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邯郸地区漳河型下七垣文化遗存的研究

2016-03-29张晓峥

北方文物 2016年1期
关键词:漳河南城遗存



河北邯郸地区漳河型下七垣文化遗存的研究

张晓峥

〔关键词〕下七垣文化遗存分期研究文化因素邯郸

〔内容提要〕以近年来河北邯郸地区考古发掘的漳河型下七垣文化遗存为研究对象,总结其文化特征;通过比对典型器物,对该文化遗存进行分期梳理,并将其文化遗存分为三期六段,归纳出典型器物演变规律,同时对文化遗存中的各种文化因素进行分析。主要以二里头文化为标尺,探讨了该文化遗存的相对年代为二里头文化二期至早商文化一期。

邯郸地处河北省南部,北连冀中平原,东与鲁西地区接壤,南与豫北安阳隔漳河相望,西跨太行山脉与晋东南长治盆地为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成为东西、南北文化交流、碰撞、交融的主要通道。经多年的考古工作已发现境内分布众多漳河型下七垣文化遗存,遗址主要位于邯郸地区西半部的武安、涉县、磁县、峰峰、永年以及邯郸县境内,即漳河、滏阳河及洺河中上游地区。这一区域地理范围为太行山东麓南部山前地区,西部多低山丘陵,东部为丘陵与平原过渡区。本文拟结合近年来正式考古发掘的邯郸地区漳河型下七垣文化遗存,重新对该区域进行文化分期,从而对其文化内涵、文化因素以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不吝指正。

1957年,考古工作者在发掘邯郸涧沟遗址期间,发现了典型的早于二里岗期的商文化遗存①。随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磁县下七垣、界段营等遗址发掘报告的发表, 1980年,邹衡先生首先提出了“先商文化”的命名,认为以新乡潞王坟下层、磁县下七垣第③层、④层为代表的一类遗存,即为早于二里岗商代前期文化的先商时期文化,并将之分为三个类型,即漳河型、辉卫型、南关外型②。李伯谦先生同意将漳河型、辉卫型文化视为先商文化,因下七垣遗址发掘面积较大,出土文化遗存较为丰富,而命名为“下七垣文化”③。近年来不少学者在夏商分界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并且对先商文化所追溯时代范围不甚一致,所以赞同“下七垣文化”的命名而免呼其为先商文化。从考古发现来看,邯郸地区的漳河型文化遗存在其晚期已经步入早商纪年,其文化面貌仍有极大的一致性和延续性,“下七垣文化”命名能更加准确表达其文化的内涵④。

遗址大部分分布在东部丘陵与平原过渡区内河流两岸的阶地上,顺河流两侧呈条带状分布,多数依自然地势相邻分布在一起,形成若干个相对集中的遗址群或聚落区。

该文化遗迹有灰坑(窖穴)、房址、窑址和墓葬四类,以灰坑为主,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也有少量长方形和不规则形;多直壁平底,其中以口部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深窖穴为特色,深窖穴一般深3~4米,坑壁和坑底皆经加工,较为平整,应是专门储藏物品的场所。房址有窑洞式和半地穴式两种。窑址为升焰式竖穴,圆形,由窑膛、窑箅、火膛几部分组成。墓葬皆为小型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随葬品有单件陶鬲或陶鼎、罐、豆等。

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另有骨、蚌、陶器等。石器以磨制为主,极个别为打制。器形有长方形扁平石铲、弧背弧刃新月形石镰、厚体石斧、矩形穿孔石刀、长方体偏锋石凿、砺石等。骨器系用不同动物的肢骨或肩胛骨为原料,经过截、劈、刮削、磨制而成,主要器形有笄、匕、铲、镞等。

生活用具主要为陶器。陶器以轮制为主,也有手制或合制。陶系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次之;灰陶为主,褐陶次之,有一定数量的黑皮陶,另有少量黑陶和红陶。纹饰以绳纹为主,另有部分弦纹、旋纹、楔形点纹、涡纹、“S”纹、戳印纹及附加堆纹,存在一定数量的素面和磨光,篮纹少见。绳纹多饰于鬲、甗、鼎、罐、瓮、盆、蛋形瓮等器上,多数器表上下甚至器底圈足、足尖上饰满纹饰;附加堆纹多饰于甗腰;楔形点纹及涡纹、弦纹,常见于盆、罐、瓮等泥质陶器上。器形以平底器和三足器为主,另有少量的圈足器,圜底和凹圜底器基本不见。器类有鬲、甗、鼎、罐、蛋形瓮、盆、豆、大口尊、器盖等;其中高领厚胎粗绳纹鬲、卷沿薄胎细绳纹的鬲、甗、外表素面或饰以弦纹、绳纹的深腹、浅腹盆及橄榄形罐是下七垣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标型器类。该文化中还发现少量小件青铜器,主要是形态原始、柄刃不分的小刀。此外还有少量卜骨,只有灼烧痕迹。

