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煌市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探析

2016-03-29裴海东贺生兵范彦鹏

甘肃农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交售敦煌市加工

裴海东,贺生兵,范彦鹏

(敦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敦煌 736200)

敦煌市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探析

裴海东,贺生兵*,范彦鹏

(敦煌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 敦煌 736200)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给敦煌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起到了巨大作用。经过多年发展,敦煌市农作物地膜覆盖率已达到100%,2015年地膜覆盖面积达到2.57万hm2。但由于地膜的大量使用带来的残膜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称之为农业“白色革命”带来的“白色污染”。分析了农田残留地膜难以回收加工利用的原因,提出了废旧地膜回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农业;地膜;污染;回收;加工;对策

一、敦煌市地膜使用及危害状况

(一)敦煌市地膜使用概况

敦煌市辖9镇,56个行政村,381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9.37万人,耕地面积2.83万hm2。主要农作物有葡萄、棉花、蔬菜、瓜类、玉米等。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农用地膜在全市农业生产中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至今已有30多年时间,随着科技的发展,增温保湿增产效果明显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十年来,敦煌市每年地膜覆盖面积一直维持在1.5万hm2以上,2015年地膜覆盖面积2.57万hm2(包括复种面积、林果间套种面积),2015年地膜使用量1 925 t,地膜覆盖最多的作物主要是棉花、瓜菜、玉米等。敦煌市使用的地膜主要是兰州和新疆等地生产的宽度为1.4m、厚底为0.008mm的农用地膜,以及部分宽度为0.40m~1.80m、厚度为0.008mm~0.012mm的蔬菜瓜类专用地膜。地膜良好的增温保墒效果对本市农业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使农作物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蔬菜增产幅度在25%~65%,瓜类增产幅度在30%~60%,棉花增产幅度在25%~50%。实践充分证明,农膜覆盖技术在农业增产增收方面的作用是“革命性”的。

(二)废旧地膜危害状况

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由于治理措施未能及时跟进,致使农业面源污染加剧。一是大量地膜使用过后的废旧残留地膜随意弃置于田边、地头,被风吹散后,挂附在农田周围的篱笆、树枝、电杆上,破坏自然景观,影响农村环境卫生,造成资源浪费;二是留存土壤中的残膜在百年才能自然降解,它直接破坏土壤原有结构,降低耕地质量,据实地调查,敦煌市耕层土壤30cm深度耕层地膜残留量经近几年的大力治理,平均每公顷含残膜仍然达到67.5~157.5kg,大量的残留地膜破坏土壤结构、危害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残膜直接影响作物根系的发育和均匀分布,阻碍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造成农作物出苗困难和农作物生长受限,继而造成农作物减产;三是残留地膜析出的有毒物质还会污染地下水源,更为严重的是废旧地膜残留在田间沟渠通过灌水系统的循环,是否像白酒里的“塑化剂”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的情况一样,分解的“塑化剂”成分是否对地下水和人畜饮水造成了污染,是否危害到人畜用水安全,虽然目前尚未有科学的结论,但此担心也不是没有科学道理。因此,加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有效防治农田“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二、敦煌市地膜回收利用现状

敦煌市的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水平较低,在1989年以前,回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多数采取田间地头焚烧、掩埋的办法进行处理。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尤其是1989年至1999年十年间,个体、民营企业介入该领域,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个体及企业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小商小贩开始活跃于农村的废品收购领域,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个体户和企业多时达到20多家,但大多以简单回收加工低层次的塑料颗粒、碎片出售,由于设备简陋,加工粗糙,竞争力不强,尤其是废旧地膜回收加工行业,大多数加工厂经过几年市场竞争淘汰而倒闭转行,从而导致田间的废膜有人收购就卖,无人收购就埋或焚烧的管理方式。2001年以后,经过10多年的起起落落,优胜劣汰,全市有规模不等的3~6家废旧塑料加工企业能相对健康地发展。截止目前,形成了以敦煌市合顺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敦煌市永城兴隆塑料加工厂、敦煌市永兴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敦煌天润节水灌溉有限责任公司、敦煌市郭家堡镇新建塑料厂等为主的规模较大的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在各乡镇及村组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点,回收敦煌境内的废旧地膜,并逐步向周边县市肃北、瓜州、哈密等地扩展。这些企业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全市废旧地膜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土壤污染问题,同时也对农民增收、废旧农产品资源化再利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塑料再生颗粒售价低、回收废旧地膜成本高

