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以梅县区基层图书馆为例
2016-03-29卜一婷梅州市梅县区图书馆广东梅州514700
卜一婷(梅州市梅县区图书馆,广东 梅州 514700)
基层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以梅县区基层图书馆为例
卜一婷
(梅州市梅县区图书馆,广东梅州514700)
摘要:本文通过对梅县区基层图书馆的调研,从四个方面分析梅县区基层图书馆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强基层图书馆建设的八个对策.
关键词:基层图书馆建设;梅县区;问题;对策
1 梅县区基层图书馆的基本情况
梅县区图书馆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159平方米,2002年12月落成,2003年投入使用,2004年5月1日正式对外并免费开放,馆内设有外借、成人综合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9个对外窗口.2009年获“国家二级馆”,藏书量约23万册(其中电子图书11万册/种)、古籍70多册(含电子图书);自建网站1个(2005年)、数字图书馆1个(2013年)、图书流动站15个.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在县馆设阅览室开展借阅服务作为全省第八间流动分馆.2014年,我馆参加“县级以上全国公共图书馆第五次评估定级”工作,于10月21日获“国家一级馆”的称号.
梅县区18个乡镇行政区,仅有一个镇级图书馆,有368个自然村,设有283家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都配有130种、1500册图书、书柜3只、阅览桌4张、阅览凳16张.同时,对每个“农家书屋”投入刊物、书籍100册,在全区(县)建设县、乡、村三级图书馆网络,以逐步实现基层全覆盖.
在19个镇街、在368个行政村中,具有283个农村书屋,占总数的77%,每个书屋平均藏书1489 册.这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将不断完善,其中,松口图书馆可谓一枝独秀,历史悠久,它前身系1905年孙中山同盟会读报所,于1934年建立新馆,是全国最早的镇级馆,书刊达6万多册,天天开馆,免费借阅.年外借书刊3万多册,到馆读者约5万人次,在活跃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中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全区整体图书馆历史发展迟缓和现实经济滞后因素的制约,其他各地镇(乡)、村、社区级图书室、农家书屋仍然存在着管理不善,服务薄弱,藏书更新难,社会效益不明显等诸多问题.
2 梅县区基层图书馆建设主要存在问题
2.1文化主管领导对图书馆建设重视不够,读者服务效益不佳
由于文化主管领导缺乏应有的文化自觉以及经济发展滞后等原因,目前基层图书馆建设缺乏力度;图书馆工作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作用并不明显.一般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往往对此持观望态度,或束手无策,致很多工作处于停顿.就基层图书馆建设的整体而言,尚处于刚刚起步,有的虽具图书馆设施,对外开放未过常态化.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有些文化部门领导的文化观念不到位,可有可无,或为装门面,视为“好看不好吃”的点缀.一言以蔽之,当前基层图书馆还缺乏应有社会服务效益.
2.2藏书匮乏,管理不善
目前,基层图书馆经费严重不足,图书品种少,馆藏数量增长缓慢.绝大多数基层图书馆因为经费有限,不能及时地补充书籍,人们喜爱、急需的书缺藏,影响了人们读书的积极性;图书馆对于阅读书宣传不够,对农民需求缺乏了解,服务意识淡薄;一些基层图书馆的图书损坏严重,借书没有规定期限,也不登记,读者只借不还,导致图书无添加只减少,借阅的人也就越来越少,利用率很低;大多数农村图书馆坚持开馆服务的很少,只是徒具“图书馆”的虚名.
2.3图书馆人员不足,服务能力滞后
大部分基层图书馆的编制人员不足,普遍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图书馆学知识和基本的职业培训,有的甚至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仅就梅县区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27人,其中,中级专业技术人员5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有17人;大专以上学历有17人而大都缺乏较高文化,既熟悉现代信息技术又善于管理的工作者.至于区馆以下的镇村馆的工作人员大都不熟悉业务,不喜爱阅读,安于现状,流于平庸工作,只求“过得去”,对自己的事业没有多少追求,充其量为“看门人”.
