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心理的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探讨
2016-03-28郑嘉龙
郑嘉龙
摘 要:一切从教学实际出发,分析现代高校学生学习心理的三个层次。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为例,依据自然辩证法中科学认知的四个基本特征,进行基于学习心理三个层次的辩证法教学改革探讨。电子技术课程以实际工程应用为教学目的,对理论和实践的要求都很高,采用辩证思想突破传统教学理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教学改革;学习心理
目前,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验或实训为辅助的方式展开。电子技术课程划分为两个方向,即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急需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
一、运用辩证法分析学生学习的心理
从新闻接受角度出发,阐述新闻受众心理的三个层次,即“消闲心理”“求知心理”和“研究心理”,可以发现新闻受众的不同心理的理性含量是不同的。采用自然辩证法类比的观点,现代高校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过程与新闻受众对新闻接受的过程类似,同样存在上述的三个层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高校,三个心理层次学生的比例有所不同。
1.消闲心理是学习习惯欠佳的心理层次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上课时出现无精打采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现象。特别是随着近些年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这种现象变得更加严重。除此之外,也有来自家庭和学生本身的原因。这些外在或内生的因素,使得学生上课的过程变成了一个消闲的过程。
2.求知心理是学生基本心理层次
求知本来就应该是课堂上的主旋律,这也符合绝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需求。但是,目前高校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求知动力并不是对知识本身感兴趣,而是为了获取课程学分,最终顺利完成学业。这部分学生一般都能通过课程考试,但是很难对学到的知识做到广泛应用。
3.研究心理是学生学习心理的最高层次
研究心理的学习态度是被推崇的,尽管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也许会使教师面临尴尬境地。从教育角度说,教师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虽然这部分学生所占的比重较小,但能激发教师上课的积极性。
二、基于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安排
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出现了很多一体化教室、多功能实验室,能满足电子技术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的需求。除此之外,教学也应该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安排教学。虽然在同一个班级上课,但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教育方式,这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1.针对消闲心理
科学认识活动要求其过程和结果都具有实证性。有一部分学生对学校设置的培养方案认识模糊,对当前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对枯燥的课本知识容易失去兴趣。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在教学的内容中多穿插对学科体系的介绍和梳理,以便于调整和改良学生的培养方案。
2.针对求知心理
科学认识过程中要求其过程和结果具有深刻性。一味严格执行教学进度,往往造成学生的一知半解。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吝惜口头表扬,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一些拓展性的知识链接,使学生手上移动终端能在课堂中扮演辅助学习的角色。引导性的课题留给有求知心理的学生,循序渐进的成就感能满足其需求。
3.针对研究心理
科学认识过程中要求其过程和结果具有创造性,在未知领域中的探索使其本性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课堂即将结束,把创造性、研究性的课题抛给具有研究心理的学生,使其能利用课下的时间自主探索研究。通常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很少涉及高频电子部分,对于那些低频电子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的提出一些高频电子电路的问题让他们探索。
学习的三个心理层次也是学习的三个阶段,从消闲心理到求知心理,再到研究心理,这是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在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中要遵循这个规律,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不例外。对于消闲心理的学习者,如果受到适当引导可以转化为求知心理,同样,求知心理也可以转化为研究心理。从教育角度而言,希望所有的学生都在学习中能有最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曾国屏,高亮华,刘立,等.当代自然辩证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杨芳芳.论新闻受众心理的三个层次[J].云梦学刊,2003,24(4):121-126.
[3]张琼,张广君.“因材施教”发展性概念的解读与批判——兼及基于生成论教学哲学立场的本体辩护[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8):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