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车组列车给水安全卡控的分析与对策

2016-03-28上海铁路局客运处

上海铁道增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列车长动车组车站

周 淼 上海铁路局客运处

动车组列车给水安全卡控的分析与对策

周 淼 上海铁路局客运处

旅客列车给水工作不仅事关客运服务质量,而且直接事关客运安全生产,尤其动车组列车给水安全控制又是给水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提高动车组列车给水作业安全,结合动车组给水安全风险管控实际,针对车站给水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强化措施,确保动车组给水安全。

动车组;给水;客运;安全;卡控

为切实提高动车组列车给水作业安全,结合安全风险管控的实际,对近期动车组列车给水方面发生的不安全事件进行分析,查找了深层次的原因。针对局管内给水车站目前给水工作管理现状进行了专项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措施,确保动车组列车给水工作安全有序可控。

1 近期动车组列车给水不安全事件

(1)2015年1月30日太原局大西客专D2006次动车组在太原南站上水作业时,列车长盲目通知司机关闭车门,造成上水作业未完毕开车,将3个车厢的上水管拉断并拖走其中1条。

(2)2015年4月1日京广高铁长沙南站G6108次进行上水作业,因G71次晚点由图定13道变更进12道,上水人员将G71次误认为是G6108次进行上水作业,开车时将两根上水软管、3根手动给水转接头带走,构成一般D类事故。

(3)2015年7月10日南昌局杭深线D2323次动车组在厦门北站开车时,列车长盲目通知司机关闭车门开车,将5号车注水口加水管带走,构成一般D类事故。

2 原因分析

(1)站车交接确认制度未落实。动车组列车始发或途中作业时,站车客运人员未按规定位置办理交接。D2006次、D2323次动车组带水管开车耽误列车事件均为列车长在车站未汇报作业完毕、未打开车铃的情况下,盲目通知司机关闭车门,造成上水作业未完毕开车、上水管拉断并拖走,构成一般D类事故。

(2)客运联控作业制度未执行。车站与旅客乘降作业有关的各岗位间未执行作业联控,特别是高铁车站上水人员、吸污人员与综控人员、站台客运人员等各岗位的联控。G71次长沙南站带水管开车耽误列车一般D类事故,综控员在接到上水作业人员进行G6108次上水作业的申请后,没有核对列车运行情况,盲目同意上水作业人员的上道申请,造成两根上水软管、三根手动给水转接头带走。

(3)给水人员盲目臆测客车给水计划。G6108次上水作业人员没有落实上水管理办法中关于“熟悉本站图定给水、吸污动车组的到开时间、作业股道、车型及编组情况”的给水员岗位职责要求,将变更股道接入的G71次列车臆测为给水方案中的G6108次。

3 上海局给水管理现状

(1)给水车站情况。截止至2016年 9月30日,全路共有301个客车给水车站,其中上海局有36个客车给水车站,占全路给水车站数量的12%,是全路客车给水站数量最多的铁路局。上海局车站给水作业实行客运人员作业和业务外包二种方式。目前上海局承揽给水外包业务主要是上海华铁旅客服务有限公司。

(2)给水任务情况。根据“2016年9.10图旅客列车给水方案”,全局图定旅客列车日均共计给水1123趟次,合计补水16246辆(见表1)。

表1 上海铁路局“2016年九一零图”旅客列车日均给水情况

(3)给水质量情况。原铁道部自2009年8月实行直通旅客列车给水率考核以来,各给水相关单位对客车给水工作越来越重视,给水职工不畏脏险苦累、克服严寒酷暑,全力保障上水质量,客车供水问题逐步得到改善,上水质量稳步提升。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上海局管内所有给水车站连续33个月给水率均超过85%,给水率超过95%以上共计通报表扬532站次,未发生月度给水率低被通报现象。

(4)管理制度情况。①给水管理文件基本健全。上海局根据铁路总公司运输局《旅客列车给水工作管理办法》文件要求,制定了《上海铁路局旅客列车给水工作管理办法》(上铁客〔2014〕495号),对给水工作原则、岗位安排、安全风险和日常管理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明确。②基本建立给水监督考核制度。上海局采取列车上报数据、汇总评定车站的考核机制,在总公司直通旅客列车给水率考核以外,通过安全管理新机制等抓手,不定期进行现场监督检查,逐步改变了过去列车供水工作的被动局面,提高给水工作安全与质量。

