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索
2016-03-29刘尚莲
王 杨,顾 准,刘尚莲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江苏 太仓215411)
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索
王 杨,顾 准,刘尚莲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江苏 太仓215411)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与构建,其中中高职如何有效衔接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中高职专业课程如何贯通与承接成为研究与实践的焦点。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分析中高职专业课程在衔接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中高职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
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从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入手,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紧密对接,形成富有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这说明国家已经从政策层面上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搭建了“立交桥”,建立了能够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与平台。
1 中高职专业课程的衔接现状
目前,我国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专业课程的衔接则是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核心要素。目前,中高职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衔接不足,不仅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提高,还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1.1 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缺少联系
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根据行业的职业岗位不同要求及相应规范来确定。虽然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如都对职业性和实用性有要求,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具有较高的要求。但是,从就业岗位的层次性来看,两者又有很大的区别。中职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向高素质的劳动者,中职毕业生能够从事成熟技术的应用与操作,成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工作人员。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向能够承担具有高度技术性和负责性工作的技术人员或经营管理人员[1]。因此,中高职人才专业培养目标应当一脉相承,并呈现层次性。然而,目前的中、高职院校是自主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等,各个学校在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等方面各行其是,人才培养目标指向缺少连贯性,有着较大的割裂性。
1.2 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互不相干
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必要条件。尽管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还未与中职学校较好合作,建立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例如化工类专业就是典型的例子。究其原因,大致归为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中高职化工专业教育相互独立,未建立有层次的专业课程标准,各学校在专业课程开发过程中“看菜吃饭”,即根据自己现有的师资、实践条件等设置相应的课程,因为许多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能力和实验实践硬件条件,因此很多学校只能依据现有教学资源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2)部分高职院校化工类专业对于中职、高中两种知识、技能背景有较大差异的生源采用一视同仁的课程体系,对于中职升入高职的学生来说,存在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与交叉现象,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阻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3)中职化工专业课程设计遵循“够用、实用”的原则,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较为简单,而高职化工专业课程的设计往往以普高生为参照,两者之间脱节严重。
1.3 中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交叉重复
目前,国内对于中高职教育尚未制定出具体统一的课程标准,各地的中高职院校各自确定自己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造成中高职阶段一些专业课程内容的重复。相关研究表明,中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具有很大的重复性,相同或者相近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表现出30%~60%的重复率[2]。
以化工类专业为例,笔者对江苏省中高职院校化工专业课程开设情况进行调研,统计结果表明,中高职化工类专业课程重复比例达到60%以上。通过对比太仓市中等专业学校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专业和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重复率接近80%。这表明,在中高职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存在时间和教学资源的浪费,这对于调动中职毕业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不利的。
1.4 中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不相匹配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是中职和高职的教育核心,这要求中高职院校不同程度地重视实践教学。如化工专业是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毕业后要能从事化工产品生产方案的制订、生产操作控制、生产运行管理、生产工艺优化等工作[3],因此要求注重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中职化工专业教育着重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更偏重于实践教学,而高职教育由于发展历史短,尚未完全摆脱学科体系,对实践环节不够重视,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这就造成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统一,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不匹配。同时,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多数教师都来自本科院校,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教师的技术应用素质有待提高;(2)很多院校缺乏完善的实验实训教学设备和校内外实训基地,能开展的实验实训项目少,难以收到满意的实践教学效果;(3)尽管院校设置了一年或者半年的顶岗实习课程,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和教学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致使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难以实现中高职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
1.5 中高级职业资格鉴定等级倒挂
中职教育偏重于实践实训教学,因此很多中职毕业生在升入高职学习之前已经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如化工类专业的化学检验工(分析工)和化工总控工,甚至有的还取得了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而高职教育尚未明确职业资格证书的级别,很多院校仍把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的要求,造成中高职职业资格等级要求的倒挂,而对中职生源而言也是一种资源和精力的浪费。
2 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的对策
2.1 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相承
专业课程在中高职之间的衔接需要打破原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各自为政的教育形式,探索和建立培养目标承上启下的中高职教育新模式。高职“3+3”模式是江苏省启动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的一种新模式。这种办学模式不是简单的“中职+高职”模式,而是按统一的培养目标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的一种模式。在高职“3+3”模式下,学生既可在同一所高职院校学习6年,又可以在中职学校学习3年后继续在联合办学的学校学习3年,毕业后均可获得相应的中职和高职文凭[4]。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通过制定贯通的方案和课程体系,能够实现中高职教育的一体化,不仅有利于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有利于统筹安排教学资源和内容,还有利于增加高职的生源,使职业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
2.2 中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梳理与承接
制定统一的专业课程标准是建立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的基础[5]。例如:由国家按专业大类界定中职、高职课程目标的界限和一脉相承的课程标准,中职、高职均按标准执行,高职院校按大类通过对口单招的形式招收中职毕业生,按照专业大类课程标准设计与中职对接的高职课程教学内容,这种方式需要国家层面给予政策支持,可较好促进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避免了课程内容重复和教学资源的浪费。
