小说 《云雀》解读及其他周 航(4.85)
郑廷玉《看钱奴》中“笑”的表现艺术 毋燕燕(4.91)
《群山回唱》中女性人物身份的杂交性 沈黎(4.96)
“地方主义诗群”:一场涣散的集体暴动 梁平(5.81)
一场“观看”的盛宴:——对莫言获诺社会评价的再评价及反思 肖太云(5.85)
景观书写与生命思考——论仡佬族作家赵剑平长篇小说 《困豹》的现代诉求张羽华 叶 敏(5.91)
中国元素在《喜福会》中的象征意义探微 许吟雪(5.96)
明清小说男风书写中的门子与知县 张国培(6.60)
创伤记忆与黑暗意识——冉冉论 魏巍马玥玥(6.64)
论徐志摩小说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及地位 杨宁(6.75)
《蟹工船》的资本主义批判与当下的社会意义 李国磊(6.82)
“平淡而近自然”:张爱玲后期中短篇小说风格论 唐娒嘉(6.87)
新旧伦理的复杂性:曹禺戏剧叙事伦理略论 张亮(6.98)
■社会学研究
论农村民主管理制度生发基础的经济逻辑胡建华(1.94)
“新常态”概念的演进与学理支撑 刘沛妤(1.100)
认知视角下权力理论研究的图景 张碧碧(1.104)
聚变视角下的群体性事件研究 苏晓伟杨雪(1.112)
城市 “马路市场”整顿长效机制探微——基于济南例证的分析王 征(3.129)
浅谈儿童房间布置意蕴及策略候 丹 向帮华(3.134)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 周耀宏(4.101)
《与敌人贸易》:非虚构视野下的真实古巴 李雪顺(4.106)
新教伦理秩序下“美国梦”的幻灭 董淑铭(4.111)
■教育教学研究
论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特点与课堂教学王文平(1.117)
当代大学生视觉形象重构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转向 严 亚(1.121)
民族地区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探索——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高等院校为例刘再春(1.127)
基于重庆城乡学生阅读成绩的教育公平实证研究 樊亚峤 程 乾(1.131)
高校智库服务地方党政决策的现实困境与出路 岳林琳 王小敏 管理定(1.137)
我国信仰教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张正江(2.111)
回顾与反思:“学生参与”研究概述 马蕾迪(2.116)
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理想国》卷七教育理念述评谈建成(2.122)
《老子》的人生精神及其对现代生命教育的启示 朱清华(3.116)
我国大学生积极品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鞠鑫(3.119)
基于MOOC教学理念的QQ群平台教学模式设计——以 “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任艳霞 余 平 杨 有 (3.123)
农村留守幼儿家庭教育研究综述 吴小叶(4.116)
刍议大数据时代对体育教育教学研究的影响 刘官元 刘怀金(4.121)
网络民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创新之举 杨发军 罗 倩(4.125)
CET4段落翻译难点分析及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欧国芳(4.129)
新升本高校转型发展中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问题与对策——基于重庆市C高校的调查徐志达(5.100)
论有效班级管理体制的构建与实施——以涪陵第十四中学校为例冉汇真 江 霞(5.107)
基于理论思维能力培养的哲学原理教学 周全胜陈鹏(5.110)
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社会认同 李明蔚(5.114)
课堂生态视阈下高校教师理性话语观之构建 朱美霞(5.119)
基于博弈视角的高等教育地方化研究 邱德雄(6.102)
试论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承与文化教育功能 杨雅丽(6.106)
“形势与政策”生成教学范式的设计与实践——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文 军(6.110)
教育史学与教育史研究:基于拉格曼的视角 罗晓文(6.114)
地方高校招生宣传信息情况分析及对策——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蒋灵毅 杨美华(6.118)
■法学研究
试论秦汉简牍法律用语中的罪刑共名赵久湘(2.100)
对完善我国协议离婚制度的思考 王待遂(2.104)
立法“后体系时代”命题的判断 葛天博(3.92)
深度推进社区矫正建设的问题与抉择 王开武(3.97)
伦理学视域下苏格拉底悲剧探析 李银兵刘发顺(3.101)
试析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作为是的是” 王政剑(3.106)
《范畴篇》实体论之探微 谢翾胡满英(3.112)
加强实施“四个全面”战略的政协监督作用研究 易 超(6.123)
人身损害赔偿债权在企业破产分配中的受偿顺位张 萍(6.128)
■艺术学研究
在声光中再现历史,在现实中叩响未来——大型山水实景歌舞表演 《印象武隆》观后张金尧(6.133)
布袋木偶戏艺术形态与审美取向 刘海潮(6.136)
■图情研究
新加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色及借鉴潘毅文(2.128)
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浅谈 张红文(2.131)
■语言学研究
《考工记·设色之工》工艺动词语义分析田 飞 王玲娟(5.122)
语言磨蚀特征述评及其启示 林冬梅李智涛(5.128)
语言作为通往本体的形而上学之路 李莉娟(5.133)
■品书录
一部展现朝鲜王朝文人生活史和心灵史的新作——评 《朝鲜车天辂汉诗研究》孙德彪(2.135)
历史移民:区域民族学研究的新视野——杨洪林《明清移民与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变迁研究》评介 黄 金(3.138)
散杂居蒙古族研究的拓荒之作——评王希辉新著《从马背到牛背:散杂居蒙古族社会与文化变迁》 向 瑞(4.133)
文化产业化之新视野——评 《文化势能与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陶少华(4.138)
新视点 新思维 接地气——评刘文良 《后现代语境下的生态设计艺术》谢甜琼 付秀飞(5.138)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总目录 本刊编辑部(6.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