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我国高校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机制的必要性及对策

2016-03-28杨云母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全英文国际交流教学管理

杨云母

(上海杉达学院,上海 314100)



构建我国高校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机制的必要性及对策

杨云母

(上海杉达学院,上海 314100)

当前,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战略措施是大力吸纳外国留学生与鼓励本国学生出国留学并举。我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尚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要想吸引更多的国外或境外留学生,只有构建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构建我国高校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机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管理体制,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模式,以及塑造能胜任国际化教学任务的师资队伍。

中国高校;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机制;构建

1 构建我国高校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机制的必要性

教育国际化是指超越国家界限的各种教育活动,包括参与教育交流、推广本国语言文化、提升本国教育国际地位等内容[1],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最初,人们把国外留学生的多寡作为评判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贸易组织将教育服务正式纳入服务贸易范畴后,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更加关注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并把其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尺度之一。

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国际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标志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思想在我国正式形成。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方面对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出了要求,同时也为其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30多年来,我国在留学生教育、专家和教师的国际交流、学术交流及教育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伴随着中国教育的国际化,中外合作办学,即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活动,由此应运而生。中外合作办学对于推动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促使中国高等教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与教育资源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交流不仅仅是向国外派出留学生,同时也要引入大量国外留学生来我国学习。

目前,中国的出国留学生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都超过国外来华留学生。据统计,2010至2014年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分别为284700人、339700人、399600人、413900人和459800人[2]。其中,2014年较2013年增加了45900人,约增长11%。从1978年至今,累计出国留学总人数达到了351.84万人。近十年来,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翻了两番,出国留学的人群日益壮大,并且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率[3]。近年来,国外留学生也越来越多。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14年共有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054名外国留学人员,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75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比2013年增加了20555人,增长比例为5.77%(以上数据均不含港、澳、台地区)。但相比之下,出国留学的人数显然比外国来学习的人数多,增速也比后者快。可见,单靠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国高校双向交流的问题。

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出让部分教育市场,引入国外或境外的教育资源,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当初步实现既定目标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研究如何在国际市场上发挥我们的教育资源优势,输出我们的产品。当前,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战略措施是,大力吸纳外国留学生与鼓励本国学生出国留学并举。为了吸引外国留学生,发达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欧盟主要依靠的是完善奖学金制度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两个方面;美国则靠高质量的高等教育系统和名目繁多的奖学金项目,始终保持世界上吸收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的地位[1]。中国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尚不高的情况下,要想吸引更多的国外或境外留学生,只有构建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构建我国高校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机制的几点建议

2.1 改变传统的封闭式教学管理体制

与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相比,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体制仍然较传统、封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我们的专业设置过细,国际化程度不高。例如,自20世纪50年代起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高等财经教育专业设置明显带有计划经济、部门办学的特点,特别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有什么样的经济职能部门就有什么样的学院或学科专业。专业设置过细,有可能在与其他国家相互认证学历、学位等方面存在对接上的障碍。其次,我们的教学管理没有与国际上完全接轨。虽然高校已经实施了学分制,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弹性学分制,学生自主选课受到限制。我们尚没有很好地理顺高校国际交流与正常教学体系的关系,往往是中外合作办学与常规教学分由两个机构管理。一般情况下,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校,就设立国际交流学院这类的机构专门管理其教学工作;没有中外合作项目的学校,留学生工作通常是由国际交流处负责,而国际交流学院或国际交流处与教务处在业务上虽有联系,但不是同一个部门,在协调方面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在目前我国行政主导的本科专业设置制度尚没有实质性变化的情况下,改变专业设置过细问题的办法应是减少行政干预,鼓励高校各专业通过不同的课程设置,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方向。在教学管理上,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学分制度,不仅是扩大高校国际交流的需要,更是实现我国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由于国外留学生来华学习的途径多样化,高校的国际交流处与教务处要协调一致,划分清楚各自管辖的范围和责任,有问题不能互相推诿,更不应出现管理方面的漏洞。

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国内外学生教学管理应该逐步统一。外国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的中英文水平各异,接受教育类别不同,如何管理外国留学人员,是搞好国际交流的重要一环,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小的难题。为此,有招收留学生条件的高校,要逐渐完善招生计划,例如,每年招收多少留学生?计划从哪些国家招收?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培养?这些都要写入教学计划中,以使留学生工作步入常态,减少盲目性。

