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分析及对策

2016-03-28赵丽君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高职院校对策

赵丽君



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分析及对策

赵丽君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开始关注自身的主观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本文就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表现与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与实践措施,以提升高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对策

赵丽君/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四川成都610110)。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仅关系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教育教学质量,还影响着教师的生活质量。当下社会高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要进行教育改革。影响教育质量提高的因素除了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模式改革外,教师自身的质量提升也至关重要。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实践者,只有教师积极热情地投身到教育事业当中,教育改革才能收到实效。教师投身于教育事业的精神动力是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现象,严重影响教师身心健康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提升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构建和谐校园、构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表现

(一)身体健康状态欠佳

现代社会对健康的定义已经不单指身体没有出现疾病,而是各种因素的综合。现在,多数高职教师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职业病严重,比如喉咙肿痛、咽炎、颈椎病等。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电脑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长时间对着电脑引发神经衰弱综合症,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失眠、情绪低落等。拥有强健的体魄是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的基础,教师身体出现问题,必然导致精神不快与职业幸福感下降。

(二)人际关系不和谐

主要表现为与领导关系冷淡、与同事关系紧张、与学生关系疏离。如果高职教师在工作中不能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在遇到困难挫折时容易对他人产生埋怨情绪或者迁怒于他人,表现出烦躁、焦虑等消极情绪,出现一定的心理偏差与失落感。工作中找不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工作的价值也逐渐缺失,影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三)工作积极性不高

教师只有对教育工作保有强烈的兴趣与积极性,才能感受到教育工作的乐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获得满足感与幸福感,在投入巨大的热情、付出巨大的努力取得成功后,会产生积极的快感与愉悦的情感体验。如果高职教师在工作中找不到乐趣,对工作本身不感兴趣或者不热爱,则很难在工作中找到职业幸福感。

(四)教学缺乏创新

高职教师面对日复一日重复性的工作,渐渐变得冷漠消极,最初的激情被消磨殆尽。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把工作仅仅当成一种谋生手段,对职业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工作认同感缺失,无法发自内心地尊重,感受不到职业幸福感。

(五)缺乏成就感

高职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价值评价消极,工作积极性差,缺乏对教学工作的愉悦感,不重视教学评估,无法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能享受工作与献身工作。教师对工作的成就感缺乏,对教育教学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无法体会教师工作的美好与价值。

二、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

(一)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较多,比如教师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岗位、身体状况以及家庭生活等,对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在不同时机、不同侧面都会产生影响。职业兴趣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人因素中比较重要的方面,直接关系到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高职教师只有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强烈的兴趣,才能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幸福感自然得到提升;如果不喜欢这一职业,对工作没有兴趣,仅仅为了完成任务或者当作谋生手段,那么职业幸福感无从谈起。教师能否实现自我价值,是否获得尊重,以及是否获得成就感、自豪感,对教师是否获得职业幸福感也有较大影响。

(二)学校因素

1.薪酬低。高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付出巨大的努力,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更为繁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薪酬与付出不成正比。低薪酬与高工作量形成巨大反差,教师心理失衡。社会对某一职业的认可往往通过薪酬表现出来,表明对其认可、给予尊重,体现出这一职业的价值与重要性。高职教师担负着为社会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是社会与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工作负荷较大,在体力、精神、知识上都有所付出,却得不到经济上的承认,物质要求得不到满足,必然导致精神层面的幸福感缺失。

2.工作条件较差。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教育教学领域有所建树,而工作条件的改善直接关系到教师素质的提升。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在图书资料、教学设备、科研资金投入等软硬件建设方面有一定差距,学术氛围不浓厚、教师科研功底差、自身素质提升艰难,导致职业幸福感缺失。

3.工作量大。近年来,由于生源不断增加,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也更加全面,在课程与生源的双重作用下,教师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并且高职院校学生入校门槛低,生源复杂,学生基础知识与技能相对薄弱,管理难度增加。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目标实现的直接负责者,还是学生生活的管理者,工作繁杂机械。在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下,高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很难提升。

