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外语语言实验教学体系探析*
——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
2016-06-16岑艳琳
岑艳琳
基于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外语语言实验教学体系探析*
——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
岑艳琳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强调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重要性,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语言实验室为这一要求的落实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利用该语言实验室,构建基础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的外语语言实验教学体系,将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外语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关键词:云计算;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外语教学;实验教学体系
岑艳琳/贵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贵州贵阳550018)。
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此外,教育部提出了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建设丰富的语言学习资源,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新型的外语实验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2]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结合当下外语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状况,笔者认为,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云计算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开展基于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外语语言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外语语言实验教学的定位
从任务型教学到启发性教学,现代外语教学理念强调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资料、创设真实情境和提供应用语言机会的重要性。教师在设计大量的、需要在真实情境下进行的语言学习活动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真实的语言资料,鼓励他们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感受语言、应用语言,并在活动中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和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为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外语语言实验教学成为了实现改革目标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和实现有效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
基于以上的考虑,笔者将基于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外语语言实验教学定位于:在现代外语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借助云网络语言实验室的优势,整合课堂教学,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符合我校外国语学院实际的实验教学体系,创造出一种封闭与开放、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强调综合素养,突出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培养为特点的具有不断优化功能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我院外语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二、贵州师范学院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平台
目前,我院配置有蓝鸽专业云网络语言实验室(LBD2012),该语言实验室是一种新型的语言学习系统,结合了传统模拟语音室和网络教室的功能。云网络语言实验室与网络教室相比操作更简单、用途更专业、更加有利于网络时代的外语教学的发展;与传统模拟语音室相比,功能更强大、速度更快、音质也更好。它的构建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智能辅助语言教学的技术优势,既避免了传统课堂互动难、反馈不及时且费时费力的缺点,又体现了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云网络语言实验室主要由教师、网络和学生三部分构成,在硬件配置上由普通电脑和语音学习终端设备构成。由于应用了虚拟化、云计算的手段,实现了多用户共享一台主机电脑资源,每个用户均可以获得WINDOWS桌面体验的特点;在软件配置上,由于采用了异步网络同步传输技术,解决了基于虚拟化系统中语音交互的实时性和准确性问题,保证了语音质量高保真,为语言教学营造了最优质的听觉效果。此外,还嵌入了先进的教学模式,配备了课堂教学、口语考试、自主学习等专业化的语言学习平台,可以满足语言教学的多种应用需求。
三、基于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外语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借鉴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思想,结合我校的发展目标、外国语学院外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依托我院的数字化语言教学平台,整合课堂教学和实验室教学,笔者对我校现有的外语语言实验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整体优化,改变以往单一的基于模拟语言实验室的外语语言实验教学模式,以期能够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开设不同的外语语言实验课程,增设必修、选修相结合的实验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形成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的学习。
基于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外语实验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模块,三个模块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实现我院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1.基础性语言实验教学模块——基础实验模块(必修)。是我院人才培养计划中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设置的、需要在语言实验室完成的基础技能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实现形式,例如对教材或教学需要配套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实训。
由于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平台可以使广播教学、小组讨论、分班教学等得以更好地实现,因此,在实现教学计划、锻炼学生基础技能的同时,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例如在课堂广播教学时,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调节适合收听进度,从而达到良好的收听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师机上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进度。这种自助、反馈的实验教学模式保证了同样的教材适合不同水平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在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后,经教师评阅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2.综合性语言实验教学模块——综合实验模块(必修+选修)。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不是外语教学的全部,对课堂教学进行适当的拓展与补充显得非常必要。
在综合实验模块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平台和资源,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语言学习活动或任务,以形成性评价为基本出发点,要求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内、在语言实验室内进行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学习等语言学习活动,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获得相应的学分。此外,该类的语言学习任务应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基础任务;二是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兴趣和水平选择完成的拓展性任务。在这种实验模块中,教师通过同步或异步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也需通过在线审核的方式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程度和完成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形成性评价和指导。
由于数字化语言实验室配置了丰富的外语教学资源,而且这些资源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进行增加或删除,这种灵活性既方便了教师的教学,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在综合实验模块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用以下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首先,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境创造者。在这个步骤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任务,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引入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当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开始学习活动后,教师用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对话,用协商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的学习进程顺利进行,并且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进行沟通,帮助其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者。在学生获得学习成果后,积极点拨评价其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应用相关学习成果,最后帮助学生在内化学习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创新。[3]
3.开放性语言实验教学模块——专题实训模块(选修)。人才的培养不能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才是实现终身学习的保证。依托于数字化语言实验室提供的平台和资源,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语言技能和学生学习水平设计不同的语言学习任务,并提供相应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演讲辩论等主题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水平、学习需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选择性地学习和完成教师设计的语言学习任务,经教师评阅后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在专题实训模块中,学生以数字化语言实验室为媒介,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展开基于实验室和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活动,整个活动过程是一个积极的、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主动思考、主动探索是完成该任务的先决条件;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他们获得学习成果,内化相关知识和技能,并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创新。[4]
该模块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学生根据活动内容进行自主探究、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活动的开放性、多元性和非线性特征为外语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使其不断地完善认知过程和结构,克服语言学习障碍,最终真正地习得外语。
作为一种外语教学的现代工具,数字化语言实验室是当前最先进、最有潜力、最有发展前景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为外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理念,给外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改变传统的封闭式外语课堂提供了新的思路。而基于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外语语言实验教学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有智能化、学生学习管理自动化及学习形式多样化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语言学习材料和自主选择的机会,创设了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立足于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步骤、多层次地进行外语的学习,进而提高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由于我校的数字化语言实验室还处在启动试验阶段,该研究在本阶段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该平台配套使用的教学计划仍在修订中;学生和教师仍处在适应期,实际操作过程有待实践检验等,具有我校特色、符合我校实际的外语语言实验教学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柴少明.依托数字化语言学习中心构建外语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1).
[3]岑艳琳.基于网络环境的外语自主学习模式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4]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02.
责任编辑:贺春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31(2016)03-0051-03
*基金项目:贵州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2YB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