据调查,目前在农村回收塑料瓶、塑料袋及其它废旧塑料制品比较容易,回收率一般都在95%以上,而唯有废旧地膜的回收难度较大。究其根源,一是由于石油自2013年以来价格走低,塑料原材料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价格过低,造成废旧地膜回收的价格低,加工的塑料再生颗粒售价过低,进而影响农户交售和企业收购的积极性;二是废旧地膜一般采用耧、耙的耕作方式进行清理,近几年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废旧地膜回收费时、费工、费力,清理难度大,成本高;三是交售不划算,一家一户一亩地交售地膜赚不上多少钱,全市90%的废旧地膜按立方米收购,收购价50元/m3左右,一般十亩地里清理出来带有杂物的废旧地膜大约1m3多,卖好点也仅有80元左右,如果交售不方便,农户甘愿乱堆乱放或者掩埋焚烧,也不愿主动交售,一旦焚烧、掩埋就造成环境二次污染,乱丢乱放遇风飞扬,造成生活环境污染。

(二)售卖不方便,影响农户交售的积极性

目前,全市仅有16个回收网点,只能覆盖大约35%的村组。大部分乡村处于废旧地膜回收盲区。捡拾废旧地膜成本高,交售废旧地膜效益低,农产品价格低迷,严重影响农户交售废旧地膜的积极性。大部分农户对捡拾清理土地上的废旧农膜的认识还是一致的,捡拾清理土壤中的废旧农膜还是积极的,但由于捡拾难度大,成本高,主动售卖又赚不了多少钱,加之距离加工企业和地膜回收点较远,交售不方便,致使农户只注重清理,不注重交售的现象普遍存在。尤其近几年以来,多数农产品销售不畅,价格降低,种植农作物收益低,严重影响了农户捡拾交售废旧地膜的积极性。

(三)缺乏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低

在省财政的积极扶持下,敦煌市5家废旧地膜回收加工企业为废旧地膜的回收做出了较大的作用,全市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75%左右,但仔细分析,存在近两年回收积极性降低和财政不扶持就不回收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加工层次低,辐射带动能力弱。敦煌市生产规模最大的敦煌市合顺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仍然没有条件、能力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其加工的成品也仅限于再生塑料颗粒和少部分塑料管材,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低,现在只能维持企业的生存,很难承担起辐射带动作用,也难负担起治理农田“白色污染”的社会责任。

(四)地膜污染的治理缺乏必要的行政执行力

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近年来对废旧地膜的回收治理,由于行政管理缺失,责任没有靠实,上级政府制定的一些扶持措施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市政府在废旧地膜回收企业税收及用电方面的优惠政策没有得到具体的落实,作为一线的乡镇政府、村级组织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废旧地膜回收企业建立回收网点方面的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没有给予扶持。致使废旧地膜的捡拾无人问津,捡拾交售缺乏强有力地行政推动力。造成“白色污染”治理难度大,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舆论导向

通过电视、微信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对《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内容进行广泛宣传,形成舆论导向,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废旧地膜集中整治行动中来。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部门特别是新闻媒体要加大对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重要性的宣传,结合科技培训、现场咨询等形式开展集中宣讲。切实提高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对农田地膜“白色污染”潜在危害的认识,培养农民群众不乱丢乱弃废旧地膜的良好习惯,增强农民群众对残留地膜回收的自觉性,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

(二)培育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督促落实加工企业包片回收责任,落实回收任务,以村为最小单元,政府与废旧第膜回收企业签定包片回收合同,明确回收区域,检查督促回收任务的落实。同时,政府及农业部门要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按废旧地膜的分布情况和企业现状,科学布局,重点扶持。形成以企业为主导、政府扶持、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从源头治理,落实废旧地膜回收点建设

