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整体性探析
2016-03-29刘艳丰
刘艳丰
(鞍山师范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整体性探析
刘艳丰
(鞍山师范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确立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集中阐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整体性思维。本文从整体性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整体性的理论渊源,揭示了总体布局的整体性表现,论述了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整体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整体性;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发展全局视角,确立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这是党在实践中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彰显了党的理论智慧和执政能力,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整体性思维。
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整体性的理论溯源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整体上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思想。
从整体上把握人类社会历史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发展的方法之一。马克思认为,“社会不是由个人组成的;它表现为这些个人所具有的联系和关系的总和”[1];社会并不是旧唯物主义者所认为的个人和其全部生活条件的简单机械相加,而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2]。社会整体性根源于实践的整体性,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从物质生产实践出发,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分析了社会有机体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的本质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经济、政治、思想、道德等各种社会关系组成的有机体。
马克思主义除了论述社会的整体性特征之外,还分析了社会运行机制所具有的整体性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具有总体性和协调性的要求。社会作为各种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与其构成因素密不可分、有机统一,社会的属性和功能是其组成部分按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同时,社会的运行又制约、支配和创造其组成部分。因此,社会发展必须强调各组成部分、各构成要素间通盘考虑、总体规划和协调发展,片面推动社会某一方面或局部的发展不能带来社会的整体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整体性思想,揭示了社会具有系统性特征,其发展具有整体性规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整体性思想与中国实践的创新与发展,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综合平衡,充分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总体性和协调性。
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整体性表现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划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方面,其发展道路是整体、一体化的推进,具有鲜明的整体协调性。五大方面的建设作为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五大方面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第一,经济建设是推进总体布局的中心任务。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发展的第一要务是经济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加。只有加快推进经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为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四个方面的建设奠定强大的物质基础。第二,政治建设是制度保证。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扩大民主和加强法制建设,能够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和良好的社会秩序,从而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其他四个方面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和群众基础。第三,文化建设是灵魂和动力。大力推进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四,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和谐是重要条件。加强民生建设,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能够为其他四个方面的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最后,生态建设是基础和前提。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面向自然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推进生态建设、节约资源、改善环境是推进其他四个方面建设和实现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健康的生态环境,社会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全面推进,才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大方面建设协调发展,形成全面推进的健康发展格局,为在实践中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开辟了道路、指明了方向。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整体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整体性精神,它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将其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一)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人在实践活动中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社会有机体系统的运动发展取决于人的实践活动的整体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归根结底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其首创精神。首先,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执政理念贯彻到总体布局的各方面建设之中。其次,要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发挥人民群众的社会动力作用,积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为每个人的个性解放、能力发挥和主体素质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建广阔的平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第三,切实推进民生建设,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保障机制和社会服务机制,尤其是保障弱势群体的社会权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既是社会的主体,也是社会的目的。总体布局的推进离不开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发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其应有的价值追求。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充分认识到人和社会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将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渗透到总体布局中的每个子系统和要素之中,从而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有机统一。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持续性要求,拓展了发展的内涵。“五位一体”总布局坚持社会要素与社会有机系统发展的统一性,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一体化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了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的整体性认识。然而,“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总布局并不意味着经济建设退居次要地位,更不是否定经济建设。它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发展格局。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明确,经济发展虽然不是发展的全部内涵,却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经济发展,就不可能有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不会有生态文明建设。只有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达到高度发达水平,才能构建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的坚实物质基础。从社会发展程度来看,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我国现阶段发展最核心、最基本的内容是物质财富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关系到其他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内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建立在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必须明确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不能因为强调社会发展的全面性,而否定经济发展在发展中的基础地位,脱离经济建设,盲目搞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方面的建设;另一方面,也不能陷入经济单向发展的误区,将经济发展等同于社会发展,以牺牲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和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实现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警惕“经济决定论”和“以物为本”的发展陷阱,形成全方位和综合性的发展评价机制。
(三)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体现了我党执政新理念和大智慧。自然属性是人的第一属性,人类本身是地球生态系统长期进化和发展的产物,人和人类社会必然要受到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制约。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社会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因此,“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注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将其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首先,尊重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平等的理念。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是宇宙间相对平等、相互独立、彼此制约的两大系统。自然生态构成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客观物质环境,推动“五位一体”布局要改变过去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观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平等相处、和谐共生,不能为了人的生产生活的改善而随意践踏自然、掠夺自然。尊重自然的关键是社会发展要破除“资本的逻辑”,树立“民生逻辑”,充分尊重人的环境权益,不能为了获取最大利润而不惜破坏环境,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其次,顺应自然。自然生态系统作为与人类社会的异质系统,有其内在的属性和规律,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可以利用自然规律,但不能违背和消灭自然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按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进行,遵循自然规律,否则将使生态环境恶化,遭受自然的抱复。最后,要保护自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全球能源紧张和环境破坏的国际挑战,资源短缺和环境脆弱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硬约束和瓶颈。然而,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是无法回避的。因此,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落实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积极改善生态环境、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改善相统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2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Analysis of the Integrality of the “Five-in-One” Overall Plan Layout
LIU Yan-feng
(College of Mathematics & Information Science, 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Anshan Liaoning 114007, China)
Abstract:The report to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ensures the five-in-one overall plan layout, which elaborates on a new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fully embodies the integrality of CPC in governing and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olistic theory origin of the five-in-one overall layout, presents the integrality and discusses to implement the five-in-one overall layout with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Key words: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five-in-one” overall layout; integrity;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602(2016)03-0031-03
[作者简介]刘艳丰(1979- ),女,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家校合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L14BSZ026);鞍山师范学院校级学生工作专项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建设研究”(15xszx03)。
[收稿日期]201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