2.4农民的阅读能力不高,文化生活贫乏
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部分进城,他们大都具有中学以上文化,而留守农村者则多属老人、小孩以及文化水平不高的初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一般都缺乏学文化积极性,不具有经常阅读书刊的能力.由于农村健康、进步的文化生活不足,缺乏正确宣传和积极引导,农民辛苦劳动一天之后,也就无意到图书馆阅读求知,而将时间消磨在打牌、搓麻将上,甚至赌博,吸毒,沾染不良习气,对整个社会的安定有着负面的影响.凡此种种,使得图书馆门庭冷落,书刊利用率较低,可以说,基层图书馆尚没有在构建社会和谐进步,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建设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 加强基层图书馆建设的主要对策
3.1提升办馆理念
提高办好基层图书馆的自觉性、积极性,应作为构建全民阅读的基础,为农民学文化、科技知识提供方便,通过借阅图书、报纸、杂志,解决生产科技问题,提高文化知识修养.建立农村图书馆的目的在于使农民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陶冶、美化人们的心灵,培养农民的道德情操,自学抵制不健康的文化,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的精神境界,引导他们对真善美事物的追求成为具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现代农民.广大农民迫切需求能够改善生活状况的方法,农民急需能够引导他们发家致富的知识,这就需要农村基层图书馆担负起这方面的责任,通过书刊借阅、信息咨询、知识讲座、科技图片展览、故事会、讨论会等等,指导和帮助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建立农村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就是要农民通过阅读各种各样的科技书刊获得文化知识,开阔眼界,成为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新型农民,从而使他们科学种田,提高生活质量,尽快脱贫致富.
3.2制定发展规划
在提升办馆理念的基础上,政府应该把农村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一体化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和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各级财政应保证专款投入,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机构和文化活动予以扶持,坚决制止挤占、变卖文化设施的行为;重视和培育内生机制,鼓励社会各方和引导农民的投入机制,以支持乡村传统文化健康发展.目前,当务之急有二,一是要提出在5-10年内实现每个镇都建立镇图书馆,并步推行以镇馆为总馆,以村馆为分馆的总/分馆制;二是将“农家书屋”纳入基层图书馆系统,通过文化部与新闻出版部门协商,将其纳入文化部门主管的公共图书馆作为村级图书馆,以充实和完善“基层图书馆网建设”,增强文化共享工程在农村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体现网络服务的优势,同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让数字化科技文化信息进入千家万户,以促进农耕发展丰富,丰富农民知识.
3.3完善图书馆服务体系
(1)明确县(区)馆为中心馆
在公共图书馆系统,除国家馆、省馆分别为全国和省(市、自治区)中心外,地(市)和县(区)馆也是一个地(市)和一个县(区)馆的中心.当前许多县(区)图书馆已具相当建设规模与服务水平,例如梅县区图书馆已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馆藏正逐步数字化、服务手段亦基本实现网络化,是梅州市县级公共图书馆中率先实现全国信息资源共享的图书馆之一,作为中心馆的职能应协助文化主管部制定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规划,负责全县(区)图书馆管理、协调各网站工作,承担培训业务干部,组织交流学术与工作经验,评估各馆建设情况等.
(2)建立总/分馆制以县(区)馆为总馆,镇馆为分馆(农家书屋)
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图书馆先进经验,实行总/分馆制,以发挥基层图书馆的整体效应,即由总馆对其下属各个分馆的人、财、物集中统一管理.鉴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财政“又分灶吃饭”,难以实现均衡资源,也就无法实行均等服务.由于目前大部分地区的镇(乡)还没有设立镇级馆,当务之急就必有实现“镇镇有馆”,形成县、镇、村“三点一线”.镇馆作为中介是完善基层图书馆的关键节点,因为单靠县馆直接服务全县数百个村,鞭长莫及,难以为继.待以后镇级图书馆全部建成,并具有正常服务活动的村级馆(农家书屋)时,再考虑以镇馆为总馆,各村馆为分馆,而区(县)馆仅作为中心馆,主要承担全区(县)各级图书馆业务指导与组织协调管理.
在县(区)馆为总馆,各镇(乡)馆为分馆的基层图书馆系统内,应配备专业的图书馆管理人员,由区馆进行经常性的培养与辅导.不断强化图书馆管理,盘活服务,特别是提升农家书屋服务效益,真正发挥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永远扎根于农村广阔的天地,服务于广大的农民读者,成为构建全民阅读的基础.
