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媒体出版背景的编辑业务技术规范探索

2016-03-29廖天翊

传播与版权 2016年5期

廖天翊



基于全媒体出版背景的编辑业务技术规范探索

廖天翊

[摘 要]全媒体背景赋予了信息传播以多种表现形式。除了最传统的文字以外,音频、视频、网页、动画等都可以作为信息的传播媒介,而电视节目、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网站新闻甚至微信推送等都是信息传播的新载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读者对文字阅读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使得出版业对编辑工作的内容和流程有了新的定义。从全媒体背景下完善编辑业务规范的必要性着手,分析新背景下创新编辑业务技术规范的策略。

[关键词]全媒体出版;编辑规范;业务技术规范;编辑创新

[作 者] 廖天翊,硕士,北京卓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编辑出版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探索编辑业务规范新形势已经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笔者在此对编辑规范及全媒体出版的概念加以界定。对于出版业来讲,全媒体出版是指融合了传统纸质出版和数据化电子出版的编辑业务新形式。编辑规范即人们在编辑工作中摸索形成的、以优化编辑行为为目的、成文或未成文的工作准则。其主要包括对道德、法律和业务技术三个方面的规范。本文中笔者重点探讨全媒体背景下对编辑规范中业务技术规范的创新。

一、全媒体背景下完善编辑业务技术规范的必要性分析

(一)新时期下读者产生了新的阅读需求

美国总统克林顿把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飞速传递模式比喻为“信息高速公路”。在这个各类信息烦冗而泛滥的年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理念需求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例如,他们喜欢更加准确而快捷地获取信息;他们希望传媒新载体能够带给他们融合听觉、视觉等的多角度多感官体验;他们渴望一个供他们反馈阅读心得的平台。读者的这种对阅读体验的新诉求只有通过创新和完善编辑工作的业务技术规范才能得以实现。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读者在知网数据库中下载学术期刊论文并希望在原创论文中加以引用时,就希望能在文献下载平台上找到与这篇论文相关的期刊名称、出版年月、作者姓名、中图分类号、文献识别码等信息,而这些信息的表明恰恰通常是被学术期刊编辑所忽略的。此种情况下,如果能推行创新化的业务技术规范,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二)编辑工作的步骤和内容有了新的变化

不同于传统编辑出版劳动步骤在环节上的紧密衔接性,现代的数字化电子出版模式完成了信息在内容和传播媒介上的剥离。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新的编辑业工作场景为:出版工作者针对同一题材进行多形式信息上的采集,并将其一次性地导入全媒体大数据库,通过内在的深加工流程,最终形成供多家媒体索取和利用的信息产品,实现多渠道的发布。在全媒体背景下,编辑出版业传统的前后衔接性的分工逻辑开始显得力不从心,新的编辑工作实现了在工作流程上的重新组合,更加以效率为导向。编辑工作步骤和内容上的变化也要求相应的业务技术规范上的重新整合。

(三)编辑工作的成果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

在全媒体背景下,编辑工作的产物或者说信息产品有着更加明显而丰富的时代特征。具体来说,读者获取信息的价格更为低廉、读者之间转发与分享更加方便、信息易于携带和储存、信息检索更加快捷、读者互动平台更加开放、信息载体更加环保、传播载体能够给读者带来多感官的享受和对事件多维度的认知效果。基于上述特征的实现,编辑业务技术规范的创新无疑成为新的课题。

二、全媒体背景下完善编辑业务技术规范的基本内容

表面上看,全媒体背景下编辑的劳动过程是复杂且毫无规律可言的,不能像报纸等传统媒体一样有具体的版面及内容。但事实上,全媒体背景下,编辑劳动过程可以具体定义为人类创作与编辑管理,向读者发行复制品并产生相应影响的过程,这一点特性始终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在全媒体背景下,编辑业务的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

1.信息整合分析。这是全媒体编辑的前提,贯穿于编辑日常工作全过程。信息整合过程要求全面、准确、深入挖掘信息并进行细致的处理,全媒体信息整合内容包括党和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消费者的购买与需求倾向、编辑发展的方向等内容,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与研究此类信息,为选题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撑。

2.选题策划与设计。信息整合完成后,正式启动编辑的标志为选题的策划与设计过程,这也是最能体现编辑工作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全媒体出版物和传统的商品消费不同,因为编辑的信息是千变万化的,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调动受众的兴趣,就需要编辑人员在选题上进行精准定位,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全面的市场调查,积极主动地投入选题的策划与设计中。

3.内容组织与开发。这是传统编辑完成组稿的重要过程,是落实全媒体时代编辑业务的环节。组建出版物创作团队、物色合适的编辑人选是该环节得以实现的前提。编辑人员的选取应根据编辑的内容要求与市场需求,尽可能打造出一支稳定、高效的创作团队,建立协同互助的关系,将编辑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4.作品内容审读。这是具体执行选题计划的关键,也是提高出版物内容质量的重要手段,该过程的基本任务为:审读人员通过认真审读作品,从作品内容与编辑质量上进行客观评价,进而决定作品是否能够出版。内容审读过程需要坚持三审原则,即初审、复审与终审过程,分别由责任编辑、编辑室主任与总编辑完成。