根据新颁布实施的《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规定,结合开展的三春生产、夏季农资打假等行动,主动与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合作,全面排查农资市场,严禁农资市场、经营门点销售厚度小于0.008毫米的农用超薄地膜,以免超薄膜的使用增加废旧地膜的捡拾难度。并且对已进入生产销售环节的违规农用地膜进行倒查,坚决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做到从源头上控制。治理“白色污染”,重在回收。对废旧地膜加工企业凡享受优惠扶持政策的企业前提必须是包片布点,建立健全废旧地膜收购网点或培育地膜回收经纪人队伍,收购清理达标,使企业对承包区域内废旧地膜做到应收尽收。

(四)行政推动,制定落实优惠政策

通过财政补助,政府扶持,从废旧地膜的回收和加工循环再利用等环节入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农户参与,市场化推进的市、镇政府监管的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机制。政府要在废旧地膜回收企业税收及用电方面的优惠政策得到具体的落实,作为一线的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在废旧地膜回收企业建立回收网点方面的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扶持。针对废旧地膜回收利用过程中的薄弱点,强化行政管理是关键所在,尤其是在目前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更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以便达到废旧地膜回收网络健全、农民交售方便、回收量达标的目标。

五、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的建议

(一)加大降解地膜引进示范力度

与高科技企业及各大专院校联系,加强降解膜的试验示范推广利用力度,要通过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科学研究深入,通过税收等优惠政策和政府补贴使降解膜早日大面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二)提高完善废旧地膜回收网络建设

据调查,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废旧地膜回收、加工经过逐步探索,各企业已把回收废旧地膜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环节,开始着手向乡村延伸回收站点,满足企业的加工需求。目前,敦煌市5家企业已经建立废旧农膜回收站点仅仅16个,而全市有56个行政村。政府部门应协调各部门、汇聚各方面资源,可由政府负责建好废旧地膜回收网点基础设施,做到每个村至少有一个废旧地膜回收点,做到网点有场地、收购有机具,企业或商贩定点包片承包经营回收网点,既为企业确保充足的加工原料创造了条件,又为农户交售废膜提供了方便,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废旧地膜回收率,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三)扶持企业进行产品深加工

目前,全市5家废旧地膜加工企业,从加工水平来看,有1家加工塑料管材,1家加工塑料袋等终端产品,其余均加工塑料再生颗粒和碎片。从各企业的加工利润率来看,现在每t废旧地膜回收价格一般在2 500元到3 400元之间、废棚膜在3 200元到4 000元之间,除去加工成本及其它费用,加工颗粒每吨可获利120元左右,利润率仅为4%左右;塑料管每吨可获利1 200元左右,利润率13%左右;塑料袋每吨可获利1 800元左右,利润率20%左右。由此可见,深加工可确保企业得到较好的收益,扶持企业进行产品深加工对废旧地膜回收有积极的经济效益。要按照“政府引导支持,企业市场运作,群众自觉参与”的思路,逐步建立起“激励企业保加工率,享受政策支持;健全网点保回收率,方便农户收售;行政监管保捡拾率,污染不超标”的“三保”工作机制,尽快形成农户积极捡拾、网点应收尽收、企业提升加工的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利用体系。使原来“资源→产品→剩余物污染环境”的恶性循环转变为“资源→产品→剩余物→再利用+资源→产品”的以循环经济为主线的多层次高效能利用。

(编辑:刘国华)

F327

A

1673-9019(2016)08-0018-03

2016-03-25

裴海东(1968-),男,甘肃敦煌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环境保护、作物栽培等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工作。

贺生兵(1976-),男,甘肃敦煌人,农艺师,主要从事耕地质量提升、测土配方施肥、农业环境保护等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交售敦煌市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大漠晨光
甘肃敦煌市新泉北钒多金属矿床概略经济评价
130团加工厂保质保量收购籽棉
预计全国棉花总产量为550.42万吨同比增长11.5%
浅析智慧旅游建设中的媒介化发展策略——以敦煌市为例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新疆新棉采摘交售基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