3.4充实服务资源
图书馆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具有书刊资源的支持和保障.为此,应利用多种途径,争取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经费的投入;根据基层图书馆的特点及其服务对象,应着重于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种植的需要,补充科技书刊以及各类提高文化知识的通俗读物;要调整各类资源的采购比例,努力做好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以适应图书馆读者的需求;在采访过程中,要注重调查农民的需求,多听取读者及各有关农村生产、生活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把经费用在刀刃上,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以梅县区数字化图书馆服务平台,提高图书馆文献传递效率.
人才是图书馆发展之本,“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因为书刊资源需要依靠人才去激活,这就需要文化主管领导对图书馆业务人员,识才,用才,爱才,形成图书馆队伍建设的新风尚,新机制.文化部门要抓好“第一资源的管理”,唯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才能热爱本职,忠诚服务的团队;唯有坚持“以人为本”,高度的图书馆事业责任感,才能安心“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努力开创局面.
3.5构建新型耕读文化
所谓耕读文化就是亦耕亦读文化,将耕作为生活之源,以读作为立身之本.为此,图书馆应延伸自己的服务功能,强化图书馆讲座交流,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特别是结合社会热点问题,举办专题讲座,把组织大型读者活动,举办专题展览作为图书馆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切入点.积极配合农村的生产季节,地方各种活动,尤其是“4.23世界读书日”和服务宣传周,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者活动.可以通过读者问卷调查,书画展,图书荐购,图书展销,故事会,演唱会,交流会等等,推动整个农村的耕读文化.
3.6共建基层服务
公共文化包括知识型文化与娱乐型文化,根据农村特点应注重寓教于乐的文化服务;图书馆应加强与文化馆、博物馆以及其他群众文化团体的协作,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为实现基层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可以突破现行的社会管理体制,开展分属不同部门的图书馆系统及不同区域的图书馆的协作共建,以及各级文化、教育及其他社团、公益机构,开创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基层图书馆服务联盟.例如,耕读文化活动,寓教以乐,陶冶农民的身心健康,需要娱乐型文化的共建.一方面,开展图书室、阅览室的阅读服务;一方面,各种民间文娱团队,开办田园学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地方文化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图书馆与文艺团体可以采取轮岗、交流,交叉开展服务.耕读文化应按“政府推进、社会主办、多方参与、群众自助”,从实际出发,坚持国办、民办、多元筹资,依靠社会力量,采用引导鼓励、资助、扶持等多种办法,兴办形式多样、方便群众亦耕亦读,耕读互动共进,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教育的需求.
3.7争取公众支持
各级文化部门要争取当地财政部门的支持,切实加大投入,确保购书等经费按时足额到位.同时,基层图书馆也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关活动,主动向社会团体、个人和企业事业单位争取捐赠或资助,例如,争取城市的客籍干部、旅居城外的华侨捐赠书刊设备,探索介入社会力量援建图书馆的有效模式.
3.8提高馆员服务水平
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需要培养一批熟悉农村文化,热爱农村文化工作,关心农民文化生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基层文化工作者.贯彻“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办馆宗旨,必须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作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要提倡以读者需求为工作重心,关爱读者,了解需求,与读者交朋友,可以开展脉流服务,对于本馆不能解决的问题,应通过馆际互际或网络参考咨询服务,让读者建立对图书馆的感情与信心,认真改进服务态度,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争创服务效益.
在当今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技术要求下,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基层图书馆所有工作人员都要加强在岗人员的培训,特别是电子文献服务部门每年都要制定培训,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网页制作、介绍各种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系统维护、故障的排除等技能,以提高在岗人员的专业素质.强化员工的继续教育,是新时期图书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落实到每位员工的业绩考核,由主管图书馆的文化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计划,落实轮流培训制度,并且建立相应的业绩考核制度,逐步将结果与职称、待遇挂钩,以调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成为保证基层图书馆发展的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黄俊贵.尊重科学持续发展—对基层图书馆建设的建议[J].图书情报知识,2009(01).
〔2〕王淑惠.基层图书馆发展的对策及思考[J].图书情报通迅,2010(04).
〔3〕李阳.论图书馆建设[J].公共图书馆,2013(03).
收稿日期:2015-12-30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4-01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