5.作品内容加工。为了提高作品的质量,对作品内容进行重加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内容加工应针对编辑的整体内容而不是局部的,增加的内容包括作品后续发展、语言文字、历史资料、影音图像、标点符号、知识标引等,作品加工需要根据编辑物发布的介质、受众群体与时效性进行设计。

6.作品整体设计。结合已经确定的编辑版面,从编辑技术、艺术形态、编辑工艺等方面对编辑的形态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并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对于传统纸质出版物而言,作品设计包括外部装帧、内容排版两个主要设计内容,就互联网出版物而言,作品设计包括网页设计、视频、动态截面设计等。总之,设计的唯一要求是:作品能够吸引受众。

7.发稿与样本校验。完成作品内容加工与整体设计,就要进行批量生产,在生产开始前,往往需要采取必要的处理技术,经检查后作品达到“齐、清、定”三个标准才能由发印部门进行批量生产,生产过程后要进行样本检查,确保所有出版物都符合生产标准,杜绝不合格的产品流向读者市场。

8.推广评介。在作品生产完成后,就需要使用内容简介、评论、推广等手段,将出版物的内容与价值介绍给读者,激起读者的购买欲,从而促进销售利益的产生,使编辑的创造价值得以实现,编辑推介利用手机、电脑等现代化通信工具,利用丰富的网络新闻、游戏、视频、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渠道进行推广。

9.读者反馈。出版物进入市场后,为了得出作品的社会反响以及拓展新客户,需要进行市场调查操作,收集、了解并研究读者对编辑产品的意见。积极肯定读者的评价,吸收读者提出的意见及建议,作为今后创作的有利参考。在全媒体环境下,反馈信息的收集可以使用微博、微信、网站后台评论等平台收集读者的反馈信息。

三、全媒体背景下完善编辑业务技术规范的策略探析

(一)发挥编辑从业者的实践主体作用

正所谓“实践是真理的唯一来源”,任何行业工作业务的技术规范都是行业的万千从业者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自然得来的。因此,创新全媒体时代下的编辑业务技术规范,应该着重发挥编辑从业者的实践主体作用。笔者这里提到的编辑从业者包括个体从业者、编辑出版企业以及区域性行业组织等层次不一的实践主体。我们应该激励各编辑从业者根据自身在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分别对业务技术规范的创新做出有益的尝试。对那些好的创新思路要积极地进行行业性的推广。在对成熟的编辑业务技术新规范加以推广之后,其有效有力度地执行主要还是要依赖于各编辑出版企业的内应力。各编辑企业内部要形成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和培训平台,更快地促进新的业务技术规范在编辑企业内推广开来。

(二)加强创新编辑业务技术规范的学术研究

除了工作在第一线的编辑出版从业人员之外,也应该把编辑规范改革研究人员、政府相关责任研究员、社会学者和高校研究员的理论研究作用调动起来,为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提供理论性的支撑。我们有必要尽快建立起旨在推动我国编辑事业和谐健康发展的专门的理论研究机构,与编辑实践工作相互配合、相互印证、相互完善,形成一个致力于编辑业务技术规范创新的共同体。

(三)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辅助作用,协助新规范成章

政府相关部门在创新编辑业务技术规范中的作用是辅助性的,即在鼓励编辑业务技术规范的实践和理论双向发展的同时,应该竭力尊重编辑从业者和理论研究人员的行业主体地位,采用“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给予他们自由创新的空间。另外,政府应该发挥行政作用,善于识别那些经过了实践检验、有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支撑好的创新思路和观点,并及时将其定型上升为成文的规章制度、行业规范,并协助编辑从业主体实行有力的外部监督。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业务技术规范应该成为编辑实践工作中变换出版思路、转变出版观念的向导。它应该起到帮助编辑工作者顺应全媒体的时代特征,将我国编辑事业推上新的时代台阶的作用。因此,全媒体出版背景下,创新编辑业务技术规范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新祥.论全媒体出版背景下编辑业务技术规范创新[J].科技与出版,2012(9):98-101.

[2]杨媛媛,雷晓梅,李少闻.论全媒体出版背景下编辑业务技术规范创新[J].中国报业,2014(18):78-79.

[3]杨玲.媒介融合视阈下的出版企业动态能力构建与培育机制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

[4]方师师.中国社会网络中的动态媒介过程:关系、结构与意义[D].上海:复旦大学,2013.

[5]强月新,熊燃.变革 扶持 普及 承担——2010年中国媒体发展盘点[J].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11(0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