1.白村遗址

图一 典型器物分期示意图1~6.鬲(白村H14∶3 南城M64∶1 界段营H8∶35 台村H7∶9 崔炉H2∶2 河北村出土) 7~9.鼎(白村H73∶13 南城M7∶2 北羊台H24∶5) 10~14.深腹罐(白村H154∶1 南城H61出土 界段营H8∶6 义西H5∶50 河北村出土) 15~20.盆(白村H25∶4 南城H61出土 滏阳营出土 台村H7∶7 南城M7∶1 北羊台H01∶3)

2.南城遗址、墓地

3.滏阳营遗址

4.河北村遗址

图二 典型器物分期示意图1~3.豆(南城M72∶2 白村H14∶16 崔炉H2∶4) 4~6.蛋形瓮(义西H5∶64 河北村出土 北羊台H012∶3)7、8.平口瓮(台村H8∶1 北羊台H012∶1) 9.大口尊(崔炉H2∶5)

5.武安崔炉遗址

6.涉县台村遗址

位于涉县东北部清漳河流域,距县城3.8公里,2004年发掘。漳河型文化遗存大致分2组。第1组以H7、H8为代表,H7∶9陶鬲(图一,4),矮领,卷沿,弧腹,高锥足,上饰绳纹,与滏阳营垂腹鬲形态接近。H7∶7深腹盆(图一,18),窄沿,略束颈,下腹弧收,为何庄H1深腹盆的早期形态。H8∶1平口瓮与滏阳营同类器物形态接近(图二,7)。所以第1组年代与滏阳营组年代接近。第2组以H6、H4为代表,H4∶1陶鬲,折沿,领部与腹部折棱明显。H6∶22深腹盆,束颈,腹部最大径上移,下腹斜内收。这些与何庄H6同类器物形态一致,所以第2组与何庄H6年代一致。

7.峰峰义西遗址

位于峰峰矿区西部,距矿区7公里,1996年发掘。漳河型文化遗存包括H5、H4为代表的2组。第1组H5∶50深腹罐(图一,13),高领,侈口,绳纹略粗。H5∶61鬲,矮领,卷沿,口沿饰绳切纹花边。H5∶64蛋形瓮(图二,4),敛口,口沿内勾,微折肩,腹部最大径在中部。所以1组年代与滏阳营组年代基本一致。第2组H4∶6鬲,薄胎,翻沿近折,细绳纹。H4∶13深腹盆,宽折沿,微束颈。这些器物与何庄H6同类器物接近,所以2组年代与何庄H6接近。

8.峰峰北羊台遗址

位于峰峰矿区西部,距矿区6公里,1996年发掘。漳河型文化遗存大致分2组。第1组以H012、ⅢH5为代表, H012∶3蛋形瓮(图二,6),平沿敛口,斜肩,腹部最大径在中部。H012∶1平口瓮(图二,8),折肩。ⅢH5∶1盆,略束颈,鼓腹,与何庄H1同类器物形态接近。所以北羊台1组年代与何庄H1一致。第2组以H03、H24、H01为代表。H03∶2陶鬲,短领,折沿,领部与腹部显折棱。H24∶5鼎(图一,9),宽沿侈口,折肩,浅腹,与孝民屯T301③∶5形态一致。H01∶3陶盆(图一,20),宽沿外侈,束颈,折肩。所以2组年代与何庄H6、孝民屯遗址接近。

通过以上遗址的分组分析,我们可将邯郸地区漳河型遗存分为六段:

第一段:下七垣第④层及H61、白村1组、南城1组。

第二段:白村2组、南城2组。

第三段:界段营H8、白村3组。

第四段:滏阳营组、台村1组、义西1组。

第五段:下七垣第③层、何庄H1、南城3组、崔炉组、北羊台1组。

第六段:何庄H6、河北村组、台村2组、义西2组、北羊台2组。

我们将上述六段合并成三期,即第一段与第二段合并,归为早期;第三段与第四段合并,归为中期;第五段与第六段合并,归为晚期。这样邯郸地区漳河型遗存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从而我们基本能够把握典型器物总的承袭、演变序列及各时期基本特点:陶器胎体由厚变薄,陶色由灰褐向灰色过渡;纹饰篮纹晚期基本绝迹,绳纹由粗到细,中晚期磨光逐步占有一定比例,早期器物口沿流行绳切花边;器类中鼎逐步减少,鼎底部由圜底到平底,侈口深腹到束颈浅腹;鬲逐渐增多,由高领、卷沿、鼓腹到矮领、折沿、垂腹,体形逐步瘦长;盆类由侈口到宽沿束颈;深腹罐由折沿圆唇到卷沿方唇,体形由矮胖逐渐变为瘦高。

