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牧专业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以河北农业大学 “华裕班”为例

2016-03-28朱玉涛,赵娜,马玉娇

现代农村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协同创新人才培养



农牧专业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以河北农业大学 “华裕班”为例

摘要:本文从社会、企业、学校三个层面出发,介绍了农牧专业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势,并以河北农业大学 “华裕班”为例,阐述了校企协同创新机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农牧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

大学和企业都是最富有创新精神和活力的社会组织,积极推进校企之间的协同创新,是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途径。高校通过与企业的协同创新合作,最大限度地吸纳学生参与其中,将学生培养成“掌握核心技术、熟悉企业运营,具备扎实功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 校企协同创新在农牧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优势

1.1 社会:满足了21世纪对农牧科技人才的需求。随着农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对农牧科技人才的需求数量和质量都将提高。通过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农牧科技人才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熟练运用科技知识,从事生产和研发,满足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

1.2 企业:解决了农牧人才供求错位的矛盾。现有的农牧专业就业市场整体呈现供求双重约束的特征。一是由于农牧业的艰苦性和无序竞争,人才流动性过大,导致供不应求;另一方面,现在的农牧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缺乏,综合素质不高,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校企协同创新模式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以往出现的适应期长、所学非所用的弊端。合作培养可以使高校成为企业的宣传窗口,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毕业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

1.3 学校:是实现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校企协同创新合作模式不断拓宽产、学、研范围,大力推行校企联合办学,它保证了高校在人才培养时有的放矢,针对用人单位需求和实际岗位需要,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节约了学校资源成本,充实和优化了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更快推动了科研成果转化,拓宽了办学路径,丰富了办学特色,形成了高校及其专业的品牌化效应。

2 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案例——河北农业大学 “华裕班”

2009年4月,河北农业大学与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遵循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开办了“华裕班”。“华裕班”的开办是在现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实践动手与创新创业能力,是企业人才培养向高校延伸的具体举措。截止目前,已培养五届“华裕班”学员。

2.1 “华裕班”基本情况

2.1.1 培养目标。旨在培养秉承大学精神,接受企业文化,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促进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

2.1.2 组建形式。“华裕班”每班20~25人,名称为“河北农业大学华裕班”,每期培养周期为一年半。按照校企双方共同商定的标准,从本科三年级中选拔毕业后愿意到企业工作的优秀学生。

2.1.3 班级管理。由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和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华裕班”培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现行人才培养基础上,强化畜牧综合技术、兽医综合技术,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任教。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在实验过程中强化创新能力培养。

2.2 教学安排

2.2.1 理论教学。第一部分,鸡病的诊断与防治(100学时)。主要内容有鸡病理论知识、鸡病实验室诊断实用技术、雏鸡的接毒、观察典型病理变化。第二部分,家禽生产管理(80学时)。主要内容有不同阶段鸡的生长特点、鸡的品种特点、鸡的孵化条件、孵化过程。第三部分,饲料分析与检测(80学时)。主要内容有饲料分类鉴别技术;现代化饲料加工工艺;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标准及操作;蛋鸡营养缺乏症、矿物质缺乏症表现症状及鉴定。第四部分,兽医药理学知识(60学时)。主要内容有禽类生理用药特点、禽类常用药的用药机理、药物配伍与禁忌。第五部分,科研与实验实训。结合教师课题和校企横向课题研究,通过开放实验室,场区实验实训,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2.2 实习实践。①校内技能操作实践(80学时)。安排学生到学院禽病中心实践学习;饲养300只雏鸡,培养学生饲养与管理能力;实验室检测饲料成分;疾病实验室诊断技术操作;对雏鸡雌雄鉴别操作;对鸡人工造病,鉴别常见疾病及表现症状;安排学生参观保定周边现代化饲料厂,实地观看饲料生产工艺和流程;举办“兽医技能大赛”,考察学生动手实践能力。②公司轮岗实习(30天)。安排学生到公司进行轮岗实习,让学生真实感受行业生产状况,查找自身不足,明确在学校的学习目的及方向。

2.2.3 分组教学。把学生混编为6个小组,每组指定一名组长。小组成员来自不同的专业,在交流中能够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对问题认识可达到深层次。为了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每次进行实践操作和轮岗实习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坚持每个月组织两次集中学习,谈学习感受,交流心得,查找问题,由班主任反馈给任课教师,以便其及时调整授课内容。

3 结束语

“华裕班”是高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协同创新人才模式的初探,一是实现了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员工对行业和企业文化高度认同,学生学农爱农思想明显增强;减少了企业对新员工的培养周期,节约了人才培养成本。二是开创了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求学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特色班学生在就业中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成为企业中坚力量和储备人才。三是搭建了学生与企业交流的平台,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在一年的学习中学生循序渐进的了解企业,并根据自己需求,很好的调整了就业期望值,而企业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在人员培养和使用上有了更大的保证和主动权。这符合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缩短学生进入企业的磨合期,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张珩,朱英明.从协同创新理念到协同创新实践:国内基于高校的协同创新研究动态 [J].华东经济管理,2014(07):137~141.

[2]程桦.协同创新是地方高校实现一流的战略选择[N].中国教育报,2012-06-19.

[3]陈治亚.行业特色型高校推进协同创新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2(15):16~18.

071000河北农业大学朱玉涛赵娜马玉娇

基金项目

1.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生调研专项:地方高校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201501435)。

2.2015 年河北省人保厅项目:实施精细化管理,创新高校实践育人体系(JRS-2015-1028)。

3.2016 年河北省人保厅项目:河北省校内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研究。

猜你喜欢

协同创新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