(5)存在问题情况。①给水作业不标准。个别给水车站上水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简化作业程序。特别是2014年增加动车组列车途中上水作业后,车辆部门系统监测到个别车厢注水口盖板未锁闭,存在新的安全隐患。②上水质量有待提高。一些给水站上水作业出工不出力,有的上岗不作业,有的插管不上水,有的间隔车厢象征性上水,有的水箱未满就提前拔管收岗。③上水设施有待改进。部分给水站供水设施故障率高,时常发生管路爆裂;部分给水站上水防冻设施不足,遇冬季降温经常发生冻管导致无法上水;个别给水站自动上水设备在有砟线路上磨损严重,上水栓故障率较高。④工作环境有待改善。个别给水站上水线未铺设走行盖板或盖板破损严重,给上水人员作业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有上水人员反映劳保用品配置标准低,更新周期长,特别是鞋和手套,很难满足实际需求。⑤列车数据上报不认真。2014年以来,共通报列车问题2列次,主要表现为未按照欠编、停运等实际编组情况调整应上水辆数,未按照实际上水辆数填记,临时停止供水的车站仍然填记全列满水,违背了“以车站保证列车、以列车考核车站”的初衷。

4 动车组给水管理问题的分析

(1)制度办法方面。①给水管理办法需进一步细化。客运处对给水管理办法进行了制定,文件中联控措施规定了途中给水的动车组列车应与列车长联控,但部分站段未结合现场实际,因地制宜地对给水管理办法进行细化。②作业指导书编订需进一步完善。部分站段作业指导书内容需进一步完善,有的对于给水岗位安全风险控制和应急措施的内容涵盖不全、过于笼统。③一次作业标准需要进一步规范。部分站段虽已制定给水一次作业标准,但作业要求和流程步骤等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2)安全卡控方面。①现场防护措施需进一步加强。部分站段给水管理文件中明确规定给水专职人员负责做好劳动安全防护,负责观察邻线机车车辆运行情况并对注水口盖板关闭情况进行确认,但实际作业中防护职责未落实到位,横越股道、在上水设备上休息等情况仍有发生。②岗位联控措施需进一步强化。岗位联控过程在做好给水人员与站台人员联控外,与动车组列车长的联控措施落实仍有差距,作业完毕后站台客运人员未与列车长利用对讲机或当面交接联控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始发、折返给水作业,由于给水时间较充裕,站台客运人员易忽视与列车长进行交接。③应急处置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客运人员在对现场发生突发事件时,对应急处置的流程掌握还不够清楚,对非正常情况下调整对讲机频道和呼叫司机紧急停车的规定还未完全掌握,缺乏经验,也未组织过此类情况下的应急演练。

(3)标准执行方面。①给水方案执行不到位。个别站段在执行计划内给水方案的同时,对于路局专业处室及调度所布置的需新增的给水方案执行不到位,往往要多次督促才能落实到位。②给水“三定”规定未严格执行。“定人、定栓、定车”的规定落实不到位,存在着分工不清、交叉作业的情况。③联控用语执行不规范。联控用语仍然存在不规范的情况,例如简化列车名称:将K67次呼叫简化为67次。④出岗不及时的现象较普遍。未能严格执行给水人员必须提前上岗的要求,存在迟出务、与列车同步行走等情况,劳动安全存在隐患,同时作业时间缩短影响给水作业标准和质量,加大了给水的安全风险。

(4)监督检查方面。①路局专业处室监督检查覆盖面不广。路局专业处室现场检查覆盖面不广,留有死角。在月度安全新机制检查时,对站段给水制度是否完备、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安全卡控制度是否落实、应急处置方案是否掌握等深层次内容检查频次不足。②站段职能科室监督检查力度不足。部分站段职能科室管理职责履行力度不足,站段安全、营销、职教科履行专业管理和安全管理职责时,检查发现车站上水现场作业存在问题数量较少。特别是在站段职能科室监督检查,只重现场作业安全,轻专业管理,仅仅停留在月度给水质量的盯控上,没有从源头上发现并解决给水车站的根本问题,导致车站人员、设备问题未能及时得到有效解决。③车间(中间站)日常监督检查不到位。通过全局全年安全新机制日常考核情况来看,部分站段车间(中间站)管理干部给水作业监督检查不到位。在日常检查和管理中存在一定好人主义现象,多以批评教育为主,尤其是夜间和交接班时间跟踪检查给水作业劳动安全相对较少。