下七垣文化器物群是以鬲、甗、橄榄形罐等为代表,鬲是我们辨识该文化的主要器类,也是先商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也是其区别于同时代以罐、盆为主要炊器的二里头夏文化和以罐、鼎为主要炊器的东方岳石文化的标型器。李伯谦先生对下七垣文化分期中早期鬲采用徐水巩固庄采集的高领鬲,而磁县白村、南城发现厚胎高领鬲器形高大,形制稳定,填补漳河型下七垣文化核心区域内早期鬲的空白;与晋中夏早期高领鼓腹粗绳纹鬲有直接渊源,并由此逐渐发展为薄胎卷沿细绳纹鬲。晋中地区常见的蛋形瓮,也在这里发展成三足、平底、圈足的蛋形瓮。其他流行因素,如口沿花边装饰、楔形点纹、鬲和甗实足根上的竖行沟槽作风等在晋中地区文化中亦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所以这群器物的来源应归于晋中地区。而晋中地区和冀南地区之间存在的天然通道为两地进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便利,其中“滏口陉”在漳河的北面,即今邯郸武安县之南和磁县之间的滏山,是沟通豫北安阳、冀南邯郸与山西的通道。古人云:“由此陉东出磁、邢,可以援赵、魏。”因此,晋中地区文化尽可以由这些通道进入漳河型遗存分布地区,并进而成为其的主要来源。

白村、南城遗址出土折沿深腹罐、敞口或为侈口浅腹平底盆在豫北“后冈类型”遗存中都能探寻其早期器形;而侈口带腰隔甗、宽沿侈口盆等与冀南“涧沟型”遗存同类器物接近。这种情况说明漳河型遗存一部分文化因素来源于豫北冀南地区的后冈二期文化。崔炉、北羊台、南城等遗址出土盆形鼎、大口尊、爵、平口瓮、单把罐应来源于同时期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在豫西、晋南分别为二里头类型和东下冯类型。白村、南城、台村遗址出土内饰凸棱浅盘豆、细泥鼓腹盆、素面下附三个三角形足的小鼎来源于岳石文化,尤其南城墓地随葬品中岳石文化鼎与“先商”风格鬲不共存,同时其他墓葬出土典型岳石文化的豆、盆,所以南城墓地墓主人在埋葬习俗、礼制信仰上接受岳石文化的影响。北羊台遗址出土的盆形鼎弧折肩、浅腹,侧装扁平体三角足靠上;深腹盆束颈、侈口宽沿,这群器物在邯郸漳河型遗存早期不见,只是在晚期出现,应与郑州二里岗期文化有关。二里岗期文化已经被多位学者证明属于早商文化,说明邯郸地区漳河型遗存晚期已经进入早商的纪年。

以上分析研究表明,邯郸漳河型下七垣文化遗存主要受到太行山西麓晋中龙山期、夏时期文化影响,同时吸收一部分豫北冀南后冈二期文化因素,在文化发展同时,受到周围二里头文化以及山东岳石文化影响。邯郸地区发现众多漳河型下七垣文化遗存,文化内涵丰富,反映该区域与周边区域夏、早商时期文化之间相互碰撞、交融,对于廓清漳河型下七垣文化面貌有着重要意义。

注释:

① 北京大学、河北省文化局邯郸考古发掘队:《1957年邯郸发掘简报》,《考古》1959年第10期。

④ 李素婷:《豫北地区漳河型先商文化的特征、来源及相关问题》,《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⑤ 2009年配合南水北调工程考古发掘遗存,报告待刊。

⑥ 石磊、王会民、梁亮:《河北磁县南城遗址浅析》,《早期夏文化与先商文化研究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2年。

⑦⑧乔登云:《河北磁县几处先商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探索》,《早期夏文化与先商文化研究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12年。

⑨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邯郸市峰峰电厂义西遗址发掘报告》,《文物春秋》2001 年第1期。

⑩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北羊台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1 年第2期。

〔责任编辑、校对孙琳〕

〔中图分类号〕K8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83(2016)01-0023-06

〔作者简介〕张晓峥,男,1975年生,199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系,现工作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商周研究室,副研究馆员,邮编050060。

猜你喜欢

漳河南城遗存
漳河轶事
漳河三棱镜
漳河有一水库群
寂静的漳河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居家抗疫作品东莞市南城中心小学才艺专辑
南城秋意
辽代契丹贵族墓地守冢人居住遗存和祭祀遗存初探
贵州有的唐代遗存
浙江安吉汉代土墩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