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及服务定位探究

2016-03-28魏冬梅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图书图书馆服务

魏冬梅

(牡丹江市图书馆,黑龙江牡丹江 157013)



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及服务定位探究

魏冬梅

(牡丹江市图书馆,黑龙江牡丹江 157013)

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持的多媒体时代已悄然到来,纸媒发展日渐进入瓶颈期,其中受冲击最大的就是报纸传媒业和公共图书馆业。传统的公共图书馆仅仅能为读者提供阅读场地和图书借阅服务,这种服务方式早已无法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公共图书馆应突破传统纸媒的束缚,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多具有便利性、针对性和专业性的互动式阅读体验,使其适应多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这要求我们对公共图书馆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在互联网极速发展的今天重新对公共图书馆服务进行定位。

公共图书馆;服务;定位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播公共知识和信息以及开发智力资源的重要职责[1]。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在国际上渐渐有了话语权,但人们在追求高GDP的同时,也日益感受到社会“文化”的缺失,广大国民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大国“文化”心态,特别是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长期处于世界低端水平。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服务产品的重要供给地,发展中存在许多瓶颈,如长期存在着人均量严重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经费严重不足、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总量偏少等,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严重地制约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

1 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

1.1 基本实现行政区全覆盖

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机构数量逐年增加,已经基本达到了全行政区域覆盖。2014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 117个,比2006年增加267个。国家图书馆1个,省级公共图书馆39个,地市级公共图书馆361个,县级公共图书馆2 716个。地市级公共图书馆覆盖率为11.6%,县级公共图书馆覆盖率为87.1%,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面积90平方米,平均每人拥有公共图书0.58册[2]。2014年全国平均每43.88万人拥有1个县级以上图书馆,每3 080平方公里范围内设有1个县级以上图书馆。2014年全国独立建制少年儿童图书馆108个,持证读者数量185万人,从业人员数量2 201人。我国公共图书馆基本实现了行政区域全覆盖。(以上资料来自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

1.2 馆员数量及素质逐步提高

截至2014年底,全国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数量56 071人,比2009年增加了3 383人,增长6.3%。全国公共图书馆的从业人数每年都在逐步增加,同时从业人员的结构也在不断优化。高学历、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比例逐年增加,中级职称从业人员,2009年为32.4%,2014年增至36.29%;高级职称从业人员,2009年为8.2%,2014年增至10.66%。

1.3 财政投入逐年增加

国家财政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向公共图书馆倾斜。2014年全国公共图书累计财政拨款1 137 210万元,比上年度增加了6.44%,财政拨款占年度文化事业经费投入的19.49%;新增藏量购置费170 133,增加2.52%,新增藏量购置费占总支出的14.62%;新增数字资源购置费19 060万元,占新增藏量购置费的11.20%。

1.4 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设施逐年改善

2014年全国公共图书书馆总藏量79 092册,比上年度增加了4 196万册;人均藏量0.578,年人均新增藏量0.035册;万人均建筑面积90.041平方米,万人均电子阅览室终端0.889台,万人均拥有图书馆员0.410,万人均拥有少儿阅览室座席数1.540个。

1.5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能力逐年增加

2014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53 036,比上年度增加了3804;人均年到馆次数0.388,比上年度增加了0.02次;书刊外借46 734万册,比上年度增加了5866万册次,人均外借0.342册次;举办活动(仅包括讲座、展览、培训三类)103 586次,活动参与5 015万人次。(以上资料来自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

2 公共图书馆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们对精神生活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在地域上虽然实现了全覆盖,但是总量依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公共图书馆的地域发展也不平衡,东南沿海明显地高于西北内陆地区,服务质量也普遍不高。“十三五”期间,仍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

2.1 观念较为陈旧,服务意识弱化

在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强调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开展各类星级服务窗口评比,但在具体工作中往往受传统的观念影响,把自己定位为“管理者”而不是“服务者”。部分公共图书馆管理者较为注重公共图书馆的外部形象,达标数据也仅涉及馆舍的大小、藏书的多少、读者的多少,而主动服务意识缺失,服务手段较为单一。