2.2 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质是教育的对外开放,其目的不是全盘西化,而是学习西方的办学经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一环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即在授课形式、手段上要逐渐与国际接轨,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及应用上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目前,国外高校较为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讲授制(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基础理论课程多采取这种方式,但课后通常会安排助课班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讨论式(由教师引导,学生通常采取课堂讨论、个人或小组演示、辩论等不同方式自主学习)、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对学生进行本专业的综合技能训练)、实践教学(利用模拟实验、独立项目分析、校企合作等形式,增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感性认识)。此外,在高校教学中充分体现“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等教学理念。

在专业课中实施全英文教学,是吸引国外留学生的重要措施。其一,培养一批英文水平较高的本校专业教师,同时聘请部分外籍教师,充实师资力量。有条件的院系,可以设置独立的全英文教研室;其二,具备较为完善的英文课程体系。在系统地开设全英文专业课的同时,还要开设门类较为齐全的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课;其三,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应配备语音实验室等英文教学设施,为了配合课堂教学,定期举办英语节、英语角等课外活动。此外,还可通过邀请外国友人座谈、与国外大学签订互派协议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程设置改革是实现教学模式与世界接轨的重要内容。一些国外大学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通常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针对性。例如,国际商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为基础,同时更重视开设实务性的课程,如全球市场中的营销技术、职业和商机搜寻技巧课程等。由于学科历史、地域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各国大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上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学生在同一专业上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例如,在欧盟不断东扩的背景下,为了解决语言障碍的问题,有的东欧高校开设国际商务管理硕士项目,全部英语授课,以培养将来与欧盟特别是中东欧国家进行经贸交往的专业人才。相比之下,有些中国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专业理论性课程比例偏大,实务性课程偏少,必修课偏多,选修课过少,使得学生所学知识往往比较宏观,比较笼统。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课程之间的相关性、逻辑衔接性和难度递进性,减少重复,彻底改变“因人设课”的现象;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要适当减少理论性课程的比重,加强应用性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根据各专业的特点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有步骤地减少一些必修课,增加实践性较强的选修课,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推进,国际经贸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网络贸易成为新兴的国际贸易方式,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迅猛发展,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和中间产品贸易发展势头强劲,跨国投资、跨国融资、跨国生产的规模已远远超过以往国际贸易的规模。这些新知识、新变化在传统课程体系中大部分是以概念介绍为主,因此有必要开设大量的、经过细化的选修课来满足国内外学生的特殊兴趣和需要。因此,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变迁,适时更新课程内容,改变课程过于求同的现状,倡导求异思维,突出个性化培养,为国内外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同时,要摒弃“必须使用统编教材”的传统观念,鼓励特色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使不同院校编写和使用的教材更具自身的学术特点、体例特点和地域特点。

2.3 塑造能胜任国际化教学任务的师资队伍

首先,选派教师和管理人员出国学习。选派教师出国深造,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外语语言能力,了解国际上相关专业的研究热点及前沿问题。更重要的是,让教师掌握全英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让管理人员走出去,目的是让他们了解国外高校的教学管理情况,以便为留学生提供国际上通行的教学管理服务,更好地解决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中外合作项目的学校选派教学管理人员到合作方访问,便于双方直接协调教学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探索联合办学的有效途径。

其次,着力培养全英文教学教师。拥有一支全英文教学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前提条件。为此,应制定全英文教学教师培养计划,从抓好选派教师的英文水平和教学技能入手,提高他们的教学基本功和全英文课堂教学的能力,提高其准确掌握全英文教学大纲、正确处理原版教材和灵活运用教法的能力。组织这些教师集中讨论,要求全英文课题组教师定期汇报备课情况、教学心得、教学难点,在全英文教学教师中形成互动,通过讨论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最后,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教师既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既掌握教育规律,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又要精通专业技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1]吴坚.当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213.

[2]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Z].2015.

[3]中国教育在线网.2015年出国留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R].2015.

2016-06-06

杨云母(1956- ),女,教授,博士,从事经济学研究。

G649

A

2095-7602(2016)10-0105-03

猜你喜欢

全英文国际交流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武术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基于技术应用流程的机器学习全英文课程高效课堂设计
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全英文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华侨大学泉州校区的问卷调查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挂牌成立
医学留学生药理学全英文教学体会
留学生外科手术学实习课全英文教学经验总结