(5)环境设备方面。①现场作业环境条件较差。如:合肥站7、8站台间走行路径较窄,且在走行线上有雨棚立柱影响。在劳动安全存在隐患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给水质量,增加了给水作业的安全隐患。②设备使用效率仍需提高。部分站段配备了摄像手电筒,但作用发挥不明显、使用效果不好,摄像质量不高,未能清晰摄录车次、车厢号码等情况,摄录内容不规范。客运人员与列车长联控录音设备的作用未充分发挥,部分站段录音设备不稳定,不能回放录音和转存的录音无声音,导致站车联控无法监听、追溯。

(6)业务素质方面。①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给水车站给水人员平均年龄较大,对业务和安全知识接受能力较慢,且队伍不稳定,辞职现象时有发生,其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方能更好的确保给水作业安全。②培训质量有待加强。部分站段给水人员培训仍然存在培训质量不高、对培训质量缺乏跟踪的现象,未能安排实作培训,往往由于给水人员紧张,在理论培训完就顶岗作业边干边学的情况,易发生因业务、安全规定掌握不清而发生安全隐患。③案例教育培训需完善。在案例教育培训方面仍需要不断丰富培训内容,通过总结归纳近年来全路发生的典型事故案例来进行反思教育,吸取给水作业的事故教训,在培训过程中注重通过案例教育来解析给水工作中在作业标准、作业流程、安全措施等方面的业务培训。

5 动车组给水安全控制对策

(1)领导高度重视,加大管理力度。客车上水是旅客列车服务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客运“站车配合、以站保车”的主要体现,各给水站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上水条件,解决实际困难,营造良好环境,调动全员努力提高上水质量,确保上水安全。

(2)强化安全联控,规范给水安全管理。应突出把握给水作业人身安全、动车上水、途中补水、晚点车上水、站台互控等安全关键,明确岗位责任,细化作业标准,规范作业流程,严格监督考核,加强作业防护和岗位互控,特别要把住上水人身安全,规范走行线路和上水标准,确保上水作业安全稳定。同时还要强化水源安全,确保旅客用水。

(3)改善作业环境,健全上水设备管理体系。各给水站段应建立上水设施设备日常维修保养和故障应急维修响应机制,固定投入资金,保证上水设备日常使用良好,故障维修及时。一是改进防寒、防暑、安全帽、防滑鞋等劳动保护用品的材质,并配备到位、更新及时。二是改进线路环境,要对上水线路铺设平整的走行盖板,有条件的可在线路股道间设置符合安全规定的防护栏,确保线间行走安全。三是改善生活条件,要加大上水人员间休、用餐及业余文化娱乐等硬件设施投入,创造温馨的工作环境。四是提高福利待遇,要争取优惠政策,在福利待遇、评先选优、个人成长等方面向上水工这个“脏苦累险”工种倾斜,提高上水队伍的凝聚力。

(4)修订作业指导书,完善安全风险卡控措施。相关单位应结合本站的站场情况、设备型号、人员班制、到发密度等实际,制定完善适应本站上水作业的工作标准和作业流程,严格现场卡控。一是岗位作业指导书增加始发高铁动车组上水作业完毕后,客运员和动车组列车长联控的规定,确保站车联控。二是要求给水站对华铁旅服上水员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查指导,督促指导书中工作原则和作业流程符合规范。三是修订完善上水作业一次标准,强化对插管、拔管、开关水阀、皮管整理等关键环节的控制,提高上水安全作业标准。

(5)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非正常应急处置文件的学习,熟悉掌握呼叫列车长、动车组司机的有关要求,遇列车临时上水任务和出现大面积晚点的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流程,不断提高现场应急处置的能力。一是组织职工学习,及时传达,并检查现场落实情况。二是进行推广学习好的给水经验做法,及时认领。三是针对上水劳务职工流动性大的情况,加强对新进上水人员的业务培训并做好跟踪指导。

责任编辑:万宝安

来稿日期:2016-11-22

猜你喜欢

列车长动车组车站
高速磁浮列车长定子直线同步电机参数计算
车站一角
“荷国”走出的彝族列车长
“95后”动车组女司机的首个春运
动车组BTM带内干扰的排查与整治
车站一角
在北京,一个车站的治理有多难
CRH3型动车组轮对压装曲线研究
高速铁路动车组站内对标停车难的研究
笑不出声的笑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