2.2 注重硬件建设,软件建设较滞后

为了促进文化产业特别是公共文化服务产业的发展,国家在公共图书馆硬件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服务器、磁盘列阵等也逐步应用到图书馆服务当中,同时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阅报机也逐渐代替了人工,传统查阅纸媒信息的方式也逐渐被数据库检索取代。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服务手段的多样化,但在一些县级公共图书馆,现代化的设备却被长期闲置,软件建设较为滞后。

2.3 服务手段不多,资源利用率低

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在不断地压缩传统图书馆的读者数量。以前必须通过图书馆才能查阅的资料,现在通过PC或APP终端就能方便快捷地查阅到,“有形”的图书馆也日渐被网络上“无形”的图书馆替代。大量馆藏资源无法通过有效的途径让更多人获取和阅读,公共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也逐渐被边缘化。

2.4 从业人员水平不高,能力和素质有待提高

现阶段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多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年龄普遍较大、学历不高、工作进取心不强,一些从业人员觉得图书馆工作是简单的借还服务和摆放图书等体力劳动,许多公共图书馆成了老职工的“养老院”、困难职工的“避难所”,这就造成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整体业务能力和素质的底下,无法应用一些较为先进的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对馆藏信息无法进行现代处理和深度加工,从而制约了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3 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重新定位服务对象

公共图书馆的从业者必须转变服务理念,对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重新评估和定位,打破传统的“藏书楼”式服务理念,即由传统把书“看好”向把书“用好”转变。公共图书服务的重点是为大众创造价值,对社会产生影响,因此应将社会影响力和社会效益作为自身存在价值的首要条件,建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

3.2 软硬件共抓共建

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以超大型数据库为资源的数字图书馆,日渐取代传统的有形图书馆。读者足不出户就能查阅到自己所需的资料,阅读到自己心仪的图书。因此,拓宽信息服务渠道,提供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检索和查阅服务成为公共图书馆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硬件建设和场馆建设上不仅要追求馆舍的艺术性,也要强化馆舍的服务性。在软件建设方面,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技术拓宽读者获取馆藏资源的途径。通过硬件升级,把公共图书馆变为“悦读休闲馆”、“信息处理器”,进一步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项目的多样化。

3.3 强化人力资源建设

人既是图书馆的服务者,又是图书馆的从业者,在打造“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的同时,也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馆员队伍,注重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引入专业图书馆管理理念,建立绩效考核机制,通过制度管人和管事,将约束机制和奖励机制结合,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专业人才到公共图书馆就业,加强馆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健全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等级考试制度,实现馆员持证上岗。逐步提升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职业社会认同感和职业吸引力,吸引更多人投身到公共图书馆服务领域。

3.4 努力转变服务方式

传统陈旧的人工服务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要求,打破馆舍的壁垒,从信息资源的拥有者转变为信息资源的提供者,把馆藏资源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和信息载体提供给读者[3]。做好基础借阅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和书刊宣传服务,逐步扩大服务的范围,提升信息流转速度,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读者的满意度。通过互联网将公共图书馆、高校图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和读者有效地连接起来,形成一张信息网。公共图书要积极做好信息资源的收集、编辑等工作,为读者做好信息检索和导航服务。公共图书馆还要根据读者的层次和需求,开展个性化服务,推动公共图书向信息定制化和个性化服务发展。

[1]林兴东.“十三五”时期图书馆投身文化产品数字化的实践探讨[J].知识经济.2016-05-01.

[2]陈建文.公共图书馆发展[EB/OL].(2011-01-05)[2016-01-13].http://www.ccnt.gov.cn.

[3]谭志红.广东佛山:联合图书馆铸就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之路[N].中国文化报,2016-01-08.

2016-05-20

魏冬梅(1973- ),女,馆员,从事读者管理研究。

G25

A

2095-7602(2016)08-0157-03

猜你喜欢

图书图书馆服务
图书推荐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班里有个图书角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