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消费社会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

2016-03-29郝飞飞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消费发展

郝飞飞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论消费社会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

郝飞飞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当今科技水平突飞猛进,物质产品空前丰富,使得以往的生产社会逐渐被消费社会所取代,并且这种取代迅速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与以往重生产轻消费,通过“寡欲”一类说教方式来维持生产的传统社会相比,建立在多元多样的物质产品基础上的消费社会,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使得人们的生活翻开了新的篇章。文章首先分析消费社会的内涵及由来;其次,结合当今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热点现象来阐释消费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产生的影响;最后,通过分析这些影响进而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办法。

消费;消费社会;人的全面发展

1 消费社会的涵义及由来

1.1 消费社会的涵义

消费社会即崇尚消费的社会,人们追求消费,享受消费,消费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并且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消费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它与其他几个环节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并且产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消费社会里,消费成为人们生产与生活的重要动力与目标,人们的关注点也从产品的物理特性、实用价值转移到产品的文化价值上来。

1.2 消费社会的由来

人类社会是从生产社会慢慢过渡到消费社会的,二者互为对应关系。从前者到后者,反映了西方社会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转变。20世纪初,随着科技革命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以及生产方式的改革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创造了丰富的社会物质产品,资本主义固有的缺陷即消费不足和生产过剩之间的矛盾日益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表现出来,由此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周期性频繁爆发。由此可以看出,单靠生产社会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只有消费社会的来临,才能有效地遏制住经济危机频繁爆发的势头。“二战”后,随着社会的繁荣稳定和经济的迅速复苏,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盛行。企业和商家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故意支配和操纵的意识形态,使之成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消费生活中的主流价值。随着信用等其他消费方式的的出现,花未来的钱、及时享受、及时行乐已经成为西方大众消费者的最为时髦的消费生活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以及生产方式的发展改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改革,消费逐步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视野,资本主义社会也从此进入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历史时期。一开始是美国,接着是日本、西欧;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社会还会不断渗透到其他地区,社会再生产的其他环节将会主要围绕着消费进行,以消费为主导的时代已经到来。

2 消费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

2.1 消费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正面影响

2.1.1 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

人是大自然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产物,因此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同时,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的生存与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并且需要从自然和社会中摄取自己所需要的能量。人的生存和发展,正是在丰富多彩的消费中来实现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两大生活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正是靠消费来维持和充实的。人们的全面发展也只有建立在满足了这两项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因此,随着人们日益逐渐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消费社会应运而生。在消费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人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消费社会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和动力,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人们的活动范围大大地拓展和延伸,这就使得人们从繁重体力劳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消费社会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精神基础。

2.1.2 使人的个性得以真正解放

个性从哲学角度来说是指人之所以是此人而不是彼人的特殊性。在早期社会里,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天天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生存而忙碌,很难说有消费这个概念。人们的个性被埋没了,人们只是类本质的存在。然而随着生产社会时代的结束,消费社会时代的到来,市场上有了丰富多彩的消费产品,使人们可以完全把自己的个性特征赋予在消费品上,从而为个性消费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人们具备了获得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和发展资料的能力;二是人们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两点都说明个人在全面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个性的发展,而消费社会的到来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条件。

2.1.3 使人的社会关系得以丰富和发展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并进一步发展。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是由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决定的。”[1]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但人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人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置身在社会之中。消费社会中,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在经济发展中的合作分工进一步细化,使得人们突破了传统的比较封闭的交往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们走出去,打开了自己封闭已久的心房,拉近了人们彼此之间的感情,人们的社会交往也随之变得日益密切。在这个开放的环境里,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得以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使人们在单位时间里获得了较多的信息和知识,因而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2.2 消费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负面影响

2.2.1 使得人与环境相对立,损害了人的生存环境

消费本来应该是充实人们生活的一种方式,然而现在渐渐演变成一种消费异化,即人们在消费中迷失自己。人们越是消费,越感觉到自己的内心是空虚的,因为欲望永无止境。人们消费本来是为了满足人们自身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是在消费社会下,消费发生了异化,人们的消费被其欲望所支配着,成了欲望的奴隶[2]。在现代消费社会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消费品是用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绝大一部分都是人们无休止欲望的产物,比如有弦耀性消费、超前性消费和奢侈型消费等等。这种严重危害社会环境的消费观正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及全球蔓延[3]。

2.2.2 使得人们精神世界出现迷失

在当今消费社会中,由于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出现消费异化,使得人们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严重分离,进而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人们在不断追求物质的过程中,逐渐成为物质的奴隶,进而迷失了自己,造成了自己精神文化生活的极度缺乏。

2.2.3 使得人们变得越来越冷漠,本性发生扭曲

在消费社会中,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物质利益,经济欲望永无止境,导致了人的物性化。消费社会中,随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式越来越多样,交往范围也越来越广阔,但这也会使得人们在丰富多彩的交往世界中迷失自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会变得更加寡淡。在虚拟网络的世界里,人们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虚拟性、隐蔽性、概念性的交往方式代替了以往那种真实的、面对面的交往方式,使得交往双方的一切特征被形象符号所代替,从而使得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无法被对方了解到。虚拟化使许多人在网络世界中对于自身的言行举止不用承担责任,导致人们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伦理观下滑,甚至导致人性的扭曲。

3 构建合理的消费方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1 杜绝过度消费,倡导合理、适度消费

马克思主义在消费上的观点是反对两种极端的消费模式,即过度消费和抑制消费,系统阐明了消费的地位和作用。所谓适度消费,其一是指消费水平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收入水平相适应;其二是指在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的基础上不超过自然的承载能力与个人生理承载能力,杜绝排除多余消费。一方面,从整个社会来说,消费水平应以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力水平及社会总供给能力;另一方面,提倡适度消费并不意味着与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相互矛盾。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美德,培养合理的消费模式,不攀比,也不制止,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我们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4]。

3.2 从制度上规范人的过度的消费行为,以防止出现消费异化

首先,应该努力构建节约型政府。政府部门应当发挥带头作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过程中,努力规范人们的节约意识,引领节约潮流,发扬艰苦节约的优良作风。其次,完善财政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改革和完善工资制度,因为工资是收入的主要来源,而消费和收入又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利用税收杠杆调节收入差距。再次,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最后,培养消费者科学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倡导健康、合理、适度的消费行为。

3.3 提高人的素质,加强科学消费理念的宣传教育

人们要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首先必须提高其自身素质,因为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的形成与人素质的高低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马克思认为:“要多方面享受,他必须有享受能力。因此,他必须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5]因此,要帮助消费者们建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首先,必须大力加强消费者的消费文化教育,提高消费者的消费素质,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思想素质和精神文化素质,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解决这问题。其次,政府要制定良好的政策措施,加强鼓励竞争机制在其中的作用,完善法律法规,整顿市场秩序。再次,消费者应该努力发扬艰苦朴素的传统,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素质,抵制各种诱惑,杜绝攀比心理,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消费心理。最后,广大新闻媒体要大力发挥宣传和引导作用,抵制虚假广告,为人们塑造一个科学消费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使科学消费的理念深入人心,进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平台。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16.

[2]徐璐.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消费异化理论[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8(5).

[3]王岳川.消费社会中的精神生态困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7).

[4]刁志萍.消费主义价值观与可持续消费方式的建构[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92.

责任编辑 周丁力

A811

A

1674-5787(2016)02-0043-03

2015-12-25

郝飞飞(1990—)男,山西临汾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哲学。

10.13887/j.cnki.jccee.2016(2).12

猜你喜欢

消费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40年消费流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消费物价指数
新消费ABC
消费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