4.管理方式陈旧。学校的管理方式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息息相关,科学民主的管理能够让教师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下积极热情地工作,职业幸福感在不知不觉间得到满足。而沉闷消极的管理方式极大地打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容易情绪低落,对工作产生厌恶感,消极的工作必然影响职业幸福感的提高。

(三)社会因素

1.社会地位。在我国普遍将教师与蜡烛、园丁相比,在公众的观念中教师就应该与辛苦工作挂钩。高职院校的教师与普通高校的教师相比,社会地位要低很多,其社会地位受薪酬、政治待遇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被寄予更高的期望、给予更高的要求,在工作中受到社会、学校、家长的注视,其角色更加复杂,担负着更加巨大的压力。但教师的社会地位,特别是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并没有显著提升,高压与较低的社会地位形成反差,职业幸福感无法提升。

2.社会关系。教师的工作环境主要集中在学校,交往对象为学校领导、同事和学生,人际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对其身心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职业幸福感提升的重要因素。

三、提升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与实践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与综合竞争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高职院校的发展有机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高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因素从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为个人因素,外部因素包括薪酬因素、院校因素与社会因素。教师幸福感的提升需要教师以健康、积极、稳定的心态来看待教师这一职业,同时要在教师的薪资待遇、院校管理与社会支持等方面积极配合。

(一)国家与社会方面

1.要加大对高职教育的资金投入。高职教师地位的提高离不开高职教育地位的提高,高职教育地位的提高离不开国家与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只有在高职教育自身发展壮大的基础上高职教育的地位才能提高。因而政府相关部门要把高职教育当作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分析高职教育存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科学合理有计划地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2.要提高高职教师的社会地位。既要从政府层面重视高职教育,提高高职教师的地位,又要让全社会都意识到高职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位置,意识到广大专业技术人才都是出之于高职校,让广大高职教师既有稳定的待遇,又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3.要创造良好的招生环境。加强高职教育的正面宣传力度,做好高职院校与中学的链接工作,促进高职院校与中学双方共同发展。加强对招生环节的监管力度,创造良好的招生环境,提高生源的质量,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对于一些不法招生、有偿招生、中介参与招生等情况坚决抵制,促进高职院校招生环节的制度化建设。

(二)院校方面

1.实施人性化管理。当下高职院校制定的规章制度大多是为了迎合考评,一切以考核标准为参照,对于教育教学策略缺乏思考,影响高职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教育教学效果事倍功半。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管理要遵循信任与关心的原则,取消不必要的制度,精简管理规章制度,让教师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提高工作效率与乐趣,提升职业幸福感。

2.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营造尊重教师、关怀教师的氛围,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激励教师不断进步,为教师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一是要建立和谐融洽的氛围,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及时沟通。同时对教师要给予关怀,不仅要关心其福利待遇,还要关心他们的精神状态与家庭生活。例如,为教师解决住房、子女上学问题等,激发工作热情,让教师产生归属感与责任感,提升职业幸福感。二是要为教师提供科研平台,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提高其学术水平。教师的成就不仅是对学生教育取得的成绩,还包括教师自身的科研成果与社会服务。三是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当地企业的人才需求,在技术改造、设备保养与培训等方面与企业合作互动。教师可以带学生在各类企业中实践学习,既能达到学以致用、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又能发挥教师潜能,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职业技能与知识水平,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幸福感。

(三)教师方面

1.提高专业技能。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活动水平,在工作中要树立崇高的志向与终身学习的态度,遇到困难要虚心请教他人,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这样必然受到学生的尊重与领导的赏识和信任,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实现自我价值,提升职业幸福感。

2.调整好心态。教师在工作中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多考虑教师职业的优点,如工作稳定、假期较长;具有专业特长,社会有需求,就业率高等。要树立平常心,不要与人盲目攀比;端正教学态度,享受职业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参考文献:

[1]蔡玲丽.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增进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2).

[2]丛森,李琳琳.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培养简说[J].职业教育研究,2013(3).

[3]马国亮.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调查[J].当代教育科学,2013(13).

[4]吴荣英,胡江水.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初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3).

责任编辑:贺正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3-0009-03

猜你喜欢

职业幸福感高职院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基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看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中的实践应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