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及建议
2016-03-29焦绍明
焦绍明
(甘肃省金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甘肃 金昌 737100)
金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及建议
焦绍明
(甘肃省金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甘肃 金昌 737100)
随着人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文章分析了金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指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对策
一、金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平稳
近年来,全市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农产品随机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7%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平稳。
(二)“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稳步推进
自2002年以来,全市共制定、修订啤酒大麦、红辣椒、胡萝卜等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规程53项。“三品一标”认证累计达98个;建设“三品一标”生产基地11.3万亩;无公害、绿色标准化生产认定面积达47.6万亩;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面积和养殖规模均达到全市农产品生产面积和养殖总规模的67%和61.8%以上,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通过制定地方标准和农产品认证,不断增强了种植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也大大增强了本市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检测能力不断提升
2014年,全市12个乡镇、14个村级服务站和55家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全部配备了农残速测设备。2015年,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配套资金,完成永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实验室(565平米)建设项目,配备定性定量检测设备,为每个乡镇站调配1辆“农检”专用车,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工作。市级农产品质量综合检测中心(1 200平米)建设项目,2016年6月建成后投入正常运营。
(四)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2015年,市、县(区)农牧部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站),市、县检测中心增人增编至12人,全市12个乡镇均在农业服务中心内部加挂农产品质监站牌子,配备2~4名监管检测人员,138个行政村全部配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形成了市、县(区)、乡(镇)、村四级监管网络。同时,市、县(区)均成立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纳入农业综合执法监管体系,执法机构职责明确,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截止2015年底,全市412家农业投入品经营主体和426家从事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畜禽屠宰企业、兽药经营企业、饲料生产企业、规模养殖场以及批发、零售市场等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全部建立了监管名录和“黑名单”制度,农业投入市场的监督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
(五)信息化追溯基本实现全覆盖
追溯试点规模和数量进一步扩大,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三品一标”农产品和生猪已全部纳入追溯范围,55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专业合作社等追溯试点生产经营的农产品及农业投入品全部实行准出制度。永昌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和指挥中心已建成运行,12个乡镇和13家生产经营主体质量追溯监管平台已建设完成,待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和农业投入品信息管理平台建成后,将全市2 680家涉及生产、收购、贮藏、运输各环节的种养植户、专业合作社、农业投入品经销门店以及农业企业录入后即可正式运行,届时将达到全市农产品质量信息化追溯的全覆盖。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识缺位
某些生产经营主体,行业自律意识不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掺杂使假,不能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易造成农田生态系统失衡,病虫抗药性增强和产品农药高残留污染的恶性循环。同时,部分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认识水平不高,对于质量安全、有毒有害等科学知识,缺乏常识和判断。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联动机制不紧密
近年来,虽成立了农牧、发改、财政、食药、商务、质监、粮食等部门组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各自职责任务开展监管工作,但由于产前、产中、产后过程中诸多因素影响,未能实现部门监管的有效衔接,导致某些监管工作脱节,未起到真正的联动监管作用。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不够完善
农产品的生产相对比较分散,生产种植的集约化程度还不高。近几年,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等标准化示范建设,但一部分农产品仍由分散农户提供。同时,由于全省各市州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落实不到位,农产品经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费等方式流通到各地,出现质量问题追踪相应责任人有一定难度。
三、建议
(一)继续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与宣传、教育、新闻媒体等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充分利用电视、书籍、报刊、微信公众号等资源,不断宣传和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让广大的市民和生产经营主体增强农产品安全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同时,针对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户,市县(区)农技推广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农户科学生产的文化培训和技能培训,宣传普及安全使用农业资料的知识和技术,指导农户科学用药、合理施肥,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安全农产品的技能[1]。
(二)建立部门联动,网格化监管工作机制
建立农牧、食药、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成立联动监管协作办公室,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共享、联席研判、联席督查、联合执法的“联勤联动”监管模式。在全市范围内,按照县区、社区、乡镇、行政村以及农场、企业等属地原则划分成网格,建立符合实际的网格化监管体系,确定各级网格监管员、信息员,形成分层监管与直接监管相结合、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相制约的纵横交错监管网络,实现基地、标准、人员、信息、监管在网格的全覆盖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三)加强源头治理和准入准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加强培育现代农业示范园、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等产业化组织,提高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建立生产者和经营者利益联结机制和约束机制,推动农产品质量的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规范化管理,为质量追溯培育载体。严格落实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通过赋予进入市场和流出产地的农产品安全追溯码、安全标示等内容,促使各市场经营主体重视和加强质量管理、健全市场经营档案,调动农产品经销主体对销售的农产品自检和委托检测的主动性。
(四)政府主导,坚持政策激励,建立诚信联盟
由政府主导,对成绩突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以及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和获得国家、省、市著名商标的农产品给予相应奖励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同时,加强道德文化和诚信建设,依托已成立的农业协会,组成相应的农产品诚信联盟,授权使用区域公共品牌,建立诚信档案,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诚信建设。
[1]李哲敏,刘磊,刘宏.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10):132-137.
(编辑:刘国华)
S13
A
1673-9019(2016)08-0024-02
2016-03-14
焦绍明(1986-),男,甘肃永昌人,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产品检验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