同时,中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开发课程体系,不仅能够体现企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还能够体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6]。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因此需要根据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需求,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如化工行业岗位区分度大,对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不同,因此中、高职教育两阶段要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在课程目标细化、教材编写、考核评价等方面取得三方合作,以企业化工生产项目为任务载体,以完成综合性生产任务为课程目标,体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中高职教师在确定课程体系之前,深入化工企业对工作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充分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和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职业资格标准等。这样既能够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又可将新工艺、新技术充实到课程中,从而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2.3 中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与贯通
要根据专业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中高职贯通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案,不仅要防止教学内容的重复,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从而做到教学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和整体性。另外,课程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进行分层和模块化。中职毕业生文化基础较弱,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由于各学校的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及资源均有差异,因此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因此,需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学生基础和需求,探索、实施有效的分层方法,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分层,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针对中高职贯通的课程教学内容编写相应的教材,教材应根据中高职专业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将学习内容项目化和模块化,在中职教材中安排一些难度不大、范围较小的项目或模块,而在高职教材中编入综合性强、难度稍大的项目。
2.4 中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贯穿与衔接
中高职实践教学的统一性和整体性进一步加深了中高职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实践教学环节是职业院校培养行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高职教育历史较短,要彻底摆脱学科体系,需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同时,中高职院校共同制定不同阶段的实践课程标准和内容,不仅可实现中高职实践教学的统一性和整体性,还能够避免实践教学内容重复、实验实训设备、基地利用率低和重复建设等现象,既避免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也降低了教育成本。
职业资格标准的有效衔接也是中高职实践教学体系衔接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体现在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一方面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技能考核标准,建立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才能有利于中高职专业课程的无缝衔接;另一方面需要教育部门、企业、行业部门的积极协同配合,根据不同岗位群细分职业资格证书的级别,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认同度,实现职业资格与企业岗位的直接对接,同时也不会出现中高职职业资格证书等级倒挂的现象。
3 中高职专业课程有效衔接的保障
3.1 国家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
中高职有效衔接离不开国家政府部门的政策的支持。政府的统筹和导向,健全的法律和政策是中高职衔接的基础保障[7]。政府应根据现状认真分析目前的不利政策,并通过调查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改革,制定积极有效的政策。同时政府也应加强对地区的管理,鼓励各地区分析职业教育的现状与不足,并积极探索适合该地区最佳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另外,政府应在投资、学校布局、专业布局、招生等方面加强统筹管理,鼓励职业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考核体系和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从而推动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因此,积极发挥政府职能,有利于建立具有地域产业特色的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有效推动中高职教育的衔接。
3.2 中职与高职学校建立有效的沟通与街接机制
中高职院校之间有效的沟通与联系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中高职教育体系存在各自为政、部门分割、互不交往等现象,政府部门应建立一个专门的协调机构,对中高职院校进行统一管理,为中高职院校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增加中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同时,院校的各级领导和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中高职衔接的意识,组织中高职教师“定期研讨、专项培训、经常沟通”。
3.3 加强中高职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更是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研究的主要方面。建设好实训基地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就业率很重要,各院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才能科学、合理地建设专业实验实训室和基地[8]。实训基地的建设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需要中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统筹建设,这也是中高职专业课程能否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
3.4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不仅具有从事理论教学的能力,更要具备实践教学的能力。然而,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来自学科体系的本科院校,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9]。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可采用“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方式,学校既可以通过鼓励教师下企业学习新技能和新工艺,培养教师成为“双师”,又可以从企业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1]陈岭.生物医药类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J].教育教学改革,2013(3):242-243.
[2]黄乾平,俞林.中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衔接问题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35):23-25.
[3]舒均杰.高职化工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4):209-212.
[4]段标.“3+3”中高职衔接分段培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3):15-17.
[5]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研究分卷(1)[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6]刘静,杨正校.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中高职衔接模式研究[J].高职教育,2013(12):245-246.
[7]刘哲.关于我国中高职衔接政策的分析与思考[J].职教论坛,2014(19):25-29.
[8]刘耀鹏,张军科.高职化工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与探索[J].山东化工,2014(5):176-178.
[9]王杨,顾准.高职项目化教学与教师职业能力要求[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130-131.
责任编辑 李 燕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Major Curriculum Conne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Yang,GU Zhun,LIU Shanglian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uzhou Chien-shi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Taicang Jiangsu 215411,China)
At present,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s vigorously being researched and constructed in our country.How to effectively connect the middle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 becomes an important subject,and how to link up the major causes becomes the focus.From the talent training goal,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content and so on,the author analys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major curriculum effectively converging.
middle a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major curriculum;cohesion
G712
A
1674-5787(2016)02-0001-04
2016-2-10
本文系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课题“中高职衔接的化工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以‘化学品合成与试验’为例”(项目编号:3)的阶段性成果。
王杨(1979—),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高分子功能材料。
10.13887/j.cnki.jccee.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